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初三读后感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初三读后感600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资本论初三读后感600字 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以下是我整理的资本论初三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资本论初三读后感600字1 马克思资本论是一本具有宏大历史意义的著作。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精妙阐述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其观点谈谈我的看法。 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篇商品与货币中关于商品的交换过程中谈到:“商品对其全部者而言是是非使用价值的,对其非使用者是使用价值。因此,商品必需全面转手,这种转手就形成商品的交换,从而使商品彼此作为价值发
2、生关系并价值来实现。可见商品在能够作为使用价值之前,必需先作为聚氨酯来实现。”此观点很精确地阐述了交换对与商品的重要性。 首先,从商品的定义动身。我们都知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由此可见作为商品与其他东西的区分一是交换,而是是劳动产品。其两者共同构成了商品的属性。由于可以用来交换,所以商品具有使用价值。由于是劳动产品,其中分散了人类的无差别劳动,所以商品具有价值。从其属性来讲,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要生产产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的使用价值。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需通过交换,转到被的使用者手里,最终,没有物品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假如物品无用,则其
3、中包含的劳动也没用,也就不形成价值。因此,交换这一过程在这里发挥了很关键性的作用,奇妙的在满意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同时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了商品本身的意义。 另一方面,商品交换过程也是制造财宝的过程。交换制造财宝。正如书中所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中,.财宝表现为“浩大的商品积累”。而财宝的猎取是通过堆剩余价值的剥夺。商品由于交换过程而从他们当作非使用价值的人手里转到把他们当作使用价值的人受咯。这过程在此是一种.的物质交换。一种有用的劳动方式的产品代替另一种有用的劳动方式的产品。商品到它使用价值的地方就以商品的交换领域转入消费领域。商品由于有交换因此有了货币,有了在市场的流
4、通。商品的直接流通方式WGW,但作为资本货币流通形式却是GWG,GWG之间是有意义的,由于其中GWG,G=G+G即是于原来的支付的货币额加上了一个增值额。这个增值额超过原价值的余额,称为剩余价值。因此,商品以货币为媒介,通过交换,制造了剩余价值。也就是制造了财宝。 由此可见,交换是商品形成和进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商品实现其意义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本论初三读后感600字2 看了资本论,感受也是比较多的,他主要的特点是汇合了各家之所长,再加上他理解的东西,通过学习,给我的理解带来了关心。 一、 劳动价值论 (1)价值: 它是商品的.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
5、,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量打算的。从商品入手,阐述了价值,他认为商品一方面满意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为交换商品的筹码,等价交换其他所需要的东西。他还分析了价值的形式和货币,认为从他的交换形式是从个别的偶然现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货币,货币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生产的不同阶段。 (2)剩余价值 随着技术、劳动力和工具的进展人们制造商品已经满意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的商品可以换成货币,货币积蓄到肯定数量的时候就形成了资本。资本是从劳动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来的,他说增加剩余价值可以有两种方法,就是延长工
6、作时间和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现在国家的劳动时间已经规范化,但是我们资本家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效率,来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还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产方式、管理组织形式、提高劳动者的素养等等来提高工人们的劳动效率。 (3)资本的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它不是满意资本家自己的嗜欲,他是为了投入资原来赚更多的钱,投入新的生产,剩余价值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不是像国富论把剩余价值都可以转化为可变的资本。 资本的积累造成阶级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造成生产过剩,另一方则造成生存的压力,他说:“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
7、蛮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疯狂的贪欲的趋势下完成的。”可见他对资本家深恶痛绝,但是我们为这本书是为资本家写的,对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有指导作用。 二、 .总资本的再生产学说 他主要对.总资本的再生产进行分析,将.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和消费品的生产,他认为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同价格总量相符的,然后价值(.的)可以变为价格(个别的),这要经过一个相当简单的过程。 三、 关于地租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大多数土地由少部分人占有,所以土地资源面对工业化浪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现在农夫把一部分工资交给资产阶级,自己却当一个田户,这是小块土地全部制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谷物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所造成的,在资产阶
8、级.制度下,小块土地全部制,不断的衰退,它排斥了劳动生产力的进展、劳动的.形式、资本.的积聚和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等等。 他的著作指导着我们.主义国家的道路,也为我们公民指导着我们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 资本论初三读后感600字3 一句话,一段话读再多遍,头脑中还是一片空白,在此状况下,不得不放弃对微观的学习,下定决心看一看资本论第一卷,花了一个半月,除了书中描述资本家对工人,特殊是儿童、妇女的剥削的残酷感到生气外,应当说再没有其他任何感受,因而,在边看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每个字都熟悉,为什么它被马克思组合在一起,对我来说就变成了一本天书?这种从读资本论中的深切感受文科的
9、学问不是只要努力去背,就能学好的。而是有着严密的思维规律过程,并且是一种比理科更加自由,更有发挥空间的抽象思维。缘由在此也就出来了作为理科生,抽象思维力量严峻缺乏。因而当务之急就是培育自己的抽象思维力量。应当没有那个学科比哲学更加抽象呢?因而,我选择了哲学,由一种习惯的、长期的思维方式转向一种很生疏的思维方式,其中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它有一个很长的磨合过程,对我来说,初始阶段维持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翻了很多关于哲学学问的书,但没有看懂任何东西,每次都是看得自己不知不觉的爬在了桌子上,当有几天看书时,竟然没有睡觉,我知道,我能够看下去了,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吧,当时,是这样认为的。为了使这种进
10、步连续下去,我想始终维持到高校毕业。 由“物化劳动是否制造价值”开头,这是一位很多问题想不明白的讨论生(自己这么说的)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从什么是物化劳动,始终到能发表自己的一点观点总共用了一个半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索,并不在于把这个问题想清晰了,而是借签了别人分析问题的方法、思维。让自己也具有一点抽象分析问题的力量,这又是我当时感到的一个不小进步。更重要的是肤浅的感受到了资本论的不朽和对马克思的仰慕,只有仔细阅读过他的著作的人才会感到这一点。那些高呼马克思理论过时了的人都怀着自己不行告人的目的,他们在这位巨人面前实在是太渺小了,只有马克思倒下了他们理论才可站起来。任何一种理论必是时代的产物,
11、适应某一特定的时代,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理论,也不行能有永恒的理论,但理论背后所承载的人类思想却是永恒的,而资本论承载的恰恰是人类几千年光辉思想的结晶,马克思的某些理论或许是过时了,但因此而拒斥马克思,除了可以表现自己的无知,再没有别的了。其实,傲岸的现代人并不比几千年前的哲人高超多少,人类思想的框架他们早已为我们设好,后人更多的是在框架内修修补补罢了。试问从古到今,又有谁曾跳出过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呢?拒绝前人光辉的思想,就等于是慢性自杀。 现代西方很多不错的经济理论,就完全超出了资本论呢?我想并不是,正如牛顿所说,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些罢了。换句话说,一些现代西方经济理论有着资本论思想的痕迹,
12、试以自己感觉比较明显的两例以作说明。 马克思在简短的论述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时,提出了.价值与个别价值(后来又提到了国际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但由于资本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随着新技术的普遍化,超额剩余价值又要小于这个差额,直到这个差额为零,即超额剩余价值为零,马克思只是指出了可以归结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肯定剩余价值生产的超额剩余价值的存在,由于时代的限制,问题论述到此,但若在此问一下,为什么是.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价值与个别价值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既由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结果追溯到了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缘由,而这样一追问产生了现代西方经济很多理论的理论基础。为此,举
13、个例子来说明,假如我要向某一衬衫生产厂商进一批货,依据衬衫生产.平均劳动生产率状况为每件10元,而作为要进货的我必想低于10元一件购货,而只有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劳动生产力的厂商才能满意我的要求,而厂商为了赢得客户,压跨竞争对手也情愿低于10元向客户供货,基于这两方面的缘由,超额剩余价值要小于.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接下来的问题是超额剩余价值比差额要小多少呢?这规律的推理必定是取决于客户对生产厂商个别价值的把握状况,对于.价值每件10元,这是厂商与客户都非常清晰的。不会存在太大的误差,而个别价值,厂商是完全了解的,但客户并不知道厂商的个别价值究竟是多少,厂商为了尽可能接近差额,在交易中占尽可能
14、接近差额。 一种新理论的产生,绝不是某个人的凭空制造,而是总有肯定的问题根源、思想根源,对“0超额剩余价值.价值-个别价值”的分析,它完全可以作为住处不对称原理的问题根源与思想根源。 假如说把“超额剩余价值”与“信息不对称原理”联系起来还有肯定的难度的话,那么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与马克思货币资本的循环第一阶段GW的分析联系起来,后者只能相当于体力劳动。实在没有太多比马克思的思想高超之处,或者说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抄袭,当然,这是值得鼓舞的一种抄袭。 “从内容来看,GW是表现为GW,货币额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购买劳动力,另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一个属于真正的商品市场,另一个则属于劳动市场”“GW际事表
15、示G所转化成的商品额有这种质的分割之外,还表示一种最具有特征的量的关系”。这种是的关系实际上指:“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需是以汲取劳动量,是以通过这个劳动量转化为产品。” 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即理性的经济行为主体,将怎样选择肯定的资产组合(资产结构)以实现利益的极大化,比如1000美元的资产怎样安排于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 前者是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后者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前者涉及的是能制造价值的生产过程,后者是能通有对资产怎样占有获得最大价值的非生产过程,前者论述的只是怎样分割货币来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后者论述人是资产,不仅包括货币,而且还有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通过三者的安排状况来
16、实现利益最大化。总之,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比前者有了很大进展,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了这天是为了适应时代需要修改性的理论创新,而思想上,完全没有何独到之处。 此处需要说明一点即是,马克思对货币分割的分析是以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为基础的,这一思想本身也可能是从前人那继承过来的,并不是对托宾的偏见,主要在于说明资本论的思想性。 对此两个问题的分析是对资本论第一卷其次遍阅读之后的一点感受,第一遍阅读明显比第一遍有了很大进步,不但可以看下去也知道自己在看什么,但是还是由于思维的缺陷,还有很多看上去不流畅之处,思维跟不上文字所需要的思维速度。我想也坚信。通过第三遍、第四遍的阅读,问题肯定会渐渐的解决。 以上是本人
17、读资本论第一卷的一点感受,不仅获得了学问,更一步体会到了怎样阅读,仅仅为了读一本资本论,扩大了自己的学问面,也增加了自己思索问题的力量。 马克思不仅是一位宏大的经济学家,更是一位宏大的哲学家。没有肯定的哲学基础,去读资本论,或是只把它当作一本经济学巨著来读,信任不会有大的收获。 资本论初三读后感600字4 从资本论里,我好像可以看出一个奇怪的植物状.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挡了全部的阳光和清爽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舍命地汲取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
18、,根代表的就是广阔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财宝,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宝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宝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舍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不行能像植物那样宁静地生长。.要进展,方向是公平,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怎么办?不知道。 由科技进展带动的.生产力是.关系进展的基础
19、推动力,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产品的增多,不能作为再生产原料的产品就必需被消耗掉。但劳动人民无力消耗太多的浪费品,而资产阶级为了尽量提高.的再生产率也不提倡铺张铺张,植物形的.其实就是节省的.。可是,科技的进展不会因此止步,生产效率的升级也是必定,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斗或灾难,这个.体系早晚要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撑死! 树木不行能无限制地长高,并非由于时间不够;相像结构的.体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于敌人太强! 资本论初三读后感600字5 以后的几天,我始终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学问整理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楚的印象,便于记忆和思索,我不准备专业讨论资本和经济,所以
20、只要有个印象就足够了。 从资本论里,我好像可以看出一个奇怪的植物状.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挡了全部的阳光和清爽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舍命地汲取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阔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财宝,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宝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宝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舍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
21、小小的丑陋植物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不行能像植物那样宁静地生长。.要进展,方向是公平,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由科技进展带动的.生产力是.关系进展的基础推动力,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产品的增多,不能作为再生产原料的产品就必需被消耗掉。但劳动人民无力消耗太多的浪费品,而资产阶级为了尽量提高.的再生产率也不提倡铺张铺张,植物形的.其实就是节省的.。可是,科技的进展不会因此止步,生产效率的升级也是必定,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斗或灾难,这个
22、.体系早晚要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撑死!hh 树木不行能无限制地长高,并非由于时间不够;相像结构的.体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于敌人太强! 资本论为何要写那么长? 我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读了资本论。假如不读资本论,我就会始终觉的马克思很宏大,很正确,也就可以很顺心地在这样的一个.上生活,没有了那么多的苦恼。 要读资本论的初衷,是觉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这个.的灵魂,马克思的理论肯定很宏大,很正确,很严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自己对.的正确熟悉,提高自己的工作力量。 然而读过之后,才觉得马克思这个人很不公正,有很多理论都是很没有道理的,我说他的理论是强盗的哲学,一点都不过分,有了这种思想
23、,对有些事就看不惯,就想说,而说了又有很多本本主义者的反对,就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烦心的事。 当然也有人认为资本论那么长,很厚重,很严密。这些人或者根本没有看过资本论,或者看不出他的哄骗性,或者就是为了自己的即得利益而昧着良心瞎吹捧。 那么资本论为何要写那么长?我的感觉是:由于他的很多理论没有道理,又想把他说成是有道理的,又要让人信任这种没有道理的理论是有道理的,就需要编造很多的理由,就需要编造很多骗人的鬼话,就必定要把文章写长了。 为了证明我说的正确,就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率”这个理论的论述。 要说明剩余价值,就要先说明总价值,于是马克思给出一个产品总价值的公式: C=c+v+m 在
24、这个公式中,C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产品总价值,c是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即生产资料的价值,v+m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新生产的价值,其中v是工人生产的并用来补偿劳动力耗费的价值,即工资;m是由工人生产而被资本家无偿地占有了的剩余价值。大家应当留意到:这个公式中只包含工人的劳动,而不包含资本家的劳动,是由于马克思不承认资本家也是劳动者,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付出任何的劳动,是完全的不劳而获。请问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吗? 在平常的辩论中,也有很多马克思的支持者,也是认为资本家是劳动者,而不是完全的不劳动。我也写了论资本家也是劳动者这样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人们的争议,就说明绝大多数人对资本家的
25、劳动都是认可的。可是马克思就不认可,所以在这个公式中也不考虑这个因素。这个事实,能够说明马克思这个人是很公正的吗?能够说明马克思这个公式是很严密的吗?明显不是! 再来看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率”的理论,他又给出这样一个公式: 剩余价值率= m 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并且着重说明:“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的剥削程度的精确表现。”根据马克思的这种说法,由于v+m全部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新增价值,所以应当全部归工人全部,而资本家的所得只能为0,而不能留下任何一点点的剩余,假如留下了,那怕只留下1分钱,那也是对工人的剥削。 那么资本家预付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呢?马克思说这个
26、部分应当为0,这就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商品总价值中,马克思已经把资本家的劳动完全否定了,在这里,马克思还要把资本家预付的生产资料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完全否定。其理由是:只有人的劳动才制造价值,而包括劳动工具在内的全部的生产资料都不会制造价值,“在价值形成中不起任何作用。”既然如此,那工人为什么还要到资本家那里去工作呢? 所以根据马克思的理论,资本家就应当白白地为工人预备好了一切生产条件,然后由工人在这种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而生产的结果全部由工人拿走,不允许资本家留下那怕1分钱的剩余,只要留下了,那就是剥削。请问世界上还有这么不讲道理的理论吗?这不是强盗的哲学,又会是什么样的哲学呢? 而在现实生
27、活中,人们对劳动工具的熟悉已经逐步地清楚起来,认为使用生产工具的本质就是人对自然力的利用,包括风力、水力等等自然形成的自然力和科学技术这些人造的自然力。所以就是人力与自然力共同制造价值,而且在现代生产活动中利用自然力的比重越来越大,利用人力的比重越来越小。而且这里的人,即包括工人,也包括资本家。所以剩余价值的来源是自然力的结果,而不是对人的剥削。这一事实,更进一步证明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剥削论是多么的荒谬。 如若不信,请大家去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章:剩余价值率。 在那里,大家可以看到,马克思为了否定生产资料在价值制造中的作用,是多么的费尽心机,竟然为了这个错误的理论而写了12200多字,而其中关于“最终一小时”的论述,更是无聊的扯淡,就难怪他的这部书会是这么长。但是由于理论本身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无论怎么长,怎么论述,都会是漏洞百出,自相冲突。其实他自己也是做贼心虑,所以自己就说:“乍一看来,假定不变资本等于0是很惊奇的。”“这种方法虽然很简洁,但他所依据的看法对读者并不习惯”等等。 资本论初三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