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旋转教学反思(1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843736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的旋转教学反思(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面的旋转教学反思(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的旋转教学反思(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的旋转教学反思(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面的旋转教学反思-第 13 页篇一:面的旋转教学反思面的旋转教学内容实际就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浙教版重点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动手剪一剪,发现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并且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北师大版教材的重点不仅限于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材更突出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比较直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摆在首位。为了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情境图1和图2,感受“点

2、动成线”,通过学生用笔代替线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线动成面”,通过转动竖立的数学书(代替一个长方形的面),感受“面动成体”。为了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课前让学生准备了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梯形的四面小旗,同桌合作完成。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快速的旋转小旗的棒子,仔细观察转动后的结果,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教学反思:今天虽然是开学的第一天,但是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课堂上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学生认识了圆柱、圆锥以后,凭着这种直觉,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圆柱和圆锥。有些孩子找不到十分标准的圆柱和圆锥就结合实物借助语言来表达。教室的物品中,粉笔是最容易让学

3、生看成是圆柱的,今天我刚拿出来粉笔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时,就有学生喊道:“不是圆柱。”我继续追问:“为什么?”学生能够正确地解释。在此基础上学生很顺利的就说出了圆柱、圆锥的特点。除此之外学生对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尤其是高的条数都能够正确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看到以上这些值得高兴之处的同时,也有一点点遗憾:在处理第一个问题时,学生都知道彩带随车轮转动后形成了圆。在接下来观察第一幅图时学生,可能受这个影响学生就将每一个小风筝看作了圆,认为当风筝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条线。显然学生的这种认识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课堂上我做了一些处理,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了“点”,也明确了点和线之间的关系。但

4、总觉得不是很顺,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接着学生说的圆来引导也许会好一些。篇二:面的旋转教学反思面的旋转教学反思显春学校 庄平荣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感觉做到了以下几点:1、素材注重现实性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本节课中,我始终把学生置于趣味的情境之中,如:生活中“旋转的美”、“找一找”等活动,这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2、问题呈现开放性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中“旋转游戏”、小组内的“操作活动”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课堂上学生非常执着、认真、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每个问题都得出不同的答案

5、。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开放了课堂空间又开放了学生思维;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特别在探索、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和特点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潜能得到开发,他们所收获的远非数学知识。3、活动凸显主体性课中,我大胆放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我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用观察、分析、猜想、探索、归纳等手段,帮助学生动手、动脑做数学,引导他们自主归纳出立体图形的特点。总之,在本节课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有趣味性、丰富性、现实性。同时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加强学法指导,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2015年3月6日1篇三:

6、面的旋转教学反思面的旋转教学反思篇一:面的旋转>教学反思面的旋转教学内容实际就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重点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 , 教材更突出结合具体的情境 , 让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动手剪一剪,发现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并且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 ,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比较直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摆在首位。为了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情境图 1 和图 2 ,感受“点动成线”,通过学生用笔代替

7、线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线动成面”,通过转动竖立的数学书(代替一个长方形的面),感受“面动成体”。为了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课前让学生准备了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梯形的四面小旗,>同桌合作完成。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快速的旋转小旗的棒子,仔细观察转动后的结果,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篇二:面的旋转教学反思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实质,并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移后的图形。据此,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

8、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到布置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面的旋转”主要知识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认,本节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从三方面进一步加深认识:第一: 从“静态”到“动态”,即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第二: 从“整体辨认”到“局部刻画特征”,鼓励学生在以前研

9、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同时,对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的认识,使学生对面的认识从平面过渡到曲面,这是认识上的再一次上升。第三:从观察圆柱、圆锥实物到认识它们画在平面上的“图”。课上体现的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关注“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首先设计了一个利用自行车车轮转动体会“点的运动形成线”的活动,即在自行车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观察彩带随车轮转动的情况,发现彩带转动后形成了圆。然后又呈现了三幅情境图,让

10、学生结合这些生活现象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第一幅图是“很多小的风筝在天空中连成一条线”,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点的运动形成线”;第二幅图是“雨刷运动时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线的运动形成面”;第三幅图是“转门”,引导学生感受“面的旋转形成体”。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注意准备了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另外,对于教材中通过旋转形成的几

11、何体中出现的球和圆台,让学生在“面旋转成体”的过程中增加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认识这两种几何体。课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球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要求掌握特征;圆台不出名称,只要学生能连线,知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形成的就可以了。篇三:面的旋转教学反思“圆柱与圆锥”是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这一单元包括圆柱的认识、表面积、体积、圆锥的认识、体积几部分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不曾安排点线面体知识间沟通联系的课。这套新教材把面的旋转与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结合起来教学,很好的沟通了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圆柱和圆锥又起到省时省力的效果。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类

12、比、归纳、概括能力。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沟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几何中讲“点”是有位置而无大小,无厚薄;“线”有长短无粗细;“面”是有长宽而无薄厚;?又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点、线、面、体,这些东西是存在我们想象中,这种玄学的讲法,怎能不使学生迷糊、头痛。如何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易懂易掌握的知识呢?我思考了很久决定用学生常见的烟花、流星、汽车雨刷、旋转门等现象,这些是点线面体在生活中的原型,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知识,使学生在动态中充分感悟点运动形成线,线运动形成面,面运动形成体,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结果证明学生对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掌握得很好。二、创设有效的情境。教

13、学开始从学生熟悉的奥运会开幕式的镜头入手,很自然的把点线面体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就存在于身边。引入圆柱和圆锥的学习环节,通过出示不同形状的五盏灯,引出小学阶段所认识的所有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圆柱和圆锥区别于长、正方体的特征是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而且底面是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整体感知了圆柱、圆锥区别于长、正方体的特征,同时在抽象出圆柱、圆锥透视图的过程中,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也有了初步感知,这样在大的立体图形的背景下引出对圆柱和圆锥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抽象出立体图形并区别它们的过程中,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圆柱

14、和圆锥的特征。三、辨析比较中建立模型教学先认识圆柱的特征,在学生对圆柱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认识之后,通过课件演示,圆柱变成圆台,再由圆台变成圆锥,在观察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了圆锥和圆柱的区别,即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只有1个底面;圆柱有无数条高,而圆锥只有1条高。在研究圆锥特征的过程中,学生对圆锥的底面、侧面、高的认识借鉴了对圆柱的研究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不断进行比较、辨析,最后归纳、概括出圆锥的特征,既认识了圆锥的特征,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特征的认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四、应用中建立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我根据不同需要,

15、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辨析、比较的机会,而这种辨析和比较,恰恰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为在比较和辨析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层次的思考、有了运用,有了自己的判断,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类比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总之,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制作圆柱和圆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不感到陌生,并激起学生自己探究的乐趣,我感到这样处理不但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反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有效统整和合理优化,实现了教学的优质、高效。篇四:面的旋转教学反思面的旋转教学反思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教材的重点不仅限于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为了能

16、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情境图1和图2,感受“点动成线”,通过学生用笔代替线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线动成面”,通过转动竖立的数学书(代替一个长方形的面),感受“面动成体”。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新知现代教育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有趣、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中,从以生活中“旋转的美”到课中“找一找”生活中圆柱、圆锥体的物品和练习题中包装盒的设计,都鼓动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了

17、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了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与态度。二、提供活动空间,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我们天天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挂在口头,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交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却没有办法教给学生空间观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组织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做了大胆地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得新知,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中使空间观念逐渐得到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而且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上,我为

18、学生提供了多次探索、操作的空间。“旋转游戏”使每一个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使学生从抽象进入直观,又引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讨论,接下来在小组中通过看、摸、滚、剪、量等探索活动中,又一次享受到了旋转的愉悦,思维也渐渐走向深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空间感知。三、搭建展示舞台,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获得成功,建立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成功的契机,例如:通过小组内的合作,探索,谈谈心促使他们永远乐观。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促进学生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19、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篇五:面的旋转教学设计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开篇内容,前面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并分析了长方体正方体。而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体的一些知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一些特征,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准备好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想象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教学对象的分析学生已学过线、平面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初步有了关于图形的知识今天学习通过旋转面可以形成怎样的图形,建立学生的空间

20、想象能力。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指引下能接受面动成体的现象,很好的掌握圆柱、圆锥的特点。先让学生预习,在课当上,让学生展示,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再者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注重学生的差异,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三、教学目标(一)知识: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二)能力:联系生活,能够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四、教学方法(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差异,我制定了一下教学方法。(二)小组探究

21、法、讲解法、学生差异教学法、动手操作法、学生展示法五、教学重点难点(一)认识圆柱、圆锥。(二)圆柱,圆锥的特征。(三)演示教具,实物观察六、教学过程(一)、创境准备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点、线、面”之间的关系。(1)欣赏动画,思考.问师:同学们,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你在生活中留心过车轮转动过程中的数学问题吗?淘气可是一个有人心,他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我们来听一听。(问题1: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问题2:彩带所在的辐条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画,看谁能帮淘气解决问题。(动画演示)(2)交

22、流:谁能帮淘气解决问题?(找学生说)(3)思考:转动形成的这两个圆有什么不同?2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1)呈现“很多小的风筝在天空中连成一条线”的情境(2)观察、思考:请你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你能发现什么?(3)交流。(4)概括、小结:点动成线。(并板书:点动成线)(5)同时呈现下面两幅图。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6)交流。(7)动画演示这两幅图的运动过程。(板书: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8)寻找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二)、探究新知1通过面的旋转,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1)介绍活动要求。师:课前,每位同学都用纸片和小棒分别

23、做成了长方形、半圆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状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转小棒,纸片旋转后分别会形成什么图形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转小棒进行观察,并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2)学生活动。(3)交流结果。(4)课件动画演示圆柱、圆台、球、圆锥的形成过程,验证学生结果。(5)交流: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圆柱、圆台、球和圆锥的形成过程。(6)思考、交流:根据刚才的观察,你能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吗?这几种立体图形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不同。2寻找这几种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1)课本第2页“找一找”。(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3.探究圆柱的特征。1结合实物探究圆柱

24、的特点。(1)介绍活动要求。师:请你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体实物,观察并思考:圆柱有什么特点?(可以通过看、滚、剪、切等多种方式)(2)学生活动,教师深入指导。(3)小组交流。(4)集体交流。(5)结合学生交流并结合实物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高。2认识圆柱的直观图。(1)师:刚才同学们结合圆柱体实物已经认识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且掌握了它们的特点。那你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圆柱的直观图吗?(教师深入观察,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画法。)(2)(展示台展示所有不同画法)师:请你观察,到底哪种正确呢?为什么?(3)交流。(画错的进行修改)(4)师:你能在圆柱的直观图上找出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吗?3在

25、直观图上认识圆柱的高。(1)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能尝试着在你画的圆柱中,画出它的高吗? ( 2 ) (教师深入观察,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画法。)(3)思考、交流:他们谁画的正确呢?为什么?(4)概括:圆柱的高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圆锥的特征。1结合实物探究圆锥的特征。(1)介绍活动要求。师:请你拿出课前准备的圆锥体实物,观察并思考:圆锥有什么特点?(2)学生活动,教师深入指导。(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交流。(4)结合学生交流并结合实物介绍圆锥的底面、侧面、高。2认识圆锥的直观图。(1)师:你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圆锥的直观图并画出圆锥的高吗?(学生动手画一画)(2)集体交流。(2) 结合圆锥的直观图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3课堂小结:4看书质疑(三)、巩固练习1写出图形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课本4页3题。2想一想,连一连:课本第4页第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