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9359000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通过复习,可以让遗忘的知识得到补拾,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薄弱的知识有所强化,掌握的知识更加稳固,陌生的技能得到训练。这是WTT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一)第21课 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大自然画卷文章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风光然后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妙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在写法上,运用了骈体文的体式,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资料】一、 根底知识

2、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从,顺,随【缥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 【犹】像 【千百】形容很多【竞上】争着向上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夹岸】两岸【泠泠】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 【柯(k)】树木的枝干【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竭力追求功名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心】平息热

3、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蔽】遮蔽 【绝】停顿【交映】互相掩映【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重点句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一样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竭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互相穿插掩

4、映,有时偶然也见到(一丝)阳光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二)第22课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全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文章在写法上有较突出的特点,即:多用否认句,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那么蕴含深化【资料】 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绘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获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在写法上多用否认句,突出了作者

5、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 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就以,把,用为,作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深化,过分【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嗜】爱好【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或】有时【造】往,到 【辄尽】就喝个尽兴辄,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曾不吝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分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6、)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认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分开【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箪瓢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晏如】安然自假设的样子 晏:安然 如:.的样子 【忘怀】忘记【颇】“略微”,或“非常&;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

7、子汲汲,心情急迫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其言兹假设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假设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 衔,含着【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志】心志【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复习(三)第23课 马说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寄托了作者为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

8、者埋没、摧残人才,进展了挖苦、针砭和控诉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资料】一、根底知识:文言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喂 材:通“才”,才能,本领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12其真无

9、马邪 邪:通“耶”,吗二、阅读探究1.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2.说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段看是: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4.第1段详细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直接说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5.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化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10、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7.说明以下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p 其作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认的语气,增强了否认的力量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擅长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