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规范语文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益(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规范语文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益(8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规范语文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益-第 9 页跟拖课说再见规范语文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益按时上课,按时下课是课堂教学常规之一。而且,市教育局也曾多次发文要求各校要按时下课,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按时下课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情境描述:下课音乐声在校园内响起,可许多教室的门还紧紧地关闭着。教室里老师们有的在激情昂扬地讲解着,有的在指导学生做练习。这时,一部分孩子早已按耐不住了,眼睛开始四处张望,有的转过身偷偷和后面的同学讲话,这不免受到老师严厉的训斥,他们只好无精打采地又低头听着,做着。几分钟后,教室的门陆陆续续打开了。孩子们一窝蜂似的往厕所跑,有的嘴里还念叨着:“急死了
2、,快憋不住了。” 有的边走边埋怨:“累也累死了。读书真没意思!”5、6分钟后,剩下的几间才缓缓打开。透视危害:这样的情景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生,少则两三分钟,多则五、六分钟,更有甚者拖至下节课的音乐声响。但长期以来,老师们已司空见惯了。许多教师对拖课这一课堂常规还习以为常,认为它无伤大雅,甚至认为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因此多年来,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其实,拖课对孩子们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首先是情感方面。学生上这样的课,会有一种负担,时间一长,会不喜欢这个老师,甚至厌恶这门学科。这种不满又无法宣泄,长期以往,会造成学生郁闷、烦躁的不健康心理。有的学生还会把拖课造成的不良情绪、疲劳带到下一
3、节课,直接影响下一节的学习。其次生理方面。连续上课眼脑发胀、疲倦,且上厕所匆匆忙忙,甚至会遇到大小便失禁的尴尬,长期就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再次安全方面。教师拖堂,学生心急如焚,下课后匆忙处理事情,很容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拖课的危害这么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引起我们的思考,什么原因造成老师们经常拖课的呢?经过笔者的调查和观察,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们对语文教学规范的理解和操作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教学内容40分钟完不成,不得不延长教学时间。下面截取几个违反语文教学常规的低效的教学行为的镜头,进行成因分析,以期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不充分预设的课
4、堂,犹如一盘散沙 教学设计缺乏主线,层次不清问题凝视:一次随堂听课,一位一年级老师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行朗读评价:这个小朋友读得好不好?纠正个别字音 找燕子妈妈夸小燕子的话,用划出来。 再一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价。(绝大部分学生坐着没事干,这时开始开小差了) 齐读课文。 再读燕子妈妈夸小燕子的话。提问:小燕子进步在哪里?(这时教师播放多媒体,可怎么也放不出。最后只好放弃。)学生回答:有细毛,有小刺。区别“刺”、“次”和“吹”。 然后挨个儿指名让学生说用什么方法记“瓜”、“燕”等12个生字。(学习生字方法单调,因此课堂
5、纪律松散,乱哄哄的一片。生字还没学完,这时下课铃声响起)再齐读生字,选字组词。 再齐读夸小燕子的话。下课。成因透视:教学设计就像军人的作战方案。试想,一次战斗事先如果没有完善的作战方案,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恐怕只能凭一时的运气了。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仅仅押宝在运气上,十有八九非砸锅不可。这堂课低效、拖课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材钻研不透,预设不充分,因此导致教学目的不明,教学结构松散,层次不清,东一榔头,西一锤,40分钟中连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都没能完成。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这种备课马虎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的用旧教案上课,更有甚者只拿一本课本,一本教参就走进教室了。因此,整堂课随意性很大
6、,犹如一盘散沙,教学没有主线,有的教学明显偏离目标,有的感悟“蜻蜓点水”,课堂也就难以出现跌宕起伏的教学环境,也就谈不上激活学生思维,开发潜能,促进发展。出路审视: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通过备课,掌握教学内容,领会编者意图,确定目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尽管不能“洞察秋毫”,但没有精细、周全、巧妙的预设,课堂生成的质量能有保证吗?看看那些特级”精彩”的课堂,有哪一节课不是精心预设的,有哪一节的语言不注重前后斟酌,左右推敲的呢?因此,教学前的预设不可少,备课环节不可无。要使40分钟高效而不拖课,关键要教师认真备好课。那么备一篇课文的常规步骤是什么呢? 一钻研
7、。备课如同打井,只有深钻,才能得水。备一篇课文时,首先是熟读精思。放声朗读课文,一丝不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努力把平面的读成立体,由现象读到本质,由肤浅读到深刻,由狭隘读向广阔,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其次,理解含义。划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再次找准语文的“田”。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忘记语文课姓“语”,本体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言语水平。由此,我们备课时要找准自己的“田”,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细心琢磨、体会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寻找、抓住能引导学生思维的感悟点。如鸬鹚中抓住“一抹”的推敲、品味。老师对文章
8、的妙处和特色理解了,成竹在胸了,课堂上便会自如地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诱导下,超常发挥。二、参考。备课不仅仅参考一本教学参考书,还要广泛地参考大量的资料,大至原著、背景、典故等出处,小至一词一句,都要胸中有数,明明白白。这样才能从广度、深度上把握文本。三、联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备课时就要联系学生实际,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对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上处于何种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联系课标精神,联系课文前后内容、地位等,这样才能设计个性化的教案。四、选择。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教与学的方式或方法。该学生
9、钻研、思考的,一定留给他们充裕的时间。该合作探究的,一定保证质量,不走形式;该教师讲授的,不要有顾虑。让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各展其长,相辅相长;让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巧妙结合,恰当地与教学内容整合。五、设计。我们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推敲每个教学步骤,对于要引领学生重点感悟、交流的词语、句子、段落,该怎样感悟及如何把感悟引向深刻,都应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认真设计每个步骤所需的教学时间,做到突出重点,环环相扣,步步紧随。设计能做到“一针见血”的决不“绕圈子”,能一次到位的决不“炒冷饭”,能不提问的尽量不提问,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教学环节的流畅、紧凑,这样才能避免教学环节的松垮现象,才能降低
10、教学时间的损耗。六、写教案。写教案就是将备课的思路目标化、清晰化、条理化,对整个教学有个整体的安排和较为合理的预设。课前有了教案,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无序化。教案是简是繁,形式如何要结合个人实际了,没有必要千人一面,不要拘泥于形式,笔者认为教学目标要记,过程要记,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要记,教师要讲的重要的话要记,要求学生写的片段、造的句子,要写一写,重要的参考资料也要写下来。颗颗晶莹,串成的项链有的沉 课堂容量大问题凝视:某日上午第三节课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葡萄沟(第一课时),她是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五光十色、热情好客”
11、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安排了四个板块:一、听歌激趣:听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交流感受后导入课题。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读通课文。先放声自读。再小组互读,互相帮助纠正。2、认读12个词语及11个生字。并做“摘苹果游戏”。书写“密”3、指名分自然段检查朗读情况。重点指导读通长句子“到了秋季”。4、谈谈对葡萄沟的总印象。5、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课件出示葡萄沟地理位置图,联系句子“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分辨“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12、的关系。三、创设旅游的虚拟情境,品读语句,体验好地方1、学习第一自然段。(播放课件)2、读、悟第二自然段葡萄长得美,长得好。画图理解“山坡、梯田”、“茂密”、“凉棚“,实物演示一大一小两串葡萄,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在比较区别“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3、老师戴上新疆帽,学生扮游客,谈印象、吃葡萄,跳跳新疆舞,师生进行口语交际,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4、小组合作学当导游推荐景点:葡萄园、农家乐,练说导游词。5、件播放阴房的样子及如何制作葡萄干,学生观察、品尝葡萄干。四、签名留言,升华情感。在离开葡萄沟时,给新疆老乡签名留言。成因透视:这堂公开课整整拖了10分钟,纵观这堂课的每个环节
13、设计完美,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大葡萄,但串成一串完整的项链,显然有点太肥、太重。主要体现在:其一目标高、多。上面预设的目标看起来无懈可击,很好地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这是第几课时的教学目标呢?如果照这样上,也不用着第二课时、第三课时了。其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因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因而导致容量大,过程繁琐。其三教学手段有点杂、闹、虚。有实物演示、画图唱歌、采访、表演、当导游、签名留言等,感觉像个大杂烩。可见在短短的一堂课40分钟里,目标多,容量大,手段花哨,过程复杂,不仅学得不扎实,拖堂更是必然的。出路审视:崔峦老师这样说过:“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简简单单教
14、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效率,不拖堂,语文教学必须追求教学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降低目标,减少内容,不用教学手段,而是把课讲得精练些,简而精,单而丰。那么如何给语文课堂教学“剪枝瘦身”,它的基本常规是什么呢?1、削枝强干,突显课时感目标越多,每个目标分配的时间就越少,势必造成水过地皮湿,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没有抓住。正如孔子所说的“少则得,多则惑”。相反,如果目标简明,上课就能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既能使学生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又能正常下课。因此必须对目标进行“剪枝瘦身”,剪掉只长叶不结果的“徒枝”,保留能长果的“果枝”,让
15、有限的肥料集中用在长果子上。因此简约的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要准确地把握课文的重难点,着眼于语言学习活动,给学生情感的熏陶、思维的启迪、智力的开发。(1)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要适量适度。目标的制定更要突出课时感,要有针对性,要具体可操作的,无论教者还是学者,都要清楚地知道第一课时我们学什么,第二课时我们又要学什么,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都应该十分明确。如葡萄沟第一课时的目标可确定为:A、会认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五光十色、热情好客”、“凉棚”。B、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理解葡萄的多而美,领略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好客。C、积累第二自然段中喜欢的句子。第
16、二课时的目标为:A、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了解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特点。C、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2)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如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将识字教学、课文的理解、朗读训练等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在教学中将三维目标机械、割裂地来对待,必然耗时多,效果差。2、找准翘板,瘦身文本内容。我们知道,一篇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并非是全盘教给学生的,它需要教师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学生情况等发现最真的语文价值的部分,提取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该教的要教
17、透,不该教的坚决不教。只有克服内容“泛化”,才能追求简约而完整的语文课堂。(1)善于取舍、重组教材。如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每一个句都是那么令人触动,如果要逐字逐句地细究,烦琐,耗时,恐怕好几节课才能完成,因此可对教材进行巧妙的裁剪,并进行合理的重缝。因此可先学习第二自然段燕子遇到的麻烦及瑞士政府的呼吁,再理解、感悟第四、第三自然段小姑娘及居民们的救援。最后想象燕子对人类的感谢。(2)找准感悟点。语文教师在分析讲解阅读材料的时候最基本的一点应该是将课文讲活,而不是分析得支离破碎。这就要求我们用我们的慧眼找准翘板(分析的切入口)。这些翘板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可以抓住文章主线,可以依据学生的质疑,还可以是
18、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然后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涵盖全文,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既省时又高效。如:鸬鹚一文中的“一抹”就是一个牵一词而动全文的关键词,整篇课文的内容也都高度聚焦在“一抹”这个词上的,所以在教学中就以“一抹”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确立了两个研读专题:为什么用“抹”?抹出了什么?3、朗读涵泳,永恒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丰富花哨,不仅费时,对语文学习来说,未必是好事。有的语文课堂,为了让学生求异,往往离开了文本进行无休止的讨论、争辩、结果越扯越远;有的语文课堂占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搜集来资料,却把文本丢在一旁;有的设计出精美的课件辅助学生理解一读就懂的语句和段落语文教学不是不能运用新颖的手
19、段,关键要把握好“度”,要用得合理、用得科学、用得有效益。 (1)语文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应用要以简单方便,实用有效为原则。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一自然段,就可以运用看图、想象这些简单的方法感悟小村庄的美丽,学生触摸文本,品味语言。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为了体现新理念而在形式上大做文章,花样翻新。而应该采用与教学内容切合的有效的简单的手段、方法,用简单的方法获得不简单的结果,否则形式再新花样再多也是虚华和浮肿。(2)教学方法因依据课文的题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不同而有所选择,并把它和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完美地整合起来。同时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
20、学生提供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向深发展。(3)朗读涵泳是最永恒、最有效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当学生通过感悟,有了一定的感受,形成了自己的见解时,再针对某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或需要提升的观点,恰到好处地运用活泼的形式,促使他们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更丰富的情感熏陶,获得更广泛的思维启迪,这样才能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偶发事件,显得手足无措缺乏教育机智 问题凝视:有一次,一位青年教师上富饶的西沙群岛时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当他引导学生感悟海滩上的贝壳美丽时,忽然,一个学生大声发问:“书上的有个字印错了。拣不完的拣应该是脸上的脸去掉月字旁,
21、再加上提手旁的捡。我记得浅水洼里的鱼这课中写小男孩捡起小鱼扔向大海的捡 就是这个捡 ,而不是拣贝壳的拣。” 经她这么一说,老师也不觉一愣。这时另几个学生却认为两个“jian”都可以写,都是把东西拾起来的意思。结果两方闹成了各执一词的僵局,教室里闹哄哄的。这是老师不曾预设到的,这位老师也努力想着答案,可还是不知其所以然,一时也没了辙。这样争论了3、4分钟,还是没形成统一的意见。这堂课的最后,作业只好拖到课间完成了。成因透视:所谓课堂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应变能力,及时有效的调控能力。这节课拖堂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遇到突发事件时,缺乏课堂教学机智。如果这位
22、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遇到这样的意外,不慌张,立刻顺势引导学生查字典,就能明白拣不仅有把东西拾起来的意思,还有挑选的含义,而捡只有拾起来的意思。接着再引导学生议议课文用拣字的含义,从而就更能让学生感悟到贝壳的五光十色、千奇百怪,多得数不清。这样不仅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能化意外为精彩。出路审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有时,课前的目标预设并不一定是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目标,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法也不一定适应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有时还会遇到课堂纪律差或意想不到的事件,该如何解决这棘手的问题?首先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一板一眼地执行教案上的每一个步骤,而根据学情和课堂实际需
23、要变“教案”为学案,变师案为生案,调控教学过程,善于科学合理地分配用时,随机灵活取舍教学内容,对瞬息万变的课堂做出灵活的处理。其次,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明确自己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这样努力来提高对教学疏忽、意外等进行巧妙处理的应变能力和智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如运用一定手段(包括语言、行为等)对学生的听讲状态和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当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矛盾时,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这个时候应该出手,当机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点拨,使每一次引导层层递进,充满智慧。只有这样,教师今后才能迅速、灵活、高效地捕捉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疑问、想法、创见等各种信息,才能因势利导自然地变成动态生成,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而不至于望洋兴叹,甚至于手足无措,方寸大乱。第三,精心作好教学过程的预设,做到胸有成竹,这样即使遇到教学受挫、发生意外,也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成的契机,冷静地分析其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弹性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中出现新思想、新创意。影响拖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的几点,还有教师语言的罗嗦、重复,时间分配不合理等。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修养,规范语文教学,优化语文教学,就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真正跟拖课告别,还孩子们一个快乐、轻松的课间十分钟。参考文献:备课五字诀靳家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