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20页).docx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8928921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2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政治经济学(2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2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20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政治经济学-第 20 页第五章 商品和货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2、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 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3、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 (前提条件)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分离B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C第三个社会分工商人出现 生产资料私有或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根本条件)生产资料私有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和根本条件4、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简单到复杂简单的商品经济 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

2、经济发达的商品经济 产生时间: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特征A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B一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C目的是满足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5、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法制性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二、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使用价值:物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总是构成一定经济制度下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

3、值(为了满足消费者)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5、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6、价值的特征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7、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2、具体劳动的特征创造商品的使用价

4、值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形态无关是社会分工的基础3、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4、抽象劳动的特征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6、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为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基础。因此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7、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5、凝结为价值因此,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四、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关系到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命运。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简单劳动:就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的劳动。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起到多倍于简单劳动

6、的作用,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方面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复杂劳动除了消耗一定的体力之外还要比简单劳动消耗更多的智力。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是由社会条件,主要是由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决定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A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B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3、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具体劳动生产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 A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B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劳动量/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A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B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C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

7、分工合作 劳动组织 生产管理)D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E自然条件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单位商品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五、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私人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局有私人性质商品生产者为实现私人利益而自己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在社会分工体系下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为他人或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劳动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产生,与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相联系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个别劳动 社会分工-社会劳动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存在矛盾的原因商品生产者的商品数量多于社会需要的数量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一部分私人劳动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决定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第二节:货币一、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1、 货币的起源 价值形式的演变: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性-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2、 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价值: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例如1只绵羊 = 3把斧子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表现价值的商品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特征A等式两极商品处于不

9、同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B商品内部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间的外部对立扩大C商品价值表现是不充分的3、 扩大价值形式 某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它一系列商品的价值形式 80斤粮食例如1只绵羊 = 60尺布 5张兽皮价值特征A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无统一的等价物4、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 例如 80斤粮食 60尺布 =1 只绵羊 01克金子特征A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B一般等价物不固定例如80斤粮食 60尺布 = 1克黄金 01克金子5、 货币形式 某种商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地位6、 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

10、的社会经济关系。7、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阶段 金米、布等,较长时间存在的是贝金属货币阶段 布币、刀币、金银元等代用货币阶段 交子、会子等信用货币阶段 电子货币:是用电子化、数字化交易代替商品交换中的物,是在许多个人和组织之间交付和传递而保持其价值不变的一种通货。二、 货币的职能1、货币职能的含义: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2、价值尺度含义:以货币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特点:货币在给其他商品规定价格时,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A价格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来实现B价格标准 包含一定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11、的关系前者通过后者实现,后者为前者作出技术规定前者衡量不同商品价值,后者衡量货币本身价值;前者随着劳动生产率而变化,后者则不会;前者是商品经济产物,后者国家法律规定。3、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A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B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商业危机的可能性和交易的风险。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区别名称交换方式公式时间特点商品交换商品与商品直接交换W-W货币产生前买卖同时进行双方满意就可成交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W-G-W货币产生后买卖在时空上产生

12、分离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A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它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B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及交换的方式特点:现实的货币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是由金属货币衍化而来的。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限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通货膨胀1: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导致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

13、象。通货紧缩: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4、 贮藏手段含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作用: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使之与利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具有蓄水池的作用,不会发生货币过多的现象特点: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银制品。 5、支付手段含义: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等方面的职能。产生的前提:商业信用作用A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蕴藏危机的可能。6、世界货币含义: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

14、等价物作用的货币职能A支付国际收支差额B购买外国商品C作为财富转移到别国三、 价值的内容及其形式1、 价格是基础,价格是货币表现,反映价值2、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3、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4、价格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价格变动始终以它的价值为中心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5、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资本

15、与货币的区别一般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运动的形式不同 一般货币 W1-G-W2 作为资本的货币 G-W-G 顺序起点终点过程媒介存在着差别运动的内容不同 W1-G-W2表示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货币仅仅是交换媒介G-W-G表示价值从货币形态出发,以商品为媒介再向货币形态的回归,货币是运动的起点和归宿运动的目的和动机不同W1-G-W2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或动机是获取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G-W-G货币所有者的目的活动机是获取价值的增值 公式应写成G-W-G+G(剩余价值)运动的限度不同资本运动的终点与起点在性质上没有区别,因此每次运动都是一次新的运动的起点,都可以开始一次新的运动,这样资本运动就

16、变为G-W-G-W-G-W-G(无止境的追求剩余价值)2、资本总公式及矛盾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资本总公式 G-W-G适应于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资本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资本离不开流通领域货币不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生产资料 G-W- P(生产) W G 劳动力(带来价值增值)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二、劳动力成为商品1、劳动力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完全

17、的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只能为他人劳动以获取生活来源劳动,就是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 3、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可以转化为由维持或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学习和训练的费用4、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与其他商品商品区别)有一个最低的限度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5、劳动力使用价值:即劳动,就是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6、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与其他商品的区别:劳动者的劳动能创造出新的价值,超过

18、劳动力本身价值的那一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7、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高于劳动力价值的最终却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价值第二节: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1、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创造新的使用价值一般商品生产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商品价值的形成价值形成过程就是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如果工人能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恰好等于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这个劳动过程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

19、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1、资本的本质自然属性: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和物要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值社会属性: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本质体现的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不变资本:

20、厂房、设备、原材料 (原有价值转移价值量没有变化)可变资本:劳动力(使原有价值增值产生剩余价值)划分意义揭示了剩余价值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为确定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率m三、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1、剩余价值率及其公示表示含义: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剩余价值率公式: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m/v 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意义: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剩余价值率也称为资本主义的剥削率2、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公式:M=mv(绝对量) (m=m/v)(相对量)M决定因素:m的高和v的多少3、小

21、结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m商品价值=c+m+v(社会总产值)新创造的价值=v+m(活劳动创造的国民收入)4、小结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创造剩余价值,增值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四、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延长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来生产的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结果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提高生产生活

22、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起点: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追求剩余价值 提高劳动生产率激烈的竞争 超额剩余价值消失 相对剩余价值产生(整个社会资本家)4、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前提。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所形成的差额。个别资本家为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展开的竞争,必然促使全社会劳

23、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是个别企业资本家获得的,它以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而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第三章 资本积累第一节:资本再生产与资本积累一、再生产及其类型1、再生产与社会生产人类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生产活动就不断的重复和更新的进行。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就是再生产。从整个社会来看,再生产的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被称为社会再生产。2、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

24、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生产活动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使生产活动能够重新开始,生产出的产品中就必须含有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供劳动力消费的生活资料。因此在生产中必须重新把它们生产出来。所以,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人们在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中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离开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在生产过程都无法进行。生产关系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依据与社会形式。一个生产过程结束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须仍处于生产开始前的关系之下,这样,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才能重新按原有的方式结合进入新一轮生产。所以,再生产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简单再

25、生产3、再生产的类型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规模)粗放 扩大再生产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集约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1、概念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使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不段重复进行的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用来雇用工人的可变成本是工人在上一个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工人不但创造了可变资本,还创造了不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工人的个人消费也隶属于资本3、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在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工人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商品,已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这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26、过程;另一方面,工人生产出的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从而不断地再生产出资本家;同时,每次生产过程结束,工人通过个人消费补偿劳动力的消耗,不断地在生产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继续向资本提供剥削的对象,也就是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出来了。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概念资本家把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由他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资本使用,从而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2、资本积累的概念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实现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7、个人消费基金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C) 资本积累基金 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不可能的,资本积累过程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程。资本家把一定数量的剩余价值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生产的过程,就使得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了。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它是由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欲决定的,是剩余价值规律的必然结果。它是由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决定的,竞争是迫使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4、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来占有工人更多

28、的剩余劳动。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即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规律5、影响资本积累量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量 在积累率不变情况下剩余价值率的水平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越大越好)预付资本额的大小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所用资本是指生产过程在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等;所费资本就是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掉的资本。用于购买劳动资料的资本的价值随着在生产过程中的事假耗费被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这样,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或大或小的差额。在所用资本一定情况下,劳动资料的质量越好,越经久耐用,所费资本就相对越少,这个差额就越大。所用资本与所费资

29、本之间的差额的大小之所以影响到资本积累的规模,原因就在于资本家可以利用这样的差额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因为,作为不变资本的价值虽然是生产过程中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作为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往往并不以同一比例降低,甚至当资本折旧扣除完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它的生产能力,这样,劳动资料的一部分生产能力,就可以像空气和它的自然力一样,无代价地生产服务。可见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差额越大,同量不变资本吃你家生产商品的数量越多,因而商品价值就会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降低将以其商品社会价值的降低。商品价值的降低,对于个别资本家而言,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对于整个资本家阶级而言则可

30、以得到相对剩余价值。无论哪种情况,剩余价值的增加都有利于增加资本积累的数量。四、资本的积聚与集中1、资本积聚: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不断转化为资本使其总额增大 前提、源泉 前提 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积聚 (C+V) 结果 (K+C+V)资本积聚受到的限制一方面,它既然以资本积累为前提,它就会受到单个资本积累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它受到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单个资本分散的程度越大,单个资本积聚就越困难。2、资本集中:社会上已有的规模较小的单个资本合并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资本加速资本集中的两个杠杆:竞争与信用资本集中的经济意义:资本集中通过合并社会上已经存在的资本,使更大规模的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的

31、生产力。因而,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3、二者关系区别资本积聚在扩大单个资本规模的同时,也扩大了社会总资本的数量;但资本集中只是原有资本的合并,并不增加社会总资本的数量。资本积聚受到种种因素限制,但资本集中并不受这些因素限制。 资本额积聚方式下单个资本规模扩大速度慢,而资本集中却快得多。联系资本积聚引起的资本规模扩大,使之可以通过竞争兼并其他资本。资本集中引起的资本规模扩大,又可以使资本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提高资本积累的能力。第二节: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的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资本的有机构成生

32、产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状况所决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关系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价值的比例关系二、 相对过剩人口1、 相对过剩人口的概念: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过剩的劳动人口。2、 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必然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得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机器排挤工人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3、 作用:资本家利用劳动力的日益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市场条件,一方面尽量压低工人的工资,另一方面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以提高剩余价值率。由于劳动力廉价,可以使同样数量的可变资本能够买到更多的劳动力,以至于使资本支配劳动力的数量增加,从而有利于资本积累。由于过剩人口是一支

33、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需要的“产业后备军”,以适应经济周期性危机后经济复苏和高涨阶段增加工人,经济萧条和衰退阶段减少工人。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使工人不得不主动接受新技术的培训,以适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技术水平的更高要求,有利于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三、 无产阶级贫困化1、 表现:两极分化依然存在大批事业和半失业者经常存在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解决的问题工人的实际工资还常常下降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大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而且人数还有上升的趋势四、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积累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34、:即一方面生产越来越高度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被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取代。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第一节: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1、产业资本的概念:产业资本是指那些在物质资料部门的资本,这些部门包括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一部分生产部门产业资本最本质的特征是生产剩余价值2、产业资本循环概念产业资本的运动形式 AG-W-P-W-G Pm产业资本循环是指,资本的价值从货币资本形态出发,依次经历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态,实现增值后又回到“原来出发形态”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只有在

35、不断的循环运动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增值。二、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与三种职能形式1、 购买阶段与货币资本形式购买阶段:运动形式: AG-W-P-W-G Pm职能形式:货币资本在这个阶段上,产业资本以货币形态出现,执行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所以是货币资本。这里的货币所购买的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仅在质上相互区别,二者在量上也要保持一定的比例。购买活动的本质: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因而这里的货币已经不是一般的货币,而使资本货币。这一阶段的内容: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转化的过程。2、 生产阶段与生产资本形式生产阶段:运动形式: AG-W-P-W-G Pm职能形式:生产

36、资本在这一阶段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作为生产资本结合起来进入生产过程的。生产活动的实质:生产剩余价值(=W-W)这是资本循环中的决定阶段这一阶段的内容:是生产资本向商品资本转化的过程。3、 售卖阶段与商品资本形式售卖阶段:运动形式: A G-W-P-W-G Pm职能形式:商业资本单纯从形式上看,这里的商品与一般商品没有区别,但由于它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其中包含着剩余价值,所以,它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商品资本。售卖活动的实质:通过出售商品,收回生产中投入的资本,并实现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G-G=g,实现了剩余价值)这一阶段的内容: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过程。4、 关系:资本的运

37、动是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的统一,又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态,并不是独立的三种资本形式,而是同一种产业资本价值在自身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职能形态。这些职能形态的存在和运动都统一在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的根本目的上。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因此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或成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们的统一构成一个完整的资本循环过程。三、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1、 概述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是反复进行、没有终结的。三种职能形式只是资本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不同形式,因

38、此,可以将其中任何一种形式作为资本运动的起点和终点。这样在本就有了三种循环形式:2、 货币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G-W-P-W-G货币资本循环有以下特征:突出地反映了资本运动的目的是实现自身的增值(最典型的表现形式)突出地反映了运动的主体是价值(最一般的表现形式)循环起点与终点的货币形式,产生了货币会自行增殖的假象(最片面的表现形式)3、 商品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W-G G-W-P-W商品资本循环反映出:商品价值的实现是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假象:把资本循环的目的歪曲地反映是为了向社会提供商品,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四、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1、 空间上的并存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具有空间上的

39、并存性。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的并存是指,全部资本价值不能同时处在一个阶段和一种职能形态上,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同时分配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并相应地分布在循环的三个阶段上。这是资本连续循环的首要条件。产业资本实现连续运动,不仅要求在质上划分为三个部分,而且三个部分之间在量上也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否则资本运动就会中断或不能顺利进行。空间并存的三种资本职能形态的分配比例,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性质、技术水平和购销状况。2、 时间上的继起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具有时间上的继起性。每一种产业资本的职能形态都要顺序的经历循环的三个阶段,变换它们的存在形式,实现自身的循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

40、形态相相继转化,在时间上继起,才能实现产业资本价值连续不断地运动。无论哪一种智能形态在循环过程的任何阶段上发生障碍,都会引起整个循环的中断。3、 两者的关系互为前提、相互制约。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相继转化的时间继起性以它们的并存为前提,而三种资本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又是时间继起的结果。产业资本的循环不仅是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的统一,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同时,也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一、 资本周转及周转速度1、 资本周转的概念资本反复不断的循环运动所形成的周期性运动,叫做资本的周转。2、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资本循环的着眼点在于:考察资本运动过程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与各阶

41、段相适应的、依次变换的职能形式,以及资本循环运动连续不断的条件。资本周转的着眼点在于:考察资本周转运动的速度,影响周转速度的因素,以及周转速度对价值增值的影响。3、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一定量的资本价值从预付到如数回流的快慢程度。它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来反映资本周转时间是资本完成一次周转所用的时间,即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实现价值增值后回到原来形态的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资本周转次数是资本在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所完成的周转次数。资本周转次数=一年/资本一次周转所需时间n=U/u二、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1、 直接因素:资本周转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2、 间接因素: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重1、 直接因素:资本周转时间 劳动时间 生产时间 自然力作用时间 非劳动时间 要素仓储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 停工间歇时间 要素购买时间 流通时间 商品售卖时间2、 间接因素:生产资本的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