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黄山记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黄山记教案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黄山记教案【教学目的】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2、领略本文华美如诗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领会“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教学重点】1、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展示黄山“奇”“美” “险”“峻”的特点。2、结合多种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准确提炼文章主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赏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课时】 4 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 : 展示黄山图片以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引入对黄山的介绍:黄山,古称黟(y
2、) 山,唐朝改名黄山 (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 。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维妙维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兼具“泰岱之雄伟” 、 “华山之峻峭” 、 “衡岳之烟云” 、 “匡庐之飞瀑” 、 “雁荡之巧石”、 “峨嵋之清凉” ,无怪明代徐宏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历代文人学者多来此游览,并留下了诸多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黄山记 更是独特的一篇。二、作
3、者简介:徐迟( 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 ,散文集美文集; 解放后, 写有特写集 我们这时代的人 、 庆功宴,1978 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三、通读全文,把握生字词。词语 : 煞费苦心: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皖:安徽的别称。摺(折)皱:折缝。悭吝: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糗( qi ):干粮。载(沉载浮) :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卓绝:超过一切,达
4、到极点。狭仄( z):狭窄。诡奇:奇异。四、参照阅读提示,讨论概括各部分写作的主要内容。(内容大意)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第四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五、小结并布置作业:1、 认真研读前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写?(对照课后练习一)2、 为什么作者要写黄山的攀登史,有何用意,找出关键句。第二课时一、 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内容。二、研读前三部分。(一)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3
5、找出这一部分写出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提示: 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 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 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明确: 1 、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2、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 “高风峻
6、骨” , “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特点是 “险”。3、填“奇”字。从“打开它的云库”, “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 “组成无穷无尽幻异的景”, “神奇的”, “稀世的”, “最高的效果” 、 “格外赏赐了” 、 “极罕见”等词语可见。(二)第二部分写的是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讨论以下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3这一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4这
7、一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明确: 1 、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2、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4、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地将胜景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景已成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三)第三部分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的?(1)对比:把前人攀缘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
8、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2)详略处理得当,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 “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 “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重点突出。(3)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写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三、布置作业:研读第四部分,完成课后练习二
9、、四第三课时一、 回顾上节内容,特别把握第三部分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二、分析第四部分。(一)对照完成课后练习二(二)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奇”在何处?明确: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树, “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
10、。” “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三)本文描写日出壮观时怎样抓住光影的千变万化进行生动描述的?与其他有关的日出景观描写相比有什么特点?(对照练习四)(1) 黄山记中日出的描写突出光影的千变万化。写霞光的“紫蓝青绿”;写第一道光芒的“红”“鲜 ;写火球腾空时的“彩霞掩映”;写百道光柱的“豪光四射”;写琉璃宝灯高悬时的“奇异光彩”如“大放”的“焰火”。本段描绘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语势激越奔放,气势磅礴。(2)徐霞客写日出侧重着笔于云海,借云海来衬托日出的美景。抓住光、色的变化,写日出的经过,简洁
11、生动。(3)海涅的描写既着笔于云海,又重主观感受,衬托日出美景三、课堂检测,复习回顾。(如时间不够,留作课后练习)1 黄山记选自 ,是一篇构思谋篇的佳作。全文分四部分,写出四部分的段意:一、。二、。三、。四、。2填空:黄山的地理位置:,成因。 ,范围: _、_这段介绍突出一个“_”字。3第二自然段从几方面说明黄山的“奇”?第三自然段怎样再次突出黄山的“险”?文章以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人类。它封了山”作结,有什么作用?4第二部分写数千年来人类极少能攀上黄山之巅,这段叙述有什么作用?5阅读第三部分,按登山经过填充下表:温泉宾馆天都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12、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6 文章写登山经过时, 为什么处处都写古人登山途径?这样写与下文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7第三部分中的抒情段里,哪句话是文章点题的句子?8第四部分写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以云海为主。有集中着笔之处,有时夹在其他景物之中写。作者写云海的飘泊无定,变化多端, 哪些词语最富表现力?作者怎样描写在风的作用下云海的千姿百态?以后还有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云海?9写黄山的松奇,突出描写在云海中_的特点。先把它放在_的条件下写它的矫健多姿。 它的根 _显示其 _;以_比喻树冠, 以_比拟在风中的姿态。然后作者变换观察角度,从多方面去写。从峰
13、顶_,_;从山腰 _,_; 翩然起舞!这松该是多奇!10作者关于雨后彩虹的描写真是妙极了,美极了,作者仿佛觉得可以从长虹之脚登级而上。在这飘然欲仙之时写“宝光”“忽生”,给人以奇异之感。摄身光究竟是什么?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吗? _。参考答案:1 徐迟散文选集独出机杼一、从黄山胜景的布局赞叹大自然崇高卓越二、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三、记作者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四、 1、写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 2 皖南山区火山喷发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险 3云海,草木鸟兽,泉流及摄身光等物为处处悬崖绝壁增添黄山的神奇色彩4极力烘托一个“险”字5温泉宾馆人字瀑立马亭龙蟠坡半山寺鲫鱼背阎
14、王坡小心壁 天都峰6 文章处处都将今天的登山道路与古人登山途径作对比,强调今天的登山道路已“化险为夷” ,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7 “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8飞升飘拂弥漫瞬息万变飘来拂去藏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忽隐忽现;刚才是倾盆大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全部散去;云海滚滚,直拍宾馆前面的崖岸,吞没诸峰,有的成了小岛,有的游泳在雪浪花间。雪浪滔滔,浩瀚一片,了无边际,浓云四集,八方茫茫9溶入溶出大风呼啸盘入岩石坚贞华盖飞翔之翼翅俯视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仰视如天女亭亭而玉立薄纱轻绸露出身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15、 - - - - -第 5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0雨过天晴时,阳光经云雾折射形成的自然奇观。第四课时一、 点拨作业。二、深入探究。(一)质疑:1作为游记文章,本文确实在构思上独出心裁,分析一下本文在写法上与一般游记有什么不同?2课文四部分各写什么?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怎样联系?3第二、三两部分写登山的情况,它跟黄山的特点,以及表达主题的关系是什么?4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二)疑难讨论:1明确:其一,开头落笔不凡。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气势磅礴。 在介绍黄山概貌后,又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数千年中极少有人能攀上黄山
16、之巅的史实,烘托了“险”字。在记游之前写了这样两段内容,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第一部分做为全文的总起,暗写“险”、 “奇”二字;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形成古今虚实相映之势。一二部分能引导读者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能增加本文的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透的思想意义。其二,写游山经过时作者突破了一般由近及远或由下而上地去写,作者选择最能突出黄山特色的几种景物重点描写。2分析: “一”想像大自然怎样创造形成黄山这处胜境,实质上介绍了黄山景物的特色:云海、奇松、温泉、飞瀑,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给第二部分埋下伏笔,也给“三、四”作铺垫。它是全文的总起。 “二”分三阶段(史前,唐宋,
17、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呼应“一”黄山的 “险” ,为后文写今天黄山化险为夷作反衬,表明时代不同, 风景区已能为全民所享用。“三”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二”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四” 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一”的“奇”紧扣。这四部分联系是很紧密的,全文采用总分结构的组织形式。借用书上的句子来概括:一、大自然安排胜境;二、不可攀登的黄山;三、幸福已属多数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这是何
18、等的公园!3分析:第二部分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简要历史,看似与写黄山的特点无关,实则是妙笔, 几千年来很少有人登上黄山最高峰,是因为其险峻, 这里侧面烘托黄山的险。第三部分写“我们” 登山时的情况,正面直接写其 “险”,同时, 也处处与第二部分比较,以突出 “换了人间”之意,表达了主题。4分析:本文引证广泛, 材料丰富, 而文章结构却脉络分明,严谨有度。 作者将丰富的材料分成几类,然后依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借抒情议论,把它们联缀成篇。联想丰富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的联想方式主要有:因果联想,如由“土地”的今天,想到“土地”的历史和未来;关系联想,如由“土地”想到“土地”上的人物和事迹;对比联想,如由剥削阶级对“土地”的掠夺,想到劳动者对“土地”的珍惜;相似联想,如由公子重耳接受土块, 想到古代皇帝的封疆仪式,再想到殖民强盗强迫太平洋岛屿上的土人接受的投降仪式。如此等等。作者娴熟自如地交替运用这些联想方式,思绪飞扬,无所不至。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四、附结构板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