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起读论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学生一起读论语》.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论语一书篇幅不大,共计二十篇,一万一千馀字。然而,这毕竟是 两千多年前的一部文言典籍,光注释就是原文的数倍,学习它自然会有相当的困 难。怎样学习才能让学生沉浸在论语的世界里?采取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 能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创造性的主体体验?如何处理“积累、思辩、创新”之间的 关系并使之符合高中生学习的特点?我们做法是: 第一阶段:读 我们知道,“自主、合作、探究”的这种学习方式,是要以“读”为根基的。与 文本、 作者或师长“对话”, 是要有资本的。 有了资本积累才有“对话”资格。 而“读” 正是这种资本积累的最为有效的方式。那么,怎样读才能变难为易,化繁入简; 才能印象深刻,铭记在心;才能兴致
2、盎然,兴趣不减? 1、按原著顺序读; 2、用孔子故事引读(这很重要,以某一话题为中心,前后牵连,可保持兴 趣); 3、后边章节提前读(缓解压力); 4、 早读课与常规课交叉读。 换句话说, 在“读”这一块, 我们是既搞“阵地战”, 又搞“游击战”。以读为本,读、赏、评、析穿插进行(赏、评、析三项已属“研 究”的范畴,要尽可能探“本”寻“真”,具体见“第二阶段:研”)。 两个月下来,同学们通读了整本论语,读得兴趣盎然,不亦乐乎,有些 章节能够熟读成诵,脱口而出。 第二阶段:研 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张鸿苓指出:语文学习,小学重在记忆,初中重在理 解,高中则重在批判精神的培养。而“研”正是培养“批判精神
3、”的最佳途径。论 语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通过切磋、琢磨、探究、研讨,没有或者缺乏直 接人生体验的高中学生就会沉浸其中, 就能渐进为会思考、 有思想、 有见地的人。 为此,我们分两步走: 第一步,在传统课堂里研读。印发朱瑞芬先生编著人生智慧海今读里的文章。其中,研究文章主题内容的篇章选印了举贤用能“贵 和”与现代竞争传统节俭与现代消费义利之间名实相应的理性美 和学生一起读和学生一起读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不愤不悱”与创新思维问人不问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教育 的现代价值对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视;研究文章思路结构的篇章选印了读 书的感觉 知之 不知 阙疑 宽容:减少“感情损伤” 新世纪的学习 富
4、 与贵的品质 三人行,必有我师 悟通时间与生命 岁寒,松柏后凋 美 食 艺术 养生立志 磨炼 成材,计二十篇。朱先生的“今读”文章,实际上 已指向一个个具体的论题或者说话题。文章将儒家文化资源向现代社会生活融 合、转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我们“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最好范例。 第二步, 在网络教室里研读。 主要是从文章选题、 写作思路等讨论上传“家 园”学习网站的文章。如司马迁的史记 孔子世家 仲尼弟子列传 (含说明、 原文、译文、注释) , 从教说到读 (劳悦强) , 管窥 (张德友) , 让我们走近孔子 (任秉忠) , 孔子:张扬个性教育的缔造者 (陶 晓跃) , 孔夫子:性格复杂
5、而脆弱的圣人 (李蹊) , 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 (李 敬泽) , 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 (方尔加) , 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鲍鹏 山) , 由樊迟请学稼学圃谈孔子的分工思想 (王蔚) ,等等。 在完成这两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收集、整理 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资料并在网上做成“文件包”,为下一阶段“写”做准备。教 师则提供方法和路径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怎样从广泛的阅读材料中选题?选定 论题后怎么样围绕论题去搜索相关资料?阅读相关资料后怎么样去筛选、 确定自 己要用的材料?怎么样确定自己的行文写作思路或文章结构?怎样感受、 把握或 寻求自己写作时的言语风格?在整个学习
6、过程中同学间怎样相互交流、讨论等。 据网上统计,学生选定的论题涉及到论语的各个方面,如仁、礼、忠、 信、义、智、德、勇、孝、大同社会、济世理想、和为贵、和而不同、名与实、 入世与出世、君子与小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材施教、尊师重道、养生有 术等等。一个多月下来,以“文件包”字数计,人均阅读超过两万字以上,加上印 发和上传网站文章,学生人均阅读超过十万字以上。 第三阶段:写和评 先说写 有了扎扎实实的“研”,自然,“写”就水到渠成。两个星期后,同学们手写 习作稿陆续上交。全班 60 位同学,最后改定、打印、上传“家园网”的习作共 42 篇,其中一位同学写了两篇。一篇篇精彩习作,数量如此之多,
7、篇幅如此之大, 涉及内容如此之广,观照现实如此之紧密,批判精神如此之锐利,是我做专题学 习以来从未有过的。我做过一个统计,以一篇习作 2000 字计,这一次,我共批 阅了近十万字。我常常是连夜审阅、校对、上传,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 再说评 第一步,学生网上“自评互评”,两课时。“自评”在于认识自我,如 明确优点,发现不足,反思调整等。“互评”在于发现伙伴优点,相互学习、激励 和提高,可产生辐射效应和体验成功愉悦。“自评”我提出要求:如这篇习作你写 了几次?有没有列提纲?写了几稿?上交后有没有重写或修改?你查阅了哪些 资料?阅读了哪些书籍?书籍要写出书名、作者,互联网上引用的资料要说出作 者及文
8、章的标题。你是怎样确定“论题”或者说“标题”?老师改了你的标题,你有 什么看法?定题后你又是怎样围绕“题”再次查阅资料?写作时遇到过什么困 难?写作过程中状态如何?如愉悦或苦痛等。 (请用描述语)从查阅资料到自己 写作这种自我语言的转换过程, 你有什么体会?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次专题 阅读或者写作,你最大的体会或感受是什么?等等。 第二步,“教师网上点评”,一课时。对学生习作评价要慎之又慎,这里 特指想象力、创造力特别丰富或者思想比较另类的习作。我们很多老师意识到创 造力培养对于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但还没有意识到个性和自由意志对于人才 培养的意义,个性和自由意志往往被视为人性的另类,殊不
9、知,没有个性和自由 意志哪来创造力呢?我常常提醒自己:激励和保护永远比评价更重要! 请容许我一一列出同学们习作的标题: 1、从终极人格到终极社会(何 珅) 2、再论终级从孔子谈起(何 珅) 3、试谈孔子的济世理想(杨俊雄) 4、尧、舜、禹孔子的追求(傅 嵘) 5、山矣,山矣!水哉,水哉!(罗喜辉) 6、水哉,水哉浅析儒家文化中的“水”与“仁”(邓晓燕) 7、“仁”,一生的伴侣(林晓娜) 8、利与仁的对立,义与仁的共存(陈泽雄) 9、礼行“仁”的通道(张睿靓) 10、孔子之“礼”保守乎迂腐乎(邹伟珍) 11、也说“知礼行礼”我读孔子(张泽媛) 12、探究孔子的“忠”的真义(俞宏斐) 13、信,做
10、人之本,成事之基(林 颖) 14、德展现生命风采(陈 爽) 15、欲,抑之以德(张智明) 16、孝人的立身之本(麦钰雯) 17、孝,一种高于物质的精神赡养(邬虹虹) 18、“孝”的含义古今谈(罗 允) 19、名符其实与孔子之“正名”(马萱怡) 20、“君子”的标准与造就(李智达) 21、浅谈君子、小人与现代社会(梁冠华) 22、漫议“君子与小人”(袁 曼) 23、和谐是美读论语我所想到的(刘天珍) 24、谈孔子“以和为贵”思想的现实意义(陈冰鸿) 25、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现代思考(骆森英) 26、浅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谢伟萍) 27、从孔子的“从众”与“违众”说起(郭巧婕) 28、试
11、谈孔子“法”的思想(冯元菁) 29、浅谈孔子的“人伦道德”之一二(肖 微) 30“不患无位,不患莫己知”我读论语(张伟枫) 3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之我见(吴丽云) 32、因材施教与现代中国教育之我见(罗锦滔) 33、让我们真正理解“有教无类”的含义(黄家敏) 34、从“尊师重道”谈到教育兴国(李桃欣) 35、谈谈孔子与素质教育(庄胜科) 36、孔子的音乐人生我读论语(詹春骁) 37、谈谈孔子的养生术(湛泳仪) 38、也说“伟大”背后的“平凡”(田怡玮) 39、仁爱与现代企业管理(谢泽忻) 40、被冤枉的孔子(黄小敏) 41、“隐”领新世界(刘志胜) 42、走过,还要悟过(湛琲琲) 读着这
12、些文章的标题,遥想着字里行间的思想和内容,你想象得出是出自 高一年级同学之手的吗?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习作获得了三颗星、两颗星的评 价, 欣喜地告知家长、 同学, 你知道哪会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和幸福呢?纵观全程, 我们“正本”和“今读”的目标基本达成。下面,摘录同学们写作后的一些网上 反馈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包括老子的上善若水诸子论水 蹈水之道 , 庄子的秋水等等。在确定论题这一点上,我考虑了很长时间,是写“陋室与 豪宅”“小人与君子”,还是写“孔子与山水”呢?我收集了大量材料,一番筛选后, 终于决定写“孔子与水”。 写作时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确定中心,如何开头、结尾,如何使文 章语言更有风格
13、和优美凝练,都让我花费了不少时间。这些确定后,我又面临着 该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经过努力,初稿终于出来了。这一过程说是痛苦就太 夸张了, 我为在查阅资料过程中了解到这么多东西和发掘一些优美文章而感到高 兴。(邓晓燕) 我想,德是体现一个人内在高尚品质的标志,有了“德”,自然能展现生命 风采。 所以我定了这个题目。 定完题后, 我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每一部分都由 论 语中的一句话作开头。这三句话都含有“德”字。内容为助人之德、企业管理之 德、为政之德。写作前,我查阅了“宁波文化网”,引用了其中的一个例子,再加上 自己的一些看法;为了说明“风行草偃”,还参考如何有效地创造文化,举国 际上创新优秀
14、的企业的例子,说明君子的德风起着重要的影响。(陈爽) 读论语时,读到孔子的一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感触到了孔 子的“巍巍乎”!于是,我便产生了要写出孔子的伟大的念头。孔子的伟大莫过于 “济世”,(他不仅仅是济当世)于是,标题就出来了:“孔子的济世理想”。 题目出来了,可资料却不好找!(估计我是第一个写“孔子的济世理想”的) 我只好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个标题去找。找到一些资料后,我试着列了 一个提纲:、社会背景(礼乐崩坏,天下大乱);、信念意志与坎坷历程; 、思想体制(仁为指导,以礼行之);、分析研究其思想体制的合理性。这 样一来就容易多了,我开始根据提纲来写。写到第四点又不知道
15、怎么去“分析研 究其思想体制的合理性”,我又查了一些资料,然后一气呵成!(杨俊雄) 近三个月的学习时间,我的学生沉浸在论语的世界里。论语的学习 就要结束了,我们似乎意犹未尽,总觉得有一种东西在远方向你招手或是从你心 底涌起,像是告诉你:往前走,更美的风景就在不远处 第四步:有选择的深入体验。 永远不会忘记 2006 年 4 月 21 日那个晚上。 夜幕降临了,今晚的主人我高一(5)班的同学们,他们身着学校礼服, 文质彬彬,神采奕奕,在学校的大门口、迎宾大厅、科学楼一楼电梯入口、八楼 演播厅入场处,迎接着评委老师、家长嘉宾、校内外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学校 还请来宝安电视台记者、 宝安教育局电教中
16、心老师为辩论会作全程录像。 一时间, 能容纳两百多人的演播大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是啊,今晚的舞台是他们的。要知道,这是他们上中学以来第一次以辩 论会的形式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他们的表现,既是在向学校、家长、社会作一 次汇报,也是我今天上交的一份答卷 主席台的正中央,“辩论会”三个大字格外醒目,与之相辉映的是两边一 幅“弘扬国学精粹,光大华夏文明”的工整的对联。应邀出席的老师、家长、嘉宾 和同学们,此时正在座位上认真地翻阅着我们的班刊家园;而左右“八”字排 开、手持卡片、端坐于台上的正反两方六位辩手也已做好准备。当主持人袁曼同 学宣读论题“孔子的思想在现代中国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并宣布辩论会
17、开始时, 准 备了近一个月的 “论语专题辩论会”终于拉开了帷幕。 整个“陈述立论”的第一阶段,正方辩手从逻辑、理论、知识、价值四个 方面阐述孔子思想有学习的必要, 反方辩手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从礼教、 思想、 自由以及现代社会的要求来反击对方。此时此刻,你可以感觉到,初次登台的他 们掩饰不住那种紧张、激动、亢奋与拘谨,一些同学连嗓子眼都在打颤。观众席 里,人们也摒住呼吸,在替他们悬一颗心,捏一把汗;而准备参与自由辩论的同 学也早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当进行到双方大展才艺的自由辩论环节。台上,辩手们旁征博引,慷慨 陈词;台下,同学们针锋相对,斗志高昂;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而
18、整个会场,情绪高涨,笑声、掌声不断响起,互动气氛非常热烈。 据统计,从开始“陈述立论”到结束时“总结陈词”,同学们总共发言 106 人次,而直接引用论语原文达 70 多处,涉及到的历史事件 40 多例,著名人 物 20 多位。整个过程,同学们所呈现出的那种勇敢、执着、自信、协作,那种 自我个性张扬和主动积极参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作为青春后期的他们,正 经历着一个从儿童心理向成人心理转化,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美情趣等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他们获得了一次充分向 社会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一个机会,这对每一个经历其中的鲜活的生命而言, 其意义是远远超出了语文教育
19、的范畴的。 让我们看看同学们是怎么描述这段经历的 对辩论会印象最深的是台下的准备工作,记得那时一下课,就到处都 是关于论语的争吵,有时就连上课也在暗地里争,真是争得不亦乐乎!(陈 冰鸿) 为了辩论会,我们放学还在看录影带;晚修下课后在操场集合,互相间 鼓劲打气这次辩论会,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集体,原来大家努力起来真的好吸 引人! 说真, 如果不是这次活动, 大概过不了多久, 孔子大概又会被抛诸脑后了。 有了它,大家努力认识孔子,在辩论中,也认识彼此,认识自己。(黄家敏) 想起当时,大家踌躇满志,收集准备资料,连晚饭都不吃,观看大学生 辩论会录像,一下课就开“秘密会议”,有时还整个晚修讨论辩论会问
20、题。虽然 最终还是败阵, 不过, 重要的是过程, 而不仅仅是结果。 一位孔子, 一部 论语 , 收获到的,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思想的新高度。(梁冠华) 那时,我们都浸在一种很美好的境界中。我们不断地翻读论语,切 磋琢磨,深究论语中的思想,从人格的形成到天下大同,我们时时欣喜于孔 子哲学对人的群体思考的深入, 兴奋于一次次对他精神主旨的感悟同时明白 了,我们的社会,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缺失了一种美好的东西。(何珅) 从来没看到过高一(5)班的同学那么认真去做好一件事,那样的团结在 一起。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了解孔子,不仅仅只是为了学会写 那篇习作而去学习。(李桃欣) 语文原来可以
21、这样学!既学得开心又挺实用,何乐而不为呢!(庄胜科) 这还多亏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一个难忘的非凡的高一语文学习。(陈 贵生) 课例解读 基于网略的文言文教学设计基于网略的文言文教学设计:需要什么教师素质?:需要什么教师素质? 吴泓老师自 2001 年始,10 年坚守“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课改试验, 至今初步形成了“网络平台、完整经典、专题阅读、读写一体”的“高中语文专 题研究性学习”四大特征。彰显出了当今中国高中语文网络条件下进行专题教学 探索的可贵价值:首先是使用深厚的传统经典文化的智慧之光、理性之光来烛照 青年学生,有力地破解了当代青年学生不愿意读书的关键问题;其次是让学生始 终处于阅
22、读吸纳共商探索的高速运转的大运动量的语文学习状态中, 有效解决了 普遍感叹的阅读量写作量远远不够的共性问题; 第三是读写一体的专题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思想与言语高位运行高速转换,语文能力得到强力提升,有效解决了长 期以来存在着的思想成长与语言发展两张皮不能很好结合的难题; 第四是让不同 起点的学生都能够研读出一定的成果,形成良好的班级语文学习磁(气)场,这 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班级语文教学难以适应个体差异的问题。(唐新建高中语文专 题教学的价值及贡献 从吴泓老师在普通高中的十年教学探索实例说起) 这里选择其论语专题学习为例,在领略其促进国学经典与现代多媒体 技术完美融合之余,透视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3、。因为对于这种深刻的教学改革, 不开掘其“冰山下的十分之九”,只关注外在操作的十分之一,是难以有本质的 收获。目前吴泓模式推广的难点也在此,不少教师说吴老师的课“好看,但难以 实施”。 一、丰厚的学养 本课例师生共同展示的学习内容之广博厚重,是常规课堂所望尘莫及的!吴 老师在随笔中是这样描述其“用一生”为这次专题所作的“备课”: 这些日子,我的桌上,常会摆放一本 1980 年中华书局出版,杨伯峻先生译注的论 语译注。陈旧的封面,发黄的纸页,翻开书,里边有我当年记下的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 记得在大学,我读的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的论语节选。 毕业后,读孔德懋老人的孔府内宅轶事激起
24、了我读整本论语的欲望。于是,我买来 了杨先生这本论语译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与孔子及其弟 子一起欢欣悲愁、流离颠沛。我至今记得孔子最后的歌声: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 人其萎乎?” 1989 年夏,我踏上了神往已久的齐鲁大地。立孔府大门前,为“与国咸休,安富尊荣 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的气魄所震撼;登泰山极顶间,被“孔子登东山而小 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胸襟所折服。 我常会默念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 末尾的评述: “ 高 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这也是我们今天 读论语的态度)。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
25、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 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这是怎样的一种评价啊!它出自严 守“考信”原则和“实录”精神的司马迁笔下。那时我就想,我们的大中小学生为什么不要 求读整本的论语呢? 这些年,“国学”兴起,读“经”也渐次地繁盛起来,然而,真正触动我的却是亲 历的两件小事:一次春节刚过,母亲领一个小男孩来我办公室,说要我教背论语。我问 为什么?母亲说孩子的爷爷来深,间或说起我要带学生读论语。爷爷感叹:高中才读? 晚啦! 母亲问我“十二岁孩子晚不晚?”另一次宴席间,母亲带来约十岁的小女孩。
26、我问她, 你读几年级啦?会背论语诗经吗?女孩迟疑。会背三字经弟子规吗?女孩 说会背“小兔领小猪,小猪拉小鹿一步一步走山路”(出自某小学教材),母亲说孩子 家庭作业太多是啊,孩子赢得了天空,却失去了大地!终于,2006 年 1 月,我鼓起勇气, 和我的高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开始了近 4 个月的论语学习。 然而,真正要开始漫长的论语学习之旅,做自己从没做过的事,你还得做充分的 准备。 首先是资源准备。从 2005 年 11 月起,我除了重读论语译注外,还通读了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徐志刚先生译注的论语通译。这是我要求学生人手一本的读物,它注释 详尽,译文准确,适合学生阅读。特别是书前附上的“导读
27、”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论 语的有关情况以及我们今天应该怎么阅读和评价此书。 此外,我选读的书籍有: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李泽厚先生著的论语今读;复旦 大学出版社出版,南怀谨先生著的论语别裁;北京出版社出版,李长之先生著的孔子 的故事;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钱逊先生著的儒学圣典;百花文艺出版 社出版,朱瑞芬先生编著的人生智慧海今读。我选读并上传“家园”学习 网站的文章。(具体见“家园”网站相关栏目) 其次是心理准备。漫长的古代社会,论语一书的地位尊显,至高无上,成为了悬 诸日月而不刊的金科玉律。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声“打倒孔家店”,又将其坠入地狱。其实, 旧时代的统治者尊孔自有它的用心, 新文化运动
28、的反孔也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背景。 作为 当代中学生读它,要树立怎样的立场和观念呢? 一、用历史的眼光,抱历史主义的态度去研读、评价这部著作。“与立说之古人, 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就是说,要 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认真思考孔子说话的意思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在什么样的一 个场合下说,在当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思想在古代和今天有什么影响和意义?等等, 一句话,要读书,更要读人,要尽可能客观地、原生态地去探寻两千多年前孔子和论语 的“本真”。 二、站在现代的立场,用现代人的观念、意识去审视、观照这部著作。一部产生于古 代农业经济基础之上,为古代等
29、级制度社会服务的作品,肯定有它的局限性。哪些是对建设 现代化国家有促进作用的?哪些是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起阻碍作用的?我们要放出眼光 (包括 世界性的眼光),独立思考,自己“拿来”。一味地顶礼膜拜和处处“遵循”,或否定批判 和意欲铲除,都是不足取的。 有人曾说,读论语会“原封不动”地把旧传统接受过来,我不以为然。人吃了猪 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实际上,社会在变,人也在变,人们在运用传统文 化回答现实问题时, 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新的思想带进来, “原封不动” 既不可能也做不到。 总之,读论语,我们既欲“正本”,又作“今读”。(“正本”是“今读”的基础) 二、自觉的科研意识和扎实的能力
30、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对教师的研究指导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吴老师的专 题学习亦不例外,本课例的“四步”教学环节就是一个清晰科学的指导学生做研 究的框架,而在具体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里,学生原处感觉的捕捉、研究题目的选 择、资料的搜集、观点的列举、论文的写作都倾注着吴老师的心血。 完全可以想象, 一个自己连科研意识和能力都不具备的教师是很难胜任这种 教学模式的。 正因此, 吴老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在一线教师中间就显得特别宝贵: 吴泓老师能够敏锐的对教学实践困惑做出反思, “现象问题化” 和 “问题课题化” 能力比较强。2000 年,已是特级教师的吴泓来到新安中学任教。学校地处宝安 区二线关外城乡接合部
31、,当时只是一所以接收本地普通生源为主的一般校。 到 校第一年,吴泓就给学校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阵强劲的风潮。他讲课如表演,课 堂语言精妙幽默,将“文学知识融于实践生活”,极富个人魅力,学生觉得他简直 “酷毙了”。可一年下来,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结果让他大吃一惊:50%的学生 书写零乱,20%的学生字迹难辨,85%的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思维缺乏 深度和广度,写作内容肤浅苍白、空洞无物。多次参与市、区高中语文统考改卷 工作后,吴泓发现,即使在一些较好的学校,这样的状况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可以说是“要说不能说,要写写不好”。 面对这一千百万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吴弘能对之做出快速反应,马上提出一个
32、尖锐的问题“为什么教师的精彩换不来 学生的精彩?”正是在这种可贵的“真问题”的引领下,吴泓开始和 2000 届一 个班的学生一起尝试以专题阅读的方式学习。随之又主持了“专题学习网站”的 课题: “家园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网站的建设与运用”,参与全国教育 科学“十五” 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 实践研究。 吴泓还有着坚持不懈的科研品质。十年来以科研态度做日常教学工作,积累 了大量的一手科研材料,设置了“吴泓工作室”“家园”网站等,出版了专著。 三、深刻的教育思考 思想决定行动。像本课例这么“大幅度”动作的课改,一定是以长期的、 自觉的教育思考为支撑的。 本课例能比
33、较集中的反映了泓老师对语文教学的两个 思考: 一是要读整本的“经典”。 “经典”就是指那些最能体现人类“原创性” 的,经过岁月的洗淘、筛选和一代又一代人实践检验仍弥久常新的,最具阅读价 值和思想力量的作品。读“经典”的目的就是要感受和体悟那些不朽的情感,思 考和追求那些普适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但是名著虽好,读孔子的故事和读 论语,读哈姆雷特和读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中的剧情介绍,本来就 不是一回事。 作为针对中学生的语文教育, 不能长期处于这种“浅阅读”的境况, 对他们人格、情感的塑造,态度、价值观的确立,将会极为不利。在今天“浅阅 读”倍受青睐,“功利化阅读”阵阵冲击的情况下,只有广泛而深刻地阅
34、读才会 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信心、力量、勇气以及永不枯竭的灵感,而这也正是他和他的 学生读整本论语的真正动力。 二是要用“思”“想”去读整本的“经典”。阅读整本“经典”,不是三 五日或一年半载就可以奏效的。它需要点点滴滴的沉浸、涵养、思虑和琢磨,需 要经年累月的尝试、摸索、积累和深化,还需要“后觉者必效先觉者之所行”, 做到“学、问、思、辨、行”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从微言中晓其大意,明其 精髓。那些急功近利、急风暴雨式的“浇注”“灌输”,那些浅尝辄止、机械训 练式的“读写听说”,那些缺乏深度、随意组合的“单元阅读”,是不可能让人 “心领神会”而得其“真传”的。为此,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给予相对时段
35、的阅 读、思考和表达,是很有必要的。而在阅读、思考和表达三者之间,“怎么读” 就成为关键。要使表达走出平庸和肤浅,要让思想走向丰盈而深邃,不仅要有时 间作保障,更需在“读”的过程中去不断地思虑、琢磨、判断、追问、质疑、发 现因为“读”什么决定了你“想”什么,“想”什么决定你“说”或者 “写”什么;“说”“写”的质量取决于你“阅读”的质量, “说”“写”的高 度取决于你“思想”的深度。离开了“思”“想”,你说不好,也写不成;离开 了“思”“想”,你听不明,也读不懂。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 用流程图简洁描述本课例的主要教学环节。 2. 结合本课例及本单元其他的介绍资料,你认为在文言文教学
36、中采用“专题 学习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3.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 谈谈本课例与传统文言文教学设计的差异在哪 里。 4.结合本课例思考文言文专题教学设计对语文教师的素养有哪些特殊的要 求? 5你认为本课例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没?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读研写和评深入体验 (其他流程设计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2. 答案多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 答案多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丰厚的学养;自觉的科研意识和扎实的能力;深刻的教育思考. 5.答案多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讨论主题【讨论主题】 1. 实践一次文言文专题教学设计,谈谈体会。 2. 根据课外延伸资料, 仔细研读不同专家对吴泓老师专题学习研究的评论, 谈谈对自己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