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讲解学习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讲解学习 .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绪论、主干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组成部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 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 德国古典哲学;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第一章、主干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是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
2、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 -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
3、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 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 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
4、,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 实践是 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 实践具有 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 -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基本特征 C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联系和发展 是唯物辩证法的总
5、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 内在动力 ,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 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8.物质普遍联系的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
6、相互联系的统一体。(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A 世界是多样的;B 世界又是统一的; C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9.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观点分析看待问题?事物都是矛盾的要一分为二的对待;矛盾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矛盾不同解决方式也不同。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 -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0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
7、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斗争形势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2)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支配地位,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11 、质变和量变的含义?质变和量变的辨证关系原理?(1)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事物渐变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不显著变化,体现事物渐变过程的连续性。(2)关系: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
8、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 量变和质变是 相互渗透 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 -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12 、辨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
9、的否定观有什么区别?辨证的否定观 :A 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D 辩证否定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形而上学的否定观:A 否定是事物外部的否定;B 否定是否定一切,肯定就肯定一切。第二章主要知识点1、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人类获得认识的两条途径?(1)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2)一切认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实践是检验认知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类认知成果也不能忽视间接经验的作用,如书本知识,教育工作,向前人和他人学习等。2、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 -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 一条是坚持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是主体在实
11、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在承认客体对主体决定作用的基础上,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还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的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例如主管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因而,它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基本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
12、认识过程。这种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 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 ,而且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是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 -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
13、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 唯理论或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4 为什么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A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14、,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主观上,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的范围的限制。客观上,会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B 从某个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15、-第 7 页,共 13 页 -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5、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作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其次, 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就
16、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第三章知识点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两种不同的社会历史观?(1)唯物史观 ;( 2)唯心史观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什么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13 页 - - - - - - - - - - 精品
17、文档精品文档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同时,人口的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3)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 ,
18、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3.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含义、构成及其辨证关系?(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构成:一是劳动资料 (也称劳动手段;二是劳动对象 ;三是 劳动者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构成: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等诸多关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13 页
19、-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3)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 生产关系一定要是生产力状况的规律。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内容?基本规律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内容: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内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状况的规律。这里的“一定要适合”表明:
20、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5.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最终动力、直接动力)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而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再者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动力,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布局改善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21、 页,共 13 页 -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最终动力 :生产力,而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是直接动力6.社会基本矛盾?社会革命和改革的根源?(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2)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的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7、马克思主
22、义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错误在什么地方?(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既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2)悲观主义:科学技术给人类只带来危害;乐观主义: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3 页 - - -
23、-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科学技术只带来好处。两者表面的认识都是错误的。第四章知识点1、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及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的关系理论?A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即劳动的二重性。 B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规定。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2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表现形式和作用?(1)商品的 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4、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2)表现形式:由于供求关系变动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3)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第三,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3 页 - - - - - - - - - - 文档编码:KDHSIBDSUFVBSUDHSIDHSIBF-SDSD587FCDCVDCJUH 欢迎下载 精美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3 页,共 13 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