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B卷 能力提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39377017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B卷 能力提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七单元B卷 能力提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B卷 能力提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B卷 能力提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单元B卷 能力提升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

2、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摘编自成中英的世界、人生和艺术材料二: 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 其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

3、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活”的化身。 “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

4、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摘编自李海林赏析)材料三: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5、。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

6、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

7、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摘编自蒋勋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B.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C.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2.根据原

8、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认为阅读研究红楼梦应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不能忽视文学本身。B.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C.红楼梦呈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领我们理解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去悲悯和包容。D.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对谁都没有恨,对丫头、仆人也尊重、欣赏,这体现了宝玉善良、顺从的性格。3.红楼梦风靡世界,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3分)A.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人化,浑朴天成。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B.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

9、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方便阅读。C.红楼梦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性强。D.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4.如果有人向你了解红楼梦,请你结合材料二用一句话介绍这部著作。(不超过70个字)(4分)5.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遗嘱侯发山当林平接到三叔的电话,匆匆忙忙回到老家的时候,父亲已经没有了气息。其实,在他接到电话时,就知道父亲已经咽气了。当时,他还心说父亲这下可以不受罪了。林平踏进家门的时候,院子里来了不少人,

10、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林平知道,他们是来帮忙的。看到眼前情景,林平有点歉疚。在乡下,无论哪一家办白事,还是喜事,不用主家叫,乡亲们都会主动前来帮忙。这,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平时老家乡亲们办事,父亲不忘给他打电话,可他总说忙,从没有回来过。难道自己真的是忙?现在想想,其实很多时候自己是能够回来的。看到林平,三叔紧走两步迎上前来,又看了看他身后,说,就你一个人回来了?听三叔的口气,有责备的意思在里边。林平忙解释说,三叔,乐乐.上午考试,下午玉梅跟乐乐一起回来。反正人已经没气了,不争这一时半会儿。三叔的表情很漠然。林平不知道该怎么接三叔的话,他扭头看到父亲身上盖着一个褪了色的旧床单。三叔并不是

11、林平的亲三叔,是父亲的老邻居。这么多年来,自己从未真正关心过父亲的穿衣打扮。在他的印象中,就给父亲买过一顶帽子,一件棉衣,还有一双拖鞋。林平慢慢走上前去,抖着手缓缓揭开了盖在父亲身上的床单。父亲一改往日胡子拉碴的形象,颧骨高耸,眼睛紧闭,嘴巴大张着,似乎还有话要交代。林平从未认.真端详过父亲。细究起来,不是没有时间,是自己从未真正关心过父亲。此刻,他仔细打量着父亲:花白相间的头发,刀划过似的皱纹.林平觉得熟悉而又陌生。爹,您为什么不写点只言片语留给我呢?有这想法后,林平马_上觉得有点苛刻父亲了。乡下人,哪个写过遺嘱?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常年不捏笔,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像蚯蚓爬。特别是父亲,老实巴

12、交的,更不会写遗书。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有一天,大中午的,自己跟几个朋友正要去酒店喝酒,父亲风尘仆仆来了。他从随身背的布袋里掏出两个鸡蛋。身边的同事还偷偷捂着嘴笑。林平很生气,爹,您这是干什么?父亲用袖子擦了一把头上的汗,说,今天是你的生日,给你煮的鸡蛋三婶捅了捅林平,悄声说道,小平,哭啊。办丧事,要的就是哭声。林平没有兄弟姊妹,他不哭没人会哭的。母亲死得早,是父亲把他拉扯大的。后来,为了供林平上学,父亲走村串巷捡破烂。林平学习很刻苦,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读到了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农忙时,林平有时回不来,都是父亲一个人忙活。父亲是个种庄稼的好手,春种秋收、犁地扬场样样精通。上个月还打

13、电话,说豆角、茄子都长成了,鸡蛋也攒够了一罐,让他回去拿.怎么事先没有一点征兆,说走就走了呢?父亲在村里口碑很好,谁家有个大小事,不用人家请,他就跑去了。主家有多少客,该买多少菜,父亲一琢磨就有了。既让客人满意,也让主家撑足了面子父亲每次赶集回来,都要捎一些水果糖,一进村见人就分,不管大人还是小孩,每人两颗。以后小平就再也吃不到大哥种的菜了。三婶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而后重重地叹了口气。三婶说的大哥就是林平的父亲。想起父亲的点点滴滴,林平眼里的泪越聚越多,终于唏噓有声地哭起来。在林平哭的时候,三叔安排帮忙的人,谁谁去挖坟墓,谁谁去垒灶台,办一场丧事需要很多细节,不亚于美国总统选举,一点安排不到就要

14、出纰漏。等到林平哭足哭够,停住不哭了,三叔才从灵前拉起林平,说,入土为安,还是议议咋办后事吧。林平怔了一下,三叔,我没经过这事,您做主办吧。三叔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你爹都铺排好了,你再看看有啥补充的没有。林平接过一看,字迹写得歪歪扭扭,但还能看清,看得出一笔一画还是很认真写的:小平,我的饭量越来越少,我不敢上医院,上医院又得花钱。再说,花钱也治不好,我的病我知道。知道你忙,也没给你打电话。我感觉在世的日子不多了,还是把丧事考虑一下吧,省得到时你着急若是每年清明节回不来,就在十字街头,对着老家的方向,烧烧纸,磕磕头就中。是父亲写的!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写这张纸条不知

15、道花费了多长时间。看来,父亲在走前就把一切事宜安排好了。三叔又甩给林平一个鼓囊囊的方便面袋子,上面的图案都看不清了,看来是有些年头了。林平接过来,打开一看都是皱巴巴的钱,各种面值的都有。三叔说,我们已经查过了,两万八千七百六十五元四角。林平抖了抖手里的方便面袋子,说,三叔,这是谁的?三叔叹了口气,说,在你爹的枕头下发现的,应该是他的,这张条子是跟钱放在一起的。“啪嗒”一声,林平手里的塑料袋掉到了地上,如同砸在了他的心上。他裂开嘴呜嗬呜嗬地哭开了,越哭声音越大。(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林平家乡,无论谁家有了喜事、白事,乡亲们都会前来帮忙,这

16、似乎成为当地人约定俗成的规矩,从中则可见民风之淳朴。B.当林平解释自己一个人回来奔丧的原因后,文章说“三叔的表情很漠然”,其中蕴含了三叔对林平这一行为的不满。C.母亲去世后,全家的负担都落在父亲身上,林平也比较懂事,学习刻苦努力,一步步考上大学,最终留在了城里。D.父亲的病越来越重,因怕花钱不愿去医院,却给不知孝道的儿子留下两万多存款,让父亲这一形象充满悲剧性。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像蚯蚓爬”将不识几个字的乡下人写的字比喻为“蚯蚓爬”,生动贴切,又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B.该篇小说主要写到“父亲”“林平”“三叔”等人物,人物关系比较

17、明晰,故事情节也相对简单,但却含意深刻,引人深思。C.从前文林平希望看到父亲的“只言片语”,到最后看到父亲的“遗嘱”,情节连贯,可见“遗嘱”是小说的线索,贯穿了全文。D.“办一场丧事需要很多细节,不亚于美国总统选举”,以近似戏谑的口吻表现农村人对置办丧事的重视,语言在质朴中略带诙谐。3.文章在顺叙中插入父亲生前的有关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是如何刻画父亲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举止异

18、凡儿,见者敬之。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士争从之游。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阙,改建宁崇安县。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至是,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因轮对,遂陈五论,帝称善。未几,除将作监丞,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崇道观。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知之。荆门为次边而无城。九渊以为:“郡为四集之地,荆门

19、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增。逾年,政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荐。丞相周必大尝称荆门之政,以为躬行之效。绍熙三年卒,会葬者以千数,谥文安。初,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之病。(选自宋史陆九渊传,有删节)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怛焉为之

20、痛心疾首。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屋注,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供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之君子乎!(节选自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注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B.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C.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

21、而多所劝释D.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黄发”皆可代指童年。红楼梦第三回:“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B.靖康,北宋最后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C.轮对:官场用语。北宋太祖常令百官轮次面对,须指陈时政得失.举述朝廷急务,凡事关利害者许以极言,称为轮对。D.书院

22、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文中的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陆九渊天资聪颖,勤于思考。他三四岁的时候,就提出天地的尽头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并深入思考以至废寝忘食。B.陆九渊关心国事,胸有大志。少年时就有为国报仇的理想,为官后曾寻访智者勇士,与他们共商恢复中原的方略。C.陆九渊治理有方,政绩显著。他修筑城池,消除边患,罢免稽察,关闭集市,减少税额,荆地民风民俗为之改变。D.陆九渊传道授业,受人景仰。他还乡讲学,求学的人很多,甚至有长者拄着拐杖来听;

23、去世后,数千人为他送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2)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5.朱熹请陆九渊将讲稿写成白鹿洞书院讲义,作为学子必读之文。从节选内容看,怎样做才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呢?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送卢侍御赴河北刘长卿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

24、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B.颈联选用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C.中间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由虚到实,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D.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2.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在天地间,生命显得极为短暂和个体极为渺小的句子是“_,_”。2.

25、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_,_”两句,写出了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3.登泰山记中,作者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积雪的光彩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央党校濯莲池内种植的莲花,有着自己小池碧玉的卓特之处。每年的夏天,满池荷叶像一把又一把撑开的翡翠雨伞,有的铺散在水面上,托举着晶莹透亮、滚来滚去的水珠;有的高高伫立枝头,像一把扇子,随风摇曳。荷花仪态万方,有的_;有的刚好开出两三片花瓣,似在蓄势待发;有的已全部盛开,如少女般亭亭玉立。荷花的颜色也是斑斓错杂,有的白如凝

26、脂,纯洁温润:有的红如朝霞,鲜美艳丽。尤其是粉色荷花,粉中透白,嫩蕊凝珠,盈盈欲滴。站在池塘辟细细闻去,一缕缕清幽淡雅的荷香缓缓飘来,_。那些早早开放过的荷花,伴随花瓣的片片飘落,从娇小嫩黄的花心深处长出一头碧绿碧绿的莲蓬,仔细端详,它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洒,又像是翻转的伞状吊灯。诗人把由莲花到莲蓬的转换过程比喻为“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可谓生动形象,_。不仅狸莲池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池塘里的青蛙经常把圆圆的荷叶当作演奏场地,端坐其上,鼓起硕大的声囊,挺胸吸气,“呱、呱、呱”响亮地叫个不停,当有人趋前近视时,它又迅疾跳入水中,了无

27、踪影。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6分)2.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近来,“累丑”一词走红网络。_ ?网友称,“累丑”就是短时间内五官没有变化,体重没有变化,皮肤没有变化,但经过连续熬夜、加班、高强度劳动、没有良好的休息后,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枯草一样被吸干的丑感。 ( )。有人质疑,“累丑”不就是“憔悴”吗,并因此痛批网友的词汇如此匮乏,简直是语言文化的退步;_,称其“太形象了!是超越语言、充满故事质

28、感的表达”。 在专家看来,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的诞生和淘汰是语言的正常新陈代谢。流行词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百态,充满时代感。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黄安靖曾表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形式与符号,社会生活是其内核。社会在变化,_。 “累丑”的魅力在于其充满故事质感。憔悴未必丑,只表示一种面容状态,可以与疾病、饥饿等诸多原因相关。而“累丑”,讲出了憔悴的原因和憔悴的后果,暗含了人们面对生活的重担时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与病痛饥饿无关。 细数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之所以能够引起共情,正是因为它们的语义内涵,更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值得警惕的是,当过度游戏化、极端化的

29、网络语言泛滥,青少年群体很容易被“流行”裹挟,丧失对真正美的语言文字的体认和感知。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新词走红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关于累丑的热烈讨论。B.伴随着新词的走红,一场关于累丑的讨论随之而来。C.新词走红的同时,一场关于累丑的讨论随之升温。D.伴随着新词的走红,随之升温的是一场关于累丑的热烈讨论。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庄子东海之大乐:河伯在秋天雨水涌来、两岸及渚崖间分不清牛马的时候,沾沾自喜,以为天下之美

30、全在自己;坎井之蛙占一沟之水,跳跃于井口栏圈之上,休息于井壁残砖破瓦之间就认为是天下至乐。孔子论语:孔子的杰出弟子颜回,终生贫困,且不幸早逝。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其实,各行各业杰出的人物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如黄旭华之乐,袁隆平之乐,终南山之乐,张桂梅之乐,姚明之乐在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快乐也不少,如美食之乐、豪居之乐、游戏之乐、读书之乐等等。班级计划举行有关“快乐”的主题班会,请根据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

31、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一、(一)答案:1.C; 2.D; 3.B; 4.红楼梦是一部叙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兴衰的达到了艺术性、文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古典小说。5.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 探春聪明,大器,她极力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处事公正不徇私,展现出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探春的形象符合林语堂的思想取向,探春是林语堂尊崇的生命典型。解析:1.A项,扩大范围,“其研究集中在”错误,“集中”前少了“绝大多数”。B项,因果混乱,红楼梦“

32、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是因为它的艺术性和思想性。D项,曲解原意,“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的说法不对,林语堂不喜欢妙玉,原文是“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2.“宝玉顺从的性格”于文无据,并且也不符合小说中塑造的宝玉叛逆的形象特征。3.原文是“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是红楼梦风靡世界的表现,不是原因。 (二)1.答案:D解析:D.“让父亲这一形象充满悲剧性”错误,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故选:D。2.答案:C解析:C.“遗嘱是小说的线索,贯穿了全文”错误。“遗嘱”只是文中的

33、一个物象,从文章中间才出现,不能成为线索。故选:C。3.答案: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丰富了故事情节,使文章结构富有变化。插人父亲把林平拉扯大等情节,丰富了父亲的形象。突出了父亲的爱,与林平的“冷漠”形成对比,深化主题。(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文中通过插叙父亲将自己辛苦养大,生日来送鸡蛋的情节,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而自己“很生气”,写出自己对父亲的不理解,父亲和儿子形象形成对比,深化了父亲形象。插叙父亲生前赶集回来给人们发糖果,父亲对邻里的事很帮忙,丰富了故事情节和父亲形象。4.答案:肖像描写,“花白相间的头发,刀划过似的皱纹”等可见父亲饱经风霜、劳苦的一生。通过林平的回忆展现父亲的形象,如大

34、中午父亲风尘仆仆前来,掏出带来煮的鸡蛋,表现了对儿子深沉的爱;每次赶集,都要捎水果糖,分给村民,表现了父亲的友善。通过遗嘱内容表现了父亲节俭、体谅儿子、无私的形象。解析:从“花白相间的头发,刀划过似的皱纹”可以看出父亲操劳一生,饱经风霜。从自己生日那天“父亲风尘仆仆来了。他从随身背的布袋里掏出两个鸡蛋”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从“父亲每次赶集回来,都要捎一些水果糖,一进村见人就分,不管大人还是小孩,每人两颗”写出了父亲的善良,对邻里的友善。从“字迹写得歪歪扭扭,但还能看清,看得出一笔一画还是很认真写”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从“皱巴巴的钱,各种面值的都有”“上面的图案都看不清了,看来是有

35、些年头了”写出了父亲的勤俭,节省。从父亲安排好自己后事,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谅。二、(一)答案:1.D; 2.A; 3.C; 4.(1)对心存困惑却自己想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陆九渊)就给他逐条分析其中的原因,完全像他心里想的一样。 (2)荆门郡是四方汇集的地方,荆门巩固了,四邻就有所依靠,否则就会有腹背受敌的忧患。5.要志向高远,追求道义;要善于反省时时勉励;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解析:1.句子大意是:只要有老百姓诉讼,无论早晚都可以到公堂上,又让诉者自己拿着状子去追查,为他们定下日期,他们都如约而至,于是陆九渊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裁决,大多以调解为主。其中,“皆得造于庭”,状语后置句,后面

36、断开;“其自持状以追”是“复令”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C项。2.黄发垂髫中“黄发”指代老人。3.C项,“关闭集市”错。原文是“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增”,意思是“陆九渊又罢免集市的官吏稽察,减轻民税,于是商贾都聚集到这里,税收日渐增加”,“罢”的对象是“市吏讥察”,不是“关闭集市”。故选C。5.参考译文: 陆九渊,字子静。他三四岁的时候,就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而不答。陆九渊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以至废寝忘食。到了童年时期,他的举止与一般的孩子不一样,见到他的人都不怠慢他。乾道八年(1172),陆九渊考中进士。他到临安(皇帝停留的地方)后,读书人争相和他交往。他教

37、育人不按照学规,弟子如有小的过错,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让人汗颜愧疚。对心存困惑却自己想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陆九渊就给他逐条分析其中的原因,完全像他心里想的一样。他最初担任隆兴靖安县主簿。遭遇母丧,服丧期满后,改任建宁崇安县主簿。陆九渊小时候听说靖康年间发生的事,就心怀感慨,想去复仇。到崇安县后,便寻访智者勇士,与他们共议恢复中原的大计。在官员轮值上殿陈奏的时候,陆九渊陈述了五论。陆九渊的议论赢得了皇帝的好评。不久,担任将作监丞,但被给事中王信驳回,皇帝诏令他主管台州崇道观。陆九渊还乡时,学者云集,每次开席讲学,门外脱下的鞋子满满的,甚至有些年高的人拄着拐杖来听。 光宗即位后,陆九渊被

38、派遣到荆门主管军事。只要有老百姓诉讼,无论早晚都可以到公堂上,又让诉者自己拿着状子去追查,为他们定下日期,他们都如约而至,于是陆九渊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裁决,大多以调解为主。只有对于那些实在不可训导的人,才绳之以法。对境内官吏的贪廉,民俗的善恶,他平素都了如指掌。荆门虽然临近边境却没有城,陆九渊认为:“荆门郡是四方汇集的地方,荆门巩固了,四邻就有所依靠,否则就会有腹背受敌的忧患。”于是,陆九渊奏请朝廷,在荆门筑城,从此以后,百姓没有了边境之忧。陆九渊又罢免集市的官吏稽察,减轻民税,于是商贾都聚集到这里,税收日渐增加。一年之后,这里政令通行,民俗为之一变,各部门交相推荐他。丞相周必大曾经称赞荆门的政

39、事,认为是陆九渊身体力行的结果。绍熙三年去世,前来送葬的有几千人,谥号文安。当初,陆九渊曾经与朱熹在鹅湖相会,对学习内容的论辩多有分歧。等到朱熹知南康时,陆九渊去探访他,朱熹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陆九渊为学子讲授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深受感动,甚至有人落下眼泪。朱熹以为陆九渊所讲切中了学者隐深的顽疾。 (选自宋史宋史.陆九渊传,有删节) 人们所通晓的事理,是由他学习的内容所决定的,而学习的内容又是由他的志向决定的。如果志向在于道义,那么他的学习内容就合乎道义,他的学习内容合乎道义,他就明白道义。如果他的志向在于利欲,那么他的学习就一定在利欲上,他的学习在利欲上,他就只明白利

40、欲。所以说求学的人的志向,是不能不分辨的。如果切实能深深地反思自身,那么就不可以让自己同小人同流合污。那些追求利欲的行为,实在让人感到痛心疾首,真是悲伤啊!一心一意地追求道义,并且每天勉励自己,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坚定地实践自己的志向。做到了这样再走进科场,他的文章一定能写出平日所学,抒发心中所想,而不会违背圣人之道。做到了这样再进入仕途,他就一定能够胜任他的职责,勤于政务,心系国家,关心百姓,而忽略个人的得失,这样的人不能不称为君子吧! (节选自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 (二)答案:1.B; 2.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优国情怀;通过想象收复故

41、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解析:1.“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理解不当。颈联写江天一色,苍茫渺远,朋友如大雁一样远离自己。那遥远的漳水边野草就要生长出来了。此联借景抒情,借“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与思念之情。2.本题要求回答“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实际上这是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首联,你一个人奔赴河北从军,可以建功立业,而我却谪居于此,为何我不能和你同去,-起为国效力?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国之情。颔联诗人想像友人到达河北后收复失地,国家停止

42、了战事,百姓忙于春耕,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这是虚写。尾联,诗人借鲁仲连的典故勉励希望卢侍御要以国家为重,建功立业,拜相封候,博取功名,留存史册,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三)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三、(一)1.答案:含苞欲放;沁人心脾;惟妙惟肖解析:第处语境形容荷花,突出的是是“刚好开出”“全部盛开”一起形容荷花不同的姿态。可以填选“含苞欲放”;第处语境形容荷香给人的感觉,选用成语“泌人心脾”合适;第处语境是用来形容比喻的表达效果,照应“生动形象”,可以填“惟妙惟肖”。20.答案:濯莲池不仅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

43、而且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的绝佳舞台。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关联词语“不仅”的语序错误,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濯莲池”,关联词语“不仅”应置于主语“濯莲池”的后面;二是后一个分句宾语残缺,应在“奏鸣曲”之后加上“的绝佳舞台”。3.答案:把碧绿的莲蓬比喻成倒立的喷水花洒和翻转的伞状吊灯,既形象又贴切,体现了它们之间形状上的相似性,给人以亲切感。解析:文句“一头碧绿碧绿的莲蓬,它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撒,又像是翻转的伞状吊灯”中,作者观看莲蓬,由此产生相似的联想,本体“碧绿的莲蓬”,喻体“倒立的喷水花和翻转的伞状吊灯”,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莲蓬的具体形状,让读者能产生画面感;同时“喷水、翻转”又写出莲蓬随风摇曳的姿态,可谓摇曳多姿,活泼可爱,让读者倍感亲切。(二)答案:1.C; 2.何为“累丑”?(什么是累丑) 也有人为“累丑”声援(也有人支持“累丑”/也有人赞颂“累丑”)语言也会随之变化(语言也会发生变化); 四、答案: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