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复合原理.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38711802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复合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复合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复合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复合原理.ppt(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复合原理1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0页主要内容主要内容v复合材料组元的选择复合材料组元的选择v制备方法的选择制备方法的选择v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v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v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v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2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0页 要想制备一种要想制备一种,首先应根据所要求的性能进行设计,首先应根据所要求的性能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成功地制备出性能理想的复合材料。这样才能成功地制备出性能理想的复合材料。设计复合材料应遵循的原则:设计复合材料应遵循的原则:R 材料组元的选择材料组元的选择R 各组

2、元之间的相容性各组元之间的相容性R 界面结合强度界面结合强度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复合原理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复合原理v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 3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0页 明确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选择材料组元时,应明确各组元在使用中所应承明确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选择材料组元时,应明确各组元在使用中所应承担的功能。担的功能。要求复合后材料达到的性能,如高强度、高刚度、高耐蚀、耐磨、耐热或要求复合后材料达到的性能,如高强度、高刚度、高耐蚀、耐磨、耐热或其它的导电、传热等性能或者某些综合性能如既高强又耐蚀、耐热。例如,其它的导电、传热等性能或者某些综合性能如既高强又耐蚀、耐热。例如,设计复合材料

3、结构件,复合的目的是使复合后材料具有最佳的强度、刚度和设计复合材料结构件,复合的目的是使复合后材料具有最佳的强度、刚度和韧性等。韧性等。根据复合材料所需的性能选择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设计结构件复合材料根据复合材料所需的性能选择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设计结构件复合材料时,一种组元主要起承受载荷的作用,它必须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这种组时,一种组元主要起承受载荷的作用,它必须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这种组元就是所要选择的增强材料;其它组元起传递载荷及协同的作用,而且要把元就是所要选择的增强材料;其它组元起传递载荷及协同的作用,而且要把增强材料粘结在一起,这类组元就是要选的基体材料。增强材料粘结在一起,这类

4、组元就是要选的基体材料。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v材料组元的选择材料组元的选择 4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0页 除考虑性能要求外,还应考虑组成复合材料的各组元之间的相容性除考虑性能要求外,还应考虑组成复合材料的各组元之间的相容性,这包括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的相容,使材料各组元彼此和谐地,这包括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的相容,使材料各组元彼此和谐地共同发挥作用。共同发挥作用。在任何使用环境中,复合材料的各组元之间的伸长、弯曲、应变等都应相在任何使用环境中,复合材料的各组元之间的伸长、弯曲、应变等都应相互或彼此协调一致。互或彼此协调一致。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v组元的相容

5、性组元的相容性 5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0页 考虑复合材料各组元之间的浸润性,使增强材料与基体之间达到比较理想考虑复合材料各组元之间的浸润性,使增强材料与基体之间达到比较理想的具有一定结合强度的界面。适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不仅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整的具有一定结合强度的界面。适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不仅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整体强度,更重要的是便于将基体所承受的载荷通过界面传递给增强材料,以体强度,更重要的是便于将基体所承受的载荷通过界面传递给增强材料,以充分发挥其增强作用。充分发挥其增强作用。结合强度太低,界面很难传递载荷,不能起潜在材料的作用,影结合强度太低,界面很难传递载荷,不能起潜在材料的作用,影响复合材

6、料的整体强度;响复合材料的整体强度;结合强度太高也不利,它遏制复合材料断裂对能量的吸收,易发结合强度太高也不利,它遏制复合材料断裂对能量的吸收,易发生脆性断裂。生脆性断裂。除此之外,还应联系到整个复合材料的结构来考虑。除此之外,还应联系到整个复合材料的结构来考虑。对于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强效果与颗粒或纤维的体积含量、对于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强效果与颗粒或纤维的体积含量、直径、分布间距及分布状态有关。直径、分布间距及分布状态有关。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v界面结合强度界面结合强度 6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0页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原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原则 (1)(1)颗

7、粒应高度弥散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使其阻碍导致塑性变形的位颗粒应高度弥散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使其阻碍导致塑性变形的位错运动错运动(金属、陶瓷基体金属、陶瓷基体)或分子链的运动或分子链的运动(聚合物基体聚合物基体)。(2)(2)颗粒直径的大小要合适。颗粒直径过大,会引起应力集中或本身破颗粒直径的大小要合适。颗粒直径过大,会引起应力集中或本身破碎,导致材料强度降低;颗粒直径太小,则起不到大的强化作用。一般碎,导致材料强度降低;颗粒直径太小,则起不到大的强化作用。一般粒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粒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3)(3)颗粒的体积含量一般大于颗粒的体积含量一般大于2020。数量太少,达不到最佳的

8、强化效果。数量太少,达不到最佳的强化效果。(4)(4)颗粒与基体之间应有一定的粘结作用。颗粒与基体之间应有一定的粘结作用。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v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 7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0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原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原则 (1)(1)纤维的强度和模量都要高于基体,即纤维应具有高模量和高强度,多纤维的强度和模量都要高于基体,即纤维应具有高模量和高强度,多数情况下承载主要是靠增强纤维。数情况下承载主要是靠增强纤维。(2)(2)纤维与基体之间要有一定的粘结作用,两者之间结合要保证所受的力纤维与基体之间要有一定的粘结作用

9、,两者之间结合要保证所受的力通过界面传递给纤维。通过界面传递给纤维。(3)(3)纤维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能相差过大,否则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会自纤维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能相差过大,否则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会自动削弱它们之间的结合强度。动削弱它们之间的结合强度。(4)(4)纤维与基体之间不能发生有害的化学反应,特别是不发生强烈的反应纤维与基体之间不能发生有害的化学反应,特别是不发生强烈的反应,否则将引起纤维性能降低而失去强化作用。,否则将引起纤维性能降低而失去强化作用。(5)(5)纤维所占的体积、纤维的尺寸和分布必须适宜。纤维所占的体积、纤维的尺寸和分布必须适宜。一般而言,一般而言,其,其;,则,则,;

10、大大高于大大高于,大于一定的长大于一定的长度度(一般是长径比一般是长径比5)才能显示出明显的增强效果。才能显示出明显的增强效果。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v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 8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0页 (1)(1)所选的工艺方法对材料组元的损伤小,纤维或晶须作为增强相时所选的工艺方法对材料组元的损伤小,纤维或晶须作为增强相时,机械混合方法往往造成纤维或晶须的损伤;,机械混合方法往往造成纤维或晶须的损伤;(2)(2)能使任何形式的增强材料能使任何形式的增强材料(纤维、颗粒、晶须纤维、颗粒、晶须)均匀分布或按预设计均匀分布或按预设计要求

11、规则排列;要求规则排列;(3)(3)使最终形成的复合材料在性能上达到充分发挥各组元的作用,即使最终形成的复合材料在性能上达到充分发挥各组元的作用,即达到扬长避短,而且各组元仍保留着固有的特性;达到扬长避短,而且各组元仍保留着固有的特性;(4)(4)考虑性能价格比,在能达到复合材料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考虑性能价格比,在能达到复合材料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简便易行的工艺以降低制备成本。择简便易行的工艺以降低制备成本。F 不同的增强材料和基体应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如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采用纤维不同的增强材料和基体应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如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采用纤维与颗粒、晶须增强时,同样采用

12、固态法,但用纤维增强时,一般采用扩散结合;而与颗粒、晶须增强时,同样采用固态法,但用纤维增强时,一般采用扩散结合;而用颗粒或晶须增强时,往往采用粉末冶金法结合。因为颗粒或晶须增强时若采用扩用颗粒或晶须增强时,往往采用粉末冶金法结合。因为颗粒或晶须增强时若采用扩散结合,势必使制造工艺十分复杂,且无法保证颗粒或晶须均匀分散。散结合,势必使制造工艺十分复杂,且无法保证颗粒或晶须均匀分散。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v制备方法的选择制备方法的选择 9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0页 复合材料的界面虽然很小,但它是有尺寸的,约几个纳米到几个微米,是复合材料的界面虽然很小,但它是有尺寸的,约几个纳米到

13、几个微米,是一个区域或一个带、或一层,它的厚度呈不均匀分布状态。一个区域或一个带、或一层,它的厚度呈不均匀分布状态。界面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界面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R 基体和增强物的部分原始接触面;基体和增强物的部分原始接触面;R 基体与增强物相互作用生成的反应产物,此产物与基体及增强物的基体与增强物相互作用生成的反应产物,此产物与基体及增强物的接触面;接触面;R 基体和增强物的互扩散层;基体和增强物的互扩散层;R 增强物上的表面涂层;增强物上的表面涂层;R 基体和增强物上的氧化物及反应产物之间的接触面等。基体和增强物上的氧化物及反应产物之间的接触面等。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材料的界面v复合材

14、料的界面及组成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组成 10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0页 这些成分或以原始状态存在,或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这些成分或以原始状态存在,或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材料的界面v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组成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组成11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0页 界面是复合材料的特征,界面的机能包括以下几种效应:界面是复合材料的特征,界面的机能包括以下几种效应:(1)(1)传递效应;界面能传递力,即将外力传递给增强物,起到基体和增强物之间传递效应;界面能传递力,即将外力传递给增强物,起到基体和增强物之间的桥梁作用。的桥梁作用。(2)(2)阻断效应;结合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中

15、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阻断效应;结合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中的作用。(3)(3)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4)(4)散射和吸收效应;散射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散射和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机械冲击及耐热冲击性等。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机械冲击及耐热冲击性等。(5)

16、(5)诱导效应。诱导效应。一种物质一种物质(通常是增强物通常是增强物)的表面结构使另一种的表面结构使另一种(通常是聚通常是聚合物基体合物基体)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作用而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些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作用而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些现象,如强的弹性、低的膨胀性、耐冲击性和耐热性等。现象,如强的弹性、低的膨胀性、耐冲击性和耐热性等。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材料的界面v复合材料界面的机能复合材料界面的机能12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0页 界面上产生的这些效应,是任何一种单体材料所没有的特性,界面上产生的这些效应,是任何一种单体材料所没有的特性,它对复合材料具有重要作用。它对复合材

17、料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粒子弥散强化金属中,微形粒子阻止晶格位错,从而提例如在粒子弥散强化金属中,微形粒子阻止晶格位错,从而提高复合材料强度;在纤维增强塑料中,纤维与基体界面阻止裂纹高复合材料强度;在纤维增强塑料中,纤维与基体界面阻止裂纹进一步扩展等。进一步扩展等。在复合材料中,界面和改善界面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是关于复在复合材料中,界面和改善界面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是关于复合材料是否有使用价值、能否推广使用的重要的问题。合材料是否有使用价值、能否推广使用的重要的问题。界面效应既与界面结合状态、形态和物理及化学性质等有关,也与界面效应既与界面结合状态、形态和物理及化学性质等有关,也与组分材料的浸润性

18、、相容性、扩散性等密切相联。组分材料的浸润性、相容性、扩散性等密切相联。界面是一个多层结构的过渡区域,界面区是从与增强相内部性界面是一个多层结构的过渡区域,界面区是从与增强相内部性质不同的某一点开始,直到与基体内整体性质相一致的点间的区质不同的某一点开始,直到与基体内整体性质相一致的点间的区域。域。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材料的界面v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13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材料的界面v 复合材料的界面面积复合材料的界面面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一块复合材料的长、宽、高别为一块复合材料的长、宽、高别为l、w、h,其中含有其中含有 N 根长为

19、根长为 l、直直径为径为 d 的连续纤维,则纤维的体积分数为:的连续纤维,则纤维的体积分数为:定义界面面积为定义界面面积为IA,则有:则有:IA=N dlhwlldNVf24复合材料的体积纤维体积)1)()(4(dvlwhIfA)(12mdIA当复合材料的体积为当复合材料的体积为1m3,Vf为为 0.25,有:,有:14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材料的界面v 复合材料的界面面积复合材料的界面面积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界面面积: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界面面积:若若VP=0.25dvdNIPA62)(5.12mdIA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15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

20、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材料的界面v 界面作用机理界面作用机理 浸润性浸润性 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只要涉及到液相与固相的相互作用,必然就有液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只要涉及到液相与固相的相互作用,必然就有液相与固相的浸润问题。相与固相的浸润问题。在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时,一般是把聚合物在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时,一般是把聚合物(液态树脂液态树脂)均匀地均匀地浸渍或涂刷在增强材料上。树脂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是指树脂能否均浸渍或涂刷在增强材料上。树脂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是指树脂能否均匀地分布在增强材料的周围,这是树脂与增强材料能否形成良好粘结匀地分布在增强材料的周围,这是树脂与增强材料能否形成良好粘结的重

21、要前提。的重要前提。在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时,液态金属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则直接影在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时,液态金属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则直接影响到界面粘结强度。响到界面粘结强度。F 浸润性是表示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程度。浸润性是表示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铺展的程度。16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材料的界面v 浸润性浸润性 好的浸润性意味着液体好的浸润性意味着液体(基体基体)将在增强材料上铺展开来,并覆盖整将在增强材料上铺展开来,并覆盖整个增强材料表面。个增强材料表面。基体的粘度不是太高,浸润后体系自由能降低,就会发生基体对增强材料基体的粘度不是太高,浸润后体系自由能降低,就会发

22、生基体对增强材料的浸润。的浸润。一滴液体滴落在一固体表面时,原来固一滴液体滴落在一固体表面时,原来固-气接触界面将被液气接触界面将被液-固界面和液固界面和液-气界面气界面所代替,用所代替,用 LG LG、SG SG、SLSL分别代表液分别代表液-气、固气、固-气和固气和固-液的比表面能或称表面张力液的比表面能或称表面张力(即单位面积的能量即单位面积的能量)。(Spreading Coefficient)被定义为:被定义为:SGLGSL)(LGSLSGSC按热力学,液体铺展的条件:按热力学,液体铺展的条件:17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v 浸润性浸润性R

23、当当时,能时,能。达到平衡时:。达到平衡时:R 式中式中 称为接触角。称为接触角。COSLGSLSG/)(1LGSLSGCOS18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v 浸润性浸润性F 由由 可知浸润的程度。可知浸润的程度。0o时,液体完全浸润固体;时,液体完全浸润固体;180o时,不浸润;时,不浸润;oo 180o时,不完全浸润时,不完全浸润(或称部分浸润或称部分浸润),随角度下降,浸润的程度增加。,随角度下降,浸润的程度增加。90o时,常认为不发生液体浸润。时,常认为不发生液体浸润。接触角随着温度、保持时间、吸附气体等而变化。接触角随着温度、保持时间、吸附气体

24、等而变化。浸润性表示液体与固体发生接触时的情况,但不表示界面的粘结性浸润性表示液体与固体发生接触时的情况,但不表示界面的粘结性能。组元有极好的浸润性,但结合可能很弱。能。组元有极好的浸润性,但结合可能很弱。良好的浸润性,是组元间形成良好粘结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良好的浸润性,是组元间形成良好粘结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为提高组元间的浸润性,常通过对增强材料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来为提高组元间的浸润性,常通过对增强材料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来改善润湿条件,也可通过改变基体成分来实现。改善润湿条件,也可通过改变基体成分来实现。19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v

25、界面粘结界面粘结 界面的粘结强度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其它物理、化学性界面的粘结强度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其它物理、化学性能,如耐热性、耐蚀性、耐磨性等。能,如耐热性、耐蚀性、耐磨性等。当基体浸润增强材料后,紧接着便发生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粘结当基体浸润增强材料后,紧接着便发生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粘结(Bonding)。粘结。粘结(或称粘合、粘着、粘接或称粘合、粘着、粘接)是指不同种类的两种材料相互接触并是指不同种类的两种材料相互接触并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象。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现象。对于给定的复合材料体系,同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粘结机理对于给定的复合材料体系,同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粘结机理(如机械如机械粘

26、结、静电粘结等粘结、静电粘结等)起作用,而且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或复合材料的使起作用,而且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或复合材料的使用期间,粘结机理还会发生变化,如由静电粘结变成反应粘结。用期间,粘结机理还会发生变化,如由静电粘结变成反应粘结。体系不同,粘结的种类或机理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种类体系不同,粘结的种类或机理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种类以及表面活性剂以及表面活性剂(或称偶联剂或称偶联剂)的类型等。的类型等。界面粘结机理主要有界面反应理论、浸润理论、可变形层理论、约束层理界面粘结机理主要有界面反应理论、浸润理论、可变形层理论、约束层理论、静电作用理论、机械作用理论等。论、静

27、电作用理论、机械作用理论等。20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v 界面粘结机理界面粘结机理 机械作用理论机械作用理论 机械作用机理,当两个表面相互接触后,由于表面粗糙不平将发生机械作用机理,当两个表面相互接触后,由于表面粗糙不平将发生机械互锁。表面越粗糙,互锁作用越强,因此机械粘结作用越有效。机械互锁。表面越粗糙,互锁作用越强,因此机械粘结作用越有效。R 受平行于界面的作用力时,机械受平行于界面的作用力时,机械粘结作用可达到最佳效果,获得较粘结作用可达到最佳效果,获得较高的剪切强度。界面受拉力作用时高的剪切强度。界面受拉力作用时,一般拉伸强度会很低。,一般拉

28、伸强度会很低。R 多数情况下,纯粹机械粘结作用多数情况下,纯粹机械粘结作用很难遇到,往往是机械粘结作用与很难遇到,往往是机械粘结作用与其它粘结机理共同起作用。其它粘结机理共同起作用。机械作用理论示意图机械作用理论示意图21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v 界面粘结机理界面粘结机理 机械作用理论机械作用理论 由于基体的收缩率较大,冷却收缩后基体将增强相包裹产生压应力由于基体的收缩率较大,冷却收缩后基体将增强相包裹产生压应力。通过渗透、高温扩散等基体渗入或浸入增强纤维的表面而形成机械通过渗透、高温扩散等基体渗入或浸入增强纤维的表面而形成机械结合。结合。界面的剪应

29、力界面的剪应力 为:为:i=i 为摩擦系数,通常为为摩擦系数,通常为0.1-0.6机械粘结为低能量弱粘结,其界面机械粘结为低能量弱粘结,其界面强度较化学粘结低。强度较化学粘结低。22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v 界面粘结机理界面粘结机理 静电作用理论静电作用理论 当复合材料的基体及增强材料的表面带有异性电荷时,在基体与增强材料当复合材料的基体及增强材料的表面带有异性电荷时,在基体与增强材料之间将发生静电吸引力。之间将发生静电吸引力。静电相互作用的距离很短,仅在原子尺度量级内静电作用力才有效静电相互作用的距离很短,仅在原子尺度量级内静电作用力才有效。表面的

30、污染等将大大减弱这种粘结作用。表面的污染等将大大减弱这种粘结作用。静电作用理论示意图静电作用理论示意图23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v 界面粘结机理界面粘结机理 化学作用理论化学作用理论 通过原子或分子的扩散在界面上形成了固溶体或化合物,此时即为化通过原子或分子的扩散在界面上形成了固溶体或化合物,此时即为化学粘结。化学作用是指增强材料表面的化学基学粘结。化学作用是指增强材料表面的化学基(x(x面面)与基体表面的相容基与基体表面的相容基(R(R面面)之间的化学粘结。之间的化学粘结。化学作用理论成功的应用是偶联剂用于增强材料表面与聚合物基体的粘结化学作用理论

31、成功的应用是偶联剂用于增强材料表面与聚合物基体的粘结。如硅烷偶联型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官能团,在界面上形成共价键结合。如硅烷偶联型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官能团,在界面上形成共价键结合。化学作用理论示意图化学作用理论示意图硅烷偶联剂产生的化学粘结硅烷偶联剂产生的化学粘结24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v 界面粘结机理界面粘结机理 界面反应或界面扩散理论界面反应或界面扩散理论l 复合材料的基体与增强材料间可以发生原子或分子的互扩散或发生复合材料的基体与增强材料间可以发生原子或分子的互扩散或发生反应,从而形成反应结合或互扩散结合。反应,从而形成反应结合或互扩散结合。l

32、 对于聚合物来说,这种粘结机理可看作为分子链的缠结。聚合物的粘对于聚合物来说,这种粘结机理可看作为分子链的缠结。聚合物的粘结作用正如它的自粘作用一样是由于长链分子及其各链段的扩散作用所结作用正如它的自粘作用一样是由于长链分子及其各链段的扩散作用所致。致。l 对于金属和陶瓷基复合材料,两组元的互扩散可产生完全不同于对于金属和陶瓷基复合材料,两组元的互扩散可产生完全不同于任一原组元成分及结构的界面层。任一原组元成分及结构的界面层。聚合物的反应粘结聚合物的反应粘结界面扩散形成的界面层界面扩散形成的界面层25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0页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v 界面粘结机理界面粘结机理

33、 界面反应或界面扩散理论界面反应或界面扩散理论l 界面层的性能也因复合材料组元不同而异。界面层的性能也因复合材料组元不同而异。l 金属基复合材料,这种界面层常常是金属基复合材料,这种界面层常常是ABAB、ABAB2 2、A A3 3B B类型的脆性的金类型的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属间化合物。l 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形成界面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它们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形成界面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它们的生产制备过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高温。在高温下,扩散极易进行,的生产制备过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高温。在高温下,扩散极易进行,扩散系数扩散系数D D随温度呈指数关系增加。随温度呈指数关系增加。l

34、互扩散层的程度即反应层的厚度取决于时间和温度。互扩散层的程度即反应层的厚度取决于时间和温度。)/exp(0RTQDD Q一扩散激活能一扩散激活能D一常数,一常数,R一气体常数一气体常数T一温度。一温度。温度明显影响着扩散系数,若温度明显影响着扩散系数,若Q250kJmol,则在,则在10000C时扩散系数时扩散系数D=21034要比室温大得多。要比室温大得多。26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0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l 大多数界面为物理粘接,粘接强度较低。大多数界面为物理粘接,粘接强度较低。l PMC PMC 一般在较低温度下使用,故界面可保持相对稳定。一般在较低温度下使用,故

35、界面可保持相对稳定。l PMCPMC界面增强体一般不与基体发生反应。界面增强体一般不与基体发生反应。v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特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特点v界面层结构:界面层结构:主要包括增强材料表面、与基体的反应层或与偶联剂的反应层,以主要包括增强材料表面、与基体的反应层或与偶联剂的反应层,以及接近反应层的基体抑制层。及接近反应层的基体抑制层。v界面表征的目的:界面表征的目的:了解增强材料表面的组成、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基体与增强材料表面的了解增强材料表面的组成、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基体与增强材料表面的作用、偶联剂与增强材料及基体的作用、界面层性质、界面粘接强度的大作用、偶联剂与增强材料及基

36、体的作用、界面层性质、界面粘接强度的大小、残余应力的大小与作用等。小、残余应力的大小与作用等。27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0页 界面区域的结构与性质都不同于两界面区域的结构与性质都不同于两相中的任一相。从结构上来分,这一相中的任一相。从结构上来分,这一界面区由五个亚层组成:界面区由五个亚层组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v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构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构成1一外力场;一外力场;2-树脂基体;树脂基体;3-基体表面区;基体表面区;4-相互渗透区;相互渗透区;5一增强剂表面;一增强剂表面;6-增强剂增强剂每一亚层的性能均与树脂基体和每一亚层的性能均与树脂基体和增强剂的

37、性质、偶联剂的品种和性质增强剂的性质、偶联剂的品种和性质、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等密切有关。、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等密切有关。28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0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l 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中,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中,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间的浸润性。浸润不良将会在界面产生空隙,易使应力集中而使复合间的浸润性。浸润不良将会在界面产生空隙,易使应力集中而使复合材料发生开裂。材料发生开裂。l 选择合适的偶联剂也很重要。如玻璃纤维使用硅烷作为偶联剂可选择合适的偶联剂也很重要。如玻璃纤维使用硅烷作为偶联剂可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大大改

38、善,碳纤维经氧化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以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大大改善,碳纤维经氧化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以及适当的涂层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及适当的涂层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v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的设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的设计29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0页 基体和增强物通过界面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合材料整体,界面结合的状态基体和增强物通过界面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合材料整体,界面结合的状态和强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和强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各种复合材料都要求有合适的界面结合强度。界面的结合强度一各种复合材料都要求有合适的界面结合强度。界面的结合强度一般是以分子间力、表面张力般是以分子间力、

39、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等表示。等表示。l影响界面结合强度的因素。影响界面结合强度的因素。R 表面几何形状、分布状况、纹理结构;表面几何形状、分布状况、纹理结构;R 表面吸附气体和蒸气程度;表面吸附气体和蒸气程度;R 表面吸水情况,杂质存在;表面吸水情况,杂质存在;R 表面形态在界面的溶解、浸透、扩散和化学反应;表面形态在界面的溶解、浸透、扩散和化学反应;R 表面层的力学特性,润湿速度等。表面层的力学特性,润湿速度等。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v界面的结合强度界面的结合强度30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40页 界面区相对于整体材料所占比重很小,单独对某一性能进行度量有界

40、面区相对于整体材料所占比重很小,单独对某一性能进行度量有很大困难。很大困难。常利用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来表征界面性能,如层间剪切强度常利用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来表征界面性能,如层间剪切强度(ILSS)就是研究界面粘结的有效方法;配合断裂形貌分析等可对界面的其他就是研究界面粘结的有效方法;配合断裂形貌分析等可对界面的其他性能作较深入的研究。性能作较深入的研究。复合材料的破坏形式随作用力的类型、原材料结构组成不同而异,破复合材料的破坏形式随作用力的类型、原材料结构组成不同而异,破坏可开始在树脂基体或增强剂,也可开始在界面。坏可开始在树脂基体或增强剂,也可开始在界面。力学分析发现,界面性能较差的材料多呈

41、剪切破坏,在断面可观力学分析发现,界面性能较差的材料多呈剪切破坏,在断面可观察到脱粘、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等现象;界面间粘结过强的察到脱粘、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等现象;界面间粘结过强的材料呈脆性,也降低了材料的复合性能。材料呈脆性,也降低了材料的复合性能。界面的最佳状态是当受力发生开裂时,裂纹能转为区域化而不产生进一步界面的最佳状态是当受力发生开裂时,裂纹能转为区域化而不产生进一步界面脱粘,具有最大断裂能和一定的韧性。界面脱粘,具有最大断裂能和一定的韧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v界面的结合强度的表征界面的结合强度的表征31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40页 研究和设计界面

42、时,不应只追求界面粘结,而应考虑到最优化和最研究和设计界面时,不应只追求界面粘结,而应考虑到最优化和最佳综合性能。佳综合性能。例如,在某些应用中,如果要求能量吸收或纤维应力很大时,控制界面的部分脱粘也许是所例如,在某些应用中,如果要求能量吸收或纤维应力很大时,控制界面的部分脱粘也许是所期望的,用淀粉或明胶作为增强玻璃纤维表面浸润剂的期望的,用淀粉或明胶作为增强玻璃纤维表面浸润剂的E E粗纱已用于制备具有高冲击强度粗纱已用于制备具有高冲击强度的避弹衣。的避弹衣。界面尺寸很小且不均匀、化学成分及结构复杂、力学环境复杂、对于界面尺寸很小且不均匀、化学成分及结构复杂、力学环境复杂、对于界面的结合强度、

43、界面的厚度、界面的应力状态尚无直接的、准确的定界面的结合强度、界面的厚度、界面的应力状态尚无直接的、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另外,对于成分和相结构也很难作出全面的分析。量分析方法;另外,对于成分和相结构也很难作出全面的分析。对复合材料界面的认识还很不充分,尚没有通用的模型来建立完整对复合材料界面的认识还很不充分,尚没有通用的模型来建立完整的理论。通常需要借助拉曼光谱、电子质谱、红外扫描、的理论。通常需要借助拉曼光谱、电子质谱、红外扫描、X射线衍射射线衍射等试验逐步摸索和统一认识。等试验逐步摸索和统一认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v界面的结合强度的表征界面的结合强度的表征32现在

44、学习的是第32页,共40页v界面强度的测量方法有两种界面强度的测量方法有两种:v单纤维测试方法单纤维测试方法v基于实际复合材料的测试技术基于实际复合材料的测试技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v界面的结合强度的表征界面的结合强度的表征33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40页v 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改善浸润性,提高界面的粘接强度。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改善浸润性,提高界面的粘接强度。v提高提高PMCPMC界面粘接强度的措施界面粘接强度的措施:(1)(1)使用偶联剂使用偶联剂 偶联剂:也称活性浸润剂,它既与增强用玻璃纤维表面形成化学偶联剂:也称活性浸润剂,它既与增强用玻璃纤维表面形成化学键,

45、又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或与基体反应的化学试剂。键,又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或与基体反应的化学试剂。常用的偶联剂:有机硅、有机铬、钛酸酯等。常用的偶联剂:有机硅、有机铬、钛酸酯等。有机硅偶联剂的结构通式为有机硅偶联剂的结构通式为:R-Si-(OR)R-Si-(OR)3 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v 界面的设计与改善界面的设计与改善34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40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v 界面的设计与改善界面的设计与改善35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40页 有机硅偶联剂对玻璃纤维的作用机制:偶联剂在玻璃纤维表面有机硅偶联剂对玻璃纤维的作用机制:偶联剂在

46、玻璃纤维表面上的水解、吸附、自聚及偶联等。上的水解、吸附、自聚及偶联等。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v 界面的设计与改善界面的设计与改善36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40页 (2)(2)增强纤维表面活化增强纤维表面活化通过各种表面处理方法,如表面氧通过各种表面处理方法,如表面氧化、等离子处理,可在惰性的碳纤维或化、等离子处理,可在惰性的碳纤维或玻璃纤维表面上引入活性官能团。玻璃纤维表面上引入活性官能团。这些官能团一方面与基体中活性基团这些官能团一方面与基体中活性基团反应,另一方面也可提高纤维与基体相容反应,另一方面也可提高纤维与基体相容性,从而提高强度。性,从而提高强度。(3)(

47、3)使用聚合物涂层使用聚合物涂层 聚合物涂层与增强纤维和基体都有良好的浸润性,所以能有效地聚合物涂层与增强纤维和基体都有良好的浸润性,所以能有效地改善改善PMCPMC界面粘接状况。界面粘接状况。聚合物涂层的另一个作用是改善界面的应力状态,降低界面的残余应力聚合物涂层的另一个作用是改善界面的应力状态,降低界面的残余应力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和疲劳性能。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和疲劳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v 界面的设计与改善界面的设计与改善37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40页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点是容易发生界面反应而生成脆性界面。基体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点是

48、容易发生界面反应而生成脆性界面。基体为合金,还易出现某元素在界面上富集的现象。合金,还易出现某元素在界面上富集的现象。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控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控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对增强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在增强材料组元上预先涂层以改善增强对增强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在增强材料组元上预先涂层以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的浸润性,同时涂层还起到防止发生反应的阻挡层作用。材料与基体的浸润性,同时涂层还起到防止发生反应的阻挡层作用。在碳纤维增强在碳纤维增强A1A1复合材料中,在碳纤维上涂复合材料中,在碳纤维上涂Ti-BTi-B涂层;在碳纤维增强涂层;在碳纤维增强MgMg复复合材料中采用合材料

49、中采用SiOSiO2 2作涂层;在硼纤维增强作涂层;在硼纤维增强A1A1复合材料中用复合材料中用SiCSiC涂层等都是在增涂层等都是在增强材料表面预先涂层的例子。强材料表面预先涂层的例子。选择金属元素,改变基体的合金成分,造成某一元素在界面上富集形选择金属元素,改变基体的合金成分,造成某一元素在界面上富集形成阻挡层来控制界面反应。成阻挡层来控制界面反应。在在C/A1C/A1复合材料中,常用含复合材料中,常用含TiTi的的AlAl合金,由于合金,由于TiTi的富集形成一层松散的钛化的富集形成一层松散的钛化物阻挡层,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性。物阻挡层,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抗

50、冲击性。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v 界面的设计与改善界面的设计与改善38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40页 多数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与基体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或不发多数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与基体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或不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生激烈的化学反应。有时,有些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与其基体的化学成分相同。有时,有些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与其基体的化学成分相同。如如SiCSiC晶须或晶须或SiCSiC纤维增强纤维增强SiCSiC陶瓷,希望建立一个合适的界面,即合适的粘接强陶瓷,希望建立一个合适的界面,即合适的粘接强度、界面层模量和厚度以提高其韧性。度、界面层模量和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