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吸虫抗丝虫抗阿米巴药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血吸虫抗丝虫抗阿米巴药物.ppt(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抗血吸虫抗丝虫抗阿米巴药物抗血吸虫抗丝虫抗阿米巴药物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2页血吸虫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血吸虫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n急性血吸虫病:初次 再次感染 畏寒、发热、淋巴结肿大、肝区压痛、脾大、恶心、呕吐n慢性血吸虫病:(急性期症状消失未经病原治疗,或反复轻度感染获得免疫力)隐匿性间质性肝炎、慢性血吸虫性结肠炎n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后出现门脉高压症(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侏儒型)合并症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n异位血吸虫病:肺、脑、皮肤、甲状腺、肾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2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2页日本血吸虫病晚期病人日本血吸虫病晚期病人n 腹壁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n 脐周静脉曲张
2、脐周静脉曲张 “海蛇头海蛇头”现象现象n 骨瘦如柴骨瘦如柴 n 腹大如鼓腹大如鼓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2页血吸虫病的防治血吸虫病的防治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桌面578007_105849609107_2.jpgn药物n病人n病畜n钉螺n疫水n控制传染源 人畜同步化疗n切断传播途径 1.灭螺 2.粪便管理 3.安全供水n保护易感者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2页药物治疗药物治疗n吡喹酮人工合成的吡嗪异喹啉衍生物,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n对日本、埃及、曼氏血吸虫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均有良好疗效n对成虫有迅速而强有效的杀灭作用,对幼虫作用较弱
3、(人体的获得性免疫对再次入侵的童虫有杀伤作用,对原发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2页作用及机制作用及机制作用1:未达有效浓度时可提高肌肉活动,虫体痉挛性麻痹,失去吸附能力,脱离宿主组织作用2:高浓度可损伤虫体表膜,暴露隐藏的抗原,宿主免疫机制作用致虫体破坏死亡机制:与增加表膜对某些阳离子,尤其是Ca2+的通透性有关,吡喹酮损伤虫体表膜产生一系列生化反应(降低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ALP活性,抑制葡萄糖的摄取和转运)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2页临床应用临床应用n吡喹酮用于治疗各型血吸虫,适用于对慢性、急性、晚期及有并发症的血吸虫病患者进行病原治疗,也可用于肝脏华支睾吸虫病、肠吸虫
4、病、肺吸虫及绦虫病等。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2页不良反应不良反应n具有杀虫效果好、毒性低、疗程短、口服方便、非常安全、价格便宜等优点,不良反应少且短暂。n口服后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头痛、眩晕、嗜睡等,用药期间要避免驾车和高空作业。n偶见发热、瘙痒、荨麻疹、关节痛、肌痛等,与虫体杀死后释放异体蛋白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2页抗丝虫病药抗丝虫病药n丝虫病是由丝状线虫所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疾病,在我国流行的丝虫病的病原体是寄生于淋巴系统的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2页n1、在蚊体内发育在蚊体内发育 n 蚊虫叮咬丝虫病患者病人血液中的微丝蚴随血液进入蚊体在
5、蚊体内发育成成虫,称为感染期幼虫,此期幼虫在蚊体内只发育并没增殖发育阶段发育阶段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2页n2、在人体内的发育与增殖在人体内的发育与增殖 n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叮咬进入终末宿主人体,在淋巴管和淋巴结内寄生,发育成成虫,交配,产生新的微丝蚴。微丝蚴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可形成新的感染。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2页n寄生在淋巴系统的的丝虫可引起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性皮炎、发作性发热等症状。n炎症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丝虫病,产生如乳糜尿、橡皮腿样下肢水肿,阴囊、睾丸鞘积液等症状。巨大的阴囊象皮肿可使患者的性功能完全丧失,而精索、附睾、睾丸的病变又会严重地影响睾丸的生精功
6、能。因此丝虫病患者常常患有男性不育症,应在发病早期予以积极治疗。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2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2页丝虫病晚期的下肢象皮肿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2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2页治疗药物治疗药物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2页n药理作用:药理作用:乙胺嗪对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的微丝蚴均具有杀灭作用,对其成虫也有杀灭作用,只是需要较大剂量或较长时间。n临床用途:临床用途:适用于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和罗阿丝虫的感染。乙胺嗪乙胺嗪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2页 乙胺嗪中的 哌嗪部分使微丝蚴的肌组织发生超极化,使虫体失去活动能力,不能停留在宿主
7、周围的血液中,随血液流入肝脏,从而被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杀灭。此外,乙胺嗪破坏微丝蚴的表面膜结构,使其容易受到宿主防御功能的破坏,产生杀灭丝虫的作用。作用机制作用机制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2页一般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头晕、无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头晕、无力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治疗过程中大量微丝幼和成虫死亡,释放出大量异性蛋白质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淋巴结肿大、畏寒、发热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2页n来自放线菌的半合成的大环内酯化合物,低剂量广谱抗寄生虫。n作用与用途:1、抗丝虫的作用2、对其他蠕
8、虫的作用:对蛔虫病、鞭虫病、蛲虫病等都有较好的疗效。伊维菌素伊维菌素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2页n作用特点:对微丝蚴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对成虫无效。口服能杀灭微丝蚴,于用药后12小时,部分患者血中微丝蚴消失,5-12天全部消失,对微丝蚴的作用较乙胺嗪缓慢而持久。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2页n缺点:由于本品对成虫无效,故不能根治丝虫病,6个月后,血中微丝蚴密度可恢复到治疗前的15%-30%,因此每隔6个月给药一次,可将血中微丝蚴密度控制在低水平,连续用药4-5年可彻底治愈。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2页n由于杀虫作用缓慢,较少发生不良反应。n用于治疗丝虫病时,由于微丝蚴死亡,释放出异种蛋白,
9、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发热、头痛、头晕、肌痛、关节痛、淋巴腺痛等,24小时内大多消失。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2页n呋喃嘧酮是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在体外能直接杀死马来丝虫和微丝蚴,杀微丝蚴作用更强。在体内,呋喃嘧酮杀虫作用强于乙胺嗪。n呋喃嘧酮的不良反应与乙胺嗪相似,主要由药物杀死微丝蚴所引起的发热、头痛、头晕等反应,停药后消失。n但是由于能导致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有精神病史者和孕妇不宜使用,目前临床上已较少使用。back呋喃嘧酮呋喃嘧酮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2页n乙胺嗪和呋喃嘧酮对微丝蚴和成虫均有杀灭作用;n伊维菌素只对微丝蚴有杀灭作用。n共同不良反应:过敏反应。n杀虫效果:
10、呋喃嘧酮乙胺嗪伊维菌素,但呋喃嘧酮还有严重心、肝、肾毒性,临床少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2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2页阿米巴病阿米巴病 病因:病因: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 寄生形式寄生形式:滋养体滋养体 致病形式致病形式 包囊包囊 感染形式感染形式 症状症状:腹痛、腹泻、便血及暗红色酱样便,即腹痛、腹泻、便血及暗红色酱样便,即肠内阿米肠内阿米巴病巴病 严重者,滋养体会侵入肠外组织,产生阿米巴炎症严重者,滋养体会侵入肠外组织,产生阿米巴炎症或脓肿,即或脓肿,即肠外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2页 包囊包囊 脱脱 囊囊 滋养体滋养体致病阶段致病阶段感染阶段感染
11、阶段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2页药动学:药动学:P.O.迅速而完全迅速而完全 体内分布广泛,主要肝脏代谢,肾脏排泄体内分布广泛,主要肝脏代谢,肾脏排泄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抗阿米巴作用(、抗阿米巴作用(首选首选)急性阿米巴痢疾、肠外阿米巴病急性阿米巴痢疾、肠外阿米巴病 2、抗滴虫作用(、抗滴虫作用(首选首选)阴道滴虫阴道滴虫 3、抗贾第鞭毛虫作用(最有效)、抗贾第鞭毛虫作用(最有效)4、抗厌氧菌作用、抗厌氧菌作用 所有厌氧球菌、革兰阴性厌氧杆所有厌氧球菌、革兰阴性厌氧杆 菌、菌、革兰阳性厌氧芽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孢杆菌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2页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口服味苦,金属味感口服味苦,金属味感干扰乙醛代谢干扰乙醛代谢 孕妇禁用孕妇禁用头痛头痛恶心呕吐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泻腹痛急性乙醛中毒急性乙醛中毒禁禁 酒酒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32页依米丁依米丁 去氢依米丁去氢依米丁毒性作用 心脏毒性 心前区疼痛,心动过速,低血压,心律失常 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肌无力,疼痛,震颤 局部刺激注射部位疼痛结块坏死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 临床应用 急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 甲硝唑无效或禁用者 药理作用 对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直接杀灭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