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16)(6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8589600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16)(6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16)(6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16)(6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16)(68页).doc(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16)-第 67 页全册备课教材简说: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由“人体内部的秘密”、“ 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五个单元以及“研究与实践”组成。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体现科学的探究能力的发展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始终是教学的核心,而且本册内容还突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整合。各单元板块主体: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1. 食物到哪里去了 2.我们的呼吸 3.心脏和血管 4.脑与神经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2、6.照相机和眼睛 7.保护眼睛 8.潜望镜的秘密 9.神奇的“眼睛” 第三单元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10.种子发芽了 11.种辣椒 12.植物的花 13.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术” 15.生物繁殖新技术第四单元 春夏星空 16.春季星空 17.夏季星空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机械 18.斜面 19.杠杆 20.滑轮 21. 齿轮 22. 自行车的科学 23. 未来的交通工具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 1 食物到哪里去了 1课时 2.我们的呼吸 1课时 3.心脏和血管 1课时 4.脑与神经 1课时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1课时 6.照相机和眼睛 1课时 7.

3、保护眼睛 1课时 8.潜望镜的秘密 1课时 9.神奇的“眼睛” 1课时 第三单元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10.种子发芽了 1课时 11.种辣椒 1课时 12.植物的花 1课时 13.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1课时 14.植物的“分身术” 1课时 15.生物繁殖新技术 1课时 第四单元 春夏星空 16.春季星空 17.夏季星空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机械 18.斜面 1课时 19.杠杆 1课时 20.滑轮 1课时 21. 齿轮 1课时 22. 自行车的科学 1课时 23. 未来的交通工具 1课时教学目标:(探究、情感、知识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表达与交流,搜集整理信

4、息,思考与结论。2、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3、认识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教学重点:1. 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补充、修正。2. 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教学难点: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1. 认真研究科学课程标准;2. 进一步了解科学教材;3. 认真学习有关的杂志、书籍的内容;第一单元 身体内部的秘密单元备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3.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

5、用及保健,探究心脏的快慢的因素。 4.了解人体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愿意合作交流。 3.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内容: 1.食物到哪里去了 2.我们的呼吸 3.心脏和血管 4.脑与神经 课时安排:45课时 1 食物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食物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本课是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本课以生活中学生感受真切的吃馒头的实例切入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猜想、假设、推理、实验等认识身体的

6、消化过程和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让学生及动手又动脑,开始对身体内部结构的认识活动,了解消化器官,进一步收集资料了解消化的意义和过程。课型:科学活动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在学习中学会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学习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能利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乐于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

7、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进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学习活动。教学难点: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各个器官、消化过程的认识学习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搜集关于人体消化系统各个方面的资料,实验工具:烧杯、温水、试管、滴管、淀粉糊、碘酒、关于食物消化、卫生保健等方面资料。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了解家人的饮食情况和饮食习惯。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动态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引出问题:“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下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引入本课学习活动。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了解问题,激发学生学习

8、兴趣,了解本课学习活动。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导入课题。.教师指导学生对食物消化的过程进行探究学习活动。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大胆进行假设和猜测食物在人体的运动过程和食物在身体里的变化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适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消化器官的图片,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照自己的身体指认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等。学生对食物消化的过程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大胆进行假设和猜测食物在人体的运动过程和食物在身体里的变化过程。学生交流讨论,观察人体消化器官的图片,在教师引导下对照

9、自己的身体指认人体的消化器官。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人体消化器官,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一个参考和范例。引导学生就提出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进行探究学习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展开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指导学生对“食物是如何被消化”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测、阐述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积极验证自己的观点。教师出示实验用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唾液消化淀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忆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淀粉的特点(淀粉遇碘会变成蓝黑色,遇到糖是不变色的),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模拟

10、食物中淀粉在口腔唾液的作用下消化转变成麦芽糖的过程。教师参与学生小组探究学习活动,提醒学生口腔里有温度,所以把装有淀粉糊的试管放入有温水的烧杯、淀粉的特点、咀嚼馒头或者其他含有淀粉多的食物时口感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实验,并及时交流、记录。学生对“食物是如何被消化”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学生了解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大胆猜测、阐述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积极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利用教师出示实验用品,进行探究“唾液消化淀粉”学习活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模拟食物中淀粉在口腔唾液的作用下消化转变成麦芽糖的过程。学生小组探究学习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实验,并

11、及时交流、记录。本环节为本课堂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认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通过漫画、资料卡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消化过程和消化意义的了解和认知。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出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对学生对于消化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关于食物消化卫生保健方面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日常的行为习惯,进行交流,并延伸课后学习活动: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调查人体血液循环方面有关知识资料,为下次学习活动作好铺垫。学生观看关于关于食物消化卫生保健方面资料,结合自己在日常的行为习惯,进行交流,并延伸课后学习活动,进行调查生活

12、中还有那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了解课后调查学习活动内容。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了解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并逐步落实做到保护人体消化器官的科学方法,了解课后学习拓展方面的相关内容,为下次学习活动作好基础。板书设计: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输送消化吸收吸收课堂检测:说一说为什么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教学反思:2 我们的呼吸教材简析: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课本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了解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同时通过猜想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呼吸器官的组成和功能,进而讨论保护呼吸器官的内容。课型:科学活动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应

13、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在学习中学会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学习二氧化碳简单性质的观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能利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方法。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检测实验的学习活动。教学难点: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各个器官、

14、呼吸过程的认识学习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搜集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各个方面的资料,实验工具:集气瓶、火柴、生石灰水、水槽、吸管。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了解关于呼吸器官的资料、气球。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动态教师与学生交流,做憋气体验游戏,指导学生认识对呼吸的重要意义,体验到呼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关于呼吸方面的问题,引入本课学习活动。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做体验游戏,初步认识对呼吸的重要意义,体验到呼吸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提出关于呼吸方面的问题,了解本课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呼吸对于人、生命的意义。教师

15、指导学生进行认识“我们呼出的空气和吸进的空气是否相同”的探究学习活动。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和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呼出的空气和吸进的空气是否相同,教师随机下发资料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如不支持燃烧、使澄清的生石灰水变混浊。出示实验材料,指导学生积极思考收集呼出的空气的方法,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弥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为更好的实验探究做好准备。教师提供学生相关实验材料、器材,参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帮助存在动手实验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交流,互帮互助。

1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究学习活动时的发现,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思考得出:“人呼出的气体要比吸进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多,人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少。”学生进行认识“我们呼出的空气和吸进的空气是否相同”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针对感兴趣的问题大胆猜测,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呼出的空气和吸进的空气是否相同,学习教师下发资料卡片,认识了解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积极思考收集呼出的空气的方法。学生交流设计实验方案,相互评价,弥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为更好的实验探究做好准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实验材料、器材,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学生小组内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交流,互帮互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活动中的

17、发现,知道“人呼出的气体要比吸进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多,人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少。”教师创设开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大胆利用不同方法(排水法等)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能力。通过在实验中下发资料卡,提示学生或吸进的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进行设计实验。教师引导通过对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将自己的收获变成大家共有的收获,认识人体需要氧气。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教师提出问题与生一起交流探讨:“你所知道的有那些负担呼吸任务的器官?在人体的哪个部位?”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根据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呼出人的吸气和呼气的路线,进一步理解呼吸的过程和呼

18、气器官各部分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资料关于身边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呼吸疾病的方法。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交流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根据理解利用画图的方式呼出人的吸气和呼气的路线,进一步理解呼吸的过程和呼气器官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和教师一起交流资料关于身边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思考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呼吸疾病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预防措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师以查体为例,向学生解释肺活量的问题,介绍简易测试肺活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空气污染和吸烟的危害,引导学生课后调查身边对呼吸器官危害

19、的资料,进行课后拓展学习活动。学生了解肺活量的问题,了解简易测试肺活量的方法以及空气污染和吸烟的危害,激发学习兴趣,调查身边对呼吸器官危害的资料,进行课后拓展学习活动。教师教给学生简单测量肺活量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拓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学习习惯于学习能力以及通过分析数据对某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的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事业,丰富学生知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人体的呼吸器官都有哪些呢?教学反思:3 心脏和血管教材简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心脏、血管、心跳等,使学生了解循环系统这个人体高效的运输线,把养分、氧气运到身体各处并将将废物带走的过程,了解影响心跳的各种因素,了解基本

20、的心血管保健走知识。课型:科学活动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在学习中主动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学会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以及保健方法,知道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路线。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了解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会制作简易听诊器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科学学习能力,初步学会能设计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学生探究学

21、习的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以及保健方法,知道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路线的学习活动。教学难点:学生对人体心脏和血管作用以及血液循环途径的认识学习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心脏和血管各个方面的资料、课件,制作简易听诊器的材料:漏斗、剪刀、长胶管等,医用听诊器。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心脏和血管各个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制作简易听诊器的材料:漏斗、剪刀、长胶管等,医用听诊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动态小肠吸收养料、肺部呼吸道的氧气又是如何到到全身各部呢?在我们身体里面有一个奇妙的运输网络,它们负责把养分和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出,它们就是心脏和血管。激发学

22、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思考问题,激发自身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本课学习活动。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开放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兴趣,直接导入课题。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认识心脏的位置和找血管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找自身血管和心脏的位置,引导学生找自身的基础上,在互相找寻对方的血管和心脏位置,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适时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血液是怎样流动的?人为什么有脉搏?”等。教师引导学生整理、交流小组体验学习中的发现,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认真仔细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教师适时出示课件资料加强学生的直观认

23、识,向学生介绍血液循环的途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心脏的位置和找血管的方法。学生小组交流,找自身血管和心脏的位置,找自身的基础上,在互相找寻对方的血管和心脏位置,并积极动脑思考,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思考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整理、交流小组体验学习中的发现,仔细倾听不同的意见。观察教师出示的课件资料,知道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对心脏和血管的已有认识,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人体内部心脏和血管奥秘的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将搜集来的资料加以整理,进行理性认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了解心跳与哪些因素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活动,感受平静、轻微运动、剧烈运动不同的运

24、动状态心跳快慢,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心跳快慢与运动状态的关系。进一步设计试验验证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心跳的快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了解心跳与哪些因素探究学习活动。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活动,感受平静、轻微运动、剧烈运动不同的运动状态心跳快慢,认识心跳快慢与运动状态的关系,进而设计试验验证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心跳的快慢。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制定研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教师出示资料,与学生一起交流关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到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讨论预防这些疾病的方法措施,如加强锻炼身体、保持愉快的心情情绪等。学生观看教师出示的资料,

25、交流关于身边常见心血管疾病,了解认识到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讨论预防这些疾病的方法措施。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保护人体心脏和血管的科学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出示医用听诊器,讲解工作原理以及发明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制作简易听诊器,教师适时出示一些常见身边的制作材料,引导学生制作,并在作品完成之后对心跳次数进行测量、比较学习活动。学生认识教师医用听诊器,了解工作原理以及发明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进行制作简易听诊器学习活动。学生制作,并在作品完成之后对心跳次数进行测量、比较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空间进行学习活动,水秀恶声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

26、兴趣,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测量心跳的学习活动,搜集调查并分析心血管疾病的资料,为家人和自己做一份利于保护心脏血管的建议书。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了解课后拓展延伸问题,积极延伸课后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由课内拓展至课外,满足学生探究欲望。板书设计:课堂检测:说说我们的血液是怎么流动的呢?教学反思:4 脑与神经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大脑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几方面体会大脑是名副其实的“指挥中心”。课文安排的活动有:抛沙袋和摆骨牌引出有关大脑的话题;两只握着的拳头靠在一起类比大脑的大小;测记忆力体会大脑的记忆功能;观察脑的纵剖图知道脑分为大脑、小脑、脑干,大脑在人脑中所处

27、的位置;介绍大脑左右半球的分工和大脑皮质所划分的六大功能区,体会大脑的指挥支配作用等。课型:科学活动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初步了解的构成及其功能。培养他们科学用脑的良好习惯。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进行初步人体科学的探究活动。通过学习脑和神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知识与能力:能够沉着、勇敢地应对各种实验。体验大脑对人体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教育学生注意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教学重点:学生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进行初步人体科学的探究活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制作能力。教学准备:人的神经系统图,人体神经传导

28、信息图,人脑外形图(或人脑模型),人脑功能示意图(或使用相应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动态我们已经认识了人体的哪些器官,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天气渐渐变暖了,被称为“四害”之一的蚊子又渐渐多起来,干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你发觉被蚊子叮咬时,你会作出什么反应?做一做这一反应过程,讨论一下你是怎样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反应的?这一反应过程是靠人体的哪些部分来指挥和协调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学生自由发言,并根据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导入课题。教师引导学

29、生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展开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提出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指导学生认识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指导学生认识脑的构造及大脑各部分的功能。人脑中有大脑、小脑、脑干,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称为左脑和右脑,大脑(对照大脑各部分机能图)中各部分的分工不同,不同部分分别管理书写、运动、感觉、视觉语言(阅读)、听觉、视觉、识别等,但分工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是各部分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学生分组实践:去拿桌上的苹果(或钢笔),说一说从看到拿的过程。先是眼看到苹果,并把这个信息由视神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脑决定“去拿这个苹果”,这个命令由传出神经传到手上的某

30、些肌肉,这些肌肉收缩,这样就伸手拿到苹果了计算一个1.4米高的人,光脚无意踩上一燃着的烟头所作出的反应过程要用多长时间?讨论并汇报: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一是单向传递,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二是速度快,100米/秒。教师引导学生就提出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进行探究学习活动。根据大脑各部分机能在插图上的相应位置认识大脑各部分的功能。对学生进行脑的卫生保健知识教育。讨论:根据大脑的活动规律,谈一谈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用脑?(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每天不少于910小时;二是不连续很长时间做一种工作,而是要交替进行各种工作;三是经常用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大脑反应灵活。)板书设计:

31、课堂检测:我们应该如何健康用脑?教学反思: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5、 凸透镜6、 照相机和眼睛7、 保护眼睛8、 潜望镜的秘密9、 神奇的“眼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凸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及成像规律;了解眼睛的内部结构;了解常见的眼睛疾病,特别关注近视眼的形成及预防;了解显微镜的基本作用,知道保护眼睛的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收集资料结论验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珍爱生命。课时安排:58课时5 凸透镜教材简析:凸透镜是一种非常重要得光学仪器

32、,由简单的凸透镜就可以衍生出许多复杂得光学仪器。学生都比较熟悉放大镜的方大、聚光作用,但对放大镜被称为凸透镜却比较陌生,所以本课由观察放大镜入手,完成放大镜到凸透镜名称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镜片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型:科学实验课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初步了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放大镜并了解放大镜的作用(聚光、成倒像、放大物体的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动手制作放大镜,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倾听别人意见、尊重他人的习惯。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制作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凸透镜及支架、纸屏、蜡烛及烛台、胶带、火柴、保鲜膜、玻璃器皿、激光灯。学生准备:凸透镜及支架、纸屏、蜡烛及烛台、胶带、火柴、保鲜膜、玻璃器皿、激光灯。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动态教师暗箱游戏导入:将凸透镜放入纸箱(布袋),让学生通过手触觉感受猜猜它是什么,并说明理由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游戏:通过手触觉感受猜猜它是什么,了解本次课堂学习活动内容。通过游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创设宽松、

34、民主、和谐的科学学习氛围。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凸透镜。教师引导学生由过去对放大镜认识,“刚才同学上台猜出这里面放入的是放大镜,为什么”引导学生凸透镜“在我们身边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其他形状样式的凸透镜。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认识凸透镜。学生认识凸透镜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其他形状样式的凸透镜。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以学生的体验、已有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到放大镜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的作用。教师下发小组活动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利用材料观察发现凸透镜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各种方法的发现凸透镜

35、的作用(成倒像、聚光即将平行光会聚一点、放大物体的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凸透镜的作用。教师下发小组活动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利用材料观察发现凸透镜的作用。学生尽可能采用各种方法的发现凸透镜的作用(成倒像、聚光即将平行光会聚一点、放大物体的像。)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凸透镜的秘密。如光透过凸透镜会发生偏折;用凸透镜观察远处景物看到倒像、聚光。以上原因皆因凸透镜具有聚集光线和成像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小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调整蜡烛、纸屏、凸透镜之间的位置、距离观察发现并及时将发现予以记录。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小结学生的小组发现,从中引导出凸透镜成

36、像规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学生小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调整蜡烛、纸屏、凸透镜之间的位置、距离观察发现并及时将发现予以记录。学生汇报交流,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醒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从探究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养成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发现一定的科学道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凸透镜的小组自由学习活动。教师提供学生玻璃器皿、塑料片等,引导学生自由制作凸透镜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创意及时给予积极性评价。学生进行制作凸透镜的小组自由学习活动。利用玻璃器皿、塑料片等材料,自由制作凸透镜学习活动。提示学生自己

37、想办法进行创新设计、制作,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进行创造,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课下了解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引入课后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课后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调查学习活动。将课堂探究延伸课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板书设计:课堂检测:凸透镜都有哪些作用?教学反思:6 照相机和眼睛教材简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照相机有浓厚的兴趣,照相机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能照像,这些都是学生的疑问。眼睛是我们很重要的感觉器官,它又是怎么工作的,与照相机有什么关系,在认识了凸透镜的基础上,这些问题都是这节课要解决的。课型:科学活动课教学目标:

38、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认识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知道保护眼睛的意义以及怎样保护眼睛的方法,培养科学卫生的用眼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制作简易照相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照相机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镜的科学原理学习活动。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建议照相机的学习材料、课前搜集关于人、不同动物眼睛的图片、资料、眼球成像模型。学生准备:制作建议照相机

39、的学习材料、课前搜集关于人、不同动物眼睛的资料、照片和其相应的底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动态教师出示一组照片及其相应底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使学生发现底片与照片的不同,产生问题,引入本课学习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出示的照片及其相应底片,发现底片与照片的不同,产生思考问题,了解本次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了解学习内容。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制作简易照相机小组学习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制作活动并及时给学生指导帮助。引导学生对自己制作的简易照相机进行观察发现,使学生发现在纸屏出现的倒立的像。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眼球的

40、构造,了解视觉形成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人体眼球构造、视觉形成的认识。教师小结,出示眼球模型讲解。力求通过学生的发现进行归纳,并与凸透镜知识进行有机联系。3、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认识其他动物的眼睛,了解其他动物眼睛的构造。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在学生汇报交流基础上适时出示一些动物眼睛的图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制作简易照相机小组学习活动。学生对自己制作的简易照相机进行观察发现,发现在纸屏出现的倒立的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人体眼球的构造,了解视觉形成的原因。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对人体眼球构造、视觉形成的资料形成初步认识。学生倾听教师小结,观察教师出示的眼球模型。思考视觉的形成原理。学生交

41、流认识其他动物的眼睛,了解其他动物眼睛的构造。学生小组交流汇报,了解一些动物眼睛的科学趣闻。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自由设计制作,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通过设计制作照相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凸透镜成像的理解,认识到照相机就是对凸透镜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制作兴趣,进一步领会凸透镜成像规律。并加以应用,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生活,为生活服务。本环节设计及让学生认识到眼球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提示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眼睛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感受动物身体结构复杂多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后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对动物眼睛对人类

42、的启示作用加以认识了解,延伸课后学习活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积极进行课后延伸拓展学习活动:进行课后对动物眼睛对人类的启示作用加以认识了解。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将课堂探究延伸课后。板书设计:课堂检测:说一说我们眼球的构造。教学反思:7 保护眼睛教材简析:生活中不良的用眼习惯,都会影响我们眼睛的视觉作用,形成视觉障碍,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眼睛疾病,重视眼睛的保护,改正生活中不良的用眼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科学问题,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多渠道信息的能力。课型:科学活动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眼睛的重要

43、意义,从而养成科学卫生的用眼习惯;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方法,学会科学规范的眼睛保健操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交流讨论生活不良用眼习惯,知道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搜集整理处理信息能力。教学重点:认识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眼睛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养成科学卫生的用眼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眼保健操穴位图、一些常见眼病的图片、资料。学生准备:生活中不良用眼习惯的调查、保护眼睛的一些方法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动态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眼睛的重要性,直接引入本课学习活动。学生与教师交流讨论眼睛的重要性

44、,了解本课学习活动。直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确了解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身边常患的眼睛疾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小组讨论交流身边常患的眼睛疾病。教师创设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眼睛的一些简单常识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科学方法,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改善生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导用眼卫生的注意事项,规范验保健操的做法并使学生能在眼睛保护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下发资料卡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加强交流讨论,对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思考产生这些疾病的原因和危害。阅读下发资料卡片,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情况,对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整理归纳,积极思考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