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合肥市为例.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39132248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合肥市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合肥市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合肥市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合肥市为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1 (一)探讨的背景与意义1 (二)国内相关的文献综述1 二、产业结构及产业转移现状分析2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关系2 (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分析4 (三)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水平现状分析5 (四)合肥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6 (五)合肥市六大主导产业现状分析8 三、合肥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后现状SWOT分析 9 (一)优势分析9 (二)劣势分析9 (三)机会分析10 (四)威逼分析10 四、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后出现的问题和对策11 (一)问题分析11 (二)对策建议11 参考文

2、献13 表1:2006-2015年我国三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3 表2:2015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三大产业生产总值4 表3:2015年皖江城市带各市国民生产总值6 表4:2006年-2015年合肥市国民生产总值6 表5:2015年合肥市三大产业生产总值7 表 6:2015年合肥市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和增长速度8 图 1:2006-2015我国三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趋势图3 图2:长三角三省一市三大产业占本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图5 图3:2006-2015合肥市国民生产总值改变趋势图7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现状及问题探讨 以合肥市为例 摘要:皖江城市带的经济水平与长三角地区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3、,但是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可以快速促进经济发展。皖江城市带凭借自身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在产业转移中取得了肯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探讨过程中探讨如何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是当前本地区发展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皖江城市带重点城市合肥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 长三角产业转移产业结构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Industry Transfer in Yangtze River Delta i

4、n Wanjiang City A Case Study of Hefei City Abstract: The Wanjiang urban belt and the traditional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of Jiangsu, Zhejiang and Shanghai have relatively large economic development gap, and undertak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ill undoubtedly raise the

5、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anjiang city belt with its own location conditions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in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fore,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how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6、transfer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city of Wan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

7、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Hefei, which is the key city of Wanjiang city belt,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Wanjiang urban belt undertaking industry transfer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Wanjiang city belt Yangtze River Delta industrial trans

8、fer industrial structure 一、绪论 (一)探讨的背景与意义 由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的 承接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示范区规划,安徽省将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而在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安徽省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内很多城市同时划入长三角城市群。这使得安徽省大力发展以皖江城市带为示范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建设有了较大优势。皖江城市带是我国第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发展方向的城市带,皖江城市带的建设为推动安徽参加城市群发展分工,寻求经济落后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创立了新的方式。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

9、升级。皖江城市带在政策支持、区位优势、自身资源等方面,对于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具有肯定的优势。而长三角地区由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自然资源惊慌、环境污染严峻等问题为产业转移供应了动力。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和皖江城市带龙头城市,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中得到了有效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因此,探讨合肥市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的现状和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数据得出的结论和问题的解决措施对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内相关的文献综述 对于目前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现状国内学者有如下几种观点:张永环(2016)指出长三角地区将推动城市一体化发展,到21世纪

10、30年头将建成世界级城市群。戴志敏(2015)指出在1994-2013年间,长三角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区域差异现象照旧明显;就业结构水平相较于产业发展比较落后,且不同地市之间差距在增大。唐雪凡(2009)指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符合国家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的须要、皖江城市带自身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和市场空间广袤等优势。徐岚(2010)指出皖江城市带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得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思想不够解放、行政壁垒严峻、人才技术短缺、自主创新实力较低和产业配套实力不足,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等很多问题。二、产业结构

11、及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三大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也不同。依据三大产业演进理论,随着该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大量就业人员会由第一产业向其次产业转移,当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时,就业人员便快速向第三产业转移。这种产业结构发展的规律称为配弟-克拉克定律。由配第-克拉克定律可以得知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第一产业对该地区的经济具有确定性作用,而工业化快速发展将使得其次产业地位快速提升,并且快速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后期,随着制造业

12、产能限制和市场疲软、环境污染等很多问题的出现,其次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会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渐渐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柱产业。因此,依据配第-克拉克定律分析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和趋势可以有效得出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表1:2006-2015年我国三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单位:%) 年份 第一产业 其次产业 第三产业 2006 4.4 49.7 45.9 2007 2.7 50.1 47.3 2008 5.2 48.6 46.2 2009 4.0 52.3 43.7 2010 3.6 57.4 39.0 2011 4.2 52.

13、0 43.8 2012 4.3 48.5 47.2 2013 4.3 48.5 47.2 2014 4.7 47.8 47.5 2015 4.0 41.6 53.7 资料来源:依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整理 依据表1制成图1: 图1:2006-2015我国三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趋势图 依据图1可知,2006-2015年间,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始终较低,不超过10%。其次产业从2006年的49.7%上升到2015年的41.6%,其次产业占比呈波浪式下降趋势;第三产业从2006年的45.9%上升到2015年的53.7%,第三产业占比总体呈波浪式上升。到了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生

14、产总值首度超过其次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这表明我国2006-2015年间经济发展状况和三大产业发展状况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 (二)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上海、江苏、浙江作为传统长三角地区,靠近东部沿海,贸易便捷经济发达,国民生产总值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安徽省作为加入长三角经济圈不久的新成员,国民生产总值较江浙沪三地有着较大差距,三大产业结构也亟待优化。因此,分析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与安徽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的结构状况,了解安徽省与江浙沪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方向。 表2:2015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地区 总量 第一产业 其

15、次产业 第三产业 上海 25123.45 109.82 7997.00 17022.63 江苏 70116.38 3986.05 32044.45 34085.88 浙江 42886.49 1832.91 19711.67 21341.91 安徽 22005.63 2456.69 10946.83 8602.11 资料来源:依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整理 依据表2制成图2: 图2:长三角三省一市三大产业占本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图 依据表2可知,传统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远超皖江城市带所在的安徽省;由图2可知江浙沪地区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要高于其次产业,

16、其中上海的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0%;而安徽省其次产业约占本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第一产业占比也比江浙沪地区要高。第三产业的肯定数和占比上相较于江浙沪有着较大差距,安徽省的第三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皖江城市带接近长三角地区,又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发展方向,地区经济在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 2006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其次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皖江城市带的装备制造业、新能源、高新技术等产业的自主创新实力增加,为设立国家级示范区奠定了基础。 表3:2015年皖江城市带各市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地区 合肥市 芜湖市 安庆市 马

17、鞍山 滁州市 宣城市 铜陵市 池州市 GDP 5660.27 2457.32 1417.43 1365.30 1305.70 971.46 911.60 544.74 资料来源:依据2016年安徽省统计局统计年鉴整理 由皖江城市带2015年各市国民生产总值数据可知,合肥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皖江城市带中处于领先地位,比较具有代表性。所以分析合肥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现状可以为皖江城市带其他城市的发展供应借鉴。 (四)合肥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合肥市在2006-2015年这十年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期间,其中作为皖江城市带龙头城市的有利因素成为合肥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不断扩充自己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

18、手段。结合2006-2015这十年合肥市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可以较好分析合肥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表4:2006年-2015年合肥市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年份 肯定数 增长比 2006 1073.76 / 2007 1334.61 24.29% 2008 1664.84 24.74% 2009 2102.13 26.27% 2010 2701.60 28.52% 2011 3636.62 34.61% 2012 4164.32 14.51% 2013 4672.91 12.21% 2014 5180.56 10.86% 2015 5660.27 9.25% 资料来源:依据20

19、16年安徽省统计局统计年鉴整理 依据表4制成图3: 图3:2006-2015合肥市国民生产总值改变趋势图 依据表4可以得知,合肥市近年来国民生产总值稳步增长,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合肥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2009-2011三年期间,合肥的的国民生产总值始终保持着25%以上的增长率。2015年合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相比较2006年从1073.76亿元增长到了5660.27亿元,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表5:2015年合肥市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总量 第一产业 其次产业 第三产业 5660.27 263.43 3097.91 2298.93 资料来源:依据2016年安徽省统计局统计年鉴整

20、理 由表5可知:合肥市2015年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第一产业占比接近,其次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表明合肥市2015年的经济发展仍旧是工业主导型。2015年合肥市的产业结构照旧是工业主导型有历史缘由和现实缘由: 历史缘由:合肥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比长三角地区有较大差距,长期以其次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更,合肥市仍处于工业发展期。现实缘由:合肥市承接了长三角地区很多大中型企业的产业转移,如联合利华、美的、格力等企业,其次产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其次产业处于发展上升期。合肥市在承接长三角工业转移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也需主动发展第三产业。 (五)合肥市六大主导产

21、业现状分析 合肥市现阶段其次产业中以平板显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为主,2015年合肥市六大主导产业占合肥市其次产业比重为47%,其中以江淮汽车、格力电器、科大讯飞、联合利华等大型企业为主的企业成为合肥市经济发展的关键。 表6:2015年合肥市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和增长速度(单位:亿元) 产业 肯定数 比上年增长% 汽车及零部件 174.22 18.3 装备制造 350.18 7.1 家用电器 342.18 7.0 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 201.10 4.8 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 314.90 27.6 光伏及新能源 73.96 19.5 资料来源:依据2016年安徽省统计局统计年鉴整理

22、 2015年,合肥市六大主导产业中汽车及零配件比上年增长了18.3%,平板显示、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了27.6%和19.5%。六大主导产业比上年增加了1456.54亿元,增长率达到12.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3.6%。由此可见,2015年六大主导产业已经成为了合肥市其次产业的重要支柱。而六大主导产业中的很多这些高新技术产业都是来自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自从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经济增长明显,经济活力倍增。三、合肥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现状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经济基础良好。目前,合肥市处于工业化发展后期阶段,工业处在由低附加值制造业阶段向高新技术产品

23、制造阶段转变的时期。2006年,合肥市GDP 仅为1073.76亿元,2011年达到3636.62,跻身3000亿元俱乐部;2015年达到5660.27亿元,比2006年翻了五倍还多,根据国际核算标准,这意味着合肥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 2、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完善。“十一五”及 “十二五”规划至今,合肥市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同时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龙头城市大量承接来自上海,南京等地的产业转移,特殊是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现状。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也发展快速。近年来合肥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建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能够更好地承接

24、产业转移。 3、科教、人才资源优势突出。合肥市是国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以中国科学技术高校、合肥工业高校、中科院合肥探讨院为主的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供应了较为足够的人才需求。合肥市在汽车制造、语音设别、平板液晶制造等行业的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4、优越的区位位置和便捷的交通。合肥市接近长三角地区、和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长三角重要城市均在三小时通勤圈内。距南京市直线距离仅110公里。境内有合福、合宁、合汉蓉等多条高铁交通运输线交汇。 (二)劣势分析 1、产业综合配套实力欠缺。皖江城市带虽然具有肯定的产业基础,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无法将承接的产业转移完备地与本地

25、已有的产业相结合。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皖江城市带整体实力较弱,并不能形成配套的产业集群效果。这些因素影响了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竞争力。2、投资环境仍有待改善。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皖江城市带在投资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配套设施较为落后。尤其是在物流运输方面,合肥市作为内陆城市,缺少上海、南京所拥有的港口资源,产品和原材料运输成本较高,无法获得价格优势,产业附加值较低。3、劳动者整体素养较低。皖江城市带地区技术工人相对短缺,本地区工资水平相比较长三角地区较低,难以吸引到优质人才。本地人才憧憬高薪职业和优良的工作环境,人才流失严峻,导致技术创新实力不足。(三)机会分析 1、政策实惠。近年来国务院

26、多次发文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安徽省政府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实惠政策,为本地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供应了多方面的大力支持。2、“一带一路”战略供应推动力。“一带一路”中长江经济带贯穿长三角和皖江城市带地区,“一带一路”所秉持的开放区域合作精神,为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供应了更多发展机会和空间。3、我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稳定;同时,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特殊是在人均不足这一问题上,发展前景照旧广袤。(四)威逼分析 1、长三角地区的吸虹效应。长三角地区资源丰富、政策实惠、人才众多,拥有较大的吸虹效应,很多企业和

27、人才都情愿驻留长三角而非转移到皖江城市带。皖江城市带在资源竞争和人才聚集中等与长三角地区有较大差距,无法快速发展。由此而来很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跳不出落后经济无法吸引人才,没有人才又无法发展经济的怪圈。2、邻近城市群的竞争。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发展迅猛使得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存在的优势不断弱化。皖江城市带自身竞争力不够,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竞争中不占优势。3、皖江城市带内部各地市经济差距较大。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合肥市、芜湖市并不能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能否协调好皖江城市带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会阻碍皖江城市带发展的重大威逼。四、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28、和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过度依靠政策实惠。对于自身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方面竞争力不够重视。须要利用好其他资源和优势,吸引更多投资,避开政策改变可能会造成的竞争力下降问题。2、产业配套条件不足。皖江城市带不能为承接的产业转移供应较好的产业配套设施。皖江城市带地区工业化水平较低, 基础设施不够发达,竞争力较弱,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难以形成大规模工业企业的集群效应。3、环境污染严峻。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企业中,有一部分是污染严峻、资源奢侈、生产附加值低的消耗性产品企业。所以,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要留意爱护地区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严峻的环境污染。(二)对策建议

29、 1、制定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高对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重视程度。为地区经济发展制定合理的规划。建立城市群内各地市联席会议制度,增加各地之间的协调规划和统一指导,全方位促进皖江城市带发展。2、创新示范区管理模式。将企业作为管理制度的制定主体,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切实为示范区企业谋利益。促进政府招商引资策略与地区实际相结合,提高产业转移示范区竞争力。3、爱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给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要加强环境爱护工作,同时留意甄别重污染高能耗企业,做到引进企业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峰.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探讨J.学术界,2010(1):13

30、7-142. 2方劲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J.江淮论坛, 2010, 240(2):27-30. 3秦柳.关于合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探讨J.安徽科技, 2009(7):4-6. 4汪健,李婷,韩彬.安徽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J.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2008(6X):54-56. 5田冉冉.关于合肥承接泛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一些思索J.安徽科技, 2009(6):11-12. 6贾莉娟.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对策探讨J.铜陵学院学报,2010, 9(1):48-49. 7李亦亮.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须要重视十大问题J.中国市场, 2012(15):132-134. 8戴志敏,丁峰,郭露.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变动与就业结构协调程度分析:19942013年数据J.经济体制改革,2015(1):64-68. 9张永环.长三角城市群:将提升全球影响力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6(6):19-19. 10唐雪凡.安徽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梯度转移理论为视角J.对外经贸,2009(2):46-49. 11徐岚.安徽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 2010(12):57-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