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879277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了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易卜生长 期接触德国文化,其戏剧题材和主题与德国文化有密切关联。易卜生戏剧的某些题材来源 于德国的传说、历史或现实;其工业社会资本家的道德堕落主题受到德国工业化的影响, 而其妇女解放主题也受到德国戏剧家赫勃尔的影响。因此德国文化给易卜生的戏剧留下 了很深的烙印,使他的戏剧题材更加丰富,主题更富有时代性,不仅在德国具有超凡的吸 引力,而且还具有世界性魅力。 关键词:易卜生 戏剧 德国 文化 作者简介:李银波,历史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传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德国文 化史、跨文化传播研究;苏

2、晖,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欧美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Title: On the Infl uence of German Culture upon Ibsens Drama Writing Abstract: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infl uence of the German culture on Henrik J. Ibsens drama writing from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The thesis begins with the disclosing of I

3、bsens lifelong contact with the German culture. Then it discusses the infl uence of the German culture on the subjuects and themes of his drama. It holds that some of the subjects of his drama were taken from German legends, history or real life; that his theme of moral degradation of the capitalist

4、s in industrial society was related to Germ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his theme of women emancipation was also infl uenced by German playwright Friedrich Hebbel. Therefore, the German culture infl uenced Ibsens dramas deeply, and made his dramas more abundant in subject and more modern in theme,

5、so that his dramas were popular and charming not only in Germany but also in the whole world. Key words: Henrik J. Ibsen drama Germany culture Authors: Li Yinbo, Ph.D., is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College of Arts & Law,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specializing in German c

6、ultural histor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mail: Su Hui, Ph.D., is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specializing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mail: 亨利克 J 易卜生 (Henrik Johan Ib

7、sen, 18281906) 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挪威剧作家, 然而他的人生和创作道路与德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德国文化对他的戏剧创作有着 70 外国文学研究 2013 年第 5 期 深远的影响。从学术界的研究状况看,中国学者几乎还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有些国外学 者尤其是德国学者虽注意到德国文学和哲学对易卜生的影响,但论述德国文化其它方面的 影响者则较少。实际上,易卜生除受到德国文学和哲学的影响外,还受到德国历史、社会、 政治、经济、艺术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他的戏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德国文化烙印, 这不仅体现在他戏剧的题材上,也体现在其戏剧的主题上。本文拟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剖 析文学和哲

8、学以外的德国文化因素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进而探讨他成为世界著名 戏剧家的原因。 一 易卜生与德国有着文化和血脉上的密切联系。易卜生在挪威的始祖彼得易卜生于 1726 年自丹麦来到挪威的卑尔根市定居,并娶了一位德国妻子。易卜生的祖父也叫亨利 克 易卜生,他从卑尔根迁居斯基恩市,并于 1787 年娶了一位 17 岁的德国女子约翰娜 K普勒斯纳(Johanna Katharina Plesner),即戏剧家易卜生的祖母。易卜生的母亲玛丽 CM阿尔腾堡(Marie C. M. Altenburg,婚前名)也是一位德国人(Wihan 7)。易卜生与 德国的血缘关系,不仅使他从小就接触到德国文化,而且

9、也形成了对德国文化的天然亲切 感,这是易卜生受德国文化影响的重要前提。 易卜生于 1828 年 3 月 20 日出生在挪威的斯基恩市,出生 8 天后在当地教堂受洗成为 路德派新教基督徒(Bernhardt 20)。而路德派新教来源于德国文化。德国维登堡修道院副 院长马丁路德于 1517 年发动了宗教改革,反对罗马天主教统治,于是在德国出现以路 德为首的新教派。此后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各国,地处北欧的挪威不久也成为路德派新 教国家。由此可知,易卜生从出生起就受到德国宗教的影响。 易卜生的祖母和母亲不仅给了他德国的血统,也从他小时起就对他进行德国文化的熏 陶。首先,易卜生自幼就学会了德语。他后来为

10、考大学还学过拉丁语、英语、法语和希腊 语等外语,但他于 1850 年的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中只有德语是优秀,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会 用的外语也只有德语(Bernhardt 192)。学会德语是他进一步吸收德国文化的前提。其次, 易卜生在青少年时期已接触到德国文学。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易卜生的祖母和母亲自然 也会给童年的易卜生讲故事,由于她们都是德国人,她们所讲的故事也主要是一些代代相 传的德国童话或传说。后来易卜生学习德文时和学会德文后,他又接触到更多的德国文学, 尤其是德国诗歌。有的德国学者指出,易卜生的第一部戏剧凯蒂琳(1849)受到德国 大诗人席勒和歌德的影响(Wihan 8-21)。易卜生于

11、1851 年 11 月受聘为挪威卑尔根“民 族剧院”的编剧,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1852 年 6 至 7 月他受卑尔根民族剧院派 遣第一次来到德国,在德累斯顿市学习戏剧业务 (Bernhardt 47-49)。因此他又接触到德国 的戏剧。 易卜生自 1864 年起长期侨居国外达 27 年之久(1864-1891),其中侨居德国的时间为 17 年。他于 1868 年 9 月从意大利的罗马迁居德国的德累斯顿并在此住了 7 年,接着又于 1875 年迁居慕尼黑并在此住了 3 年。他于 1878-1885 年迁居意大利的罗马,其间于 1879 年秋至 1880 年秋又迁回慕尼黑住了一年。最后,

12、他又于 1885 年秋从罗马迁居慕尼黑,一 直住到 1891 年 7 月返回挪威首都定居为止。易卜生长期生活在德国,使他得以更广泛、 更全面、更直接、更深入地接触德国文化。他不仅学习德国的戏剧、诗歌等文学,还钻研 德国的哲学,对绘画、雕刻等艺术也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观察德国的社会、关注德国的 李银波 苏 晖:论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 71 政治和经济,还积极参与德国的社会生活,成为德国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他于 1877 年 写成的 社会支柱 在德国一炮走红, 1878年柏林市有五家剧院几乎在同一时间上演这部戏, 他由此在德国掀起了“易卜生热”。此后他的每一部戏都风靡德国剧坛,他也成为德

13、国最 受欢迎的剧作家(Eller 32)。他在德国的名望越来越高,社交活动也越来越多,在德国也 有了越来越多的崇拜者,尤其受到德国女士的喜爱。1889 年,当他已经 61 岁时,他在德 国发生了一次动人心弦的黄昏恋,在度假时爱上了来自维也纳的一位活泼美丽的 18 岁少 女爱米丽巴达赫,分别时互赠照片,分别后还与她频繁通信,易卜生亲切地称她为“五 月的太阳”、“我亲爱的女郎”、“可爱的小公主”等,常常激动得难以安心写作。但是 分别半年之后,易卜生开始理智起来,于 1890 年 2 月 6 日写信要求与对方断绝通信。 易卜生自 1891 年回国定居后虽然远离德国社会,但他仍在继续接触德国文化并受到

14、 其影响。这时期,他不仅与德国一些文艺界人士和出版商保持通信,也与他的一些德国朋 友通信,如他在 70 岁生日之际收到了他黄昏恋女友爱米丽巴达赫的来信(易卜生书 信演讲集348)。 总之,易卜生对德国文化的接触是长期乃至终生的,尤其是他在德国的长期生活,使 他必然受到德国文化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也自然弥漫在他创作的许多戏剧之中。 特别是易卜生的戏剧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德国创作的。他一生共写了 26 个剧本,其中 有 6 个是在德国写成的,这包括:青年同盟(1869)、皇帝与加里利人(1873)、 社会支柱(1877)、罗斯莫庄(1886)、海上夫人(1888)、海达高布乐 (1890)

15、,这些剧本尤其受到德国文化的影响。 易卜生于1880年6月16日在致其 培尔金特 一书的德国译者路德维格帕萨奇时说: “我所写的一切,即便不全是我亲身经历的,也与我内在体验到的一切有着最为紧密的联 系”(易卜生书信演讲集190)。这些亲身经历或内在体验自然也包括德国文化在内。 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体现在许多方面,下文将从易卜生戏剧创作的题材、主 题等方面来分析德国文化对他戏剧创作的影响。 二 易卜生 1864 年以前的剧作大都取材于挪威本土文化。他于 1864 年出国侨居后创作的 戏剧,尽管仍有不少是取材于挪威文化,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取材于德国文化的,包括德国 的传说、历史、现实等。

16、易卜生的戏剧中有些情节取材于德国传说,如罗斯莫庄、小艾友夫等。罗 斯莫庄的剧情发生在挪威西部海滨的“罗斯莫庄”,庄主罗斯莫牧师与不能生育的妻子 碧爱特非常恩爱,但来料理家务的吕贝克小姐使这个家庭发生了变化:罗斯莫与年轻美丽 且有学识的吕贝克越来越情投意合,而碧爱特则变得越来越忧郁,不久就跳河而死,死前 曾出现过白马幽灵。碧爱特的哥哥克罗尔校长是个保守派,他极力动员罗斯莫加入他们反 对激进派的行列,并卑鄙地威胁罗斯莫和吕贝克,于是罗斯莫和吕贝克在互诉衷情之后拥 抱在一起也跳河而死。在他俩跳河前夕,吕贝克说“我好象看见白马出现了”(易卜生 戏剧集2:469)。剧中有一个“白马”的凶兆:当白马的幽灵

17、出现时,当地就会死人。 而“白马”幽灵则是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州的民间传说。传说中,为了防止 海水泛滥淹没农田,懂得水利技术的堤长豪克海恩决定新造一道长堤。他经常骑着白马 指挥修堤,可是一天晚上突然洪水泛滥冲垮了尚未完工的长堤,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被淹死, 72 外国文学研究 2013 年第 5 期 于是他也投水而死。此后豪克便经常以骑着白马的鬼魂出现。罗斯莫庄中的白马也 是以幽灵的形式出现,而且与投水而死有关,因此该剧中的白马幽灵是借用了德国民间的 白马传说。另一部戏剧小艾友夫(1894)讲述的是挪威首都附近某个海边庄园中一位 名叫吕达的女人,因与丈夫贪欢而视儿子小艾友夫为障碍,结

18、果遭到报应,先是儿子从桌 子上掉下来摔成跛子,后又堕海淹死。剧中有一个插曲,即一个鼠婆子到吕达家登门探访 后小艾友夫就堕海身亡了。剧中的鼠婆子是以德国有名的“花衣笛手”传说为蓝本的。据 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格林兄弟于 1816 年编辑出版的德国传说记载,大约在公元 1284 年, 德国北部威悉河畔的哈默尔恩城发生鼠患,有一天一位身着五彩服的魔法师来到该城,声 称只要该城的人能给他一大笔钱他就帮其驱除老鼠。该城居民一致答应了其要求,于是魔 法师用笛声将全城老鼠引到威悉河中淹死。可是居民们在鼠患消除后拒绝兑现承诺,该魔 法师大怒而去。该年 6 月 26 日,他又身着猎装回到该城,用笛声将全城孩子共 1

19、30 人引 出城去消失在群山之中。小艾友夫中的鼠婆子也是一个捕鼠人,她同样身着五彩衣, 捕鼠的方法是也用笛声将老鼠引到水中淹死,而且也用笛声引诱小孩。 如果说罗斯莫庄和小艾友夫是取材于德国的传说,那么人民公敌(1882) 则是取材于德国的历史。在戏剧人民公敌中,挪威南部某个海滨旅游城市的温泉浴场 医生斯多克芒发现浴场受污染而有传染病,要公布该消息,却受到当地居民的攻击并被斥 为“人民公敌”。该剧的情节虽然发生在挪威,但却是以德国历史上的一个环境事件为蓝 本的。在 18 世纪 30 年代,德国某地的一个矿泉疗养场出现了霍乱病菌,当地一位医生对 此发出了霍乱警告,因此当地的旅游旺季被破坏了,于是城

20、里的人们向他家扔石头,他不 得不携家人逃走(克勒曼 158)。易卜生在德国生活的时候听说了该事件。当易卜生在出 版了引起激烈社会争论的玩偶之家和群鬼后,他也被一些反对者斥为“人民公敌”, 他想写一部以人民公敌为题的戏剧进行反击,于是德国历史上的这个浴场事件成了他 绝好的题材。 易卜生戏剧不仅取材于德国的传说和历史, 有的也取材于德国的现实。 海达高布乐 (1890)的剧情发生在挪威首都,向往自由的将军女儿海达由于受礼教的束缚而违愿地嫁 给一个古板的学究泰斯曼,最后由于空虚、嫉妒和绝望而焚毁了其最初的恋人乐务博格所 写的书并鼓动他自杀,接着她自己也自杀了。这个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易卜生在德国慕

21、尼黑生活期间听说的一个自杀事件为蓝本的,即一位德国妇女因对生活感到厌倦而服毒自 杀(Gosse 176)。这一案件深深地吸引并震撼了他,引起他对现存社会规范和社会环境下 人的个性、情感和命运的沉思,并试图用戏剧来加以表现,于是创造了海达高布乐这 一戏剧形象。同时剧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即海达以前的恋人乐务博格,一般也被认为是 以德国柏林大学青年教授朱力思霍夫瑞为原型的,此人是易卜生在德国的好友,曾翻译 过易卜生的海上夫人。 易卜生在德国的一些亲身经历也成了其戏剧的题材。易卜生在德国与爱米丽巴达赫 发生的那一段黄昏恋,后来就体现在建筑师 (1892)和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 (1899) 两部戏剧中。

22、建筑师描写的也是一个黄昏恋故事,剧中成就卓著的年迈建筑师索尔尼 斯的工作室里突然来了一位年方 23 岁的少女希尔达,说索尔尼斯曾在十年前吻过她并答 应送给她一个“橘子王国”,她现在是来讨王国的(易卜生戏剧集3:236)。于是索 尔尼斯在爱情的激励下,重新爬上高楼的屋顶,结果掉下来摔死了。该剧是作者对自己人 生的反思,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人的恐惧,即害怕年轻人来争夺他的地位。剧中索尔尼 李银波 苏 晖:论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 73 斯象易卜生一样年迈有成,而希尔达也象爱米丽一样年轻、美丽、活泼,索尔尼斯象易卜 生一样为一个少女动了情,但不同的是索尔尼斯为情所害,而当年的易卜生却理智地控

23、制 住了自己的恋情。因此剧中的索尔尼斯是作者自己的写照,而希尔达则是爱米丽的化身。 爱米丽看了建筑师后,明白其中的隐情,她后来寄给易卜生一张自己的玉照,上面题 写着“橘子王国公主”,让易卜生感怀不已(Gosse 186)。于是易卜生又创作了咱们死 人醒来的时候,这是作者创作的最后一部戏剧,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反思。该剧仍是 以易卜生的这段恋情为基础创作的,剧中唯美主义雕刻家鲁贝克教授奉行“艺术第一、人 生第二”的信条,以美丽无比的少女爱吕尼为模特雕出了他的杰作,却拒绝了她的爱情; 爱吕尼受打击后堕落为娼,鲁贝克与另一个女人梅遏结婚后也不幸福,他和爱吕尼都像活 着的死人。 多年后鲁贝克与爱吕尼在

24、海滨浴场偶遇, 突然疯狂相爱, 于是他俩携手爬上山巅, 结果被雪崩掩埋而死。该剧表达了作者对当年错失爱情良机的悔恨,剧中爱吕尼象爱米丽 一样年轻美丽,而鲁贝克象当年的易卜生一样为了艺术而牺牲了爱情,不同的是剧中有情 人后来重归于好并同归于尽。剧中的雕刻家也是作者的写照,而模特爱吕尼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爱米丽的化身。 易卜生戏剧中的德国题材,不仅丰富了其戏剧的内容,也增强了其戏剧对德国读者和 观众的吸引力。这是他的戏剧于 1877 年后在德国开始走红的重要因素。由于德国在 1870 年普法战争后成为欧洲和世界上的强国,因而他的戏剧在德国走红也提升了他在世界上的 地位和影响力。 三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

25、 26 个剧本,在 1864 年出国侨居前写了 10 个,在德国和意大利侨 居期间共写了 12 个,1891 年回国后又写了 4 个。从这些戏剧的主题来看,大多数是戏剧 的传统主题:如布朗德(1866)、皇帝与加里利人等是以宗教信仰为主题;觊 觎王位的人(1863)、青年同盟、罗斯莫庄等是以政治斗争为主题;武士冢 (1850)、厄斯特罗特的英格夫人(1854)等是以民族意识为主题;苏尔豪格的 宴会(1855)、海上夫人、海达高布乐、小艾友夫(1894)是以恋爱与 婚姻为主题;培尔金特(1867)、当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1899)等是以成长 历程为主题。但也有一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新主题:

26、如社会支柱、野鸭 (1884)、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1896)等是以工业社会资本家的道德堕落为主题; 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等是以妇女解放为主题。易卜生戏剧的某些主 题也受到了德国文化的强烈影响,尤其是那些新主题。 首先,工业社会资本家的道德堕落主题是易卜生戏剧受德国文化影响最突出的主题。 德国与挪威在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和社会上虽然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 存在极大的差异。尤其是德国于 1871 年实现了国家统一并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也开 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给德国社会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变革。易卜生于 1868 年自意大 利来到德国后,适逢德国实现民族统一和工业化的

27、社会大变革时期。在德国统一前,德国 的工业远远落后于英法美等国。但从 1870 年到 1913 年,德国的工业增长了 4.6 倍,而英 国只增长了 1.3 倍,法国只增长了 1.9 倍。1913 年,德国工业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 16%, 仅次于美国(占 38%)居世界第二位,超过了英国和法国(吴友法 15)。易卜生到德国 后先侨居在德累斯顿,直到 1875 年因德累斯顿物价上涨而迁居慕尼黑。德累斯顿在德国 74 外国文学研究 2013 年第 5 期 统一前一直是德国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德国统一后其工业更是突飞猛进;慕尼黑的工 业也发展迅速,成为新的工业中心。易卜生亲历了德国工业化和经济的迅速

28、发展,并敏锐 地观察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即资本家的道德堕落问题。于是易卜生创作了社会支柱 等几部以工业社会为背景并以资本家的道德堕落为主题的戏剧,这些戏剧的主题可以说是 主要受到了德国文化的影响。 易卜生于 1877 年写成的社会支柱是他反映这一主题的第一部戏剧。该剧描写的 是挪威沿海某小城市中的大造船商兼外国政府领事、被称为当地“社会支柱”的博尼克在 长期隐瞒真相后公开承认其罪过的故事。其罪过是:十五年前他从法国回来时为了财富抛 弃了以前的恋人楼纳而与她的异母妹妹贝蒂结婚,但在结婚前他又与一名女演员通奸,为 了掩盖罪行他让贝蒂的弟弟约翰承担罪责并逃往美国。现在约翰从美国回来使他面临暴露 真相

29、的危险,他经过良心发现公开承认以前的罪过并得到了人们的谅解,连他的妻子也说: “现在我有了新的希望”(易卜生戏剧集1:524)。该剧揭露的是工业社会中资本家 即大造船商博尼克的道德堕落,但人们(也包括作者)对这种道德堕落持宽容态度,对其 友好地予以谅解而没有进行批判。该剧所描写的挪威社会明显是一幅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 会的画面:有造船工业、铁路工业等。但这些社会背景明显不符合当时的挪威现实。例如, 造轮船要以机器制造业为基础,当时只有英、美、法、德等极少数国家有造轮船的能力; 挪威当时还基本上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工业极少,主要是一些位于沿海市镇的木材加 工业和铁矿业,是不可能造轮船的。易卜生在

30、创作该剧前虽然也在意大利生活了 4 年,但 在易卜生于 1868 年离开意大利时那里的工业化还没有开始,意大利的工业化在 1871 年统 一后才起步,发展也很慢,到一战前夕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其工业虽比挪威发达,但 也远远落后于德国。因此此剧对工业社会的这些描写基本上是以易卜生在德国的经历为基 础的,他把自己在德国的见识写进了这个剧本。因而该剧在德国大受欢迎,却在北欧国家 受到冷落,它于 1877 年在丹麦上演后被评论界认为“太德国化了”(Gosse 137)。 野鸭是易卜生于 1884 年完成的一部戏剧,剧中工商业资本家威利从前曾与艾克 达尔合伙非法经营一家林业公司而被政府取缔,威利让艾克

31、达尔承担全部罪责并坐牢,为 了笼络艾克达尔,威利让自己玩弄过并怀孕的女仆基纳与艾克达尔的儿子雅尔马结婚,并 资助雅尔马开照相馆,基纳婚后生下了女儿海特维格。在海特维格 14 岁生日之际,威利 的儿子格瑞格斯向雅尔马揭露了事实真相,于是雅尔马要离开妻子出走,而海特维格也因 感到羞辱而开枪自杀。该剧所描写的挪威也是一个工业社会,有采矿业、林业、工商业与 照相业等。该剧反映的也是资本家的道德堕落主题,但对道德堕落问题仍持包庇态度,反 对人们揭露其真相,认为揭露会造成不良后果,而揭露者格瑞格斯被斥为犯了严重的“正 直热”和“狂热病”(易卜生戏剧集2:375)。从该剧所描写的社会背景来看,剧中 挪威工业

32、化的程度不高,与当时挪威的现实差距不太大。但是该剧所反映的背景和主题仍 然受到了德国工业化的影响。例如,剧中的主要场景是雅尔马照相馆的摄影室,而在易卜 生离开挪威前照相馆在挪威肯定很罕见,因为易卜生作为位于挪威首都的挪威剧院经理, 竟然在 1864 年出国前夕才照了平生第一张照片,足以说明这一点。实际上照相馆是直到 19 世纪末才在挪威走向普及的。易卜生的大多数照片都是在德国照的,他对照相馆的描 写应主要源自他在德国的观察,而该剧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主题也同样主要来自他对德国 工业化的感受。由于该剧所描写的社会背景与社会支柱相比更接近挪威现实,因此它 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上演时获得成功并到处演出,

33、挪威批评界首次公开承认易卜生是一个 李银波 苏 晖:论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 75 伟大的剧作家(Gosse 163)。 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是易卜生晚年回国定居后于 1896 年完成的戏剧,它讲 述的是挪威首都附近一位大银行家博克曼的故事:博克曼出身矿工家庭,靠聪明才干升为 银行总经理,他本与艾勒相爱,可是为了权力和财富竟与她的姐姐结婚,而将艾勒转让给 其同伙欣克尔。博克曼并不忠于妻子,私养了一个年轻的情妇威尔敦太太。由于艾勒拒绝 与欣克尔结婚,欣克尔对博克曼怀恨在心。当博克曼挪用银行巨款时,遭欣克尔揭发而被 判5年监禁, 出狱后因不得志而死。 该剧描写的挪威也基本上是一个工业社会:拥

34、有采矿业、 银行业,反映的也是资本家的道德堕落主题。因为该剧是易卜生回挪威后写作的,该剧描 写的社会背景与当时的挪威现实没有明显的差距。然而该剧的批评性似乎较前面两个剧要 强烈一些,其结果是道德堕落的博克曼潦倒而死,死时感到“一只冰手抓我的心口”(易 卜生戏剧集3:459)。易卜生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意识增强,与德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而出现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也遥相呼应。而且该剧的主题是与前述两部同一主题的戏 剧有一种继承关系。因此该剧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到德国文化的影响。 其次,易卜生戏剧的妇女解放主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德国文化的影响。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第一部以妇女解放为主题的戏剧,也是其最著

35、名的戏剧。 该剧主要是受到挪威本土文化的影响,即它是易卜生在其朋友、挪威女权主义者卡米 拉科莱特(1813-1895)的精神感召下创作的,并以一位挪威青年女作家劳拉基勒 (1849-1932)的经历为蓝本。但易卜生选择妇女解放作为该剧主题也受到德国文化 的影响,即他受到一位与他经历相似且主要写妇女命运的德国戏剧家弗里德里希赫勃 尔(Friedrich Hebbel,1813-1863)的重要影响。德国曾有多位学者探讨过赫勃尔与易卜 生在个人经历与情感上、在戏剧主题与手法上的相似性,如莱奥贝格(Leo Berg)、 A克尔(A. Kerr)、IM坎贝尔(I.M.Campbell)等。 易卜生与赫

36、勃尔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赫勃尔于 1813 年生于丹麦的荷尔斯泰 因公国(1864 年普丹战争后属德国),父亲是一个泥瓦匠。他少时酷爱文学,诗才出众。 他 14 岁丧父,于是自谋生路,当了 7 年抄写员,后来与汉堡一位善良的女裁缝同居并生 了两个孩子,还由她资助上了海德堡大学(后转慕尼黑大学)。他在慕尼黑大学读书时 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戏剧尤蒂特(1840)并一举成名,由此开始其戏剧生涯。他不久于 1846 年在维也纳与一位美丽而富有的女演员结婚并定居该城,且很快成为当时德国最著名 的戏剧家。易卜生出生在挪威南部沿海小城斯基恩市的一个木材商家庭,开始时家里非 常富有,但 8 岁时父亲生意破产,

37、家庭变得十分贫穷。小易卜生也是 14 岁就远离家乡谋生, 在一家药店当了 7 年学徒工,其间他与药店的一名女工发生了暧昧关系并生了一个儿子。 1849年易卜生到挪威首都克里斯蒂阿尼亚投考大学未取, 但却显示出了其诗歌和戏剧才华, 于 1851 年底受聘为卑尔根“民族剧院”的编剧,从此开始了其戏剧生涯。他于 1858 年与 卑尔根教区长的女儿结婚,并逐渐成长为一名国际知名的戏剧家。 易卜生自 1852 年起就开始学习德国戏剧,对德国著名戏剧家赫勃尔的戏剧自然非常 熟悉,而他与赫勃尔在人生经历上的相似性,使易卜生对赫勃尔的戏剧也会情有独钟。 赫勃尔的戏剧常常取材于历史和神话,主人公常常是女性,这些

38、女主人公常因爱情、婚 姻、尊严等问题而陷入矛盾冲突之中并酿成悲剧,但这些女主人公常常具有反叛和抗争 意识,尤其是反抗丈夫的权威。赫勃尔于 1849 年完成的诗剧赫洛德斯和玛丽阿姆耐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剧取材于古罗马时代的犹太人历史,剧中犹太国的王后玛丽阿姆 76 外国文学研究 2013 年第 5 期 耐美丽无比,国王赫洛德斯害怕自己死后妻子会被他人占有,因此几次当自己遇到生命 危险时都试图杀死妻子为自己陪葬。玛丽阿姆耐为反抗国王将她视为私有财产,决定进 行报复,即让国王亲手来杀死他心爱的妻子。因此她在国王远征回来时安排了盛大的庆 典,说是为了庆祝丈夫战死沙场。国王在盛怒之下杀死了妻子,而当他

39、明白真相后痛悔 不已。 易卜生以妇女解放为主题的戏剧受到赫勃尔的影响,如玩偶之家。该剧的女主 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结婚已 8 年并生了三个孩子,她真心爱丈夫,但海尔茂一直将她 当作玩偶。娜拉曾在婚后一年时为给丈夫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父亲的签字向银行职员柯 洛克斯泰借了一大笔钱,她一直期盼会出现奇迹即丈夫会因此更加爱她并在她遇到 困难时挺身而出来保护她。现在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自己在银行的职位而威胁海尔茂说要 揭露娜拉伪造签字,海尔茂感到自己的前程要被娜拉的罪行毁掉,大骂娜拉。娜拉的希 望破灭了,不愿再当玩偶,而要当“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易卜生戏剧集2:87), 于是离家出走了。娜拉与玛丽阿姆耐都美丽

40、可爱且受到丈夫的宠爱,但也都与丈夫处于 不平等的地位,即都被丈夫视为玩物或私产,她们也都对夫权进行了反抗和报复,反抗 的方式都是让丈夫永远失去其可爱的妻子:或出走或死亡。因此,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与赫勃尔的赫洛德斯和玛丽阿姆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说明易卜生的妇 女解放主题也受到了赫勃尔戏剧的影响。 由此可见,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主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国文化不仅拓 展和丰富了易卜生戏剧的主题,而且还使其戏剧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新趋向和新问题。由 于工业化及民主化乃当时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潮流,因此易卜生的这些新主题对提升 其戏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各国社会发展都具有前瞻性

41、和启示性。这 些新主题不仅在西方发达国家引起了高度重视和广泛反响,也在亚非拉民族和国家引起 了强烈反响。 总之,由于易卜生与德国有着亲密的关系,因而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的题材、主题 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戏剧创作的视野更开阔,题材和主题更加丰富,尤其是 反映了工业社会的问题,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更广泛、更具有共性的问题。因此他的戏剧 不仅在德国具有超凡的魅力他成为德国最受欢迎的剧作家之一,而且还具有了世界性 魅力,不单在西方各国,甚至在东方各国也拥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并引起了强烈反响。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易卜生的戏剧具有大量的德国文化因素,它能反过来对德国的戏剧和 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德国

42、在 19 世纪末出现了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与易卜生戏剧的影响不 无关联,而且德国的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流派也将易卜生奉为其经典作家。 注解【Notes】 关于德国文学和哲学对易卜生戏剧的影响,本文作者另有专文论述,为避免重复,本文尽量不涉及德国 文学和哲学的影响。 参见王忠祥编:“易卜生生平及创作年表”,易卜生精选集646-651。 参见易卜生:易卜生书信演讲集,汪余礼 戴丹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年)293-306。 参见余匡复 424、3 66、372。 李银波 苏 晖:论德国文化对易卜生戏剧创作的影响 77 See Grimm 330-33. 参见易卜生:易卜生书信演讲集

43、 314、312。 参见王忠祥编选:易卜生精选集扉页。 Norwegian photography, . 参见易卜生:易卜生戏剧集第 2 卷,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3。 See Josef Wihan, Henrik Ibsen und das deutsche Geistesleben (Hildesheim: Gerstenberg, 1973) 67. 参见王忠祥:“编选者序”,易卜生精选集6-11。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Bernhardt, R diger. Henrik Ibsen und die Deutschen. Berlin: Hens

44、chelverlag Kunst und Gesellschaft, 1989. Eller, Wlliam H. Ibsen in Germany (1870-1900). Boston: Richard G. Badger the Gorham Press, 1918. Gosse, Edmund. Henrik Ibsen.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8. Grimm, Brueder. Deutsche Sagen. Berlin: in der Nicolaischen Buchhandlung, 1816. 易卜生:易卜生书信演讲集,

45、汪余礼 戴丹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年。 Ibsen, Henrik. Selected Letters and Addresses of Henrik Ibsen. Trans. Wang Yuli and Dai Danni.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6. :易卜生戏剧集第 1 卷,潘家洵 萧乾 成时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 -. Selected Plays of Henrik Ibsen. Vol. 1. Trans. Pan Jiaxun, Xiao Qian and Cheng

46、Shi.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6. :易卜生戏剧集第 2 卷,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 -. Selected Plays of Henrik Ibsen. Vol. 2. Trans. Pan Jiaxun.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6. :易卜生戏剧集第 3 卷,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 -. Selected Plays of Henrik Ibsen. Vol. 3. Trans. Pan J

47、iaxun.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6. 哈罗德克勒曼:戏剧大师易卜生,蒋嘉 蒋虹丁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年。 Kellermann, Harold. Henrik Ibsen. The Great Playwright. Trans. Jiang Jia and Jiang Hongding. Changsha: 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81. 王忠祥编选:易卜生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年。 Wang Zhongxiang, ed. A Choic

48、e Selection of Henrik Ibsen. Beijing: Yanshan Publishing House, 2004. Wihan, Josef. Henrik Ibsen und das deutsche Geistesleben. Hildesheim: Gerstenberg, 1973. 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年。 Wu Youfa. A Modern History of Germany. Wuhan: Wuhan UP, 2007. 余匡复:德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年。 Yu Kuangfu. A History of German Literatur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