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性变革下的零碳之路.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9393799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2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性变革下的零碳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统性变革下的零碳之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性变革下的零碳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性变革下的零碳之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录1. 一场系统性变革碳中和的经济学内涵与外延31.1. 一场关乎需求、生产、技术、制度乃至文化的系统性变革3生产要素重塑:技术拉动投资,资本创造就业31.2. 跨时空的平衡:国家间、代际间、行业间的公平与开展的平衡.72. 能源重塑与制度保障通往碳中和之路9三大挑战:控排保增长、能源高碳化、产业重型化92.1. 路径解析:三阶段有序推进,重塑能源结构是第一要义11制度保障:碳交易内生化负外部性,绿色金融支持投融资需求13的首要目标,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开展的态势,GDP增速一 度维持在10%以上。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能源的需求也随之提速,目前的年均 增速依然维持在3%以上。

2、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约束下,如何权衡碳减排和经济 开展是我国需要重点解决的一大矛盾。图11 :为满足我国经济开展的需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万吨标煤)(万吨标煤)(亿元) 1,000, 000800,000600,000400, 000200, 0000能源消费总量GDP:不变价数据来源:Wind,挑战二:高碳排的煤炭占比居高不下,清洁能源亟需加快开展,高碳化能源结构 转型困难。化石能源是燃烧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我国化石能源比重一直 居高不下,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目前仍高达85%,其中煤炭占比约58%,作为煤炭 生产大国,我国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对于煤炭的依赖性相对较高,呈现“一煤独 大”的局面;

3、相对而言,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仅为15%,亟需加快提升。由 于高度依赖化石能源,我国能源消费碳排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由 于我国高碳能源资产积累规模总量相对庞大,因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存在较大 困难。图12:高碳排的煤炭占比居高不下,清洁能源 亟需加快开展图13 :我国能源消费碳排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出30%以上(%)(%)户户/。户户户户户户户户户户户户 /鼠校校校占能耗总量比重:天然气占能耗总量比重:原油占能耗总量比重:水电、核电、风电(千克/千克石油当量) 3. 5 r数据来源:Wind,数据来源:Wind,挑战三:传统产业开展路径锁定,高耗能产业占比仍然较高,产业结构重

4、型化问 题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开展,第二产业一直是我国国 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其增加值占我国GDP比重达40%左右,其中,高能耗 产业一直维持较高的比重,虽然在20072012年间有所下降,但后面5年又开始 回升。这种粗放型的传统增长模式产生了大量的碳排量,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 我国面临着传统产业开展路径锁定等一系列挑战。图1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我国GDP达40%左 右图15 :传统产业开展路径锁定,高耗能产业占比 仍然较高GDP构成:第一产业GDP构成:第二产业GDP构成:第三产业GDP构成:第一产业GDP构成:第二产业GDP构成:第三产业9,0,数据来源:Wind,

5、数据来源:Wind,路径解析:三阶段有序推进,重塑能源结构是第一要义我国实现全社会碳中和总体可按照尽早达峰、快速减排、全面中和三个阶段有序 实施。在尽早达峰阶段(2030年前),我国应以化石能源总量控制为核心,争取 实现2028年左右全社会碳达峰,峰值控制在109亿吨左右,能源活动峰值为102 亿吨左右,2030年碳强度相比2005年下降70%,提前完成及超额兑现自主减排 承诺。在快速减排阶段(20302050年),我国应以全面建成中国能源互联网为 关键,2050年前电力系统实现近零排放,以此标志我国碳中和取得决定性成效; 2050年全社会碳排放降至13.8亿吨,相比碳排放峰值下降约90%,人

6、均碳排放 量降至1.0吨。在全面中和阶段(20502060年),我国应以深度脱碳和碳捕集、 增加林业碳汇为重点,能源和电力生产进入负碳阶段,2055年左右实现全社会碳 中和。2060年通过保持适度规模负排放,控制和减少我国累积碳排放量。图16 :我国碳中和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尽早达峰阶段快速减排阶段全面中和阶段能源总量控制能源系统重构负碳技术助力2020年2030年2050年2060 年数据来源: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碳排占据碳排总量近九成,碳中和的关键在于能源结构的重塑。我国目前碳排放约100亿吨,从碳排放源来看,能源燃烧所产生的碳排占 据碳排总量约85.5%,工业过程碳排(如:石灰石分解)占据

7、15.4%,此外,动 植物尸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也会释放二氧化碳,这一局部不到1%;从一次能源 消费结构来看,化石能源燃烧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这局部占据了能源消 耗总量的84.7%,而不产生碳排的非化石能源仅占据15.3%,其中水电占比相对 较高,风电和光伏的开展潜力相对较大;从分行业的碳排结构来看,供电、钢铁、 非金属矿产是最主要的碳排放行业,其碳排占比分别到达了 45%、18%、13%。综 合上述三个方面来看,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在于能源结构的重塑,采用不排碳 的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其中,新能源发电是最为重要的抓手。图17 :碳中和的关键在于能源结构的重塑行业体系发电,44%*钢铁

8、,18%*能源活动,85.5%* 建材,13%* 交通,13* 其他,12% * 水泥石灰,53工业过程,15.4%*钢铁化工,31其他,16% *碳排放行业大类行业小类农业及其他,0.8*煤炭,57. 7% 石油18.9 天然气,8. 1% 能源结构之排碳(化石能源, 84.7%)能源结构能源结构水电,8.5%风电,2.6% 核电,2.2%光伏,1.4% 生物质,0. 7%能源结构之无碳(非化石能源,15.3%)数据来源:,*为2017年数据,*为2014年数据,其余为2019年数据。能源系统转型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采用清洁能源为主的电力装机促进电力 系统脱碳,二是提升全社会用电占比,实

9、现全面电气化。首先,电力系统深度脱碳关键在于采用清洁能源装机替代化石能源装机。预计 2030年、2050年、2060年我国电源总装机将分别到达38亿、75亿和80亿千瓦, 其中清洁能源发电比重持续上升。2030年、2050年、2060年清洁能源装机将分 别增至25.7亿、68.7亿、76.8亿千瓦,2060年实现超过96%的电源装机和发电 量均由清洁能源承当。化石能源发电加快转型。煤电总量控制在2025年达峰, 20302050年转型进程加快,到2050年下降至3亿千瓦左右,2060年全部退出。 气电主要作为调峰电源,80%以上装机在东中部地区,2030年、2050年、2060 年装机分别为1

10、.9亿、3.3亿和3.2亿千瓦。在这一过程中,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 将发挥电力系统关键作用,2050年前实现电力生产近零排放,之后为实现碳中和 提供负排放。电力将是减排力度最大、脱碳速度最快的领域。其次,需要不断提升全社会用电占比,实现全面电气化。2030年前,全社会用电 量年均增速为3.6%, 2030年到达10.7万亿千瓦时,20302050年全社会用电量 年均增速保持在2.0%的水平,2050年到达16万亿千瓦时,20502060年全社会 用电量年均增速为0.6%, 2060年全社会用电量17万亿千瓦时。电能将成为最主 要的能源利用形式,20302060年,我国工业、交通、建筑领域用能方式

11、加快转向电能,累计增加用电量分别到达0.9万亿、2.4万亿、3万亿千瓦时,全社会2/3 的能源消费均为电能,实现能源消费体系转型。总体而言,我国一方面需要推进 电力系统深度脱碳,实现电力行业碳中和,另一方面需要推进社会全面电气化, 两大举措相互配合、统筹推进,最终实现我国的碳中和伟业。图18:采用清洁能源为主的电力装机促进电力系 统脱碳图19 :提升全社会用电占比,实现全面电气化(装机容量:亿千瓦)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落地,初期以电力行业作为突破口,预计在十四五”期间 逐渐纳入其他七个高耗能行业。2011年10月,发改委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关 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推动运用市场机制

12、以较低本钱实现我国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加快经济开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开展全国 7个试点省市碳排放交易市场。经过十年的区域试点,2021年1月,国家生态环 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方法(试行),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 活动进行了规定,全国统一碳市场正式实行。由于我国发电行业的数据基础相对 完善、碳排规模十分庞大,因而在政策初期以电力行业作为突破口,生态环境部 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要加快纳入其他重点 行业,包括钢铁、有色等另外七个高耗能行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碳市场对 我国的产业结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图20 :从区域试点到全国统一市场:十年蓄势

13、,平稳过渡确立7个城市湖北、重庆福建、四川建立了全国碳有望开始正式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正式启动市场具体框架交易2011.10)2013.62014.4 / 2014.12 / 2016.12 , 2017.12 / 2020.11 / 2021.1 ) 2021.6北京、天津、确立了全国碳全国碳市场完全国碳排放市上海等5地正式市场总体框架成总体设计场正式实施启动数据来源:碳交易本质上就是对碳排放权进行定价,通过释放碳价信号,将环境污染的负外 部性内生化,进而引导所有行业调整产业规模,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碳交易是 碳排放权的交易,政府设置一定时期的碳排放控制总量,再给排放者发放或拍卖 排放权额度,

14、并赋予排放权额度的买卖自由,因此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可以交易的 商品。碳交易通过给碳定价从而将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内生化,进而引导产业结 构低碳化,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本钱推动、需求拉动、技术革新。首 先,碳市场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出碳价信号,推升政策规制行业的价格,通过产业 链的价格传导导致所有部门价格普涨;生产者纷纷提价之后,消费者根据其需求 价格弹性相应地减少对高耗能行业产品的需求量,终端需求的缩减进一步拉动其 上游行业产量的下降;低碳化的需求选择倒逼企业进行技术改进,一方面采取低 碳化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开展清洁的能源品种,最终实现低碳生产。本钱驱动 产品价格上升价格上升 需求结构变化低

15、碳需求选择 技术工艺变革短期效应 纯价格变化中期效应 量价共变长期效应 低碳生产图21 :碳交易政策的运行机理碳价信号数据来源:碳中和预计催生的百万亿级投资规模也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早在2016年8 月31日,我国就已经注意到对于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 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开展绿 色信贷;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设立绿色开展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 合作(PPP)模式发动社会资本;开展绿色保险;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丰富 融资工具;支持地方开展绿色金融;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防范金融风险。 2021年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

16、行吹风会,介绍了绿色金融有关情况。会 议表示,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支持绿色金融跨越 式开展,初步形成了绿色金融五大支柱:一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二是 信息披露要求和金融机构监管不断强化;三是点面结合,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完善; 四是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断丰富;五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日益深化。下一 步,人民银行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 色开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重点推动的工作包括构建长 效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顶层设计;出台统一的新版绿色债券支持 工程目录;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等工作。

17、上述制度保 障将对碳达峰推进的加速产生实质性的促进。1. 一场系统性变革碳中和的经济学内涵与外延我们在碳中和系列报告第一篇中重点讨论了我国提出碳中和的国际背景,以及碳 中和主题投资链条的概括梳理。本篇报告,我们从碳中和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出发, 重点讨论我国碳中和之路的挑战、路径与制度保障。1.1. 一场关乎需求、生产、技术、制度乃至文化的系统性变革“碳中和”从本质上而言,是一场在既定约束下,关乎需求、生产、技术、制度 乃至文化的系统性变革,是一场各国家、各行业“结伴方能行远”的挑战。如何 平衡增长与转型的节奏,如何合理内化碳排放的外部性,如何保持减排与技术创 新对企业和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是三大

18、议题。IEA2020年全球技术见解提 出能源技术创新主要有政策支持、资本推进、知识管理、市场推动四大局部,正 是对应制度、资本、技术、供需的系统性变革。图1 :碳中和能源创新四大要素(资本推动)厂为研究活动不断提供资本的支持,包括:资金、教育和I 技能 J(知识管理)确保新知识的流通和应用,如:知识互联网、专利系统(市场拉动)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竞争市场为新产品提供的额外( 利润 )(社会政治)最大化新技术受社会的认可度;最小化创新和社会偏见 的差距 )政策杠杆提升成功几率为研究人员提 供资金:、嬴)税收激励创业贷款知识产权制度出版自由化国际合作制定环境标准补贴、税费消除准入壁垒创新“黑箱

19、”新知识技术进步,与企业、社今 团体进行协商;意见调查透明的创新政策过程 1实现环境目标经济繁荣就业景气提高国际竞争力数据来源:IEA,生产要素重塑:技术拉动投资,资本创造就业碳中和对于经济活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从根本上重塑生产要素:低碳约束 倒逼技术升级一技术升级需要资本助力-资本流入创造就业岗位。首先,碳中和 的减排约束将倒逼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例如:工业技改(电炉钢、余热锅炉、 装配式建筑等)、新能源革命(风电、光伏等)、负碳技术(森林碳汇、碳封存) 等;其次,技术升级需要资本助力,例如:在工业技改中需要投资兴建电炉、余 热锅炉、建筑钢结构等工业设备,在新能源革命中需要投资风电设备

20、、光伏设备、 储能电站等新能源设备和新基建,在负碳技术中需要增建人造林来提升碳吸收能 力;最后,资本流入创造就业岗位,例如:由于新能源发电和负碳技术属于碳中 和催生的新兴行业,未来开展潜力巨大,在这两个方面必然会创造出大量的就业 岗位,而由于高耗能行业的工业技改,这里面也存在大量的结构性就业机会。下 面我们分别从工业技改、新能源革命和负碳技术三个方面出发,分别选取一个具 有代表性的减排技术进行具体讲述,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碳中和对于生产要素的 重塑作用。工业技改:余热回收是工业节能重要方式之一,未来十年,电站余热锅炉市场空 间有望超过500亿元。余热资源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可回收利用而未回收利用的能

21、 量,被认为是继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之后的第五大常规能源。按其来源可分 高温烟气余热等六类。这些余热资源可用于发电、驱动机械、加热或制冷等,因 而能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并减轻对环境的热污染。在天然气集中式发电和区域 分布式能源工程中,燃机余热锅炉是关键的能量回收装置,不可或缺,根据我们 的测算,未来10年,仅电站余热锅炉新增市场容量就可到达500亿元以上,具 备广阔的开展空间。图2 :我国燃气发电装机容量稳步提升数据来源:Wind,新能源技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光伏设备和风电设备装机容量需分别提升 至当前的17倍和12倍,储能行业也将迎来重大开展机遇。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 展合作组织估算,中国

22、实现“碳中和”,需要约35.5亿千瓦光伏资源量,目前我 国光伏装机量规模约为2.1亿千瓦,为满足2060年光伏装机容量需求,供给至少 需增长为当前的17倍。2021年400余家风能企业代表联合发布的风能北京宣 言提出,到2030年风电装机至少到达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到达30亿千 瓦。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所数据,我国当前风电装机容量约2.5亿千瓦, 假设2060年风能装机量按30亿千瓦算,是当前风能装机容量的12倍。光伏、风 电等新能源发电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需要储能和智慧电网 来解决消纳和稳定性问题。储能的形式可能非常多样,除了抽水蓄能之外,还要 开展电化学储能,

23、甚至未来氢也能用作重要的储能手段。根据零碳中国绿色 投资: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投资机遇报告,电化学储能的规模将从2016年 的189MW增长至U 2050年的510GWo图3 :我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加速提升图4 :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稳步提升装机容量:太阳能光伏:中国装机容量:太阳能光伏:中国占全球比重装机容量:风电:中国 装机容量:风电:中国占全球比重数据来源:Wind,数据来源:Wind,负碳技术:农林碳汇持续发力,负碳排技术使碳中和成为可能。“十三五”以来, 中国加快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保护天然林,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已累计完 成造林5.29亿亩,义务植树116亿株,森林覆盖率实现23.

24、04%的目标,森林蓄 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到达56%,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00 多万公顷。近几次全国森林普查的结果看,新增森林中人工林的占比也越来越高, 占2009-2018年期间新增森林面积的83.8%o 2020年12月,国家林草局副局长 刘东生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十四五”生态建设 主要目标基本确定,力争到202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到达24.1%,森林蓄积量到达 190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到达57%,湿地保护率到达55%, 60%可治理 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即使到2050年以后工业生产过程实现了深度脱碳,但是无 法实现完全零碳排,而负碳

25、排技术使得碳中和成为可能,预计碳汇将为我国碳中 和贡献7.0亿吨的减排量。总体来说,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技术升级所需要的投资规模非常庞大,预计至2050 年需要新增100万亿元的相关投资,碳达峰窗口期预计新增36万亿元。据清华 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开展研究测算,在我国实现碳排放目标过程中,假设以实现 2c目标为导向转型路径,2020-2050年能源系统需新增投资约100万亿元,约占每年GDP的1.5-2.0%;假设以实现1.5目标为导向转型路径,需新增投资约138 万亿元,超过每年GDP的2.5%o我们认为,2050年2目标与我国的碳中和目 标较为契合,因此其新增投资量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为争取实

26、现2030年碳达 峰目标,我国碳中和引致的新增投资增量较可能呈现前期加速后期减速的节奏, 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碳中和新增投资量14万亿,峰值或出现在2030年左右, 在2031年后逐步下降,碳达峰窗口期预计新增投资36万亿元。图7: 碳中和“将催生百万亿级固定资产投资CMlNCO 寸 LD9Z860lCMCO 寸 L09Z86OlC|C0 寸 99Z86OONNZNNZNNNCOCOCOCOCOCOCOCOCOCOy 寸寸寸寸寸寸寸寸寸 9 CN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NrsINCMCMCMNNCNINZ久3型、帛CN rsICNCNCNCsieMrMCN

27、数据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开展研究院,资本的大量流入将进一步创造就业岗位、重塑就业结构。从工业技改、新能源技 术、负碳技术三个方面来看,首先,高耗能行业的工业技改对于就业存在结构性 的影响,以往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较为现代化、数字化的生 产模式,这种转变对于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间工人的需求将有所降低,而 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师需求那么逐步提升。其次,新能源技术和负碳技术的发 展将催生大量的就业岗位,由于这两个方面的技术目前仍还处于开展初期,相关 行业的产业规模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突破和配套基建的逐步 完善,新能源、碳吸收、碳储存等行业将为我国新增大

28、量的就业岗位。据欧盟官 网预计,到2050年,碳中和预计为欧洲创造超百万工作岗位,采矿和冶炼逐步 淘汰,被大量低碳岗位取代。另外,据欧洲技能议程,欧盟制定数十种规那么 帮助欧洲工人开展新工作技能,旨在确保工人在这些过渡阶段受益于充分的社会 保护。图8 :欧盟碳中和创造超百万工作岗位个潜在的岗位增长岗位转型潜在的岗位减少建筑业农业可再生能源行业采掘业数据来源:欧盟官网,服务业和能源密集型行业:没有岗位增加或减少的预期,但是一些岗位将面临转型13跨时空的平衡:国家间、代际间、行业间的公平与开展的平衡碳中和关系国家间的公平与开展,需要合理平衡各方利益。碳排放与开展紧密相 关,而各国开展阶段不同,对历

29、史与当前及未来的碳排放需求不同,如何公平的 分配各国碳排放额度,在保障全球气候平安的前提下,实现各国经济可持续开展, 是目前国际气候谈判争论的焦点。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机构和学者提出一些碳排 放分配的方案,但是对于不同分配方法,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始终难以达成一 致。碳排放额度的分配关乎各国的当下开展权益和未来的开展空间,本质上是“发 展权”,因此碳排放权的公平分配问题至关重要。国际社会对“气候公平”主要存在两大主流观点一一“平等人权论”和“历史责 任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第一项原那么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然而国际社会对“公平”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差异,因此形成“气候公平”的两大 主要

30、观点。“平等人权论”强调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碳排放权,因此在碳排放额 度制定中,核心观点是将未来全球减排额度按人口均摊;“历史责任论”那么强调 气候变化风险与工业时期以来的累计碳排放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应将不同国家承 担的减排任务与其历史排放量挂钩除了国家间公平外,碳排放也涉及到代际间的公平问题。碳排放本钱与收益的期 限不匹配将会在代际之间造成一定的公平问题。显然,碳排放带来的经济增益由 当代人获取,但所造成的环境本钱却要在几代人之后才能显现;而当代人为减排 所付出的巨大本钱与努力需要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才能产生收益,本钱与收益 的错配也是世界迈向碳中和的阻碍之一。Rausch等2 (2018)人

31、利用代际交叠模 型对碳税的代际分配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碳税开始前出生的一代人受 到的影响最小,甚至有一定收益;如果碳税的增长足够缓慢,其对未来人口的影 响将逐渐减弱,如果通过降低现有的收入税,也能将碳税的负面福利影响降到最 低。从代际公平的角度,碳税值得探索和实施。,郑玉琳濯晓东,马晨晨.从典型碳排放权分配方案探析“气候公平”的开展方向J.中国环境管理,2017,9(04):92.97.2 Rausch S, Yonezawa H.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idence of green tax reform|J. Climate Change Economi

32、cs, 2018, 9(01): 1840007.碳排放还涉及到同代人之间的公平问题,碳税的累退性会加剧收入不平等问题。 碳税是我们在讨论碳中和时常常提到的制度路径之一,碳税能够将温室气体排放 的负外部性纳入到市场价格中,从而起到促进减排的作用,但碳税带来的分配效 应是导致它在推进过程中受阻的主要原因。Wang3等(2016)对已有文献研究的 梳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全面的视角,对于家庭而言,碳税在美国、丹麦、瑞 典、法国、英国等高收入国家呈现出累退性,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家庭收入的增 加,化石燃料消费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递减趋势,因此,低收入家庭承当 了更多的碳税负担,造成了分配的失衡。但

33、碳税对开展中国家家庭的影响目前还 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对于我国而言,Jiang等4 (2014)以上海家庭为样本的研 究说明,碳税在我国也具有累退性,由碳税引发的商品生产本钱上升的间接效应 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是最大的,将导致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加剧。图9 :碳税的分配效应资本收益变动劳动报酬变化劳动力生产投入调整生产部门本益动资收变生产税费补贴调整企业所得税企业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碳税 支出数据来源:Qian W等(2016 ),。注:实线代表初次分配虚线代表再分配。3 Wang Q, Hubacek K, Feng K, et aL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carbon

34、taxationJ. Applied Energy, 2016, 184: 1123-1131.4 Jiang Z, Shao S.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a carbon tax on Chinese households: A case of Shanghai J. Energy Policy, 2014, 73: 269-277.图10 :碳税对上海家庭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 3)() 30数据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碳税税负占比低收入中低收入中收入 中高收入 高收入Zhuiun Jiang 等(2014 JO 52o o o O 0 5 0 5 2 11

35、 5- $5() X卬冬卷更誉 4 18 5 8 8 7 7 SO.SO.72 0.87对区域和行业的开展与公平角度,碳税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着异质性,化石燃 料依赖性更高的部门受到碳税的影响也越大。Guo等5 (2014)人对我国21个细 分行业的研究同样证实了这一点,碳税对煤炭、焦炭等直接产生碳排放行业的负 面影响是最严重的,但它能够提高清洁电力生产和配送、纺织品及相关产品制造 和加工、服务、农林牧渔这四个行业的产出水平,引发产业的迭代与调整。根据 碳税的行业影响特性,我们也能很容易地发现它可能会加剧区域之间的不平等一 一更多地拥有并依赖化石能源的地区要承当更大的碳税负担。就我国而言,山西

36、、 内蒙古、陕西等地分布了大量的煤矿,煤炭行业深刻影响着这些地区的经济开展 水平,碳税的征收将会对这些地区产生显著影响,相对地,更多地依靠服务业驱 动经济增长的东部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就较小,碳税将可能扩大了区域间的开展 差距。因此,政策支持与社会治理,是碳减排与技术创新在不同群体间公平性的根本保 障。实现碳中和的制度设计对国家间、行业间、区域间和代际间公平与开展的不 利影响需要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在收入分配、跨期调节等的制度设计上有更大 作为,防止因为迈向碳中和造成深刻的社会公平与福利问题除了企业端减排,居 民端的消费减排也同样需要社会治理与文化宣传的长期引导。“碳中和”目标的 达成需要技术创

37、新、制度构建、政策与社会治理的全面协同。而眼前,除了这些 社会公平与治理问题外,还有三大挑战更加严峻。2.能源重塑与制度保障通往碳中和之路2.1. 三大挑战:控排保增长、能源高碳化、产业重型化挑战一:为满足我国经济开展的需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权衡碳减排和经济发 展是我国需要重点解决的一大挑战。作为开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一直是我国开展 Guo Z, Zhang X, Zheng Y, et al. Exploring the impacts of a carbon tax on the Chinese economy using a CGE model with a detailed disaggregation of energy sectorsJ. Energy Economics, 2014, 45: 455-4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