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复习资料(1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861359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复习资料(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预防医学复习资料-第 19 页预防医学第一章 绪论一、预防医学概念 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 2.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包括卫生系统功能、卫生决策和资源配置、筹集资金和健康措施评价等),以及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三级预防措施。 3.特点 (1)预防医学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采取的对策更

2、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渥太华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进一步延伸,指出:“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2. 三级预防策略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第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历年真题回顾【例1】临

3、床预防服务的对像是【解析】C临床预防服务对象为健康人,而非病人。【例1】不属于预防医学的道德要求的是A.爱岗敬业,宜传大卫生法规,言传身教B.改善工作和学习环境,严把防疫和食品卫生规范C.严格监管,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文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信息透明公开E.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解析】D预防医学的内容是三级预防。防疫工作者有权在疫区采取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各种措施属于传染病的治疗中,而非预防医学的的内容。【例1】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解,下列错误的是 、二级预防为主 D.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 【解析】E社区服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属于三级医院中的一级医院

4、而非三甲医院。第二章 医学统计学方法一、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指标直接法频数表法直接法加权法-离散趋势 二、定量资料的统计推断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三、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率构成比四、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 1. x2检验 2.行列表资料x2检验的注意事项 (1)一般认为,行列表资料中各格的理论频数不应小于1,并且1T5的格子数不宜超过格子总数的1/5。 (2)多个样本率比较,若所得统计推断为拒绝H0,接受H1时,只能认为各总体率之间总的来说有差别,但不能说明任两个总体率之间均有差别。五、秩和检验 4. 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首先按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次,再让秩次保持

5、原差值正负号(即符号秩)。编秩时:舍去差值为0的对子数,同时样本例数相应减少;遇绝对值相等差值符号不同则取平均秩次,符号相同可顺序编秩,也可计算平均秩次。六、直线回归和相关 1.直线回归分析的作用,回归系数及其意义。 2.直线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及其计算七、Logistic回归分析八、生存分析 1.将终点事件的出现与否和到达终点所经历的时间结合起来分析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2.生存分析的适用条件九、统计表和统计图历年真题回顾【例1】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选用的指标【解析】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的是变异系数。【

6、例1】正态分布中反映离散程度最好的是【解析】标准差系数是指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反应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例1】不属于变异指标的是【解析】中位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不是变异指标。【例1】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 B.标准正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E.非正态分布【解析】标准正态分布是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例1】为尽量发现病人,在制定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A.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B.提高方法的特异度 C.降低假阳性率【解析】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可以筛选出更多病人。【例1】可以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两个指标是【解析】正态分布是关于均数和标准差的分布函数,

7、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正态分布。【例1】均数与标准差的关系是A.均数愈大,标准差愈小 B.标准差愈小,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强C.标准差愈小,均数对总体均数的距离愈小D.标准差愈大,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强E.均数愈大,标准差愈大【解析】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若标准差小表示该组数据集中趋势好。【例1】正态分布资料当恒定时,越大【解析】标准差决定了分布的幅度。9.标准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值分别是A.=0,=0 B.=1,=0 C.=1,=-1 D.=-1,=1 E.=0,=1【解析】标准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值分别是=0,=1。【例1】某幼儿园大班 11 名 6 岁儿童接受百白破疫苗注射

8、后,其抗体滴度分别是 1:20,1:20, 1:20,1:40,1:40,1:80,1:80,1:160,1:160,1:320,1:640,描述其抗体滴度的集中趋 势的指标应选用: A.标准差 B.极差 C.算术平均数 【解析】抗体滴度分别是 1:20,1:20, 1:20,1:40,1:40,1:80,1:80,1:160,1:160,1:320,1:640,描述其抗体滴度的集中趋 势的指标应选用:几何平均数。【例1】欲比较两种药物的效果是否有差别,若疗效评定为“很有效,较有效,效果一般,基本 无效”,宜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A.卡方检验 B.t 检验 C.方差分析 【解析】“很有效,较有

9、效,效果一般,基本 无效”,宜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秩和检验。第三章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第1节 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一、流行病学概论1. 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 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基本原理基本原则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布论 病因论健康-疾病连续带理论预防控制理论数理模型群体原则现场原则对比原则代表性原则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第2节 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一、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

10、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续发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被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病残率指在一定的期间内,某人群中实际存在病残人数的比例。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病死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可能发生死亡事件的总人口数(通常为年中人口数)。存活率指随访期终止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期满的全部病例数之比。二、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

11、明显的时、空联系和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这样的流行强度称为散发.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疾病流行时,各病例间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发病率高于当地散发发病水平的310倍。大流行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为大流行。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的现象。三、分布的特征 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是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从而找出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

12、及原居住地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别,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发现病因线索。第3节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1. 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 2.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 3.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二. 描述流行病学 描述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其中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三.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病

13、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定义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分类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又分为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现场试验和临床试验统计分析比值比(odds ratio。OR,也称比数比、优势比或交叉乘积比)发病率优点更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较可靠;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14、;局限性选择偏倚回忆偏倚混杂偏倚易发生失访偏倚四.实验流行病学1. 实验流行病学分类:分为现场试验和临床试验两类。2. 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简单随机分组、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分组。3. 对照组: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标准疗法对照,以及不同给药剂量、不同疗程、不同给药途径相互对照。4. 资料收集过程的要求:盲法观察(单盲、双盲、三盲),规范观察方法,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第4节 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一、流行病学研究的偏倚 1. 偏倚的概念 偏倚是指在研究或推论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偏倚属于系统误差。 2.常见的选择性偏倚和信息偏倚常见的选择性偏倚常见的信息偏倚入院率偏倚检出症候偏倚

15、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无应答偏倚易感性偏倚时间效应偏倚领先时间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测量偏倚错误分类偏倚第5节 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一、 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概念 1.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筛检所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称为筛检试验。二、诊断与诊断试验的概念、目的与应用原则 1. 诊断是指在临床上医务人员通过详尽的检查及调查等方法收集信息、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后对患者病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用于诊断的各种检查及调查的方法称诊断试验。 2. 诊断的目的 3.诊断的应用原则。三、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区别筛检试验

16、诊断试验目的不同区别可疑患者与可能无病者区别患者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的人观察对象不同以健康的人为观察对象以患者或可疑患者为观察对象试验的要求不同要求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度高,最好能排除所有非患者所需费用不同最好能检出所有患者诊断试验要求科学、准确试验方法使用医疗器械或实验室方法则应使用简单、价廉的方法结果的处理不同阳性者须作进一步诊断或干预阳性者要给予治疗四、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筛检试验的标准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确定金标准、选择研究对象、确定样本含量盲法同步测试、整理分析资料、质量控制真实性 可靠性第6节 公共卫生监测一、公共卫生监测概述 1. 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

17、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如决策者、卫生部门工作者和公众等),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公共卫生监测是制订、实施、评价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重要信息来源。2. 公共卫生监测的分类 国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有37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1 药物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一般可以分为A型反应和B型反应。 (1)A型反应与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包括过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反应、继发反应和停药综合征。 (2)B型反应与常规的药理作用和剂量无关,可

18、能涉及遗传易感性和变态反应等机制,因此难以预测。当不良反应致使机体某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时,就成为药源性疾病。第7节 疾病暴发的调查与分析一、疾病暴发 疾病暴发是指在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异常多的,性质相同的病例,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病例会迅速的减少。二、疾病暴发的暴发调查 暴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的基本形式之一。三、暴发调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暴发调查应与暴发的控制同步进行,因为暴发的有效控制是研究的目的;暴发调查既应得到法律的保障,也要自觉在法律的规范下开展;争取多部门的合作,并获得群众的支持;及时把信息上

19、报给上级卫生行政和业务部门。第8节 循证医学一、基本概念 循证医学是指任何临床的诊治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它是把最佳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技能和患者的价值整合在一起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二、系统评价 1. 系统评价是以某一具体临床问题为基础,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并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的出现及时更新。2. Meta分析 当系统评价采用了定量合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

20、统计学处理时称为Meta分析。所以,Meta分析是运用定量统计学方法汇总多个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不存在失访偏倚。历年真题回顾1.根据有无暴露某些因素史分组的指标是【解析】根据有无暴露某些因素史分组的指标是队列研究。2.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系统抽样的方法是A.随机选择 B.简单抽取 C.随机定起点,一定间隔抽取单位 D.总体分层 E.剔除特别【解析】系统抽样的方法是随机定起点,一定间隔抽取单位。3.流行病学的三类偏倚A.选择中心混杂偏倚 B.中心信息混杂偏倚 C.选择信息混杂偏倚 D.选择信息中心偏倚 E.选择数据混杂偏倚【解析】流行病学的三类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4.某地区欲找出对

21、病人的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以便制定防治对策,需要计算和评价的统计指标为A.病死率 B.患病率 C.死亡率 D.患病构成比 E.发病率【解析】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要调查某一地区的死亡率。5.定群研究,又称A.队列研究 B.现况调查 C.病例对照调查 D.临床随访研究 E.实验研究【解析】定群研究又称队列研究。6.流行病学中的疾病之间分布是指A.历史分布 地区分布 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 地区分布 C.性别分布 民族分布 地区分布D.年龄分布 季节分布 地区分布 E.年龄分布 性别分布 职业分布【解析】疾病之间分布包括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及地区分布。7.临床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解析

22、】双盲是试验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分组结果,这样可以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保持试验公正客观。8.对一个地区全体居民进行料的分析,可计算当地的A.高血压患病率 B.高血压发病率 C.高血压家庭续发率 D.高血压病死率 E.高血压罹患率【解析】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数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9.Meta 分析中常见的偏倚不包括 A.引用偏倚 B.发表偏倚 C.文献库偏倚 D.失访偏倚【解析】Meta 分析中常见的偏倚包括引用偏倚、发表偏倚、文献库偏倚、多次发表偏倚。不包括失访偏倚。某研究者为探讨脂肪摄入量与男性前列腺癌的关系,在社区内选择高脂肪和低脂 肪摄入者各 200 名,从 50 岁开始对他们

23、进行随访 10 年。在随访期间,高脂肪摄入组中有 20 人,低脂肪摄入者中有 10 人被诊断为前列腺癌: 10.这种研究方法为: A.现况调查 B.实验研究 C.生态学研究 D.队列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1摄入组相比,高脂肪摄入组的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RR)是: A.1.5 B.0.75 C.1.0 D.2.0 E.0.05 12.高脂肪摄入者所致前列腺癌的特异危险度为 【解析】暴露于某种因素下的研究方法是队列研究;高脂肪摄入组的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RR)是20/10=2.0;高脂肪摄入者所致前列腺癌的特异危险度为5/100。第四章 临床预防服务第1节 临床预防服务的概述一、临床预防服务

24、概念临床预防服务定义健康管理定义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在家庭和社区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临床预防服务主要针对个体的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服务提供者是临床医生。指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和针对性地评估并对整个生命全程进行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威胁、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对所患的疾病进行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经济有效地避免早亡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二、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 求医者的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预防性治疗。三、临床预防服务的意义 1.医务人员

25、以其特殊的方式与“患者”直接接触,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性的量化评估。 2.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策略。 3.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建议也有较大的依从性。 4.医务人员可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行为改变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保健的建议,有利于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纠正不良的健康行为、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5.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原则。四、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健康危险因素评估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

26、供依据。五、健康维护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健康维护计划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具体的危险因素等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做什么、间隔多久、何时做等。第2节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一、健康行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 健康行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指与促进、维护或恢复健康相关的个体心理、情感状态和外显的行为模式。是旨在促使人们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活动。指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及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1.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指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指允许行

27、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指对象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加强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2.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接受医生的建议而采取某种有益健康的行为或放弃某种危害健康的行为,需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 行为改变阶段模式:行为变化阶段有5个阶段:无转变打算阶段;打算转变阶段;转变准备阶段;行动阶段;行为维持阶段;变化过程:该模式认为行为改变中的心理活动包括了认知层面及行为层面。(2) 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倡导增权协调形成或捍卫一个理由的过程.是帮助群众具备正确的观念、科学的知识、可行的技能,激发其朝向完全健康的潜力,使群众获得控制那些影响自身健康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的过程。是指

28、让利益冲突各方围绕促进和保护健康而妥协的过程。三、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的概念: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个体、群组或社区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的社会活动和学习过程的结合。它的直接目的(工作目标)是促使个体和群体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长期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健康相关行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临床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及原则临床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及原则健康咨询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健康咨询的原则第3节 烟草使用的控制一、烟草使用与二手烟流行状况及其定义在很多工业化国家烟草使用呈现下降趋势时,发展中国家人群的吸烟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吸烟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二、烟草使用与二手烟流行对健康的主要危害

29、及机理 1.尼古丁依赖是成瘾的主要物质。 2.提高戒烟动机的干预措施是5“R”法。 3.联合使用一线药物。第4节 合理营养一、营养的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营养营养素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2.食物的营养物质分为营养素功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1.提供能量。2.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3.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1)推荐摄入量(RNI):指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相当于传统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 (2)人体必需的营养

30、素及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矿物质成年男子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75g/d,女子为65gd。脂肪AI占每日总能量的20%30%。胆固醇摄入量不宜超过300mgd。1.AI占膳食总能量的55%65%。2. 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025g比较适宜。成年人膳食能量的RNI为轻体力劳动男性10.04MJ(2400kcal)d,女性8.80MJ(2100kcal)/d。正常成人膳食钙的AI为800mg/d;膳食铁的AI男性为15mgd,女性为20mgd;成年男子锌RNI为15mgd,成年女子为11.5mgd。二、临床营养 1. 基本膳食:一般健康人日常所用的膳食基本相同,膳食结构、能量与各种营

31、养素和残次均应遵守平衡膳食的原则,使能量及营养素数量和质量达到合理营养的要求2. 治疗膳食 (1)指数(BMI):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 (2)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BMI小于18.5是体重过低。 (3)18.523.9为体重正常,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第5节 身体活动促进一、身体活动的概念 1.身体活动是指骨骼肌收缩导致机体能量消耗明显增加的各种活动。 2.体适能是指人们拥有或获得的、与完成身体活动的能力相关的一组要素或特征。 3.有氧运动是指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时间较长、能

32、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 4.身体活动分类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往来身体活动家务性身体活动闲暇时间身体活动指工作中的各种身体活动.指从家中前往工作、购物、游玩地点等往来途中的身体活动.指在院子里或者室内进行的各种家务劳动。指职业、家务活动之余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运动锻炼。二、身体活动与健康 1.身体活动的健康益处 2.身体活动伤害:最常见的是外伤和急性心血管事件。 3.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推荐量517岁年龄组1864岁组65岁及以上年龄组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体力活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体力活动,或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体力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33、每周完成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体力活动,或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体力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4.临床场所身体活动指导:运动处方;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原则;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的步骤;单纯性肥胖运动处方。运动形式运动频率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运动为主至少每周5次;最好每天运动。 5.监测监测防止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提倡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中低强度,持续10分钟以上的活动。适时监测,运动时的足部保护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活动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60%70%最大心率。三、人群身体活动促进根据IPAQ专家组的建议,对是否达到身体活动推荐量进行评价,将身体活动量分成三个等级。身体活动不足

34、身体活动中度活跃身体活动高度活跃未达到后两者标准的身体活动水平每周5次,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与每周3次,每天2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相结合身体活动是达到该身体活动水平的最小推荐标准。每周5次,每天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与每周3次,每天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相结合身体活动是达到该身体活动水平的最小推荐标准。第6节 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处理一、疾病早期发现的方法疾病普查方法机会性筛查对人群中所有健康个体如学生、工人、老年人,进行某一疾病的检查称为普查,以早期发现患者。利用人们就医的机会进行某些针对性的检查,以早期发现可疑疾病二、临床场所疾病筛检的

35、方法与原则临床场所疾病筛检的方法 在具体开展筛检项目时,医生应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规范体检的各个步骤,保证体检质量。遵循筛检原则检查前准备检查方法提供健康咨询筛检异常处理筛检的不良作用正确性和可靠性注意事项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挑选合理的疾病筛检项目和筛检频率。知道医生要严格核对所要开展检查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要求。掌握该项检查技术的实施方法和要点。为受检者提供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健康咨询。发现异常受检者,医师应提出随访和治疗意见。了解并向受检者介绍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严格掌握筛检方法的判断依据,并向受检者解释和介绍。向受检者简介筛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消除受检者产生的顾虑。三、疾病筛检结果的判

36、读及处理原则 1.筛检结果判读。 2.处理原则。第五章 社区公共卫生第1节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一、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1. 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传染病监测;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2.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1)传染病报告: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 2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

37、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 (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患者病原携带者接触者动物传染源针对患者的措施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具体措施包括: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对危害大且经济价值不大的动物传染源应予彻底消灭。 (3)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除和杀灭病原体。 (4)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二、计划免疫 1.计划免疫的定义: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

38、染病的目的。 2.预防接种的种类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通过人工免疫方法,使宿主对相应传染病产生特异免疫抵抗力的方法。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直接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抵抗某种传染病的能力的方法。在实施被动免疫的同时,进行疫苗接种,使机体迅速获得自身特异性抗体,产生持久的免疫力。3. 计划免疫内容 儿童基础免疫,即对7周岁及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以及以后的适时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免疫力,概括为“接种四苗,预防六病”。最新的计划免疫还要求添加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并在部分地区增加对

39、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免疫接种工作。4. 疫苗的效果评价:计划免疫工作考核指标为:建卡率、接种率、四苗覆盖率、冷链设备完好率。第2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一、主要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与防治策略 1.慢性非传染病的概念 时间长、缺乏明确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总称。 2.慢性病防治的原则 (1)强调在社区及家庭水平上降低最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4种共同的危险因素进行生命全程预防。 (2)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把慢性病作为一类疾病来进行共同的防治。 (3)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 (4)传统卫生保健服务内容、方式向

40、包括鼓励患者共同参与,促进和支持患者自我管理,加强患者定期随访,加强与社区、家庭合作等内容的创新性慢性病保健模式发展。 (5)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行动。 (6)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时,应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科学的行为改变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及环境改变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性社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二、慢性病的管理 1.疾病管理。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原则。 3.慢性病自我管理。第3节 环境卫生一、环境与环境卫生的概念 1.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由各种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所组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指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41、它由各种物质因素所组成。自然环境又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体系,它由各种非物质因素组成,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与社会人际关系等。 (2)环境卫生: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二、环境污染及其来源 1.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称为公害。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

42、的地区性疾病称公害病。污染源污染物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或设备与装置,即污染因素的发生源。指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1.生产性污染源。2.生活性污染源。3.交通运输性污染源。4. 其他污染源等。1.化学性污染物。2.物理性污染物。3.生物性污染物。三、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1.环境有害物质对健康影响的因素。 2.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四、环境有害因素的控制 1.环境污染物的危险度评价。 2.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第4节 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一、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指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担保。这里的

43、不良反应包括由于偶然摄入所导致的急性毒性和长期少量摄入所导致的慢性毒性。因食用不安全食品,从而使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二、食品污染 1.食品污染定义:是指非食品本身的有害物质在食品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调直至餐桌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入食品的状态。 2.食品污染种类和来源食品的生物性污染食品的化学性污染食品的物理性污染患者(畜)粪便通过人体或环境间接污染食品或直接污染食品。主要来自于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要来自于食品产、储、运、销时落入的杂

44、物,以及具有放射性的废物不合理排放或意外泄漏导致食品污染。 3.食品中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黄曲霉毒素农药有毒重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是损害肝脏污染农药的食品镉、铅、砷、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膀胱癌、肝癌煤炭、石油等燃料,可产生多环芳烃的污染。三、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食物中毒分类:一般按病原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 3.临床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可分为感染型、毒素型和混合型三种。临床表现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感染型食物中毒通常伴有发热,而毒素型食物中毒很少有发热,中毒潜伏期的长短与毒素类型有关。 4.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食用沙门菌污染食品所致动物性食品主要是海产品主要是乳及乳制品、肉类、剩饭等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熟肉以及内脏的熟制品。霉玉米中毒、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