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生成和排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的生成和排放.ppt(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机体将代谢终产物、进人体内的异物及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有: 呼吸器官:以气体形式排出C02、少量水和挥发性物质等; 消化器官:唾液腺可排出少量的铅和汞,随粪便排出胆色素和部分无机盐; 皮肤:以分泌汗液的形式排出水、少量无机盐、尿素及乳酸等代谢产物;,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有: 肾:以尿液形式排出水、无机盐、胆色素、尿素、尿酸、肌酐、氨、某些药物和毒物等。因为,通过肾排出的代谢产物最多,数量最大,所以肾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具有重要作
2、用。,肾脏的功能: (1)泌尿功能: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 机体过剩的物质和异物;调节三大平衡: 水平衡;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 (2)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肾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1-羟化酶; 生成激肽、前列腺素,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第一节 尿的生成过程 尿是在泌尿小管中生成的。,尿生成的三个过程: 血浆在肾小球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静脉renal v.,肾动脉renal a.,肾盂renal pelvis,肾实质分为肾皮质、肾髓质,肾皮质renal cortex,肾乳头 renal papillae,肾柱renal colum
3、ns,肾小盏 minor renal calices,肾大盏 major renal calices,肾锥体 renal pyramids,髓 质,一、,肾的功能解剖,肾单位的构成,肾单位的分类,球旁器/球旁复合体/近球小体/球旁装置,球旁细胞 (颗粒细胞) 分泌肾素,2.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的NaCl 的变化,调节肾素的释放和肾小球滤过率,3.系膜细胞 吞噬、收缩作用,球旁细胞,致密斑,系膜细胞,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经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 原尿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各成分的浓度、渗透
4、压和pH与血浆成分基本相同。,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一)肾小球滤过膜 肾小球滤过膜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结构基础,由3层结构组成,包括: 内层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为原尿滤过的第一道屏障,能阻止血细胞通过; 中层是基膜,为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能阻止血浆蛋白的通过;,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一)肾小球滤过膜 外层是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具有足突,足突之间相互交错形成的裂隙称为裂孔,裂孔上覆有裂孔膜,它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一)肾小球滤过膜 3层结构形成了滤过膜的机械屏障。同时,滤过膜各层还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形成了滤过膜的电
5、学屏障。,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一)肾小球滤过膜 肾小球滤过膜通过机械屏障和电学屏障对血浆中的物质进行高度选择,这种选择对原尿成分具有重要作用。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水分、小分子溶质均可以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二)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滤过的动力与对抗滤过的阻力之间的差值。,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二)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是由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三者相互作用而产生。其中,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是推动血浆成分滤出的动力;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是阻碍血浆
6、成分滤出的阻力。,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二)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二)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平均约为45mmHg(6.0kPa),入球端与出球端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几乎相等。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在人球端约为25mmHg(3.3kPa),伴随着水和小分子物质的不断滤出,血浆蛋白相对增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出球端约为35mmHg(4.7kPa)。肾小囊内压为lOmmHg(1.3kPa)。,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二)有效滤过压 入球端有效滤过压:45-(25+10)=lOmmHg(1.3kPa)。 出
7、球端有效滤过压:45-(35+10)=OmmHg(OkPa)。,生成滤液,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二)有效滤过压 滤过作用主要发生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人球微动脉的一端。在入球端起始部生成的滤液最多,由于从入球端到出球端血浆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逐渐降低,至出球端时降为OmmHg(0kPa)。当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为OmmHg(0kPa)时,达到滤过平衡,便停止滤过作用。,滤过有效长度: 入球小A端-滤过平衡点,Pf = 0时,滤过停止 滤过平衡,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三)肾小球滤过率 单位时间(每分钟)内两肾所生成的原尿量,称肾小球滤过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
8、min,据此推算,每昼夜的原尿量可达180L。,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三)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安静状态下,肾血流量为1200ml/min,按血细胞比容为45%计算,肾血浆量约为660ml/min,故滤过分数为125/660 x100% =19%。此值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肾小囊腔生成原尿。 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的改变 (1)滤过膜的通透性: 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比较稳定,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不大。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缺氧或炎症时,滤过膜
9、的机械屏障和电学屏障可受到损伤,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使血浆蛋白、血细胞“漏出”,从而出现蛋白尿和血尿。,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2)滤过膜的面积: 正常情况下,人体所有肾小球均处于活动状态,两肾有效滤过面积为1.5m2。 肾具有较大的代偿功能,只有当大量肾小球受到破坏时,才导致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或无尿,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因炎症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窄或阻塞,有效滤过面积显著减小,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现象。,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2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三种要素中,任何一种因素发生改变都会影响有效滤过压
10、,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2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受全身动脉血压的影响。由于肾血流量的自身调控机制,当体循环血压在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量可保持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无明显变化,使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异常。,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2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当体循环动脉血压低于80mmHg(10.7kPa)以下时,超出了肾血流量自身调控的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下降,有效滤过压降低,会引起少尿。,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2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1)肾小球毛细血
11、管血压: 当体循环动脉血压低于40mmHg(5.3kPa)以下时,肾小球滤过率将下降为零,尿生成停止,可导致无尿。故大量失血引起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的病人,常出现少尿或无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全身血压在 80180 mmHg范围内, 滤过率保持不变; 血压低于80mmHg, 有效滤过压, 滤过减少; 血压降至4050mmHg, 有效滤过压为零, 无滤液生成;,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2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2)血浆胶体渗透压: 生理状态下,血浆胶体渗透压比较稳定,对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削、球滤过率影响不大。只有血浆蛋白浓度明显降低时,才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此时,有效滤过压增大,肾小琼滤过率会
12、随之升高,尿量将增多。,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2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2)血浆胶体渗透压: 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时,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导致尿量增多。,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2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3)肾小囊内压: 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较稳定。当发生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某些药物结晶体等情况时,通向膀胱的尿路发生梗阻,可导致肾小囊内压升高,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减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原尿生成量减少。,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3肾血流量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在肾血流量自身调控的基础上,肾血流量得以保持相对稳定。 某些生理因素(如剧烈运动、
13、高温)或病理因素(如大失血、脱水、缺氧)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显著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使原尿生成量减少。,小结:影响滤过的因素,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原尿由肾小囊流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绝大部分水和某些溶质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细胞,重新回到周围血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后,成为终尿。 原尿与终尿相比较,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差别。从数量上看,正常成人每昼夜生成的原尿量约为180L,而终尿量仅
14、有1.5L左右。说明原尿中约99%的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只有1%的水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从质量上看,原尿与血浆中所含的葡萄糖浓度相同,而终尿则无。这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有较强的重吸收能力,可将小管液中的水和某些溶质重吸收回到血液。,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 1重吸收的部位 各段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一定差异,因而重吸收能力也不同。,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 1重吸收的部位 近端小管重吸收物质的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是各类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正常情况下小管液中65%70%的Na+
15、、K+.Cl-和水,80%90%的HCO3-,以及全部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都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余下的水和盐类,大部分在髓袢细段、远端小管和集合小管进行重吸收,少量随尿排出。,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 1重吸收的部位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葡萄糖、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水、Na+、K+.Cl-等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小部分被重吸收;而肌酐则完全不被重吸收。,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 1重吸收的部位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原尿中某些物质超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该物质重吸收的限度时,该物质将在终尿
16、中出现。,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 2重吸收的方式 重吸收有主动和被动两种。 主动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逆电位差或浓度差,将小管液中的某些物质转运至管周组织液并进入血液的过程。 如葡萄糖、氨基酸、Na+等,其重吸收过程都属于主动重吸收,需要消耗能量。,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 2重吸收的方式 被动重吸收是指小管液中某些物质顺浓度差、电位差或渗透压差,从管腔内转运至管周组织液并进入血液的过程。 如水、尿素、Cl-和HCO3-大部分的重吸收都属于被动重吸收,不需要消耗能量。,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 2重吸收的方式 两种重吸收方式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主动重吸收可促进被动重吸收。 Na+的重吸收使小管液内电位降低,小管内外形成电位差,Cl-则顺电位差而被动重吸收;由于Na+与Cl-的重吸收使小管液的渗透压有所降低,导致小管液中的水分向管腔外高渗区扩散,构成了水的被动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