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8593000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0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2年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李远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一章绪论一、体育测量评价学科概述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身体综合能力) 极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测量:是对研究、观察的对象进行量化的过程。评价:是对测量结果的价值判断。测量关心的是数量的多少,评价关心的是价值的高低;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评价则带有主观性;测量是单一的活动,评价则是一种综合的活动;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主观估计与客观测量的统一。二、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功

2、能(一)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1,体育活动参加者2,体育活动本身3,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和体育活动计划4,活动群体和学校整体5,环境条件6,影响体育活动的体系制度(二)体育测量评价的意义和功能1,体育评价的意义(1)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2)推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提高指导者的水平(4)提高体育活动参加者自我评价能力2,体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2)监督检查功能(3)激励功能(4)筛选功能(5)诊断改进功能三、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1,运动人体测量的发展阶段2,教育测量的发展阶段(1)教育测量的萌芽阶段(2)教育测量的蓬勃发展阶段(3)教育测量的深入发展阶段3,教育

3、评价的发展阶段(1)开创时期(2)大发展时期(3)专业时期4,我国体育测量评价的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第一节 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一、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1,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对研究、观察和考察对像进行量化的过程。2,测验:为实现测量目的所构成的一系列测量系统。3,测量要素:(1)待测属性或特征(时间、距离、长度、重量)(2)法则(能有效衡量事物属性的规则和尺度,或能显示事物属性的程序)(3)数字

4、符号(秒、米、公斤、次)4,测量量表: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实数列的三个特征(顺序、距离、原点)。(1)名称量表(定类量表、分类量表)(2)有序量表(定序量表、顺序量表)(3)等距量表(定距量表)(4)比例量表(定比量表、比率量表)5,测量的类型:(1)按测量方法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2)按测量属性分类:物理测量、非物理测量(3)按测量的组织形式分类:连续性测量、横断面测量6,体育测验的类型:(1)按测试者的人数分类:单个测试者、多个测试者(2)按重复测量次数分类:测验本身所安排的重复测量次数为测验的频数。7,测量误差;(1)测量过程的分解:1

5、第过程由测量值推测现象真值的过程。2第过程由现象真值推测指标真值的过程。3第过程由指标真值推测属性真值的过程。(2)测量误差的分解:1测试者误差2受试者误差3指标误差二、体育测验的客观性1,客观性的概念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过程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 大小的一种量度。(1)测验的总体:满足测验要求的所有测试者和测试对象构成的总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测验的客观性定义(3)测验的客观性检验(4)客观性的检验误差2,测验客观性的检验方法(1)单个测试者的测验(2)多个测试者的测验3,影响

6、客观性的因素(1)测试者水平(2)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3)测量的指标特征(4)测量的尺度三、体育测验的可靠性1,可靠性的概念可靠性是间接衡量第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 大小的一种量度。(1)测验的总体:某种测验适用范围内所有测验值的全体。(2)第过程的误差模型(3)可靠性的统计学定义2,体育测验的可靠性检验由于总体可靠性系数R0总是未知的,为了研究某测验的可靠性,需要借助于样本,构造一个统计量去估计总体可靠性系数,从而对测验的可靠性进行评价。3,影响可靠性的因素(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四、体育测验的有效性1,有效性的概念测量的结果

7、(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有效性度量的是由现象真值到属性真值这一推测过程中的误差,即第和第过程的合并误差。2,有效性的类型(1)内容有效性(2)结构有效性(3)相合有效性3,有效性的检验(1)效标的确定:1专家法,2总分法,3正式比赛法。(2)有效性检验方法:1逻辑分析法,2相关法。4,影响有效性的因素(1)测量的可靠性(2)效标的有效性(3)受试者总体特征(4)测量指标的数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客观性度量第过程中的误差,即测试者误差; 可靠性度量第过

8、程中的误差,即受试者误差;有效性度量第和第过程的合并误差。要提高测量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都必须提高,三者缺一不可。六、体育测验的编制和实施1,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相关、独立性原则2,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1)确定测验目的(2)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3)预备测验(4)科学性检验(5)编制测验实施细则3,测验编制的程序(1)逐一测验编排法(2)连续测验编排法(3)循环测验编排法4,成套测验(1)成套测验的特点(2)成套测验的编制5,体育测验的实施(1)测验前的准备工作(2)测验工作的进行(3)测验后的工作第二节 体育评价的

9、基础理论测量:将可以测得的物理量和非物理量转换为数值或符号,进行资料汇集、信息收集的过程。评价: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科学地分析,进而作出价值判断,赋予被测量事物或现象某种意义。一、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 1,体育评价的概念评价是指对评定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价值。 2,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1)诊断性评价(初始评价)(2)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终末性评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3 ,评价的类型(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进步度评价二、体育评价量表及常用评价

10、方法 1 ,分值量表(1)标准分评分量表(2)百分位评分量表(3)累进评分量表 2 ,等级评分量表(1)标准分等级量表(2)百分位等级量表(3)回归等级量表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身体形态测量概述身体形态: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形态测量:包括观察与计量两个过程,属于前者的有姿势的观测,属于后者的有身高、体重和胸围等指标的测量。身体形态测量:是定量化研究人体外部特征的重要方法。一、身体形态测量中常用的定位术语二、体表划线1,胸前体表划线2,腹部体表划线三、人体主要测量点四、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一)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1,测量仪器的精密度和灵敏度2,

11、测量的姿势和方法3,测量的时间(二)身体形态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1,受试者须知(1)除头部及坐高测量取坐姿外,其他测量一律取直立姿势,并保持眼耳水平位。(2)受试者男性着装为上身裸露,下着短裤,赤足; 女性上着背心, 下着短裤,赤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3)测量前受试者应排便便、排尿。2,测试者须知(1)如无特殊要求,测受试者右侧肢体。(2)保持测量仪器清洁,测量前检验校正测量仪器,测量一定人数后应及时校正测量仪器。(3)掌握测量方法,熟悉测量点。(4)测试者的视线应垂直于测量仪器上的

12、标度部分读数。(5)测量与记录一般取小数点后一位。(6)测量中应尽量减少测量误差。第二节 体格测量与评价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等量度所进行的测量,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一、体格测量1,量度测量(1)体重:描述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发育状况。(2)瘦体重(3)体脂重2,长度测量(1)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2)坐高(3)上肢长(4)上臂长(5)前臂长(6)手长(7)中指间距(8) 手足间距(9)下肢长(10) 小腿长 +足

13、高(11) 小腿长(12) 跟腱长(13) 足长3,宽度测量(1)肩宽:表示肩的长径,它与体重、胸围等指标有关,是反映体型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形态测量的常用指标。(2)胸廓横径:用于评价胸廓的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胸廓前后径(3)骨盆宽(4)手宽(5)足宽4,围度测量(1)胸围: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的发育情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呼吸差(3)臂围:上臂紧张围与放松围、前臂围。(4)腿围:大腿围、小腿围二、体格评价体格评价:绝对值评价、指数评价。形态指数:根据人体各部分的

14、比例和相互内在关系,把两项和两项以上指标的测量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相对值。用形态指数评价时,可以使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种族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评价建立在对等条件之上,使相互之间的比较更具有科学性。1, 描述人体各环节长度的指数(长度/长度 100)2, 描述人体各环节宽度的指数(宽度/长度 100)3, 描述人体各环节围度的指数(围度/长度 100)4, 描述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的指数(1)克托莱指数: 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作为相对体重或等长体重来反映人体的围、宽、厚度以及机体组织密度,又称肥瘦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的充实度,指数越大,相对体重越大。体重 /身高 1000 (2

15、)维尔威克指数: 是体重与身高之比和胸围与身高之比两个指数之和,反映人体长、围、宽厚度和组织密度,与心肺和呼吸机能密切相关。身高、体重、胸围三者结合,可以说明人体的充实度和发育发达程度。它不仅是体格、体质的评价指数,而且也是很好的营养评价指数。(体重 +胸围) /身高 100 (3)捞雷尔指数: 用身高的三次方去除体重,意味着人体每立方厘米体积的重量,反映了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及脂肪组织的发育状态,作为显示人体充实度和营养状态的指数被广泛采用。(4)利维指数: 体重是代表一个体积的重量,把体重的开立方作为体积的一个边长,然后与身高进行比较,用以判断人体的充实度和营养状况。(5) 贝利迪西指数:

16、 坐高与体重的立方根有关,食物营养的吸收与肠面积有关,肠面积又与坐高有关。人的肠管有89 米,约为坐高的10 倍,肠宽约为坐高的 1/10 ,因而可以用体重的立方根与坐高之比来判断营养状况和肥瘦程度。(6)布罗克指数:一个人的正常体重应该是他的身高减去100 的差数5,人体比例(1)身高中点为耻骨联合上源。(2)指间距(间臂长)与身高等长。(3)坐高与身高比例:坐高/身高 100,52 以下为短躯型,5253 为中躯型,54 以上为长躯型。第三节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人体主要由水、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组成。身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主要是对人体脂肪成分进行测量与评价,而测量的方法可分为直接

17、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一、身体成分测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皮褶厚度法测量部位:(1)臂部(2)肩胛部(3)腹部(4)髂部(5)大腿部2,水下称重法3,生物电阻抗法二、身体成分评价第四节体型的测量一、体型测量概述体型: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型特征。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定体形的主要依据。1,测量体形的意义通过对体形的研究,了解各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的特征,可以估计身体的结构和组成,估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

18、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2,体形分类(1)内胚层型肥胖型(2)外胚层型细长型(3)中胚层型匀称型(运动员型)二、体形测量方法1,柯里顿分类法用观察法将人的身体从头部至脚部分为五大部分,分别对五个部分评分,最后以每个成分五个部分得分均值来进行评价。2,希思卡特分类法体格测量:( 1)身高( 2)体重( 3)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髂部。( 4)肌肉围度上臂围、小腿围。( 5)骨径肱骨、股骨。根据测量结果查找各胚叶对应分值绘制体型分布图第五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身体姿势:指身体各部位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静态姿势、动态姿势一、局部姿势测量精选

19、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脊柱前后弯曲测量与评价2,脊柱侧弯测量与评价(1)观察法(2)重锤法3,胸廓形状测评(1)正常胸(2)扁平胸(3)圆柱胸(4)鸡胸(5)漏斗胸4,臂部形状测评(1)欠伸(2)直伸(3)过伸(4)后伸5,腿部形状测评( 1)直型腿( 2)X 型腿( 3)O 型腿6,足型测评( 1)比例法( 2)划线法二、整体姿势测评1,斑科罗伏特三段检查法( 1)直立时的检查( 2)行进时的检查( 3)运动时的检查2,托马斯影象对照法( 1)完美姿势( 2)良好姿势( 3)不良姿势(

20、 4)低劣姿势3,整体姿势综合测评第四章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闭锁管道,它的功能反映一个人的发育水平、体质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对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作出较全面的评价,应当测量在相对安静状态、定量负荷状态及最大负荷状态下的机能反映(即三态反映)。一、心率(脉博)的测量与评价1,安静时的心率测量与评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安静时心率的测量脉搏触摸法(2)安静时心率的评价基础心率均线、波动差1基础心率均线和波动差值的测量与评价2立位

21、、卧位姿势脉搏差的测量与评价2,运动中的心率测量与评价(1)简易心率遥测法(2)POLAR 表心率遥测(3)运动中的心率评价: 在递增负荷试验中, 同一心率水平负荷强度越高、负荷量越大,则心血管机能越好。3,运动后的心率测量与评价(1)运动后即刻心率的测量与评价:运动后即刻心率与运动中的心率十分接近,通常用它来代表运动中的心率。(2)运动后恢复期心率的测量与评价:运动后恢复期的心率测量是指在运动后几分钟内连续测量几次心率,观察心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能力。二、血压的测量与评价血压: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正常血压:收缩压90120 mmHg,舒张压6090mmHg。高血压:收

22、缩压高于130mmHg ,舒张压高于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 ,舒张压低于60mmHg 。在正常情况下, 血压与心率成正比,若心率升高而血压升高不明显或下降,则表明心脏机能很差,不能承担较大负荷的运动。血压与心率指标常常同时使用,构成各种心脏功能指数。1,人体安静时血压的测量与评价世界卫生组规定,14 岁以下儿童舒张压以变音点为准。2,运动后血压的测量与评价收缩压高代表心脏收缩有力;心率越快,心脏功能越差。bp 心功能指数k:k=p 注意:心功能指数不适合高血压病人的心脏机能评定。三、心血管机能指数的测量与评价1,布兰奇心功指数布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 /1

23、00 布兰奇心功指数在110160 范围内为心血管机能正常,平均数为140;如果超过 200,应进行心血管机能检查。2,体位平均血压指数(1)卧位血压差收缩压舒张压卧位血压差 =+舒张压3 (2)立位血压差收缩压舒张压立位血压差 =+舒张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3 (3)体位平均血压指数立位血压差卧位血压差体位平均血压指数=100 立位血压差(4)评价: 0.0 以上位上等; 0.0 18 为中等; 18 以下为下等。3,贝拉克能量指数贝拉克能量指数反映心脏输出血液所消耗的能量。X3(

24、X1+X2)贝拉克能量指数E:E=100 E 大于 200 为高度紧张, 90200 为一般,小于90 为低度紧张。4,耐力系数(克瓦斯公式)心率 10 耐力系数 =脉压差心功能愈好指数愈小,耐力系数的正常值为16;若指数增加,表明心血管机能下降,若系数减少,则表明心血管机能得到改善。5,克兰普顿血压下垂法四、心血管机能试验的测量与评价定量负荷试验:令受试者承受一定的定量负荷后,根据恢复期的脉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不同变化,评定受试者心血管系统机能状态的试验。1,30 秒钟 20 次蹲起负荷后脉率变化不显著,恢复期也较短表明心血管机能较好;负荷后的即刻脉率比安静脉率增加70以上, 3 分钟内不能

25、恢复到安静水平,则心血管机能适应能力较差。2,30 秒钟 30 次蹲起(P1+P2+P3) 200 X=10 评定: X 0为优1X为良 6X10 为中 11X15 为下 X16 为差 3,哈佛式台阶试验 4,改良型哈佛式台阶试验 5,二阶梯指数 6,塔特尔指数 7,施奈德机能指数 8,列图诺夫联合机能试验 9,PWC170机能试验第二节 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呼吸机能主要从肺通气功能的量和对呼吸运动控制能力的质两个方面来测量与评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一、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1,安静时

26、肺活量测量与评价2,五次肺活量试验3,定量负荷后五次肺活量试验二、闭气试验一般认为, 闭气试验结果可反映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及碱储备等重要生理机能。1,安静状态下闭气试验2,定量负荷后的闭气试验3,重复闭气试验第三节 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最大摄氧量: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它是反映一个人心肺功能水平的可靠而又有效的生理指标。一、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量二、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量1,奎因台阶试验2,12 分钟跑测验3,极限下强度负荷测验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身体素质: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及平衡等机能能力的总

27、称,又称身体适应性。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运动能力: 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速度素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男性快于女性,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快,但女性到 16 岁,男性到17 岁以后提高的速度减慢。影响速度素质的因素较多,如肌肉类型、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年龄、性别、体型、柔韧性及协调性等。一、速度的分类及测量形式1,速度的分类(1)反应速度:人体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的快慢。(2)动作速度:人体完成某一单体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3)位移速度: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移动单位

28、距离所需要的最短时间。2,速度素质的测量形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固定距离记时(2)固定时间记距离3,测量的内容和方法(1)位移速度测量:150m 跑,24 秒钟快跑。(2)动作速度测量:1两手快速敲击,2坐姿快速踏足。(3)反应速度测量:1简单反应时,2选择反应时。三、速度测量的注意事项1,位移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的测量不能互相取代。2,在位移速度测量时,要求受试者穿运动鞋,不得穿钉子鞋。3,在位移速度测量前,应让受试者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4,每次测量后,测试者切记回表

29、归零。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力量素质: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保证人体完成各种简单或复杂运动的首要素质,与其他素质有密切关系。一、力量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1,力量素质的分类(1)根据肌肉收缩的性质分类:1静力性力量,2动力性力量。(2)从力量训练的特征来分:1最大力量: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2相对力量:指人体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3速度力量:指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4力量耐力: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2,力量素质的测量形式( 1)绝对力量:以受试者在测量中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做为成绩。(2)相对力量:以受试者在测量中所承

30、受的负荷量与其自身体重之比作为成绩。二、力量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1,肌肉力量的测量(1)握力(2)背力(3)1 分钟仰卧起坐2,爆发力的测量(1)立定跳远(2)纵跳(3)原地纵跳摸高三、力量测量的注意事项1,进行负荷测量时,要根据受试者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重量,避免负荷过重或过轻而导致测量无效。2,测量前,受试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加强安全保护措施,要经常检查器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以免受伤。3,在使用留针式仪器时,每次测试后切记指针回“0” 。每测 100 次应校对一次仪器,

31、误差不得超过正负0.5kg。第三节耐力的测量与评价耐力素质: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耐力素质的分类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1,肌肉耐力(力量耐力)( 1)动力性力量耐力指机体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对强度的肌肉收缩的能力。( 2)静力性力量耐力指机体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的能力。2,心血管耐力( 1)有氧耐力指机体在氧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也叫一般耐力,与心肺功能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代表心肺功能的水平。( 2)无氧耐力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无氧耐力也叫速度

32、耐力。(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1,定量记时:测量受试者完成特定动作或距离所需时间的方法。2,定时计量:测量受试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的次数或距离的方法。3,极限式测量:测量受试者竭力完成规定动作或距离的方法。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一般耐力的测量( 1)800m 跑(女)或1000m 跑(男)( 2)12 分钟跑( 3)50m8 往返跑2,速度耐力的测量400m 跑3,动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 1)俯卧撑( 2)引体向上( 3)斜身引体( 4)双杠双臂屈伸4,静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 1)屈臂悬垂( 2)仰卧举腿三、耐力测量的注意事项1,测量时做好鼓动工作,以鼓励受试者尽力完成测验。

33、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一对一测试,及时、明确指出错误动作。错误动作不记入成绩。3,耐力测量均测一次,测量后应让受试者自行放松。4,肌肉耐力的测量可用定时记数的形式进行,时间可选择30 秒或 1 分钟。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柔韧素质: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对保证速度、力量素质的充分发挥,保证动作的协调性,增加动作的幅度以及防止伤害事故均有重要意义。一、柔软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1,柔韧性的分类(1)绝对柔韧性:指反映受试者本身或某部位的柔

34、韧性。(2)相对柔韧性;指受试者某一部位的柔韧性与另一部位(肢体)的一种相对值。相对柔韧性排除了受试者身体差异。2,柔韧性的测量形式1) ,绝对柔韧性的测量(1)坐位体前屈(2)立位体前屈(3)俯卧背伸2) ,相对柔韧性的测量(1)后屈体造桥(2)俯卧抬臂(3)转肩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2,受试者应与测试者配合。测试者动作要迅速、准确。3,评价时要注意,有些实测值是越大越好,而有些值是越小越好。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灵敏性: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神经类型有关

35、,而且与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关系,因而灵敏素质是内容复杂的一项综合身体素质。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1,疾跑方向的转换2,身体位置的变化3,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往返跑( 410)2, “十”字变向跑3,反复侧跨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4,10 秒立卧撑5,象限跳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群体特征选择适宜的灵敏性测量方法。2,严格控制测量条件。3,测量前做好准备活动,指导受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第六节 协调能力的测量协调能力:

36、 是机体不同系统、 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战术活动的能力。是形成运动技能和技术的基础。协调能力的水平与一个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水平、运动技巧的储备数量、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1,一般协调能力2,专项协调能力二、协调能力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足球曲线运球2,双脚连续跳3,对墙传球4,投远5,投准三、协调性测量的注意事项1,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2,指导受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3,严格控制测量条件。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平衡性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是人体中枢神经、前庭分析器、 本体感受器及视觉感受器等机能能力的综合反映

37、。一、平衡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1,平衡性的分类(1)静态平衡性:指人体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2)动态平衡性:指人体在运动过程维持平衡的能力。2,平衡性的测量形式(1)静态平衡性以时间形式来测量。(2)动态平衡性以时间、距离或分值等多种形式测量。二、平衡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静态平衡性的测量(1)闭目单立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单足前脚掌站立(3)鹤立测验(4)横向踩木(纵向踩木)2,动态平衡性的测量(1)平衡木行走(2)闭目原地踏步(3)直线行走三、平衡性测量的

38、注意事项1,在闭目单足测量时,受试者周围2m 不能有其他物体,以免受试者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碰伤。2,在进行静态平衡性测量时,受试者要统一赤足(可穿袜子)测量。3,进行动态平衡能力测量时,受试者可按测量方法练习几次,体会正确动作要领。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单项身体素质的测验只能测量某一单项的属性,对客观地了解整体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进行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如何选择和使用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测试者的研究或测量目的;2, 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发育水平以及运动能力;3, 测验编制与实施的要求。一、 巴罗运动能力测

39、验二、 斯科特运动能力测验三、 埃默里运动能力测验四、 勒森运动能力测验五、 卡膨特运动能力测验六、 其他国家中小学运动能力测验七、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指标和得分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心理疾病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困扰人们的重要因素,监测和防治心理疾病,保持适度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关乎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也就成为测量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测量多属于间接测量,因此,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制作、选择与使用成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8 页名师精

40、编优秀教案心理健康测量的关键。第一节 心理健康测量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1,健康与健康标准健康: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1)充沛的精力, 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 肌肉丰

41、满,皮肤有弹性。2,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标准(1)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2)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中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的生活。二、测量与心理健康测量1,测量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测量的两个基本要素:(1)标准的尺度(2)客观化的操作程序2,心理健康测量三、心理健康的可测性心理健康测量的基本假设:人的心理健康特质是可测的。四、心理健康测量的实质心理健康测量:了解自己或他人心理健康状况所采取的

42、一系列检查措施。即采用某种被认为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化尺度,对人的心理行为表现予以划分,以推断其心理特征结构在健康维度上所处位置的方法。五、心理健康测量的种类和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心理健康测量的种类( 1)发展性心理健康测量:是为使受试者更好地发展、完善自己而设计的心理健康测量,其对象一般是尚未发现有什么心理异常的人。( 2)教育性心理健康测量:是为帮助教师、家长等深入了解学生或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其施测对象可以是学生或孩子本人, 也可以是

43、其他一些了解特定学生或孩子的成人。( 3)治疗性心理健康测量:是为了对被怀疑有心理异常行为者作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诊断而实施的心理健康测量。2,心理测量的方法( 1)自然观察评估法( 2)作业量表法( 3)心理投射法( 4)自陈量表法( 5)心理实验法:仪器测量法和情镜控制法( 6)自省法第二节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编制一、 编制心理健康测验的操作流程二、 心理健康测验的主要技术指标三、 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常模四、 滥用心理健康测量的危害第三节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一、 心理健康尺度的选择二、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的测量SCL 90 第四节 社会适应能力测量一、社会适应能力概述1,适应、社会适应与

44、社会适应能力适应: 个体通过不断地身心调整,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和谐的状态,并有效地完成某些任务。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社会适应: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对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描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社会环境的适应(2)对各种社会角色的适应(3)对社会活动的适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的四项培养目标(1)学会做事(2)学会求知(3)学会与人共处(4)学会生存2,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就是指人们怎样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环境

45、。(2)社会适应的人格素质包括1个体要有理解和控制所处社会环境的心理优越感, 具体表现为控制感、自信心、 自主性等, 2个体应该拥有足够的心理资源以应对外在复杂的社会环境,这种资源有认知资源和人格资源,3个体还应拥有适应人际环境的人格特征如乐群性、 合作性信任感、 利他倾向等, 4个体还必须拥有持续应对外在压力的心理素质,即心理弹性。(3)心理健康的本质在于和谐和平衡,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平衡、个体内在的心理和谐平衡。二、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1,适应行为量表2,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3,陈建文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4,傅宏幼儿社会适应状况量表5,内外向性格类型量表6,中国人社交关系量

46、表(CSRS V1.0)三、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1,心理健康模式2,社会智力模式3,社会胜任力的模式4,自我监控的模式5,压力应对的模式四、社会适应不良及自我调节1,心理适应不良:指由于心理发展不协调而加剧个性障碍并影响身体健康的状况。自我调节建议:(1)弄清原因(2)心境训练(3)用欢笑驱除忧愁(4)用松弛疗法来降低紧张焦虑(5)对有精神病症者,应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治疗。2,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指由于过去失败的经验,整个身心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的心理现象。自我调节建议:(1)挫折是砥砺我们成长的磨刀石,它磨练我们的意志。(2)思考自己长于别人之处,增强自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47、-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3)与人竞争不能盲目,应有选择和侧重,以己之长, 对他人之短。(4)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增进理解,开阔心胸,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减少心理的危机感。第七章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第一节体质测量与评价概述一、体质的概念和范畴1,体质的概念指人体生命的质量。2,体质的范畴(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2)生理功能水平(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4)心理发育水平(5)适应能力二、理想体质稳定的特征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志:(1)身体健康,主要器官无疾病。(2)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

48、3)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机能。(4)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5)心理发育健全, 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较强的抗干扰、抗刺激的能力。(6)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三、影响体制的主要因素1,遗传与体质2,环境与体质(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四、国内外体质研究的发展1,我国的体质研究2,美国、日本对体质认识(1)美国对体质的认识(2)日本对体质的认识第二节体质测量的内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2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一、我国体质测量方案1,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 学生体质

49、健康标准3,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二、国外体质测量方案1,美国健康、体育、康复协会青少年测试方案2,日本体力测定方案3,有关国际组织的部分体质测试指标第三节体质的综合评价一、体质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二、各类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 素质类指标与体质总分的相关程度最高,依次是机能类指标,形态类指标。三、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应用1,制定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的方法与步骤2,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1)个体评价(2)集体评价第四节 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一、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概念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WHO 称其为第三状态。2,亚健康状态的发生WHO 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介于

50、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3,亚健康的表现(1)躯体疲劳乏力、易累、肌无力;(2)体力活动后全身不适,体力难以恢复;(3)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食欲不振;(4)关节痛、肌痛、头痛、淋巴结肿痛;(5)咽痛、呼吸紧迫;(6)失眠,头脑不清醒,记忆力下降;(7)心理不愉快,情绪不稳定,紧张,易怒,焦虑等;(8)社会不适应, 工作学习困难, 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谐;(9)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减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