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黄帝内经》知识学习养生之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黄帝内经》知识学习养生之道.ppt(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向黄帝内经学习养生之道,曲黎敏,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上),内经的五藏,非血肉的五脏。 意象思维的总原则: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水曰润下 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 土曰稼穑 1.象五行:木、火、土、金、水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2.象方位:东、南、中央、西、北 3.象四季:春、夏、长夏、秋、冬 4.象动物(含天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蚯蚓 5.象人事:木母、金公、姹女、婴儿、黄婆,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中),6.象社会:君主、宰相、将军、政委、作强 7.象五气:风、热、湿、燥、寒 8.象五音:肝角(3),心徵(),脾宫();肺
2、商();肾羽() 9.象卦象:震,离,兑,坎 10.象五色:东方青色(肝)、南方赤色(心)、西方白色(肺)、北方黑色(肾)、中央黄色(脾),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下),人体五藏之象 五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体: 筋 脉 肉 皮 骨 五窍: 目 舌 口 鼻 耳 五华: 爪 面 唇 毛 发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五神: 魂 神 意 魄 志 五志: 怒 喜 思 忧 恐 五变: 握 厥 哕 咳 栗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臭: 臊 焦 香 腥 腐 五液: 泪 汗 涎 涕 唾,黄帝的意义(一),1.中医的经典是什么? 2.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的不同 五内阴阳
3、谓之内,万世宗法谓之经 3.为什么用“黄帝”命名 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 4.研究医学为什么要研究女性?,黄帝的意义(二),5.内经与史记 (1). 司马迁为什么受宫刑 (2).史记五帝本纪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3). 为什么说内经成书于汉代 6.为什么“上医医国” (1).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2).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素问灵兰秘典论的社会医学模式,主旨: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促进对生理问题的认知与理解,反过来,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关于脏腑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社会医学模式也可以加深我们对社会结构的认知与了解。 题目的含义 善哉!余闻精光大道,大圣之业,
4、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五藏之官能中央政府(藏而不泻),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统摄脏腑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权衡治理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蕴含生机 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素问刺法论) 输布四方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造化形容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疏通气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统摄脏腑,1. “心”字解 2. 心藏神心主血脉,藏神 两精相搏谓之神 3.心“在志为喜” 4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病(1),“心主血脉” : 肺经(烦心胸满) 胃经(心欲动) 子盗母气 脾经(心下急痛) 湿邪 心经(噫干、心痛) 心血虚 肾经(心如悬、烦心、心痛)
5、早搏 间歇 心包经(心中憺憺大动) 胆经(心胁痛不能转侧)气化无力,心病(2),“心主神明”(精神疾患 ) : 胃足阳明之脉 “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 肾足少阴之脉“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先生理、后心理,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权衡治理,1.相傅之官 (主一身之气) 2.肺主一身之气:肺主气-营气 卫气,司呼吸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 3.治节出焉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枢纽)也,非皮肉筋
6、骨(之关节)也。” 4.肺藏魄:,肺经经证的表现,浅证 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 深入脏腑 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蕴含生机,1. 将军之官 2. 肝主筋,肝藏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3. 肝藏魂 4.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 心之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肝经经证的表现,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实症)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虚症) 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
7、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 腰痛不可以俯仰(太冲) 丈夫颓疝,妇人少腹肿 甚则嗌干 面尘脱色 胸满呕逆(气逆) 飧泄(下焦无火),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素问刺法论)输布四方,1. 谏议之官 2. 脾主身之肌肉(素问痿论篇) 3. 脾在志为思 4 .脾主统血(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经经证的表现,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舌本痛,体不能动摇 食不下 烦心,心下急痛 溏,黄疸 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造化形容,1. 作强之官 2. 肾主藏(精)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8、精之处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 ) 3. 伎巧出焉 4. 肾藏志,肾经经证的表现,饥不欲食,面如漆柴 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 目巟巟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 烦心心痛,黄疸,肠澼 痿厥,嗜卧 足下热而痛 灸则强食生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疏通气机,1.心包的问题 2.臣使之官 膻中: 阻挡邪气、宣发正气,心包经经证的表现,手心热,循肘挛急 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烦心、心痛,掌中热,六腑之官能地方官员(泻而不藏 ),胆者, 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生发真阳 脾胃者,仓
9、廪之官,五味出焉。受纳分类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渗透分别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容纳变化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气化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输布真阳,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生发真阳,1.中正之官 少阳主枢:有交通“阴阳”的功能。 2.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3.决断出焉,胆经经证的表现,口苦,善太息 心胁痛不能转侧 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 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 腋下肿,马刀侠瘿 汗出振寒,疟,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受纳分类,1. “胃”字解 2.仓廪之官 胃者,五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腑皆禀气于胃(灵枢五味 ) 3.
10、胃与血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经决气篇第三十),胃经经证的表现,洒洒振寒,善伸数欠 口 ,唇胗,牙痛(上齿中) 颜黑,鼽衄 颈肿喉痹 大腹水肿 膝髌肿痛 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 胃中寒则胀满,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容纳变化,1.“肠”字解 2.小肠主液所生病,小肠经经证的表现,嗌痛颔肿,不可以顾 肩似拔,臑似折 耳聋目黄颊肿 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渗透分别,1.手阳明大肠经脉,是主津所生病者(灵枢经经脉第十 ) 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灵枢经决气篇第三十 ) 2. 便秘与溏泄,大肠经经证的表现,齿痛(下牙痛)颈肿 目黄、口干、鼽衄、喉痹。
11、两臂痛,和食指不灵活。 便秘或拉稀,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输布真阳,1.三焦解 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 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 (华佗中藏经 ) 2.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经经证的表现,耳聋浑浑淳淳 嗌肿喉痹 汗出,目锐眦痛 颊痛 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气化出焉,1.州都之官 2.津液藏焉 3.气化出焉 4.主筋所生病 5.三高症,膀胱经经证的表现,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 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腘如结,踹如裂 痔疟狂癫疾,头顖(顖囟xn)项痛 目黄泪出鼽衄 项背腰尻腘踹脚皆
12、痛,小趾不用,结语,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m 音末)世不殆,以为天下之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善哉!余闻精光大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经脉穴位奇经八脉,1.经脉 阴经6条,与五脏相关 手太阴肺、足太阴脾、手少阴心、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 阳经六条,与六腑相关 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 “内景髓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李时珍) “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经脉穴位奇经八脉,2.
13、穴位 井穴 荥穴 腧穴 经穴 合穴 几个重要的穴位: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酸痛取阿是,胸胁内关谋,下腹三阴交,胁痛觅支沟。 少商、商阳(井穴) 合谷,曲池,劳宫,百会,涌泉,足三里,中脘,关元,经脉探秘,1.中医理论的要点 : 气元说 经络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 藏象理论 2.经络到底是从“经”到“穴”,还是从“穴”到“经” ?,灵枢经脉第十,经脉篇的意义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1.经脉为什么从肺经开始 肺经循行 归属于肺经的病及表现,内经说人,1.人的定义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14、。 2.人体的生成 素问五藏生成篇第十、灵枢经脉、灵枢决气第三十、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灵枢经脉),人体的精神内涵,1.何谓“形、神、气” 2.人身“三宝”是什么 以其流行,谓之气。以其凝聚,谓之精;以其妙用,谓之神。 3.话说“五藏神” 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藏气虚之所梦,肺气虚:白物、杀戮、兵战 肾气虚:溺水、恐惧 肝气虚:伏树下不敢起 心气虚:救火、阳物、燔灼 脾气虚:饮食不足、盖房子 方盛衰论,人的生命节律,1.女七男八 2.
15、人的生命周期(灵枢天年第五十四)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跑)。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快走)。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3. 生命的社会周期 4. 数的问题,六经经气与人生,少阳:为气之始发,生机。时:子、亥;人:出生-十岁为少阳
16、经气所司;人体:为胆、三焦经气的作用。 阳明:气已强壮,充满活力的阳。时:卯、辰,人:十一岁至廿岁为阳明经气所司;人体为大肠、胃经气的作用。 太阳:精、气、神之能强盛,活动能力达到极点。时:未、申,人从廿一岁卅岁为太阳经气所司,人体:小肠、膀胱经气的作用,气血与人性,1. 阴阳人(灵枢通天 ) 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缓筋而皮厚.贪而不仁,好内而恶出 .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其血易脱,其气易败.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 .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阳重脱者易狂.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
17、悔 ”,气血与人性,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是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 ” 阴阳和平之人“阴阳之气和,血脉调.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宛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谈而不治,是谓至治 ”,命理.医理性格,关于五运六气 出生时象与五运六气 什么是“六气” “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 五运六气能用来看病 五运六气能用来预测疾病,寿限与养生,关于人类自然年龄的三种推算公式: 生长期乘以寿命系数(57年 ) “细胞分裂”学说 性成熟期,人活不到自然寿数的原因,1. 人的呼吸方式的改变 2. 人的运动姿势的
18、改变 3. 人的消化功能的改变 4. 人的循环功能的改变 5. 情志因素,道教养生学的对治法(上),道教养生学的精神:我命在我不在天 道医对医学的贡献大大超过儒医 1.胎息:行气,服气,存思,守窍,闭息 2.导引术:调心、调形 、调息 功效:一则以调营卫,二则以消谷水,三则排却风邪,四则以长气血 步骤:叩齿、握固、咽津、伸足、熨目、引耳、摩面、振膝、引腰等。“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脑部的保养三田学说,导引图,道教养生学的对治法(下),3.丹药之谜:外丹 内丹(精气神三宝) 房中:保精、守神、啬气、还精、补脑 增加精气,避免损耗欲不可绝,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欲有所忌 4.二十四节气
19、导引 5. 养五脏神法:魂、神、意、魄、志,黄老思想的养生观念,1. 道法自然 2.天长地久 3.致虚极,守静笃 老 庄的差异,儒家的生活对治法,1.重当下: 2.强调责任,赞美婚姻 3.重心性觉悟和道德标准,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佛家的心理对治法,1.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
20、、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2. 通“五明” :声明、因明、工巧明、内明 、医方明 3.十界论: 六道轮回 : 天 人 阿修罗 畜生 饿鬼 地狱 声闻 缘觉 菩萨 佛,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左传:鬼、食、蛊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阴阳: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难经五邪:五邪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冷饮则伤肺;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 现代(七类):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逸、外伤、痰饮、淤血,圣人之治病,圣人之治病:必知天地之阴阳,四时经纪,五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
21、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篇,病有六不治,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中西医的差异,中医要点 人为本,病为标 以调动人体自愈力为主 强调身心互动 重视人文关怀 四大健康忧患,中医世界医学的一个奇迹,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不治已病治未病 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天人合一,谢谢大家!,曲黎敏 邮 箱: qulimin 电 话: 010 64467598 国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