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37706270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_精品资料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学问点: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内容:(p29)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到底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 一性、何者是其次性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独标准 .其二,思维能否熟悉或正确熟悉存在的问题, 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哲学派别的标准.意义:(p29)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 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懂得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进展,熟悉人类

2、社会进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p3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理论意义:(p32)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其次,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行知论.第三,表达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表达了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3、意识的本质(p31)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 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

3、打算意识, 意识依靠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4、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p41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才能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案性. 其次,意识活动具有制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 掌握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p32 33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行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进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

4、质主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6、为什么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7)人类的产生、 生存和活动, 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第一,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终,实践 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7、为什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7-39 从实践动身懂得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践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不同形状,它们都 具有客观实在性,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实在

5、性的自然基础,而人类社会的存在,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转变自然界.当今社会显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稳关系的严峻破坏,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峻失衡.其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终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域,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 3)实践构成了社会进展的动力.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关系构成了社会进展的动力系统,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8、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6、意义p44-45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 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 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都同其他事物处于肯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 物的详细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 中国正在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熟悉和处理人与自然、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正确熟悉和处理中

7、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7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由于,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进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进展的问题. 其次,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懂得这些规律和范畴的 “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供应了人们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冲突分析法.10、冲突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p48 冲突的同一性是指冲突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穿的性质和趋势.冲突的斗争性是指冲突着的

8、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别的性质和趋势.二者的相互关系:1 区分:在事物的冲突中,冲突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确定的,冲突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冲突斗争性的确定性表达了物质运动的确定性,冲突同一性的相对性表达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2)联系: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方法论意义:坚持相对与确定相统一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 中把握对立, 反对把斗争性和同一性相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要么只在确定同一中思维,认为事物只有和自身同一,永久不变.要么只在确定对立中思维,脱离 了同一看对立,认为对立就是势不两立

9、、确定分明、确定否定、排斥一切.11、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49-51 )冲突的普遍性是指冲突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冲突是详细的、特殊的.二者的辩证关系:(1) 区分:冲突的普遍性即冲突的共性,冲突的特殊性即冲突的个性.冲突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确定的,冲突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联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冲突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意义:(1)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熟悉事物.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 普遍性, 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讨论特殊性, 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 再由普遍到特殊的熟悉

10、过程.(2) 有助于我们学会应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等.(3) 有助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详细实践相结合原就.1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5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预备.其次,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另一方面, 在质变过程中意义:第一,重视量的积存.其次,

11、坚持适度原就.第三,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13、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p51-52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冲突运动的结果.其次,否定是事物进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 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方法论意义:(1)正确熟悉事物进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 (2)对待事物要实行科学的分析态度,反对确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其次章1、实践在熟悉中的打算作用(p65-66 )实践是熟悉的基础,对熟悉具有打算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熟悉的需要.其次,实践为熟悉供应了可

12、能.第三,实践使熟悉得以产生和进展.第四,实践是检验熟悉的真理性的唯独标准.2、熟悉的本质p68 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认为,熟悉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 反映具有摹写性, 即人的熟悉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必定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反映的摹写性打算了反映的客观性.另一方面, 反映具有制造性. 不仅有对熟悉对象信息的接受, 而且有对于熟悉对象信息的分析、抽象、挑选、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3、熟悉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p64)熟悉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才能、从事社会实践的熟悉互动的人.熟悉的客体是指实践和熟悉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熟悉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从

13、根本上说是熟悉关系和实践关系, 同时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4、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及其相互关系p69-70 感性熟悉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熟悉,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 种形式.理性熟悉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 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达到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熟悉,包括概念、判定和推理三种形式.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有着密不行分的辩证联系.第一,理性熟悉依靠于感性熟悉,理性熟悉必需以感性熟悉为基础.其次,感性熟悉有待于进展和深化为理性熟悉.最终,感

14、性熟悉和理性熟悉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割裂了二者的关系, 就会走向唯理论或体会论,犯教条主义或体会主义的错误.5、真理及其客观性p73-74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熟悉.真理具有客观性, 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在熟悉真理内容客观性的同时, 仍要熟悉到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另外,真理的客观性也打算了真理的一元性.6、真理确定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74-76 真理的确定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 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二者的辩证关系: 第一,具有确定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15、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确定,确定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真理的确定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其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确定性的真理转化.意义: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必需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确定主义和相对主义.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 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 处处生搬硬套, 是确定主义的表现.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就, 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相对主义的表现.二者都是错误的.7、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p80)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熟悉真理性的标准的唯独性.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别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就是指实践对熟悉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

16、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肯定详细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肯定的局限性.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可以防止和反对否定真理标准问题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 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可以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和独断论错误.8、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p85-86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胜利的实践必定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任何胜利的实践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其次,价值的形成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 而真理又必定是具有价值的. 最终,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熟悉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

17、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第三章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p96-101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也包括的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但的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不能打算社会性质,社会历史进展的打算性力气是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二者的辩证关系:第一,社会存在打算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表现在:(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2)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 3)随着社会存在的

18、进展,社会意识会相应的或迟或早的发生变化和进展.其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进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稳性. (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理论意义: 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进展的规律.实践意义: 要正确充分的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要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殊是先进文化的建设.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冲突运动规律的内容及意义p104-106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二者的相互关系

19、是:第一,生产力打算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状况打算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 生产力的进展打算生产关系的变化.其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主要表现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进展的客观要求时, 对生产力的进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进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进展.意义:第一,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完全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 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 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进展是 “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冲突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 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0、冲突运动规律的内容及意义(p108-110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进展的基本规律.第一,经济基础打算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打算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 打算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在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时, 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 促进经济基础完善、巩固和进展.不适合自己经济基础时,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和进展.第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辩证的统一.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冲突运动是“基本适合一不适合一基本适合”的过程, 它表达了上层建筑肯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意义: 运用上层建筑肯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来观看我国社会主义的进展,就可以

21、看到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进展, 必需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我国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建立进展起来的.在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建立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需进行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政企不分,克服官僚主义,排除机构 巨大,人员臃肿,进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 有这样才能排除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病, 实现团结安定, 政府廉洁高效, 更好的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展4、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p124-127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消极的抑制作用.积极作用

22、: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进展的强大杠杆.主要表现在:第一,对 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1)转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2)转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3)转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殊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消极作用:第一,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熟悉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掌握手段而产生的消极后果.如,在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 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以及开发利用原子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其次,与肯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因此,科学技术的讨论与应用必需受到肯定的、合理的制约.(1)做好科技评估工作.(2)建立道德约束体系.

23、(3)大力进展人文科学.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5、人民群众在历史进展中的作用p131-13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历史的制造者. 在社会历史进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打算性的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宝的制造者.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宝的制造者. 再次,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打算力气.但是,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的制造历史,制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肯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33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 就是人民群众至上的观点. 详细内容包括: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2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一切向人们群众负责的观点, 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第四章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p145-146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意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意人民某种需要的属性, 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反映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二者的关系: 对立统一. 对立性表现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行得兼.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需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两个因

25、素.2、抽象劳动与详细劳动及其相互关系p146 详细劳动是指生产肯定使用价值的详细形式的劳动,也叫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详细形式的、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即人的体力和脑力耗费.详细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二者的关系:对立统一.其对立性表现在: 详细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其统一性表现在: 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p148-150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打算,商品交换

26、以价值量为基础,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就进行.作用:第一,自发的调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安排比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例.其次,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进展.第三,自发的调剂社会收入安排.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剂时, 必定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其一, 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 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显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铺张.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内容及其意义p159-160 ( 1)划分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27、.2 内容: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状而不转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这部分资本叫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 工人新制造的价值包括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由于这一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叫可变资本.(3)划分意义:第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说明白雇佣劳动者 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独源泉. 其次,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供应了科学的依据.5、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p163 第一,不论是机器人

28、、 自动化生产线仍是无人工厂, 它们在本质上依旧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其价值只能借助工人的详细劳动发生转移, 不能制造新价值,更不能制造剩余价值.其次,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 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削减, 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治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 第三,“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殊高的劳动, 这种劳动会制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总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猎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旧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独源泉.6、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实现的前提条件p166-167 产业资本循

29、环的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 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阶段. 其次个阶段是生产阶段, 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按肯定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第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需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即产业资本必需根据肯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其次,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需在时间上继起,即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需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点和爆发的根本缘由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 p171-172)( 1)经济危机的本质特点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即相对于劳动

30、人民有支付才能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确定过剩.2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缘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这种基本冲突详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才能的需求相对缩小的冲突. 其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冲突.第五章1、垄断形成的缘由p185第一,当生产集中进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 操纵和掌握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猎取高额利润.其次,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猛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缺失越来越严峻,为了防止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2、垄

31、断条件下竞争存在的缘由及特点p185-186 (1)垄断条件下竞争存在的缘由.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但垄断形成后并不能排除竞争, 缘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 垄断并没有排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即没有排除商品经济.其次,垄断必需通过竞争来保护.第三,社 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行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2特点:第一,竞争的目的不同.其次,竞争的手段不同.第三,竞争的范畴不同.第四,竞争的破坏性不同.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缘由、主要形式、作用及其实质p189-1921缘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 一步提高的产物, 是资本主义基本冲突进一步尖锐化

32、的必定结果.第一, 社会生产力的进展, 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的范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其次, 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 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最终,缓和社会冲突,和谐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 主要形式:第一种是国家全部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其次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加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第四种是宏观调剂和微观规制.(3)作用: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显现在肯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 力的进展. 其次,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和谐的进展. 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安排手段, 使

33、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终,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4 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气同垄断组织力气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形式, 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进展服务的手段, 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保护垄断统治和猎取高额垄断利润, 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加社会资本的在生产过程中, 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剂的一种形式.4、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p198-199 (1)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第

34、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进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进展.第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2)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积极作用: 第一,使资源在全球范畴加速流淌, 进展中国家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治理体会,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次,可以吸引外资,扩大就业.第三,解 决销售问题, 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进展. 第四, 借助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参加全球化进程.消极作用: 第一,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次,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 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第三, 各国特殊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经济体制、政府领导才能、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

35、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显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第四,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亲密, 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扩大.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缘由和实质( p200-207)(1)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第一是生产资料全部制的变化. 在资本主义进展的初期, 个体资本全部制是占主导位置的全部制形式.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私人股份资本成为占主导位置的全部制形式.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 国家资本全部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法人资本全部制成为占主导位置的资本全部制形式.其次是劳资关系和安排关系的变化. 第一,职工参加决策. 其次,终身雇佣. 第三,职工持股.第四,社会福利制度的

36、建立.第三,社会阶层、 阶级结构的变化. 一是资本家的位置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掌握者.三是学问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第四,经济调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状的变化. 表现在: 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 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 金融危机、 债务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危机频繁发生. 危机突发性显著, 强度大,传导快速,波及面广.经济复苏缓慢.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第一,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其次,政治制度显现多元化趋势.再次,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最终,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2)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缘由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进展, 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气. 其次,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益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气.再次,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肯定影响.最终,主见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3)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进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