《教师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第 4 页教师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学生经常会比较,哪些老师是自己最喜欢的。家长经常会观察哪些老师对孩子最有帮助。学校经常会评价,哪些老师对学生的未来最有影响。不少老师也会扪心自问,如何做学生喜欢、家长欢迎、对学生影响深远的老师呢?答案是,教师要有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有别于他人的长处。在学生的眼中某个老师语言幽默、课堂轻松,就是竞争力:某个老师口才出众、知识渊博,就是竞争力;某个老师循循善诱、将心比心,就是竞争力:某个老师才华横溢、善解难题,也是竞争力。其实,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有关教育的专长。 首先耍弄清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教师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获得
2、教书育人的专长,其主要内容就是教学专长、管理专长、研究专长、技术专长。善于教学,将艰涩的内容化于无形,学生学得轻松,教师驾轻就熟,称之为教学专长:懂得学生心理,点石成金,引导顽劣的学生走上正道,营造积极的班级风貌称之为管理专长:善于从教育细节发现问题、善于研究、善于总结教育规律、善于提高教育效率,称之为研究专长:能够快速搜集教育资源制作教育课件、维护教育设备,为高效教学保驾护航,称之为技术专长。每个优秀的老师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神通。但是,上述教育专长,教师必须具备其中之一方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学科教师而言,教学与班级管理甚至是底线要求,必须要形成专长。 其次要着眼
3、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次。教师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实践砥砺,从平凡的教育生活中生成。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教育专长)有三个层次,即技术熟练型、智慧反思型、风格成熟型。技术熟练型的教师能够具备教育专长的雏形,可以独立解决教育难题,在教学、学生管理、教育研究或教育技术领域是能手。比如,技术熟练型的语文教师清楚教材的框架板块和逻辑体系能够总结相应的知识点和对学生的双基要求,能够熟练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优秀的教学成绩。智慧反思型的教师不仅明白怎么做,还要思考我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完成教育过程。比如,智慧反思型的数学老师可能根据某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出这一类型内
4、容的学习规律,并注重初步设计与课堂生成的融合,最后将自己的经验推广到更多的数学课堂。风格成熟型教师具有最高层次的职业竞争力他不仅具有智慧的教育实践和反思而且已经形成旗帜鲜明的教育特色,不仅能够驾轻就熟地处理教育问题,而且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和个性化的教育解读。比如,王崧舟的情感课堂、李镇西的爱心教育、窦一睦梅的多线索语文授课法、魏书生的民主教育等等。从技术熟练型教师走向智慧反思型教师,再成长为风格成熟型教师,是教师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三个阶段,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最后要将核心竞争力融入职业生涯。教师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教育专长)并不像其他职业那样轰轰烈烈,而是要通过平平常常的
5、教育教学来实现。如果不将平淡的教育生活过得自得其乐-不从纷繁复杂甚至机械重复的教育生活中获得精神享受教师的核 心竞争力是很难形成的。将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融入职业生涯,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上有意思的课将自己的主业(上课)干得有声有色,将自己的主阵地(课堂)营造得灵动有趣这是教师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第二是育有追求的人,优秀教师的职业生涯必定离不开育人,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培养有追求、有志向、有担当的社会公民看着学生心理和精神世界的转化教师必将获得内在的愉悦,有助于形成教育专长。第三是做有意义的事,现代教师的工作实践并不单单是上课和管理学生,还干着很多自己或许并不太乐意干的杂事,比如开展学生活动
6、、参加教育培训、完成其他非教育管理部门下达的任务如果认识到这些事非做不可,做好了对他人、对社会有好处,教师就会减轻对“非主流教育工作”的抵触,以良好的心态工作学习,不至于对教育专长的获得形成干扰。理想课堂要有“三味”进口味。小孩子吃菜,毫无疑问,进口味很重要,如果第一口吃进的食物是苦的,任凭家长威逼利诱,小孩就是“任性”到底,甚至吃不进食物。理想的课堂犹如一顿精神大餐,课堂的导人等部分需教师精心设计。它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兴趣导向、认知水平、即时场景,同时也要寓课堂价值于其中,预设好课堂环节的过渡、课堂内涵的延伸。如果课堂导入显得过于突兀,课堂问题呈现得生硬、突然,则学生往往会在刹那间失
7、去了对情境或问题的感知、关注,甚至直接切断自我的认知思维,等待老师的发号施令,被老师傅一直牵着鼻子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往往需要创造性想象,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视角来考量问题的引入。如果教师在课堂的引入部分、开局部分设计出“引起学,生思维”(杜威语)的问题或情境,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姿态也会呼之欲出,教师主导也会自然生成,那时,我们所期望的“道而强牵,一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才会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人情味。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
8、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知识”的王国,更是情感的殿堂,失去了认知,课堂成为无源之水,而失去了情感,课堂则是一潭死水。认知和情感,二者相互依存,犹如骨和肉般须臾不可分离。其意义表现如下:一是知识本身是有情感的。无论哪一门学科,其知识的渊源都有浓浓的情感昧,只是我们往往生硬地只抽取知识的符号,而对知识所赖以生存的土壤视而不见,对知识本身的乡土气息习惯性屏蔽,造成知识在传授过程中时常缺氧,变得毫无生气,甚至面目可憎。二是师生在传授知识的交往过程中是有情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课堂的核心价值旨归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
9、造,助推学生道德的提升和精神的充盈。只有教师有情感的引导、引领学生,点燃学生的惊奇之问、质疑之思,学生才能有情感地学、有情趣地思、有情意地问,课堂才能幻化出生命的活力。 三是学生在内化知识、生成新知识的过程中是有情感的。新课标在三维目标中着重强调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动态生成,理想的课堂不是“多、满、快、省”的知识竞赛,而应张弛有度、疏松有序,给学生喘息的空间、放松的时间,要有足够的时差让学生凝神畅想、绽放人性,让学生放飞心灵、自然释怀。 余留昧。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容量维度来看,课堂都是有限的,寄希望于二堂课能解决所有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取。但知识本身是有普遍联系的,是交叉生成的,课堂
10、的边界是开放的:课堂的节点是链条式、生成式的,课堂的最大魅力和内涵在于使知识具备可繁殖性,理想的课堂应为学生的梯度成长留有余地,为学生的认知发展留有“拔节点”,让学生始终对自我的独特认知保存“自留地”。 从整体性来看,这一节课就是为下一节课铺好垫脚石,就是在为下一个更大的疑问指明方向。从结果来看,理想的课堂要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更大、更深的疑问走出课堂,这才是课堂的大境界,否则,课堂就易窄化成“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和“符号的填充”。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在反思科学教育中,曾经这样说过:中国教育注重解决问题,教育是要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了,以没有问题为旨归。而西方教育注重提出问题,教育是看学生能够提出多少问题,以产生问题为高效。其实,有问题才有发展,有问题才有创造,有问题才有挑战,有问题才有期待。给学生留有问题、留有畅想、留有质疑,学生才会主动把自己本节课所学知识变成下节课“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并在知识持续发酵的余味中,日臻聪慧,走向自信,进而提升素养,升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