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8606598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题型:名词解释5 个、读图分析2 个、简答3 个、论述 2 个1、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 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 空间组合类型、 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等内容。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等各相关部分;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地理学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

2、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和现象。1.1 全球化及其特征:世界范围的各种进程使得全球更加一体化和相互依存交通、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通过商务、通讯和旅行多个层面:经济、环境、文化与政治特征一:日益全球化的资本流动外国直接投资(泰国的案例);自由贸易区与出国导向的工业化;流动的方向:核心国家之间,或从核心国家向边缘国家中心和边缘特征二:跨国公司规模经济;税收和关税节约;避开工会、寻找便宜的劳动力;外国政府的金融刺激特征三:国际力量作用增强贸易中“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的成功;放弃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

3、盟、石油输出国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特征四:流动的劳动力边缘 -核心:劳动力与汇寄,智力流失;从核心 -边缘:教育、技术、管理和娱乐的出口。特征五:旅游全球化多功能(贸易平衡、现代化、外国直接投资);“无烟工业”与劳动密集;后向联系1.2 经济地理学的性质与作用从空间上来看待社会经济的转变:1)最根本的社会和经济转变从传统的农村转变为现代的城市是从空间上表现出来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3 页2)绝大多数的生态系统也是从空间意义上来界定的。3)制定和落实法律和规则的机构的管辖范围也是从空间上界定的。Part1

4、从三维观点看待发展: 密度、距离、分割Part2 塑造经济地理: 规模经济和聚集、要素移动和移民、运输成本和专业化Part3 重构政策辩论: 无拥挤集中:包容性城市化政策;和而不同:采取有效的地域发展方法;赢者无边界:贫穷国家和世界市场的一体化。第二章 农业区位论与农村发展2.1 基本概念:点位、区位1、点位: 自然地理位置在农业中,它指土壤、气候、 地貌和其他自然特征,在时间维度上相对稳定。社会,位置比点位更为重要.;对位置关系的研究属于区位论家族)2、区位: 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

5、等方面的意义,强调各地理要素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与区域上的反映。3、租金: 合同租金 , 佃户由于使用土地或资产向他人的实际支出。4、经济租金: 作为对回报水平的测度。5、区位租金: 农产品与市场的距离摩擦产生的(租金)差异。6、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假设、形成机制、意义及局限(核心:土地租金)(课本 P59)假设:A. 孤立国中唯一的巨大城市位于沃野平原的中央;B. 孤立国内的交通手段固定为马车(当时无火车,暂假定无通航河流);C. 腹地具有均质性,即认为各地的土壤肥力、气候等地理环境相同;D. 据城市 80km 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E. 人工产品供应只要来

6、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只来源于周围平原;F. 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G. 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并且由产品生产者农民承担。遵循农户潜在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形成机制:A. 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动B. 地租收入公式:R = PQ-CQ-KtQ=(P-C-Kt)Q C. 其中: R 地租收入;P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 农产品的生产费; Q 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 距城市(市场)距离; t 农产品的运费率。D. 地租收入 R 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增加而减少。当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

7、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限点E. 在市场 (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 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 不容易运输的农产品一般斜率较大。F. 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的结果,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3 页G. 因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所以农场主选择地租收益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意义A. 对农业地域空间分异现象进行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B

8、. 杜能农业区位论对经济区位研究而言,其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最具重要意义。这种方法对于韦伯以及克里斯塔勒等后来的区位理论研究者有很大的影响与启发。C. 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用此原理不仅仅可以说明农业土地利用,对于其它土地利用仍然有效, 是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局限性A. 孤立国条件下的杜能圈是一种完全均质条件下的理论模式。B. 杜能圈是建立在以商品农业为基础,而且农场也是以追求最大的地租收入为前提的。现实中,农业中的相当大部分不是商品性经营,而是自给性经营。自给性经营一般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产量为目标。C. 即使是商品性经营农业,农业经营者

9、的目的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不一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此外,对于每个农业经营者, 不可能完全获取关于农业经营的知识及信息,加之每个农业经营者把握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各不相同,因此现实中的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定会出现同理论上的偏移。D. 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使得杜能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变小。在孤立国中, 杜能只是考虑了农业的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FromPPT:2.2 Von Th nen model 冯.杜能模型1862 年提出孤立国经典农业区位理论A:空间形式的内涵:距离衰减的作用B:“孤立国”:一个城市作为唯一的市场地, 没有河流与山体;土质条

10、件一样;农户潜在利润的最大化原则:土地租金;截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3 页反杜能模型(城市快速扩张时郊区土地利用)(P67)第三章 工业区位理论与企业发展1、区位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从工业区位论角度讲,也即在某特定地点生产某产品在比别的地点生产能够降低费用的可能性。一般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P68)假设A. 研究区域是一规则的平原,只探讨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其他自然、 社会以及技术等都是相同的。B. 一种制成品运送到一个单一的市场。C.

11、交通成本是重量和距离的直接函数。D. 原料地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燃料地、 产品消费区的规模和劳动力来源为已知。E.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 各地的劳动力成本是固定的,并且, 在这种劳动力成本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形成机制:A. 理想的工业区位和企业厂址,应当是生产费用最低的地点。B. 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C. 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的一般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特殊区位因子,如湿度对纺织工业、易腐性对食品工业。D. 确定 3 个一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集聚;其中运费起决定性作用,劳动费、集聚导致工业区位产生偏离。E. 将工业区位决定过程分为3

12、个阶段第 1 阶段,运费指向(运输区位法则),假定工业生产引向最有利的运费地点,就是由运费的第一个地方区位因子勾划出各地区基础工业的区位网络(基本格局)。原料指数:Mi=局地原料重量Wm / 产品重量Wp 区位重量 =原料指数 +1 最小运费原理: Mi1, 减重,工厂区位在原料地;Mi1 减重MI1 增重最小成本:一个市场和一种原料,工厂布局于市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3 页:工厂布局于原料地和市场地之间的任意地点. 原料减重 :工厂布局于原料地 . 最小成本:一个市场和二种原料等成本线和综合等费用线GIS

13、 可在所有区位模拟成本格局。4)、韦伯模型的应用(1)三种指向性:集聚指向性(2)韦伯模型是否适应当代现状?惯性政府的作用3、企业的地理组织: 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多样化组织结构: 功能组织、产品导向、地理导向、消费者导向、矩阵结构(两种以上的基本组织结构的混合)4、跨国公司: 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较为普遍的定义是指在两个国家以上(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5、跨国公司区位选择: 集中于经济中心区、边界地区、社会联系密切地区布局。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1、中心地: 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也

14、可以是一个镇或大的居民聚集点, 也可以是一个商业或服务业的中心。2、中心性: 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C=B1-B2,即中心性是指中心地为其周围地域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3、克里斯塔勒六边形网络形成的逻辑思路克里斯塔勒创建中心地理论,假设了五个条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3 页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也是均匀分布,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具有相同的交通条件,且运费与距离成正比;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

15、的中心地,就近购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都一致,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他又提出构成市场原则的两个限制因素: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一个地区的所有人都应得到每一种货物的提供或服务。模式的概括中就必须采用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使得供应点的数量达到最少化。于是,克里斯塔勒假设在理想地表上均匀分布一系列的B 级中心地,把最大销售距离定为r,B 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就为2r,将所有 B 级中心地连接,得到一张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的网。但是,因为三个圆形相切所形成的空角里的消费者得不到供应,于是将所有的圆形市场重叠起来。B 级中心地仍按

16、等边三角形网排列,只是间隔更紧凑。此外由于重叠区被分割, 圆形市场区被六边形的市场区所替代,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去得到货物或服务。From PPT:4.1 中心地理论(1)中心地的基本概念城市: 是向其周围腹地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地方(场所) (2)假设条件定义 1: 中心地中心地 :向周围腹地人口提供商品和服务定义 2: 中心性中心性 :界定中心地的重要性,当时,采用电话交换机作为中心性的标志. ,中心性的一个重要标度可能是一个地方的互联网数量. B1: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 B2:为自身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C = B1B2 定义 3:门槛人口门槛人口: 以人口规模度量的购买

17、力的数量定义 4:商品的范围商品销售范围 :人们旅行购买商品的最大距离。是门槛理论的应用于空间上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3 页推论。Corollary:必然的结果 ,系,推论三种范围 : :下限:理想上限:实际上限定义 5:商品等级定义 6:服务中心(城市)的层级(城市)等级:除提供低一级城市供给的所有商品之外,高一级城市还要提供一些新的商品(服务)。A、空隙区域的人口没有得到服务B、圆形市场区域的重叠部分导致生产者之间的竞争C、一个合适的方案:六边形的市场区域(1) 市场原则k=3 1/3*6+1=3 空间

18、给定的条件下,次级中心的最大值也将会确定。(2)交通原则k=4 *6+1=4 有利于交通网络的布局(3) 管理原则k=7 6 个次一级的市场区域,加上中心地本身。的次级中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3 页4.3 The gravity model 重力模型Stewart:大学生源与距离。零售引力模型: 已经一般应用中心地理论的研究,专用于零售区位分析。赖利将物理学的概念应用于零售区研究和中心地之间人的相互作用. 赖利零售引力模型: 基于人口和距离的测算,决定城市周围贸易区边界。(沿时间轴 ) 式不同, 值不同。高

19、附加值商品对运输成本的敏感度低,值较小。4.4 潜力模型4.3.3 The Huff (Probability) Model Huff(1964):消费者行为的概率模型 . Huff and Black(1997)重写早期的公式 ,并且强调模型根植于中心地理论. i 区到商店j 购物的概率i 区通勤到j 区的比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3 页4.4 City Size Distribution- Rank-Size Rule :等级规模法则Pr = P*1/r. 45 度)第五章城市土地利用概念1、城市土地利用

20、概念: 居民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公共、准公共用地等。2、城市土地利用理论: 阿隆索,对经典区位理论的重构,与地租理论的关系,地租曲线相切构成土地利用模式假设条件A 中心商务区是最经济的生产区位,交通设施集中;B 城市位于平坦、无差异的平原;C 从城市中心沿各个方向,交通成本与距离成线性关系;D 竞标地租,土地出售给出价最高的竞标者 零售工业居住,不存在买方垄断和和卖方垄断. . . 竞价地租曲线,城市土地市场与农业土地市场的运作方式相同. 最好的用途:基于纯经济意义,而非社会意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

21、,共 23 页From PPT:5.3 土地利用分区1916,首先出现于纽约市。价值及其之上的物产,受邻近土地的性质和用途的影响。土地利用分区表达于分区地图上。边缘的投机开发。Discuss: 土地利用分区的损益均倾向于破碎化 Alonso 预测的规则型土地利用模式. ,分区倾向于减少城市总的税收基础. . . ,因此阻碍了土地利用系统的变化. . 5.4 土地利用型式(下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3 页上图解释:杜能环模型应用于交通体系变迁背景下的城市土地利用。上图解释:土地利用模式源于城市节点,既包括

22、具有重叠腹地的明显中心,也包括具有大都市区的区域节点. 多中心模型中心商务区 +一系列副中心副中心的内生形成过程单个中心的序列增加 ? 几个中心同时发展 ? CBD 的集聚经济与相关的拥挤成本的替代土地价值的实证模型(1)芝加哥模型与中心商务区的距离; 与湖泊的距离; 地铁站的距离; 次中心的距离(2)L.A.model 经济活动的可达性;宜居性(邻里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密度);地貌居住决策通勤成本的节省与低价、宽敞房屋间的替代理论(注: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这种替代)4、城市经典模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3 页

23、 同心圆模式: 伯吉斯同心环:CBD、 过渡带、 工薪阶层住宅区、宜居区、通勤者地带(富人居住区)扇形模式:一旦相似的利用方式围绕中心商务区,它们沿同一方向逐步扩展(沿交通线,或自然环境), 以租金模型为基础上,Hoyt 发现了大量的扇形 (或楔形)规律A 最具价值的居住区居于城市的一侧,并且有时是从城市中心连续向外扩展。B 中产阶级或中等租金区域在最高租金区域的两侧。C 最低租金的扇面位于最高租金扇面的对面。多核心模式土地利用围绕几个节点演化:市中心与卫星城;中心商务区、轻工业区、 居住区和重工业区、居住区内的扇形空间;最接近现代社会区域分析理论的模型。5.6 社会区域分析基于对城市社会维度

24、的审视, 社会区分析试图提供一个更全面的城市居住分异分析框架三种构件 :经济地位或社会等级家庭地位 城市化宗教地位 隔离对三种因素进行评分产生了空间型式。大量研究表明: 大量城市呈现出上述规则分布。首先,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倾向于形成扇面。诸如收入和教育等变量的高值区构成高地位统计区。反之,则形成地位较低的扇面。第二,家庭地位因素倾向于环状分布,非扇形分布 . 第三,种族倾向于形成集群 . 最后,三种空间型式重叠 ,形成城市马赛克 . 从空间层面看 , Burgess 与 Hyot 的经典模型是互补的 ,而非竞争的 . 城市空间结构具有环状和扇形双重特征,家庭地位以环状分布为主,经济地位以扇形分布

25、为主分形理论与城市:城市蔓延是指围绕大城市的连续的扩张, 呈现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的转换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3 页程之中 . 蔓延的大都市 :型式与问题相对于当今而言 ,经典土地利用模型适用于早期北美城市的增长. 同心圆模型强调向心力 -将经济活动集中于内城中心世纪后半页 ,在大规模的郊区化的影响下,离心力居于主导地位 . 基于汽车普及而形成的扩散和工作机会的分散化,北美城市演化到多中心大都市阶段 . 美国的历史 :世纪早期 ,城市精英阶层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乡村居所. 随着电动街车的引入,越来越多的中产阶

26、级迁居到城市边缘.与些同时 ,许多城市为波浪式的贫困移民所填充. 早期的郊区化形成了美国本土出身与外国出生人口之间的空间分岔. 中美之间的比较:多种转型:城市劳动分工、阶层结构、住房市场、城市在国家和国际城市等级中的地位。年代汽车大规模的普及郊区规模的爆炸积蓄的住房需求(大萧条和战争期间的累积;婴儿潮)政府的作用(放射状和环形公路)其它原因低抵押借款利率;贷款保证;财产税的降低;廉价的交通;大量的高速公路补贴;土地便宜零售业的郊区化是对居住区向郊区转移、新的商业技术、旧零售区技术落后的反应。相对于 1955 年以后出现的区域性商业中心而言,社区或较大的居住区商业中心的竞争力弱。( pictur

27、es of outlet mall)制造业的分散化始于世纪之交前公路网络有助于消除内城与郊区的交通成本差异。办公空间向郊区的扩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快速线可达性在城市边缘寻找新的总部区位郊区办公园地成为大都市边缘带就业增长的支柱。边缘城市其结果是称之为“边缘城市”的“迷你型”小镇的出现。在很多大都市地带,边缘城市是无规划的、组织松散的、多功能的节点,它们正在强烈的改变郊区地理景观。向远城郊扩散除郊区外,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被推向大都市的最远的边缘,远郊。只有一个原因:获得买得起的住房。代之而来的是:长距离通勤的压力和家庭关系的紧张。内城的衰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

28、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3 页第六章人口密度模型、迁移和分布人口分析的必要性国家与州(省)人口规划: 综合性规划与地方远景规划的关键房;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6.1 Population projection 人口预测地理科学的作用1M 到全球)的地表城市化集成卫星影像、统计数据和其它信息,表达人口在全球的分布6.2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Gradients 人口密度梯度劳动力和住房市场的作用:一般而言,随着与中心商务区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下降。(用一个案例验证)两个方面的原因, Newling 模型是很重要的:1. 它包括了 (a)和

29、(b)两种模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3 页2.动态框架 :允许在 CBD 出现人口密度的低值区。Clark 模型相当于青年阶段Tanner and Sherratt 模型相当于成年阶段Newling 模型相当于老年阶段Anderson (1985)以底特律为案例地区,证实了排浪式的大都市扩展过程。Newling 模型的线性形态为很多时期的城市发展所校验。6.3 Rural-urban migration 城乡人口流动-限制-(重新)促进劳动力流动市民化成本分析与城镇化投资市民化的成本:10 万元 /人。转

30、移总人口( 2030): 3.8 亿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与农民工身份6.4 区域间的人口流动内部与国际移民的发动机影响: 熟练劳动力的外移:智力流失第七章交通地理与区域发展1、“渝新欧”铁路“渝新欧” 国际铁路内陆开放新支点一端连着重庆,一端伸向德国杜伊斯堡, 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3 页欧贸易新通道首迎欧洲回程货2、交通成本构成TC = FC+t*d 端点费用线性费用运输费用对产业区位的影响企业倾向于布局于粗原料地或市场地,以节约装卸费用。转运成本使得不同交通模式交汇的拆装区位具有优势。钢铁产业

31、与拆装区位3、不同运输模式的专有市场竞争策略:铁路吸引长距离运输;汽车运输的兴起;掠夺性定价4、交通发展模式水运 铁路 公路 航空 不同的交通发展模式影响城市的扩展。5、交通网络分析概念与方法:节点交通网络分析:节点GIS 中,0 维代表点门户或中枢网络要素 2:线水路,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3 页GIS 中,1 维代表线。干线(动脉,廊道)vs 支线第八章经济基础理论与产业基础形式1、经济基础理论总经济活动 =基本经济活动 +非基本经济活动2、基本经济活动、基础部门:是指那些在聚落内生

32、产,但出售到聚落外的商品和服务。3、非基础活动、或非基础部门:指在聚落内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但出售在聚落内。4、经济乘数乘数=E/B = 1+NB/B 基本部门创造的一个就业岗位导致整个经济中创造大于1 的工作岗位。5、区位商: i 产业的区域就业份额 /i 产业的国家就业份额6、产业集群: 是相关产业、供应商和相关机构在特定区域的地理集中。集群被认为通过国内和全球竞争,提高生产率水平。通过三种方式影响竞争: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力。推动领域内的技术创新催生领域内的新产业7、产业园: 以产业发展为目标的规划区域。包括商业园区、办公园区。8、 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本国家和地区生产一

33、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9、聚集经济: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 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 ,产生离心力, 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第九章:产业结构及其地理分析1、三次产业理论:第一产业:农业、采矿业、渔业、林业第二产业:食品加工、纺织、汽车、建筑第三产业:银行、健康服务、教育、快递服务2、结构演化(克拉克模型)第一阶段:传统社会第二阶段:过渡阶段第三阶段:第三产业3、产业转型升级原理: 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

34、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4、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是占据空间最大的经济活动,人类的先导行业。有以下几种类型:自给农业:轮作 热带、游牧 北非和中东、精细自给农业 南亚、东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3 页商品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企业此外还有作物和畜牧业混合、奶酪业、谷物、养牛、园艺和水果 等5、制造业(1)制造业的性质:选择、装配、生产、分销价值、增值(2)世界制造业的集中(3)主要制造业的全球化:纺织与服装、钢铁、汽车6、福特制流水线,大规模装配生产商品泰勒:工业心理学同质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大

35、量的消费和广告7、后福特制、柔性生产(1)柔性制造:小批量;(2)实时制造、丰田制;(3)信息技术(4)定制8、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金融、保险、不动产:商务服务;此外还有交通与通讯、批发与零售、消费者服务业、政府、非赢利服务、物流、非直接生产、无形产品 等9、讨论 : 退二进三”与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1)服务业的分布是否具有地域差异?(2)“退二进三”能否作为一个适用于所有地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3)为什么要制定“四化协同”的政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

36、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经济地理时政部分1、区域战略升温备受关注的京津冀一体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长江经济带 四大重点战略 的的大幕已经拉开。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涉及近6 亿人的发展新动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缩小东中西差距; 又能优化经济结构,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2、新型城镇化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和持续发展增动能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重大引擎。

37、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综合载体,不仅可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民生产和收入水平,而且有助于扩大消费、拉动投资、 催生新型产业,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顶住下行压力, 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和持续发展增动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3 页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 年,要解决约1 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 1 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 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3、在 APEC 会议上,习近平对深化一带一路 合作提出五点建议: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 以经济走廊为依托, 以交通基础设

38、施为突破, 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 以人文交流为纽带。 中国宣布出资400 亿美元, 设立丝路基金, 为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资融资支持。4、党的十八大 描绘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

39、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工业化和城镇化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工业化以城镇化为载体, 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镇化

40、的过程,二者的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再次,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高,而这一变化是建立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上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是不能分开的一个整体。最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四化的同步发展时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6、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

41、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巨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3

42、 页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森林覆盖率提高,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一,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第二,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第四,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7、一

43、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还是应对危机、 加快调整, 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 西亚、 东非、 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有利于解决中国发展背景的产能过剩的市场问题、资源获取问题、战略纵深开拓和国家安全强化的问题、区域经济贸易主导权的问题以及通航、通路、通商的问题。“一带一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

44、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有利于将政治互信、 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 “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 包容、 合作、 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

45、,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 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8、长江经济带: 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国长江流域的城市中,重庆、武汉、安庆、南京、上海五座城市发展最好,其城市的经济非常之繁荣,亦并称为长江五虎,在当时是中国城市经济的领头羊。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二,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交通便捷, 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

46、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 京广、皖赣、 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资源优势。 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 种类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3 页的矿产资源, 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 电子、 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

47、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人力资源优势。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 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城市数量较多、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密度较大、 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由此可见, 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 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 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

48、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9、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各个地区因为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 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大致可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等。我国国土空间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包括环渤海、长三角和

49、珠三角3 个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 成渝地区、黔中地区、 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和天山北坡地区等18 个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分为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主产区、 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长江流域主产区等7 大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及其23 个产业带,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等25 个国家重点

50、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未来国土空间将形成如下战略格局:“两横三纵” 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是对 “四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落实,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有利于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