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及生物药剂学考试试题库(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代动力学及生物药剂学考试试题库(32页).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药代动力学及生物药剂学考试试题库-第 31 页一选择题1.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 A )。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生物利用度 E.代谢2. 小肠包括(B )。A.盲肠 B.空肠 C.直肠 D.结肠 E.胃 3. 弱碱性药物奎宁的8.4,在小肠中(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 )。E.无法计算4. 下列( )属于剂型因素。A.药物理化性质 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 C.制剂处方与工艺 D.均是 E.均不是5. 消化道分泌液的一般不影响药物的(B )吸收。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促进扩散 D.胞饮作用 E.膜孔转运6. 根据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 A
2、)。7.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D )。A.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逆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8. 假设双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分布、消除均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则 下列哪项不符合各房室间药物的转运方程(D )。 (k1210)21 k1221 k1221 E.均符合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均是 和C一样9. 下列( )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A.粒子大小 B.多晶型 C.溶媒化物 D.溶解度 E.均是10. 肾清除率的单位是( C )。 D. E.时间的倒数11. 对线性药物动力
3、学特征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E )。A.与药物剂型有关 B.与给药剂量有关 C.与给药途径有关 D.同一药物的半衰期不因生理、病理情况的不同而改变 E.生物半衰期是药物的特征参数 12. 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E )。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大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B.胃肠道内的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下降 C.弱酸性药物如水杨酸,在胃中吸收较差D.主动转运很少受值的影响 E.弱碱性药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13. 下列哪项不属于多剂量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参数( D )。A.稳态血药浓度 B.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C.稳态最小血药浓
4、度 D.蓄积系数 E.溶出速率14. 下列哪一项是速率常数( E )。10、 12、V 、K 1/2、 E.、15. 为迅速达到血浆峰值,可采取下列哪一个措施( C )。A.每次用药量加倍 B.缩短给药间隔时间 C.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D.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E.每次用药量减半21. 单纯扩散属于一级速率过程,服从( A )定律 方程(米氏方程)方程22. 药物的转运机制中,不耗能的有( B )A.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促进扩散C.促进扩散、主动转运、膜动转运D.被动转运、主动转运23. 预测口服药物吸收的基本变量是( C )24. 肌内注射时,脂肪
5、性药物的转运方式为( D )25. 药物经口腔粘膜给药可发挥( C )26. 药物渗透皮肤的主要屏障是( B )27. 能够反映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 A )28. 眼部给药时,脂肪性药物经哪一途径吸收?( A )29. 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进入血液中的药物,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结合型药物B.药物的蛋白结合不仅影响药物的体内分布,也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D.药物与蛋白分子主要以氢键、范德华力和离子键相结合30. 磺胺类药物在体内乙酰化后生成的代谢物属于( )31. 关于药物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C.通常代谢产物的极性比原药大,但也有极性降低的
6、32. 药物的转运速度与药物量无关的是( )33. 稳态血药浓度的公式为( D )(n)=1 (1)/(1) 1/(1)0(1)34.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生物样品检测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 )35. 溶出速率服从( D )定律方程(米氏方程)方程36. 药物的转运机制中,有部位特异性的是( D )A.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膜动转运B.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C.主动转运、膜动转运D.促进扩散、主动转运37. 评价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的参数是( B )C.溶出指数 38. 经口腔粘膜给药可发挥全身作用的剂型是( D )C.含片 39. 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 A )40
7、. 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的给药途径是( )41. 不同的药物其表观分布容积的下限相当于哪一部分的容积?( )42. 眼部给药时,亲水性药物经哪一途径吸收?( B )C.玻璃体 43. 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B.药物与蛋白结合后,也能由肾小球滤过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不能经肝代谢44. 关于药物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45. 关于隔室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C )46. 药物的转运速度与药物量的一次方成正比的是( B )47. 速率常数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 D )48.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生物样品检测方法很多,其中对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药动学研究有特殊意
8、义的是( )49. 剂型因素不包括( D )A制剂工艺过程、操作条件B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C处方中辅料的性质与用量D性别差异50. 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是( )A胃B小肠 C结肠D直肠51. 酒可促进药物在哪一部位的吸收速度?( )A胃B小肠 C皮肤D粘膜52. 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限速阶段是( C )A崩解B分散 C溶出D扩散53. 有吸收过程但吸收程度与静脉注射相当的是( A )A肌肉注射B皮内注射 C皮下注射D动脉内注射54. 口腔粘膜吸收的转运机制主要是( A )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 C促进扩散D胞饮作用55. 血脑屏障的功用在于保护,使具有更加稳定的化学环境。( )A血液系
9、统B中枢神经系统 C淋巴系统 D消化系统56. 除肝以外代谢最常见的部位是( C )A肾B肺 C胃肠道D脾57.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B )A肝B肾 C肺 D小肠58. 胃液的最主要成分是( A )A胃酸B胃蛋白酶 C胆汁 D胰液59. 某药物静脉注射经过3个半衰期,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C )A1/2 B1/4 C1/8D1/1660. 不属于中央室的是( D )A血液B心 C肝 D肌肉61. 能反映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多剂量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 B )AR1/1B(n)=1 C D(1)100%62. 有关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大多数药物而言,随着服药剂量的增
10、加,体内血药浓度按比例升高,但其药理效应不随之相应增强B药物的药理效应强度与药物在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有关C任何药物的血药浓度均与疗效呈线性相关D当药物的治疗浓度为其药理效应强度的100%时,药理效应和血药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63. 对于同一药物,吸收最快的剂型是( C )A片剂B软膏剂C溶液剂D混悬剂64. 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 A )表示。A方程B方程C定律D方程65.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 A )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膜孔转运66. 下列属于剂型因素的是( C )A药物的理化性质B制剂处方与工艺CA、B均是DA、B均不是67. 在溶媒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
11、序为( D )A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C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水合物D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媒化物68. 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取代注射给药的全身给药途径是( )A鼻粘膜给药B直肠粘膜给药C经皮给药D吸入给药69. 具有自身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是( )A氨基比林 B氯霉素 C苯巴比妥D甲苯黄丁脲70. 可认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范围是( A )A70%110%B80%120%C85%125%D90%130%71. 某药静脉注射具有单室模型特征,则经4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D )A1/2B1/4C1/8 D1/1672. 生理因素不包括( D )A种族
12、差异B性别差异C年龄差异D药物理化性质73. 淋巴系统对哪一药物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C )A脂溶性药物B水溶性药物C大分子药物D小分子药物74. 弱酸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大小的关系是( A )A随增加而增加 B随减少而增加C与无关D视具体情况而定75. 影响口腔粘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 D )A酶B粘膜损伤和炎症C和渗透压D唾液的冲洗76. 既是药物的主要吸收途径,又是药物渗透的主要屏障的是( A )A角质层B毛发与毛囊C皮脂腺D汗腺77. 血脑屏障可有效地阻挡哪类药物进入脑组织?( B )A脂溶性和非极性药物B水溶性和极性药物C中性药物D强酸、强碱性药物78. 微粒体酶系主要存在
13、于( )A肝细胞B血浆C胎盘D肠粘膜79. 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哪一途径排泄?( D )A乳汁 B唾液C肺D汗腺80. 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 B )A肾排泄B胆汁排泄C乳汁排泄D肺部排泄81. 胆汁由哪一器官分泌?( B )A十二指肠B胆囊C肝D胃82. 静脉滴注经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B )A94B88C75D5083. 血管外给药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 )ACD84. 关于治疗药物监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治疗药物监测的理论基础是临床药理学B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血药浓度分析技术和临床药理学C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先决条件是现代分析技
14、术的发展D治疗药物监测的英文简称是85. 关于生物等效性,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D )A两种产品在吸收的速度上没有差别 B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上没有差别C两种产品在吸收速度与程度上没有差别D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相同剂量的药剂等效产品,它们的吸收速度与程度没有显著差别86. 下列(D)属于剂型因素。87. 小肠不包括(D)。88. 消化道分泌液的一般不影响药物的(B)吸收。89. 根据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A)。A. () B. () C. ()D. ()90. 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状态。91. 决定肺部给药迅速吸收的因素是(D)。92. 肝微粒体酶系中最重要
15、的一族氧化酶是()。93. 衡量一种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指标是(D)。94. 下列模型中,哪一属于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B)。95. 下列(D)不能表示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96. 下列属于膜动转运特征的是(A)。97. 多晶型药物中,常用于制剂制备的是(B)。A.稳定型 B.亚稳定型 C.无定型 、B、C均可98. 多肽类药物可通过()口服吸收。99. 消化液中的(A)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胆盐 B.酶类 C.粘蛋白 D.糖100. 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A)。A. B. C. D. 101. 关于注射部位药物的吸收,正确的叙述是(A)。A.油/
16、水分配系数和解离度对药物吸收影响很大B.合并使用肾上腺素,可使吸收加快C.肌内注射没有吸收过程D.血流加快,吸收加快102. 具有自身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是()。103. 某药物以一级速率过程从体内清除,已知t1/2为1h,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消除,其余的为生物转化,则生物转化速率常数约为()。1 1 1104. 某药物的组织结合率很高,则该药的()。105. 下列属于单室口服给药模型的是(D)。106. 下列( C )属于剂型因素。A.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 B.制剂处方与工艺 、B均是 、B均不是 107. 多肽类药物以( )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A.十二指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 1
17、08. 血流量可影响药物在( D )的吸收。A.胃 B.小肠 C.大肠 D.均不是 109. 弱碱性药物奎宁的8.4,,在小肠中(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B )。110. 口腔粘膜给药时,全身作用常采用什么剂型?( D )A.舌下片 B.粘附片 C.贴膏 、B、C均是 111. 对洋地黄毒甙的代谢起诱导作用,对甲苯磺丁脲起抑制作用的是( )。A.保泰松 B.苯巴比妥 C.苯妥英钠 D.氨基比林 112. 清除率表示从血液或血浆中清除药物的速率或效应,并不表示被清除的( )。A.药物量 B.血液量 C.尿量 D.血浆量 113. 下列模型中,哪一项属于多室模型?( D )114. 血药
18、浓度变化率与波动百分数的不同是以( A )为基础。A.稳态最低血药浓度 B.稳态最高血药浓度 C.稳态血药浓度 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115. 下列(D)属于生理因素。A.药物理化性质 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制剂处方与工艺D.生理和病理条件差异116.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B)。A.胃B.小肠C.大肠 D.均是117. 各类食物中,(A)胃排空最短。 A.糖B.蛋白质C.脂肪D.均一样118. 根据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A)。119. 下列(D)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A.粒子大小B.多晶型C.溶媒化物D.均是120. 栓剂的给药部位以距肛门口(A)为佳。A.2B.4C.6D.均一样1
19、21. 下列具有酶抑作用的药物是()。A.氯霉素 B.红霉素C.均是D.均不是122. 速率常数的单位为(A)。123. 下列模型中,哪一个属于单室模型?(D)kk00Fk0k0124. 血药浓度变化率的计算公式为(B)。A.()/ 100% B.()/100%C.(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D.( )/125. 下列(D)属于生理因素。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遗传因素差异D.均是126. 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是()。A.小肠B.盲肠C.结肠D.直肠127. 各类食物中,(C)胃排空最长。A.糖B.蛋白质C.脂肪 D.均一样128. 弱酸性药物水杨酸的为3.0,在胃(1.0)中有(A
20、)以上的水杨酸在胃中呈分子型。A.99B.1 C.50D.无法计算129. 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取代注射给药的全身给药途径是()。A.鼻粘膜给药B.直肠粘膜给药C.经皮给药D.吸入给药130. 能促进脱羧酶的活性,加速脑外左旋多巴脱羧转变为多巴胺,使脑内达不到治疗浓度的是()。12612131. 药物的总消除速率常数是指(D)A.经肾排泄B.经胆汁排泄C.生物转化D.均是132. 下列模型中,哪一属于双室模型(D)。133. 下列( D )属于生理因素。134. 大肠不包括( A )。A.十二指肠 C.结肠 135. 消化液中的( A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胆盐 13
21、6. 溶出速度的公式为( A )。A. B. C. D. 137. 离子导入过程中离子型药物通过皮肤的主要通道是( A )。138. 下列具有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是( )。139. 可以定量比较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是( )。140. 下列模型中,哪一属于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141. 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过程称为( E )。A. 吸收 B. 分布 C. 排泄 D. 生物利用度 E. 代谢142. 小肠不包括( C )。A. 十二指肠 B. 空肠 C. 直肠 D. 回肠 E. B和C 143. 弱酸性药物水杨酸的为3.0,在胃(1.0)中未解离型和解离型的比例为( A )。A.
22、 100/1 B. 1/100 C. 100 D. 1 E. 99144. 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是指( E )。A. 药物的类型(如酯或盐、复盐等)B. 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粒径、晶型等)C. 处方中所加的各种辅料的性质与用量D. 药物剂型的种类及用法和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等E. 以上均是145. 消化液中的( A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 胆盐 B. 酶类 C. 粘蛋白 D. 糖 E. 脂肪146. 可以定量比较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是( )。A. 肾小球滤过率 B. 速率常数 C. 肾清除率 D. 表观分布容积 E. 均是147.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23、D )。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148. 生物利用度一词系指到达(C )的相对量。A. 小肠 B. 胃 C. 体循环 D. 肝 E. 肾149.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 表观分布容积可能超过体液量 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 E. 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生理学意
24、义150. 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指的是下列哪一项( D )。A. 吸收一般所需要的时间 B.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 C. 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E.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51. 在溶媒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 )。A. 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媒化物 B. 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 C. 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D. 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E. 无水物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152. 1,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 C )。A. 4h B. C. D. E. 1h153. 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B )。
25、A. 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B. 胃肠道内的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13,十二指肠56,大肠78 C. 药物的透膜性决定了药物的吸收能力 D. 主动转运很少受值的影响 E. 弱碱性药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168. 对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与药物剂型有关 B.与给药剂量有关 C.与给药途径有关 D.同一药物的半衰期不因生理、病理情况的不同而改变 E.生物半衰期是药物的特征参数169. 下列哪一项是混杂参数( )。A. K10、 B. K12、V C. t1/2、K D. t1/2、 E
26、. 、170. 今有A、B两种不同药物,给一位患者静脉注射,测得其剂量与半衰期数据如下,请问下列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C )。剂量()药物A的t1/2(h)药物B的t1/2(h)401060158020A. 说明药物B是以零级过程消除 B. 两种药物都以一级过程消除 C. 药物B是以一级过程消除 D. 药物A是以一级过程消除 E. A、B都是以零级过程消除171. 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称为( )。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生物利用度 E.代谢172. 大肠不包括( )。A.十二指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 和C 173. 下列( )属于生理因素。174. 各类食物中,(
27、 A )胃排空最短。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均是 和C一样175. 下列哪个公式是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尿药速度法( E )()2.303 00 0/() 和C都对176. 扩散定律的公式为( )。A. () B. ()h C. () D. E. 177. 大多数药物通过( C )转运机制穿过生物膜。A.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主动转运 B.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主动转运 178. 某药必须经常能够( C ),以产生其特有药理作用。A.达到高血药浓度 B.从消化道吸收 C.在作用部位达到足够浓度 D.原形药物从尿中排出 E. 静脉注射179. 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就应选用较大
28、剂量,因为( D )。A.胃肠道吸收差 B.在肠中水解 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首过效应明显 E. 生物利用度低 180. 肾小管分泌具有如下特征(E )。A.需载体参与 B.需要能量,可受酶抑制剂二硝基酚()抑制181. 下列关于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D )。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 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 C.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D.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 E.与首次服用的剂量有关182. 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 E )。A.时间 B.毫克/时间 C.毫升/时间 D.升 E.时间的倒数183. 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
29、 E )。A.较高的蛋白结合率 B.微粒体酶的诱发 C.药物吸收很完全 D.酶系统发育不全 E.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184.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185. 根据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 E )。186. 法(简称法)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方法,它主要是用来计算下列哪一个药动学参数( A )。A.吸收速度常数 B.达峰时间 C.达峰浓度 D.分布容积 E.总清除率187. 影响
30、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有( E )。188. 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 C )的过程称为吸收。A.胃 B.胃肠道 C.体循环 D.十二指肠 E.均不是189. 大肠包括( C )。A.十二指肠 B.空肠 C.直肠 D.回肠 E.胃 190.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D )。 A. 4个过程是同时存在的 B. D.药物的配置包括吸收、分布和消除 E.以上均不正确 191. 下列( E )属于生物药剂学的剂型因素。A.药物剂型 B.给药方法 C. 制剂处方 D. 制剂工艺 E. 均是192.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B )。A.胃 B.小肠 C.大肠 D.口腔 E.直
31、肠196.下列模型中,哪一属于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 B )。kXA. X0 kX0kFk0X XC. X0 D. X0 E.均不是193. 药物的总消除速率常数是指( E )。A. 肾排泄 B. 胆汁排泄 C.生物转化 D.其它消除 E.均是194.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A )。A.需要载体,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要载体,消耗能量195.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的特点包括( )。A.药物瞬间在机体分布平衡 B.体内药物只有消除,无吸收、分布过程 C.消除速率和体内在该时的浓度呈正比 196. 假设双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分布、
32、消除均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则下列哪项不符合各房室间药物的转运方程( )。 (k1210)21 (k1210)21 k1221E.均符合197. 药物扩散通过角质层的途径是( C )。A.通过细胞间隙扩散 B.通过细胞膜扩散 C.通过皮肤附属器 D.均是 E.均不是198. 单室模型口服给药的药时曲线特征( )。2个特征点:峰点(, )和拐点(,)C.曲线可分为三段 D. E.均是199. 生物半衰期的单位是( A )。A.时间 B.毫克/时间 C.毫升/时间 D.升 E.时间的倒数200. 对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不因药物剂型而改变 B.不因给药剂量
33、而改变 C. 不因给药途径而改变 D.同一药物的半衰期因生理、病理情况的不同而改变 E.与给药间隔有关207.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 E.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生理学意义208. 下列哪项不属于多剂量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参数( E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B.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C.达坪分数 D.蓄积系数 E.溶解度209. 下列哪一项是静脉二室模型速率常数( B )。 12 210. 当某药溶液剂型的吸收比固体剂
34、型更快更完全时,( D )。A.由于固体剂型实际上不崩解 B.溶液剂型是唯一实用的口服剂型 C.说明固体剂型配制不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题,每题_分,共_5_分。)1. 在临床用药实践中,通常将最小有效浓度定为稳态_最低血药浓度,最低中毒浓度定为稳态最高血药浓度,最小有效浓度和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称为坪幅。2. 法求算参数时,只适用于 单室 模型药物,对于双室模型药物要采用 法残数法3. 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0e - 4. 药物代谢产物的极性一般比原药物极性低,且代谢后活性_消失或降低;但个别例外。5. 代谢和排泄过程合称为消除,代谢主要在肝进行;此外,_肺、肾
35、也是重要的代谢部位6. 生物膜的性质有流动性,不对称性和半透性。7. 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学科。8. 溶出速度的理论依据是 的扩散溶解理论。9. 消除包括 代谢 、 排泄 。10. 肝内最主要的代谢反应是 ,其次是 。11. 将阿司匹林水解为水杨酸的过程补充完整:12. 药物的 、 和 过程统称为转运。13. 药物代谢所涉及的化学反应通常分为两大类: 1相 与 2相 。14. 隔室是根据与来划分的。15. 溶出速度的理论依据是 的扩散溶解理论。16. 1961年 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提出了生物药剂学这一名词。17. 将口服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侧链烷基的氧
36、化过程补充完整:18. 口服药物的必经通道是胃肠道。19. 注射给药中,给药途径可使药物直接靶向作用部位,常用于肿瘤药物注射;给药途径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20. 吸收的药物向体内各组织分布是通过来进行的,药物穿过毛细血管壁的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血流速度,其次为通透性。21.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不仅与密切相关,而且关系到药物在组织的蓄积和_中毒等安全性问题。22. 药物代谢酶分为、二大类。23. 第二相反应即结合反应。24. 单室模型中药物能很快在血液与各组织器官间达到平衡,但并不意味着身体所有组织在任何时刻的浓度都一样。25. 血管外给药的三个重要参数为12、10、21。26. 设计临床给药方
37、案的基本要求是保证血药浓度达到_有效浓度水平以上且不引起毒性反应。27. 生物利用度包括绝对与相对。28.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包括被动、载体媒介、膜动。29. 除一些弱酸性药物外,大多数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差。30. 血液循环较快的脏器如脑、肾和肝等,中等的组织有皮肤和肌肉等,较慢的组织有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等。31.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_血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_亲和力,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主要与透入作用部位和离开作用部位的速度有关。32. 微粒体酶系主要存在于,非微粒体酶系在及其他组织均有存在。33.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三种。34.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肾
38、,一般药物以代谢产物形式排出,也有的药物以_原型要排出。35. 药物动力学最常用的模型是单室,是把药物体内分布与消除速率相似的部分用来表征。36. 血管外给药的三个重要参数达峰时、峰值、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反映制剂中药物吸收的、。37. 制定给药方案的步骤之一是按治疗目的要求和药物的性质,选择最佳和药物制剂。38. 药物的吸收过程决定药物进入体循环的与,过程影响药物是否能及时到达与疾病相关的组织和器官。39. 根据参比制剂不同,生物利用度有绝对与相对之分。40. 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_回肠组成。41. 肌肉注射时,小分子可通过毛细血管直接扩散,而分子量很大的药物以_淋巴为主要吸收途径。42.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_血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_亲和力。43. 药物代谢的第一相反应包括 氧化、还原、水解。44. 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大小以_肾小球滤过率表示。45. 非口服给药中,生物利用度最高的三种给药途径是_静脉注射、_舌下、鼻黏膜。46. 药物动力学的一级速度过程的特点:;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47. 是药物制剂生产、流通与使用时的最低质量要求,已成为国内外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