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叶城今地考_张广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碎叶城今地考_张广达.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尸一 - 碎叶城今地考 一 、 考证唐代碎叶方位 的愈义 碎叶是我国唐代的西睡重镇 。 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 , 公元五世纪已有此城 , 十一世 纪时 , 它的地位为新崛 起的黑 汗王朝 都城之 一八刺沙衰所取代 , 其后 湮没无 闻 。 今天 , 碎叶所以被人 们 注意 , 显然有两个原 因 。 一是 它与我国唐代大诗人 李 白的家世有 关 , 它作为李 白的出生或其父 祖活动 的地点而经常被学者们道及 。 二是探讨碎叶的方 位 具 有现实意义 , 确定碎叶 的位置将 无可辩驳地证 明 : 早在唐代 , 中国政府已在碎叶 设镇 , 推行 政令到伊塞克湖以西直到但逻斯地区 。 这样 , 就使中国
2、的历 史疆域 不 出长城界外 一类的无耻 谰言不攻 自破 。 实际上 , 研究碎叶的历史还具有其他方面 的意义 。 碎 叶作为唐代安西四镇之 一 , 曾经有 过一 段繁荣 昌盛 的历史 。 它不 仅是唐代 设官置吏 的军镇 , 而且 是我国兄弟民族西 突厥十姓 可 汗 、 突骑施 、 葛逻禄的政治中心 , 同时 也是 西南地区兄 弟民族吐蕃的活动舞台 。 研 究唐代碎 叶城的沿革 , 有助于阐 明唐代 我 国西北地区各民族共 同缔造祖 国历史的具体过 程 。 碎叶在唐代是中国与中亚 、 西亚往来交通 的要 冲 , 在东西文化 交 流中起过巨大 的作用 。 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 , 玄类发
3、足长安 , 西行赴 印 , 大概 在 62 8 年 到了素叶水城 , 亦即 碎叶城 , 由此前往河中 、 阿富汗和印度 。 69 0 年(武 后万 岁通天元 年) , 大食准 备赠给 中国的 狮子 , 据说 也将 “ 远 从碎叶 , 以至神都 ” 。 元 和郡县 志卷40 ( ( 庭 州条下特别揭出 自黑水守 捉渡伊丽河 (今伊犁河) 以至碎叶 的碎叶路 , 这也 是碎叶 在唐代 中西 交通中地 位重要 的又一 明证 。 可 以说 , 七至 十世纪 , 从天 山以北的别失八里西行 , 经伊犁 去中亚也好 , 或 从天山以 南的阿克苏启程 , 越天险勃达岭经热海去 中亚也好 , 都必须行经碎叶
4、。 碎叶地位 的重要 , 在唐诗中也 有反 映 。 人 们从唐代塞上曲 、 塞下 曲 、 从 军行等一 类边塞诗中 , 可 以看到在诗人笔下 , 碎叶成为 边塞城镇的象征之一 , 常与轮台 、 楼兰等古城 并列 。 当然 , 我 们不能以诗人的吟咏与历史记述等量齐观 , 然而 , 这些诗篇反映了碎叶在唐 代中西 交通史上 的重要地位这一 点则是毫无疑义的 。 二 、 关于碎叶的两个疑问 关于唐代碎叶的地 理位置 , 长 期以来 存在着 两个疑 问 。 首先是唐代 设置的安西四镇中 , 碎叶 时有 时无 , 存 在着碎叶与焉 省互相 交替的情况 。 这 一疑 问早在唐代 即已产 生 , 唐人苏冕
5、在编纂唐会要时就提出 : “ 咸亨元年 (6 7 0年)四月罢 四镇是龟兹 、 于 闻 、 焉普 、 疏勒 ; 至 长寿二年 (6 9 3 年)十一月 , 复四镇是龟 兹 、 于 闻 、 疏 勒 、 碎叶 。 两四镇不同 , 未知何故 ” 。 苏 冕是唐德 宗时 (78 0一80 4 年 ) 人 , 编 定高祖 至德宗 九朝政事 , 成会要4 0卷 , 后 经王溥 重编 。 苏冕发 现四镇 前后说 法不同 , 因而致 疑 , 足见这 在 当时已经 是一个 不好 处理的 问题 。 关 于这一 疑问 , 不 少学者已反复加以探 讨 , 兹不具赘 。 与上述问题 相 因而至 的另一疑问是 : 碎 叶
6、 究竟是位于热海以西 , 抑或在 焉 脊另有一个 碎 叶 。 谓碎叶近 在焉者 , 始于宋代 欧阳修 、 宋祁所修之新唐书 。 又资治通鉴卷 20 2 胡三省 注以碎 叶城 为焉者都督府 治所 , 因此碎叶所在何地遂两歧 其说 。 至于 近年 , 郭沫若更 在李 白与杜甫一 书 中断言碎叶有 二 , 他说 :“ 考碎叶 在唐代 有两 处 , 其一 即中亚碎叶 , 又 其一为焉 香碎叶 ” 。 最近印行的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第三册 附有 一幅唐朝 及四邻 方 位略图 , 图中在 焉言之 旁注记了碎 叶镇 , 在热 海以西 、 碎 叶水以北 注记 了碎叶城 。 这种碎 叶东 西并存 或以城 与镇区分为
7、 两个碎 叶 的处理方 法并 未澄清 问题 , 勿宁 说反而增 加了人们的困惑 。 同名之城 在中亚地区并非罕见 , 如拔 塞干城之分 为上 、 下 , 下拔 塞干 位于但逻斯城东 , 上拔塞 干位 于热海南岸 ; 又但逻斯除塔 拉斯河 中游南 岸之 但逻斯外 , 另有地名日多逻斯 、 大 塔拉斯 、 小塔拉斯 、 库 米 一塔拉斯 、 欣金塔拉斯等 ; 蛰失密一名 , 看来也非专指一地 。 凡 此 种种 , 皆有文献足 征 。 然而 , 关于碎叶 所在 , 或 谓东 西莫卜 , 或谓 东西并 存 , 却难令人首肯 。 遍检可资印证的唐代西域 地理 文献和资料 , 包括粟特 语国名表 (N a
8、位压m a k ) 、 敦煌卷 子 中的 汉文 地志图经之 类残 卷 、 所 谓 “ 钢和泰卷子 ” 中反映 9 2 5 年情况的 和闻 一塞 语行 纪部分 、 伯希和 编号 1 283号藏文卷子 , 特 别是 与焉曹 有关的回鹊 文弥 勒下生经(Mi at ri i smi) t题记 等等 , 直 到目前 , 都找不到碎 叶位 于焉 者的任何 线索 。 上述 文 献可以帮助我们断言的是焉 者的名称先 后为坞夷 、 阿省尼 、 梭里迷 、 恰里斯 、 喀喇 沙尔等 , 惟独 无助于我 们在焉着或 其近旁寻觅碎 叶城 的踪影 。 焉鲁之地既无碎叶 , 那么 , 我们是否可以依据 胡三省的碎叶 在
9、焉眷的注文 , 反过 来 在碎 叶 河畔找一找焉 眷呢?这样找 的结果 却使我 们发现 , 新唐书 地理 志本 身的记载前后并 不 一致 , 卷 43四镇都督府焉者 条下固然缀上 了碎叶的 字样 , 可是 同一卷 内征 引 的贾耽皇华 四达 记所 记焉省至安西 (即龟兹)的路程 , 又 同书卷 4 0所 记西 州至焉 普的路程均 未 提 到 碎叶 , 更未见在碎叶之旁 有焉 普的记载 , 这 就使四镇都 督府焉首 条的记载在同一卷 中失 去了 着落 。 三 、 从汉籍和穆斯林地理文献看碎叶的方位 在所有提到碎叶 的历史文献 中 , 就今所 知 , 以唐 代玄 奖 留下的记 述为 最早 。 玄奖
10、于6 3 8 或 63 9 年亲 履其地 , 后来传 述了自己的行程 。 他指出自热海 (即伊塞 克湖) 西北行五百余里 至素叶水城(亦即碎叶城) 。 城 周六七里 , 诸 国商胡杂居 。 素 叶城西行四百余里至千泉 , 千 泉西 行百四五十里至 但逻斯 城 。 公元7 5 1 年(唐玄宗天宝十载) , 杜环随镇西节度使高仙芝 在但 逻斯与大食人 交战被俘 。 7 62 年 (唐 肃宗宝应元年) 随商舶返国 , 著经行纪 , 被杜 佑采入通典若干 条 , 其 中述及 碎 叶情况 , 也指 出勃达岭北 行赢千里得碎叶川 , 其 川东头 有热海 , 西头有城名但逻 斯 , 碎叶 川有碎叶城L 。
11、稍晚于杜环 , 唐代地理 学家 、 德宗 贞元 间 (7 8 5一80 4 年)宰相贾耽(7 3。一80 5 年)搜 集 了边 州四达 的详细路 程 , 其 片断 保存 在新唐书 地 理志中 。 贾耽所记自安西西行的路程如 下 : “ 又四十里度拔达岭 。 又 五十里到顿多城 , 乌孙所治赤山城也 。 又三十里渡真 珠河 , 又西北度乏异岭 , 五十里渡雪海 , 又三十里至碎卜戍 , 傍碎叶水五十里至热海 。 又四十里至冻城 , 又百一十里 至贺借城 , 又 三十里至叶支城 , 出谷至碎叶川口 , /心 十里 至袭罗将军城 。 又西二十里至碎叶城 , 城北有碎叶水 , 水北四十里有揭丹 山 ,
12、 十姓可汗 每立君长于此 。 自碎叶西十里至米国城 , 又三十里至新城 , 又六十里至顿建城 , 又五十 里至阿史不来城 , 又七十里至俱兰城 , 又十里 至税建城 , 又五十里至但逻斯城 ” 。 新唐书卷4 0地理志四 , 北庭大都护条下还 记载了庭 州至碎叶城的里程 , 这是唐代 在天 山以北西通碎叶的又一 条道路 。 在穆斯林地理文献方面 , 公元九至 十一世纪 , 阿拉伯地理家伊 本 胡尔达德贝赫撰道 里与诸国志O 、 库达玛 伊本 贾法尔撰税册0 、 波斯佚 名作 家撰世界境域 志0 、 波 斯 作家加尔迪齐撰 记述 的装饰0 , 都记 述了从但 逻斯 到碎叶一带的自西 祖东的城镇道
13、里 。 我 国新班喀什噶尔 人 马哈茂德 喀什噶里撰突厥语词汇 L中有关条目也提供了宝贵资料 。 上 列著作中的有关记载虽然详略不等 , 但 配合起来 , 可与玄奖 、 杜环 、 贾耽记载的自碎 叶西 行 的路程互相印证 。 兹将此等有关记载试行排比论列 如下 : 伊本 胡尔达德贝赫说 : “ 从但逻斯至下拔塞干0 3法尔萨赫而后至富庶大城俱兰4法尔萨赫 。 而后至 大城米尔奇 4法尔萨赫 。 而后至阿史不来 4 法尔萨赫 。 至大城弩支卡特 8法尔萨赫 , 至 大城哈朗扎旺 4法尔萨赫 。 至朱勒 4法尔萨赫 。 至大城萨里克 7法尔萨赫 。 至突骑施汗 廷 4 法尔萨赫 。 至纳瓦卡特 4
14、 法尔萨赫 。 至科帕勒 3法尔萨赫 。 而后至上 拔塞干 , 该 城为 中国边界 , 商队经历草原至其地十五 日程 , 突厥骚骑为三 日程 。” L 上引段落中的科帕勒 即碎叶 , 库达玛 书有 明确 说明 : “ 从恒逻斯至下拔塞干 3法尔萨赫 。 由此至类似先前地带之俱兰 4 法尔萨赫 自俱兰至富庶大城米尔奇 4法尔萨赫 。 经类似俱兰库姆之沙漠至阿史不来 4法尔萨赫 。 至大 .城 每支卡特 8 法尔萨赫 , 至大城哈朗扎旺 4法尔萨赫 。 至大城朱勒 4法尔萨赫 。 至 大城萨里克 7法尔萨赫 。 至突厥汗廷。法尔萨赫 。 至iK r m a u r ?2法尔萨赫 。 至纳瓦 卡特
15、2 法尔萨赫 , 纳瓦卡特为大城 - 一条名叫泽卡特?的大路直通上拔塞干城 。 自纳 瓦卡特至潘支卡特 l 法尔萨赫 , 潘支卡特之旁有村名泽卡特? 。 自潘支卡特至碎叶城 2 法尔萨赫 , 碎叶城包括两城 , 一为科帕勒 , 一为萨兀尔科帕勒 。 自后一地启程至上拔 塞干 , 该城在中国边境上 , 对于沿草原 及给水处时常停留的驼 队而言 , 行程为十五日 , 但对于突厥 骚骑 则为三日程 ” 。 L 关于碎 叶附近 情况 , 加尔迪 齐书 可补充 库达玛 书 , 加 尔迪齐在 记述从 纳瓦卡特至潘 支卡 特的路程 时说 : “ 潘支卡特之旁有泽卡特? 村 , . 自有首领 ; 此村左侧有另
16、外三村 , 其中之一 即为碎 叶 。 碎叶首领是叶护的弟兄 , 与叶护? 的代表共同进行统治 , 有兵 50 0 骑 。 此村距山 不远 。 另一村名胡特科 雅勒L , 距前者 1法尔萨赫 , 有兵 5 0 0 0骑 , 首领名巴勒吉拉? , 出身于突骑施部 , 生活于草原之中 、 第三村名达鲁干支? , 此村较小 , 可出兵 30 0 骑 。 此村也距山不远 。 突厥人奉祀此山 , 恒指此山 之名立誓 , 通 称 这是天帝之所 居 ” 。 对比上引文献 , 我们得 知 : ( 一) 碎叶阿史不 来俱兰但 逻斯 等城镇的名称中外 相 同 , 其相 对位 里在汉 籍与穆斯林文献记 载中完全一致
17、。 (二) 碎叶 附近有 突厥 人的圣山 。 贾耽称 十姓 可汗每立君 长于此 , 加 尔迪齐谓突厥人 奉 祀此山 , 立誓时每 指此山之名以取信 , 并称其为天帝之所 居 , 中外记 载相似 。 (三) 伊本 胡尔 达德 贝赫提到碎叶 附近 有突骑 施汗廷 , 加尔迪 齐也 说碎叶近旁 的胡 特 科雅勒或胡特科帕勒村的首领 出身于突骑施部 。 按突骑施 部在公元六 、 七世纪之 交取代阿史 那氏兴 起于 西突厥十姓可汗境 内 , 并将其牙帐迁入碎叶之地 。 与此同时 , 复 兴 的东 突厥汗国 亦向其地出兵 。 又唐朝 在70 3一 71 0 年间 , 先后 派郭元振 、 周以梯 、 吕休憬
18、等镇守 碎 叶 。 71 5 年(玄宗 开元三年) , 唐封突骑施黑 姓首领车鼻施吸 苏禄 为忠顺 可汗 , 后复妻以金城公主 (交 河公主) 。 71 6 至 73 7 或 73 8 年 , 苏禄建立 了强 大的突骑施汗国 , 奄 有中亚地区 , 进而援助 中亚各地土著王侯对抗东侵 的阿拉伯人 , 重创 后者 , 后者因而称之 为阿 卜 穆扎希姆 , 意为 奔突顶 撞如 牡牛之 物L 。 公元 73 7 年(回历 11 9 年) , 坷咄 罗统治者向正在纳 瓦卡特 的阿卜 穆扎希姆可汗即苏 禄乞援 , 助之抵御阿拉伯驻 呼罗 珊总督阿萨 德 本 阿卜杜拉 的 压境大 军勿 。 这里的纳 瓦卡
19、 特就 是上面 引文中提 到的碎叶附 近的大城 。 纳瓦卡 特意为 “ 新城 ” , 贾耽 谓碎叶城西 4 0里至新城 , 穆 斯林地 理著作称 纳瓦卡 特东至碎 叶 3法 尔萨赫 , 折 合 3 6里 , 两 者基本 相合 。 此城城名也见于穆格山出土的粟 特文 书L 。 由此可见 , 自七世 纪末 至葛逻 禄于 7 6 6 年占有碎 叶地区以前 , 突骑施 汗国的政治 中心一 直在 碎叶附近 , 而汉籍与穆 斯林 诸史 家 的与此 有关的记载又复不谋而 合 。 碎 叶城 之见 于文献 记载的方位既 明 , 其实际位置 自可 据之而得推 定 。 按上文 所 引的阿史 不来城 系因 阿史不来河
20、 而得名 , 此 河今天仍然保持 其旧有 的名称 。 这 一对证 自从托玛 舍克在 1 8 89年提 出以来 , 学术界迄 无异 议L 。 自阿史 不来城 东行约6 8公里 , 有河 名索克鲁 克 , 其 地亦有大城废 墟 , 疑 即 耶律楚 材西游 录中所见之 索虏城 (参看附 图1 ) 。 自此 东行约2 5 公里为今伏龙芝城 , 旧名彼什 佩克 , 有 阿拉梅丁河 流经 附近 , 其地有 克 留切 夫废墟 , 学者比 定为穆斯林地 理文 献中的朱勒城L 。 自阿史不来城至朱 勒城 , 穆斯 林地理文献 作1 6法 尔 萨 赫 。 按 1法 尔萨赫 为6 公里弱 计算 , 1 6 法尔萨赫
21、约 为 9 3 公里 , 适 与现 实距 离相当 。 由朱 勒城 即今伏龙芝而 东 , 沿 今伏龙芝一雷巴契耶 公路行至3 3 一3 4公里处 , 有废 城 位于今 克拉斯诺列 契村(意 为红水村) , 这一废墟绵延 达四公里 , 苏 联考 古学者比定 为穆 斯林地 理文献 中的萨里 克L 。 自克拉斯 诺列契村东行 的道 里直接 关系到碎叶故 址的确定 。 据伊 本 胡 尔达 德贝赫的记 述 , 从萨里克 到突骑施汗廷为 4法 尔萨赫 , 到 纳瓦卡 特为 4法尔 萨赫 , 而后到科 帕勒也就是 碎叶 为 3 法尔 萨赫 。 库达 玛和加 尔迪齐所记 略 同 。 据 此 , 自克拉斯诺列契村
22、 , 即中古 时期萨 里克城 址 到碎叶为n法 尔萨赫 , 计 约6 6公里 。 碎叶故址当不 出克 拉斯 诺列 契村以东n法尔 萨赫的方 圆之外 。 如前所 述 , 文献记录 还指出碎叶城 位于 碎叶 水南 。 据此 , 我 们探索的范 围不仅 应限制在 克拉斯诺 列契以东 6 6公里以内的地区 , 还应 限制 在楚河以南地带 。 今克拉 斯诺 列契以东 2 5 公里 (折 合4法尔萨 赫) 、 楚河 南岸之 地是人 们 熟悉的托 克玛克城 。 据上 引穆斯 林地理 著 作 , 碎叶故址尚须 由托克玛 克继 续 向东 远达 7法 尔萨 赫即 4 2公里之处寻找 。 然而目前考 古调查 资料所
23、反映 的现实情 况是 : 托克玛 克以东 、 半径 为 4 2公 里的范围 内虽有不少村 镇 废 墟 , 但 和托克玛克以南地区显 然不 同 , 并无 大城遗址可寻 (参看附图l) 。 因此 , 今托克玛克附近 见于穆斯林地理著作的诸城镇似乎并不 作一字形排列 。 加尔 迪齐就明确地指出 , 碎 叶三村位 于泽卡特 (?) 村左侧 , 而泽卡特 (?)正当纳瓦卡特自西 而东 、 前往上拔塞干 的大路 。 由 此可见 , 碎叶 三村当在泽卡特 (?) 以北 , 是为上述城镇并非自西祖东作一 字 形 排 列 的 明 证 。 自萨里克至碎叶 的诸城镇既非一字形排列 , 其间道 路 自然有迁回曲折 ,
24、 因而碎叶 故址亦 不应按文献所记的里数相加 而直线寻求 。 今据考古资料 , 在上 述范围之 内 , 除克拉斯 诺列契 村东南 2 4公里 (也 就是萨里克东南4法尔萨赫)处和 更东大约7一8公里处有大城废墟外 , 别无他处有大城废墟可 寻 , 故上述两处废墟之中 , 碎叶故址当居其一 。 四 、 从考古学资料看碎叶故址 在 中古时期 , 碎叶川 南岸 地区有 为数甚多的故 垒残垣 , 玄类 、 常德 、 邱处机 、 耶律 楚材 对此均有记述 。 这一情况已为 近几十年苏联考 古勘察和发掘工作所 证实 。 现在 , 我们要在这些城镇废墟中 , 确定碎叶城故址所在 , 首先应该 注意的是 :
25、十世 纪末 由葛逻禄等部建立 的黑汗 王朝 (哈拉汗 .王 朝) 以八刺沙衰为其都城之一 ; 至十二世纪初 , 契 丹西迁的一 支建立了西辽 王朝 (哈拉 契丹王 朝) , 亦以八刺沙衰为其都城 。 自八刺沙衰兴起 后 , 碎叶城即湮 没无 闻 。 就年 代而言 , 碎叶城既然 湮灭于 十一世纪 , 其 故址 自应求之于在十 一世纪以前存在 的诸大城 的废墟之中 , 所有 十二 、 三世纪兴 起的城镇废墟 自均不 在我们考 虑 之列 。 其次 , 唐代碎叶水流 域的交通要 道在近代大道的南侧L , 碎叶 故址自亦 不能偏 离唐代 中西交通古道 甚远 。 根据上述情况 , 从苏联近几十年发表的这
26、一地区的考古 资料 中查找 , 合乎 上述 条件的 中 古大 型城镇废墟仅有两座 。 一为托克玛 克西南 8一1 0 公里 (阿克 贝希姆村西一公里) 、 克 拉斯诺列契 (中古萨里克城)东南 2 4公 里处 的阿克 贝希 姆废城 , 又一为托克玛克以南 约 15一1 6 公里处 的布拉 纳废城 。 两城废 墟东西相距 6一7公里 , 其中必有一废墟为碎叶城故址 。 1 . 关于阿克 贝希姆 为碎叶故 址与布拉纳 为八刺沙衰故址 ( 1) 关于阿克 贝希姆 1893一9 4 年 , 俄国和苏联早期研 究 中亚史地 的著名 学者瓦 符 巴托尔德对楚河 流域 , 亦即古碎叶川地区进行了考察 。 阿
27、克 贝希姆和 布拉 纳二废墟曾 引起他极 大的注 意 。 他 根 据阿克 贝希姆遗址的规模而推断其为 黑汗王朝与西辽王朝的都城 八刺沙衰 。 19 3 8一3 9 年 , 伯恩施塔姆 (191 0 一 19 5 7年) 率领 “ 七河流域考察 队 ” 考察此城 , 肯定了巴托尔德的推断 。 。 1953一5 4 年 , 科兹 拉索夫率领 “ 吉尔吉斯考古 学民族 学综合考察队 ” 的 “ 楚 河流域考古调 查分队 ”, 对阿克 贝希姆进 行了规模 较大的发掘 , 计试 掘了西城 中部的部分文化层 、 西城 城垣外侧的一座七至 八世纪 的佛庙 、 东城城 内一座 八世纪的景教 教堂等五个地 点
28、, 并考 察了 兴起于 五世纪 的西城 内呈十 字形的大街及其周 围 由无数生活起 居建筑 构成的里巷 。 科兹 拉索 夫对西城 中央部位 文化层试 掘的结 果是 , 文化层 厚达 7 . 5公尺 , 下层属五至六世纪 , 第 二 、 三层属 七至八 世纪 , 上层属十世纪 。 至 十一世纪 时此城已趋没落 , 其后埋废 。 科 兹拉索夫由 此推断 , 这座城既未存在 到十一至 十二世纪 , 自然不是黑 汗王朝和西辽王朝的都城 , 因而明 确地否定了巴托尔德 和伯恩 施塔姆的结论 。 可是此城究属何地 , 他 也没有发表 自己的看 法L 。 1 9 61年 , 英 国突厥语言学 家克劳森 发表
29、了 阿克 贝希姆即碎叶一文 , 他根据科兹拉 7尹尹 7尹 准 爪 么 今认 印公里 硝 犷 、, 少 l / OO 阿史不来1成 任车、 i 么 )0、月 血从选立一止一里翅 今 意 OO o - O O 雷巴塑目日 趣 曳派气 沐 及乏 似 护拯兑翔 咬矛J 有 和亘庆城 对填欢踢 泛认众 么O 洲 75 76 图 1 . 楚河流域东部地区简图 图 2 . 阿克 贝 希姆废 城平 面图 7 5 尸 卜 索夫 19 58 年发表的发掘报告称 : “ 我认为 , 考古学家们为阿克 贝希姆所恢复的历 史恰好是 历史家们所记 录的沿革 。 我的提议 很简单 , 阿 克 贝希姆就 是碎叶 ” L 。
30、 与此同时 , 法 国蒙古 学家韩百诗也推断阿克 贝希 姆相 当于文 献中著名的碎 叶 , 并 对科兹 拉索夫的发掘报告作 了详细介绍函 。 两个人的意 见虽曾得到其他个别学者的赞许 , 但由于他们不曾为自己的 见解 做出充分的论证 , 故未为学术界多数人所接受 。 即如 1 9 7 3年苏联出版的中亚中古城市这一 概括性专著 , 就仍然坚持巴托尔德一伯恩施塔姆的旧说 , 将阿 克 贝希姆比定为八刺沙衰 。 函 ( 2)关于布拉纳 布拉纳废城因其地有布拉纳砖塔而得名 。 布拉纳为 “ 米 纳列 ” 一词之音转 , 在阿拉伯语 中 , “ 米纳列 ” 指清真寺的尖塔而言 。 废城傍布拉纳河故道
31、。 位于 中央的废墟 残存着北墙 、 西墙各 57 0 米 , 南墙约 60 0 米 , 东 琦约 50 0 米 。 两墙近西 北隅有 明显的城门遗 迹 , 门宽 1 5米 。 特别 引人 注目的是在靠近东墙的 “ 布拉纳 ” 塔西北六 、 七十米处 , 有两个高约1 5米 的大 土岗 , 两个土岗的周 围有空场 , 表明 在这里曾经有 过长宽各为 10 0 米的综合 建筑 物 。 中央废墟形制之 宏伟 意味着这 些土岗很可能 是宫殿的遗存 。 中央废墟的外 围有两层 环形 土垣 。 土垣 西南部 分已不 存在 , 约为布拉 纳河涨水 时所冲毁 。 内外两 重环状城垣并 不平行 , 北 部两墙
32、相距 35 0 米 , 东部 两墙相 距 85 0 米 , 西部两墙相距 400 米 , 有东 西 走向的土墙把两重城垣 连结起 来 。 外墙残存高度为 1 . 5至1 . 7米 , 基 部宽 1 4 米 , 内墙仅在东面达 到这样的高度 , 北面 和西面仅高 1米 , 西部几乎 坍平 。 现存外墙总长 , 如将断垣 的长度按直线计算 , 为n公里 , 如将环 形城垣的 曲度考虑 在内 , 则达1 5公里 。 现 土垣 内部已犁为 农田 , . 只有不适于耕 作的地 段还保 存着大大小 小建筑 物的残迹 。 二环形城 垣 并非同时筑 成 , 外城建成于内城 毁后甚久 的时期L 。 苏联考古学家
33、科 热米 雅科对布拉 纳废墟 有详细的记述 , 他得出结论 说 : “ 从文化层构成资料以及出土实物看来 , 布拉纳废城不同于我们考察的所有其他围有 长垣的废城 。 一方面 , 它形制特殊 , 没有内堡 , 文化层较薄2 . 2米 一2.5米 , 陶轮制作 的器皿中 , , 一 釉器 占绝对多数 , 这一切都表明布拉纳废城属于楚河流域的最晚阶段的定居 城镇 , 甚至在蒙古入侵造成大多数其他城镇被毁以后 , 它还存在了一段时间 , 这有其他 城镇所不见 的大量绿 釉 陶器 的存在为证 。 另一方面 , 釉陶的完善 、 建筑的宏伟 、 城垣的 重叠 , 都是罕见的情况 , 表明这个居民点不是一般的
34、居民点 。 它具备重要的政治中心所 具有的一切特证 ” 。 科热米雅科在结论中没有讲出来的城名 , 近年已经被苏联 “ 吉尔吉斯考古队布拉纳发掘 工作组 ” 点明这就 是八刺沙衰 。 就我 们所知 , 197 0一7 2 年间 , 这个小组发掘了三座 陵 墓 。 从那时到197 7年 , 这个小组在布拉 纳现场进行了七个季度的发掘工作 。 从发掘 简 讯 看 来 , 现已确定了该城建筑密集区与其向四周扩散 的范围 。 历年 调查所得的资料表明 , 遗址和 历年出土文物都 属于 十至十 二世纪 , 并且出土了回历 42 4 一44 7年 (公元1 0 32一105 5年)虎 思斡尔朵铸币 。 依
35、据上述考古发现 , 特别是考虑 到马 哈茂德 喀什噶里所撰突厥语 词汇一 书 中已经证 实虎思斡尔朵就 是八 刺沙衰0 , 则布拉 纳之为 八刺沙衰的遗址殆无可疑 。 ( 3) 文献上的旁证 阿克 贝希姆之为 碎叶 、 布拉 纳之 为八刺 沙衰 , 尚有文 献上的旁 证 。 贾耽说 , 从 碎叶川 口八 十里至裴罗将军城 , 又西二十里至 碎叶城 。 关于袭罗将军城 , 王国维考 证 其 为八刺 沙 衰L , 学者迄 无异 议 。 贾耽说两城 相距二十里 , 与今天所 知两废墟相距 5一6公里的距 离略有 出 入 , 这可 能是 对两城距离的起 讫计 算法不同所致 。 贾耽的记载不是孤证 ,
36、马哈茂德 喀什噶里在突厥 语词汇土库曼人条下 说 : “ 他们 指土库曼人是虎思人 , 他们得名土库曼 , 有如下一段轶闻 : 当亚历 山大帝 越过萨株健 , 指向突厥国度时 , 突厥的汗是一位少年 , 名叫 Shu , 他拥有大军 , 他就是八 刺沙充附近 的 Shu堡人氏 在碎叶堡内 , 每天为军事首领们鼓乐三百六十 ” L 。 这里的 Sh u 堡 当是碎叶 一音之 转 , 巴托 尔德已加说 明 。 马哈茂德 喀什 噶里留下 的 这条 记载 十分可贵 , 证明了八刺沙衰 就 在碎 叶 附近 。 马哈茂德出身于建立黑 汗王朝的汗族 , 父 亲任王 朝重 镇拔塞干城 镇守使 。 他游历过 中
37、亚许多地区 , 见多识广 , 所 言 自有实据 。 他 说 , 碎叶与 八刺沙衰 相距 不远 , 予贾耽的记载以有力的佐证 。 人 们还会 想到 , 金 史和术 外尼世界征服者传中提 及八刺沙衰的面 积甚大 , 这 一情况 也 可以从 考古 资料 中得到适 当的解释 。 中古中亚城市的作者在总结 楚河流域 的 中古 城镇特 征后指出 :“ 楚 河流域中古城镇 的特 征是它 们与 农业 有密切的联 系 , 其 外 在表现 是大片耕地 外围有城垣围绕 , 其面积 超过城镇自身数 十倍 ”L。 2 . 关 于 碎 叶城垣 根据汉文 文献 , 公元 67 9 年 (唐高宗调露元年) , 王方翼筑城碎叶
38、 , 五旬而毕 。 张说撰 唐故夏 州都督 太原 王公神道碑称 :“ 裴吏 部 行俭名立波斯 , 实 取遮 甸 , 伟 公 为 波 斯军 副使L , 兼安西都护 , 以都护杜怀 宝为庭州刺使 。 公城 碎叶 , 卫郭回互 , 夷 夏纵视 , 莫究 端 倪 ” O 。 类 似记载一再见于其他汉文史 料 。 唐会要卷 7 3 安西都 护府条 :“ 调露元 年九月 , 安 西都护王 方翼 筑城碎叶 , 四面 十二 门 , 作屈 曲隐伏出没之状 , 五旬而 毕 ” 。 旧唐书卷18 5 上王方 翼传 : “ 会吏部侍郎裴行俭讨遮 伺 , 奏方翼 为 副 , 兼检 校安西 都护 。 又筑碎叶城 , 立四
39、面十二 门 , 皆屈 曲作隐伏出没之状 , 五 旬而 毕 ” 。 新唐书 卷 11 1 王方翼传所 记略同 , 也 强调 了城 墙 “ 纤还多趣 , 以诡 出入 ” 。 在考古资料中 , 我们 可以找到阿克 贝希姆城垣的如 下记述匆 。 阿克 贝希姆 故址 的 中 央废墟由东西 两部分 或者说东 西两城组成(见附 图 2) 。 其西 半部或 西城 建立 在丘 冈之上 , 是 当年城镇 生活 最发达 的地区 , 也是全城要害部位 。 它 北临 楚河 的陡峭 南岸 , 东侧是一条南北 走向 、 直抵楚河河岸的堑 壕 。 堑 壕深 达 5 米 , 构 成城 外防 卫设施之一 。 北墙 、 南 墙均伸
40、抵堑 壕 , 与之 相接 而止 。 西城的平面 图呈 不规则的四边形 , 座落 南北 方 向 , 略偏1 5 。 西墙长 40 0 米 , 已倾记 。 墙 垣屈 曲 , 其中段有 两 处外突 , 向西曲折达 5 米 , 构成侧翼具有 防护 性能的马面建筑 。 沿西 墙有土丘十处 , 乃已倾纪的城上楼槽建筑 物的堆积 。 西北 隅城楼 更 向外 突出 , 越出墙界甚 远 。 北墙 长 60 0 米 , 也弯 曲不直 。 中段城垣 向内侧隐 缩 , 这一段 隐伏城 垣两端 向外转 角处建 有坚固的城楼 , 卫 护着该处 的城门 。 北墙东段 城垣的走向 向南 隐缩 , 现在仍 然可以辨认出来 该
41、处 有城门一 座和四个城上楼格遗存的土丘 。 东墙长 50 0 米 , _匕面清楚地 留有楼格 遗存 的土丘十一个 , 这 些楼 松护卫着两座城门 。 尸 南堵迁回曲折 , 长7 0 0米 。 正中是一 片开阔的方形台地 。 环 绕 台地 东西南三面 的城 垣向 内退入废墟 , 转角处 均有城楼 , 城门即隐匿在这一墙垣 缩入 部分的东 侧 。 城垣 西南隅为宫堡 所在 , 宫 堡和 内缩城垣之间有 圆锥 形凸出部 分 , 其 转角 处也有楼 槽护卫 。 南墙共有楼噜九座 (参看附图2) 。 以上西城 亦 即主城城垣共长 2 200米 , 与玄类大唐西域 记所 说城周 六 、 七里略 有出入
42、。 然而 , 城垣 的形 制完全符合王方 翼筑城的屈 曲隐伏 之状 。 如果王 方翼此 次筑城是在玄奖所见 城垣基础上增筑 , 则五旬而毕 自然 完全可能 。 东城文化层较薄 , 看来是 在较晚 时期才发展起 来的 。 科热米 雅科认 为 , 如果东西两城垣 系 同时修筑 , 西城就 没有如上所 述那样 加固其东侧城垣的必要 。 东城废墟的平面图 呈不规 则 五角形 , 城墙已纪 , 上有楼槽遗迹 , 总长约39 70米 。 3 . 碎叶的 大 云 寺 杜佑通典卷 19 3边 防典引杜环经行 记碎叶条称: “ 天宝七年公元 7招 年 , 北 庭节度使王正见薄伐 , 城壁 摧毁 , 邑里零 落
43、。 昔 交河公主所居 止 之处 , 建大云 寺犹存 ,掺。 按交河公主一作金城公主 , 为十姓 可汗 阿史那怀 道女 , 唐 朝 曾遣嫁于突骑施 可汗 苏碌 , 资治 通 鉴系此事于 72 2 年 (唐玄宗开元 十年)十二月O 。 交河公主既 嫁苏禄 , 摆 诸情理 , 其在碎 叶居止 之处自应为 该城宫堡 , 现据考 古调查 资料 , 已知碎叶宫堡位于废城西南隅城墙拐角处 , 而在宫堡以南一百米 处 , 195 3一 5 4 年和 1955一 1958年相继发掘了两座佛 寺 。 第一座 佛寺位于宫堡西南一百米处的土岗之上 , 土岗面 积 为 85 x 3 5米。 ; 第二座佛寺位于第一座 佛
44、 寺之 东 25 0米处 , 距废城南 垣 10 0 米 , 位 于 5 0 x55 米的方形土岗之 上 。 两座佛寺的年代均在七 、 八世 纪 。 前一佛寺呈 长方形 , 长 7 6米 . 阔 2 2 米 , 座西朝东(参 看附图 3) , 后一佛 寺接近 正方形 , 南 北 3 . 84米 , 东西 3 8米 , 山门 朝北 , 是 一倒座 庙 。 第一座佛寺特别值得我 们注意 , 这不仅 是 因为 它形制较大 , 更主要的是第一座佛寺正殿 奉祀着释迎和垂脚 弥勒(参看附图 4) , 而第 二座佛 寺 因神像 残损过 甚 , 已不能辨认其所奉 祀 的神抵O 。 人所熟知 , 唐朝武则天为了
45、取得 帝位而 煞费苦心 , 她 曾经利 用佛教经典中有女主受命内 容的大云经(M ah五megha s云a t r )制造 舆论 , 意在 自比弥勒 下世 , 当作阎浮提主 。 69 0 年 , 武 则天下令两京 、 诸州 各置 大云寺 , 藏大云经 。 大云 寺不仅见于内地 诸州 , 而且见于敦 煌 、 龟 兹等地 。 69 2 年 , 唐朝继王方 翼收复碎 叶之后再 次收复碎叶 , 该城 的大 云寺当建于 此时或 此 时之后 。 碎叶之建大云寺 , 是唐代政令及于边 疆的强有力的证 明 。 大云寺既本于武则天的政 治意图而建立 , 其显著的特征 之一就 是奉祀弥勒 。 今碎叶第一 座佛寺内
46、供奉释迎与弥勒 , 佛寺的位置又在碎 叶宫 堡之旁一 百米处 , 这些情况与杜环留下的 “ 昔交河公主所居止 之处 , 建大云寺犹 存 ” 的记 述相 合 。 通过考古发 掘的 资料 来看 , 杜 环留下 的这段见证并不 是说交河 公主的住处被 改建大 云寺 , 从时代 来说 , 交河公主出嫁苏禄也在唐 代颁布建寺 救谕之 后 。 杜环的见 证只是说 明靠近 交河 公主住 处的大云寺在杜环行经该地时仍 然存在 。 了 J气卜 、 人、 5. .代 ,涌志异浮粼 书于 州 厂孟、 图 3 . 阿克 贝希姆废城 的第一座 佛寺 复原图 (据吉尔吉斯考古学民族学考察队报告集 , U , 莫斯科 ,
47、195 9 年 , 第26 4页复制) 1 1 1| l e s匕 l!l t.I J . / l/ / 口 图 4 . 阿克 贝希姆废 城的第一座佛 寺正殿复原 图 (据上引著作第2 6 3页复制) 79 结语 上文仅就手头掌握的片断资料 , 管窥轰测 , 对碎 叶位置试 作初步探讨 , 暂将托克玛克以 南8一1 0公里 的阿克 贝希姆 废城比定为碎 叶故址 , 其位置大约为东 经7 5 3 0 , 北 纬4 2 0 5 0 , 处 。 对于 这个问题 的痴底解决 , 我们寄希望于考古发掘工作 。 考古发掘 的成果往往能够根本 改变个别地区历更地理研究 的面貌 。 目前 我们暂作如上 的初步
48、探讨 。 在作这一初步探讨的过程中 , 有许多学者和旅游者对阿克 贝希姆实 地访 问的报告未得 寓目 。 很多与考证碎叶故址有 关的问题 , 如碎叶地区佛教与内地和中亚的关系 、 中原地区和 碎叶的弥勒造像的比较 、 碎叶出土 的汉地 形制 的所谓 突骑施钱 币及其铭文问题 等等 , 或者根 本没有触及 , 或者没有展 开讨论 。 即便就本文已引用 的资料而 言 , 出于无知而妄加 解释之 处 当不在少 , 特别遇 有史料互相抵捂之 处 , 更难免妄加推测 。 凡 此种种 , 笔者殷切希望得到读 者的指正 。 注 : 陈寅洛 李太白氏族 问题之疑间 . 漪华学报 1 0 卷 1 期 , 193
49、5年 。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 北京 , 19 7 1年 , 第 3一1 6 页 , 李白出生于中亚碎 叶节 。 参看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 丹铅新录五 , 189 6年广雅书局本 , 卷 9 , 叶 1至叶8下唐代到明代学者们的有关论述 。 大唐西城记 赞称玄奖于 “ 贞观三年仲秋朔旦 , 赛裳遵 路 , 杖锡迢征 ”。 近年学者们认为玄奖西行始于贞观二年 成贞观元年 , 尚无定论 。 此处暂从元年说 。 引日唐书卷8 9姚玲传 o 王溥唐会要卷 7 3 。 参着大谷胜真论安西四镇的建里及其异同 , 载白鸟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 , 东京 , 19 25年 , 第 27 1一29 2 页 。 松田券男碎叶与焉誉关于安西四镇的异同 , 初稿载市村博士古稀纪念东洋史论丛 , 东京 , 19 3 3年 , 第 1 11 1一 11 34页. 汉译文见杨炼西北古地研究 , 上海商务 , 19 3 5 年 , 增订稿碎叶与焉誉 , 载松田寿男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 的研究 , 早稠田大学出版部 , 1956年 , 第 35 7 一3叭页 ; 又见19 7 0年增订版 , 页同 。 新唐书卷 4 3下地理志7下 , 四镇都督府条 。 O 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