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孔子的论语心得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读孔子的论语心得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读孔子的论语心得范文 仔细读完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的收获确定不少,为了让您不再为写心得.头疼,下面的内容是我细心整理的读孔子的关于读孔子的论语心得.,盼望您可以喜爱。 关于读孔子的论语心得.1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宏大训练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齐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知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恳为先,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才智。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
2、前的孔子之口,但在这天,是同样具有训练好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触到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很多特长,值得学习,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群众里,就有很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灵敏的思维,有的具有唱歌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特长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能够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加一些学问的养分吗? 假如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学问,就应擅长从生活中查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特长。假如说拜能
3、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简单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剧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伴侣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胜利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放开! 关于读孔子的论语心得.2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论语中隐藏的大才智啊! 论语究竟写的是什么呢?里面篇章许多,有关学习的学而篇,有关品德做人的道德篇等等,平常我们常常挂于嘴边的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均出自此书。这些语句任凭找个同学都会说上一两句,我想这或许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吧。 论语里面的精彩语句数不胜数,但我最喜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这句话。意思是:见到贤人圣者就想想自己有没有他的成就,见到没有贤者思想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也是不是这个样子。我始终将这句孔子说的名言刻在心里,半点不敢遗忘,因此养成了争强好胜,盼望自己也能达到别人一样水平的性格。 论语不仅能发人深省,还能使人转变人生观点。让顽皮不爱学习的人变得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令自卑的人不再自卑,仰头挺胸重新做人;使奸险狡诈的人变得诚恳忠厚从这个角度动身,这莫非还算不上是一本好书吗? 论语
5、书中记录的有勤学之人、守信之人、也有死读书不求甚解的人,陈正之就是那个勤学之人的代表。他每天以勤补拙,勤学苦练从不间断,人家读一遍书,他就翻倍,甚至更多,并在学习中查找乐趣,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由“陈傻子”变成陈才子,成为汉代一位很有造诣的博学之士。再如北宋的米芾,他把“学而不厌”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勤练书画,特殊是在练“捺”方面,废寝忘食。他的妻子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再也忍不住就给他送饭,在送饭的过程中不心小碰了一下米芾的右手,没想到就这个细节竟写出了世间少有的一个“捺”,这是一个巧合吗?正由于米芾那勤学苦练,最终成为当时享有盛誉的“宋四家”之一。而曾子则是守信人的代表,他不顾妻子反对,言
6、出必行,说给儿子杀猪就杀,绝不向孩子撒谎,成为后人诚信的楷模。论语中有些语句的意思的确难以理解,但“读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这句话总该明白吧。论语中也有这种人,谁呢?就是伯乐的儿子。伯乐的儿子不动脑筋,不思上进,手拿着伯乐写的相马经去查找千里马,结果错把一只癞蛤蟆当做千里马,这种只知读书,却不知思索的人,到头来只会一无所获,闹出笑话 论语,我之所以喜爱这本书,是由于有关孔子或他的弟子的一个个小故事里隐蔽着一句句至理名言,语言清爽自然,构造新奇活泼,翻开书本,其中的人物历历在目、跃然纸上。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了吧! 关于读孔子的论语心得.3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
7、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我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虚心,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我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应当如何度过自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应当如何过好自我的人生。 论语所传递的第一个生活的要诀,便是坚持平和的心态。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往遭受贫困,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同学不兴奋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困,而小人
8、则会由于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困的心境至犯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困,正是由于心中有道德的力气,使他能够在贫困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有生活的憧憬,他坦诚的说:“假如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情愿。”但他也并不强求:“假如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宠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许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欢快。他欣赏他的同学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我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我心灵的平稳和欢快,由于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
9、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理想,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我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玩耍时,他却赞许的点头。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必需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旧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安静,要能够体会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人应当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其次个答案便是“爱”。读过论语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东西好像是“礼”,如何宴请来宾,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尤其是对父母之爱。
10、他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而他却说假如不能从心底里尊敬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分?事实上,也仅有基于真诚的亲子之爱,才有可能到达真正的孝道。当别人向他请教治丧之礼时,他简洁的回答:“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里真的为逝者哀痛,一场布满爱的丧礼,才是对死者真正的敬重。其实,不论是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欢快的阶梯,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但今日的孩子呢,他们受过更好的早期训练,许多孩子比那个时候更聪慧更灵活,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谢,父母尽最大所能给了孩子一切,却独独遗忘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让孩子觉得理解别人
11、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爱的缺失,不仅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团体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会到生活中最高的欢快。所以,真诚的仁爱之心,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同学所强调的,这也应当是古今中外训练的永恒中心。 人活在世上欢快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他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欢快。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坚持自我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他用一句话为这个原则做了最好阐述:“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和”。即告知人们,与伴侣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开心,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应当能够坚持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也仅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敬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当
12、受到他人损害的时候,他不赞同无原则的以德报怨,由于善待对自我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我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应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有自我的坚持和原则,这点说来简单,但它需要个人有足够的确定力,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够明白什么是自我应当坚持的,什么是能够包涵的,什么是应当反击的,这一切的前提,便是个人具有精神上的独立性。最能体现这种独立性的,便是那句闻名的“不怨天、不尤人”,这是一种充分自我负责的态度。有了精神的独立性,便能够在任何情景下独立担当其自我的职责,而不是从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仅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奋勉而起,不论外界
13、条件是贫是贱,是乱世还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我的出路。 “温故而知新”听起来很简洁,孔子为什么说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做老师了呢?其实细想一下,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读过狗熊掰棒子的寓言,在学习上要想不像狗熊掰棒子那样掰一个丢一个,就得常常温习旧的学问,在此基础上再做到不断地学习新的学问,而不是止步不前,故步自封。我们每一天学习一个汉字,把握一个英语单词,每月读一本有益的书,这样做并不困难,假如能长期坚持,.旧知,学习新知,几十年后必定博学多才。这体现了孔子“学而不厌”的训练主见,也贴合当前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 我感觉论语和其它经典的最大不一样在于,它关注的是全部平凡人的平凡生活
14、,告知人们应当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它是暖和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其它各种学问之前最应当学习的,由于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今日这个布满了诱惑和选择的年月,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专心感悟。 关于读孔子的论语心得.4 于丹所谈的“抱负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个储备心灵欢乐的资源。书中有一段对于抱负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抱负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飞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许多的规章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力量,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自己行为的拓展,也如论语中所讲,一个人:“心中有眼中就有”,一天充分
15、的阳光、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这些表面看来或许毫无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为自己设定的关于抱负的那个淡定的起点。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伴侣。选择一个伴侣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于丹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特别明确的标准,好伴侣有三种,坏伴侣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 友善柔、友便妄,损矣。为人正直,坦荡刚正,顶天立地的伴侣,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士气;他可以在你迟疑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坚决,这是一种好伴侣;宽容的伴侣,当我们不当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损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判,都不如宽容的力气来得恒久。更简单让我们从内心找到自己的弊病,找
16、到自己的缺失。学识渊博的伴侣,当你在这个.上感到迟疑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可以关心自己做出选择。偏辟、善柔、便妄三种坏伴侣,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需要理智推断的时候,他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造成永久无法挽回的后果。优柔寡断的伴侣往往会干扰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迟疑不决错失良机。而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往往会让你我付出惨痛的代价。交什么样的伴侣,怎样与伴侣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才智,于丹论语心得,不正是这样一位正直、坦率、宽容的伴侣吗? 关于读孔子的论语心得.5 近日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颇有感受,下面简洁说说。 论语一书,传世已逾二千载,历史上也几经沉浮,但总体而言光华远甚于晦暗,
17、其中思想纵有消极一面,但乐观一面也形成了一些中华传统美德。不但国人古来拜读,也远播于海外。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对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极为推崇,称“西方民族,无论如何格言,如何数理,无可与此纯粹道理相比拟。” 两千五百年的时空差距,如此多的褒贬加诸其上,现代人面对当今纷杂多变的繁华世界,该如何去看待理解这部传统经典,于我们又有何启发,于丹所着论语心得供应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在心得开篇于丹便说:“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久都是朴实的,就似乎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似乎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知大家的东西,永久都是最简洁的。”褪去加诸论语上的铅华,一下
18、子拉近了读者与这部传世之作的距离。细想一下,可不是嘛。经典最易被冠上太多光华和赞誉,使得后人解读时无形中便处于或仰视或钻牛角尖的心态,无法平和地去看待的话又怎么能无偏颇地思索呢? 论语的真谛是什么?在于丹看来,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欢乐生活。她从宇宙观、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人格修养、交友之道、抱负和人生之道七个方面,着眼于当下谈了自己的心得。 书中多次提到了现代人面对的心灵困惑,这是人人都有体会的。当今.人人皆知物质文明高度进展,精神文明进展却并不同步,最显着的外在表现便是艺术文化的整体下滑,现代人面对而今这个声色犬马的繁华世界,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的苦痛不是没有选择,
19、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 于丹举了一个GHP(国民幸福指数)的例子,中国的GHP指数从20世纪八十年月末至九十年月末经受的是一个凸形曲线,至2022年中国的GHP指数排在世界48位,说明经济增长并不代表国民幸福感就增加。这是全世界面临的普遍问题,在相当重视GHP的不丹,其总理也表示过自己的忧虑:“我们都是有限而且脆弱的血肉之躯,毕竟能把多少东西快餐,电视广告,豪华轿车,新颖玩意和时装塞进自己的身体却又不致打乱心灵的安静呢?” 那这些你我多少都经受过的彷徨和扰乱又从何而来呢?一,是由于不平,拿自身为比照他人看到了更好的,望着这山那山高。二,是由于信念不坚决。全球化时代早不是旧时
20、代相对闭塞的环境,物质文明进展程度和信息传播的速度远超过去,可比可图的东西多了去了,人人都知“钱非万能”,但看到亲戚伴侣同窗四周之人中谁谁香车宝马意气风发,难免生出消极心理,更消极一点,原来心中规划下的雄心壮志也动摇了,对于自己曾经的坚持产生了怀疑。 并不是说人不该去图谋,不去追求,只是心中有所求时也不行忘了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于他人的胜利也不能老去看结果,人一生都拼搏奋斗过,奋斗背后的酸甜苦辣都多少尝过,所以心中升起不平之感时该设身处地地想想别人可能吃过什么样的苦,才有了今日成就地位,应当看到不是比对方少了套房子,少了辆名车,学识口才不及等等,而该看到对方做到了我没做到的
21、,从自身找缘由,是由于不够努力还是机遇未到或错过了。更何况,得失本是微妙之事,将欢乐过多建筑在物质欲的满意上的话,只是愈发放大内心的空虚,愈难填满。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和九,总是纠结于八和九,而忘了拥有的一二欢乐,加以时日便连或许谁人曾艳羡你的一二也愈发单薄了。 所以于丹举了个例子。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是颜回,赞扬他:“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只是够温饱,有个遮风避雨的地儿了,颜回便陶陶然浑不觉苦。他内心充实着富足欢乐,且这种富足欢乐并不为外物的多寡而有所撼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都是这种崇尚心
22、灵自由不为外物所累的写照吗?这样的心态便是君子之态。 那何又为君子,论语中没有准确答案。既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恕”,那君子言行必合“仁恕”。“仁”简而言之便是“爱人”;“恕”便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还是很宽泛,于丹总结出了四个君子的标准。 一、心必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宽厚他人,严于律己。 二、志必坚。君子胸怀天下,有远大志向,坚持自己的信念,是恒心与定力兼备之人。 三、易事而难悦。君子的人际关系肯定是融洽友善的,不会去结党营私,很简单处事,但是难以取悦,也就是贿赂不了。 四、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不把美丽话说在前头,先去把事情做了,然后再从容
23、道来。 这样的君子标准做来很难,也非一日可就,历史上可称上君子、圣贤之人也是经过千锤百炼。孔子的生平就颇为坎坷,尤其到他晚年后,欲使鲁国强盛却因国君的沉湎享乐而绝望离去,自此开头周游列国游说当权者,传播自己的思想,历经十四年却终不见用,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后将精力转移到了训练之上,七.时逝世。 正是由于这份坎坷铸就了孔子淡然平和的心境,宽和爱人的胸怀,但他也绝不是满口仁义道德的酸儒。孔子不崇尚“以德报怨”,他认为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用正直、耿介的态度去面对有负于你之人,但是要用恩德、慈善去真正回愦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善的人。“井有仁焉,从之。”有个仁者掉井里了自己也跟着跳下去的行为在孔子看
24、来是“罔行”,是不动脑子失了分寸的行为。 君子,或说贤者的标准,如何行事也不光光论语中有,古之典籍今之道德标准都有相同相近之处,就如心得开篇所说,这些那些本就是天地间最基本的真理。这标准我们个人或许终其一生或许也难完全达到,但不行遗忘,不行力有所准时不去努力接近,不去引导自身。这也必是个漫长无止境的历程,正如人人能说的那几句人生之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同样语出论语,是孔子自我总结的心路历程。大彻大悟之人究竟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可参照的都是这循序渐进非跳动式的进展历程。 于丹的心得内容颇多,想不行能面面俱到全写出来,仅浅谈一二,且书中已有了更有力语句,
25、便不再赘述。 不过,既是“心得”,便是个人体会,一家之言,有人说好便有说非。虽有人指责于丹曲解先人着作,称其为“学术超女”,对现今的文化快餐现象甚为忧虑。但平心而论,能认仔细真看下本书思考一番其中道理,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遇上困难之时脑中出现书中片语进而引导自身,惠及他人,实在于己与人是一次不小的收获。即便在一些人看来于丹的心得错误百出,却是瑕不掩瑜。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不在其诘屈聱牙的文字,不在咬文嚼字吃准了唯一的释义,而在即便随时间消逝依旧能为大众所接受的长期生命力,口口声声说要“传承”,却又束之高阁不容许不同之声的消失,才是对儒家思想“仁恕”核心的一种曲解。既然全部学术理论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人,为人所用,又何来俱是以何形式,中国不有句古话么:“真金不怕火来验。” 关于读孔子的论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