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把脉阅读教学对症阅读能力(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88643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把脉阅读教学对症阅读能力(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把脉阅读教学对症阅读能力(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把脉阅读教学对症阅读能力(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把脉阅读教学对症阅读能力(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把脉阅读教学,对症阅读能力-第 8 页小学语文论文把脉阅读教学,对症阅读能力【摘要】对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偏重落实人文内容,而工具方面(阅读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基本保障,这无疑削弱了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在教学中,明确阅读能力目标、找准训练点、有效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阅读能力 训练点 语言实践号脉问诊:为伊消得人憔悴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来编排单元课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偏重人文内容来落实。但是近年来,大家

2、都意识到了工具方面的重要性。于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家都在与“内容分析”说再见,都在呼吁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几年下来,一线语文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在阅读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后来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心头病”。辩证:阅读能力培养之病症所在【病症一】教学目标不具体虽然,越来越多的同行开始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问世。但大多数的一线语文教师还并不完全明确阅读能力包含哪些细项,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设定也是片面的。这不可避免地促成了无序教学的现象,教师不能循序渐进地给予学生有效的阅读指导

3、,无法对学生掌握的程度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也学不到文本的精髓,导致阅读教学收获甚微。【病症二】训练点模糊在当下的阅读课中,教师或在生字新词的掌握上不遗余力,或在品析优美词句中流连忘返,又或是在思想感情的理解上费尽心思,忽略了语言能力的训练。又或者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选择一个或几个点进行停留,远离文本中心思想的训练也大有人在。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教师对语言训练点的确定还比较模糊。【病症三】语言实践低效纵观如今的阅读教学,还是避免不了这些现象:浮于表面的合作探究学习、蜻蜓点水式的走过场、过多过早地补充延伸内容。这些看似热闹的教学环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效,合作探究趋于表面功夫,成为一台“走形式”

4、的秀场;“蜻蜓点水”没有把文章的精妙告诉学生;过多过早的补充反而提高学习的难度,挑战学生的学习兴趣。立法:定位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主旨是使学生“既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基于这个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实战经验和学习体会,遵循阅读的心理过程,将阅读能力进行了罗列。1、认读能力“所谓认读能力,是指学生能准确和迅速地辨认语言文字,并理解文字表面意义的能力,即认词、读词和识词的能力。”(摘自百度百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针对难点,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辨清字形、了解

5、字义,并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笔者在执教丑小鸭的“篱笆”时,先引导学生读好轻声,再要求学生根据字形猜一猜词语的意思。学生说出篱笆是竹子做的,再出示图片,告诉学生“瞧,这围在园子周围的,用竹子做的就是篱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栅栏。”这样交给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方法,以便学生举一反三。2、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掌握阅读技能最主要的标志。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在文本中找到准确的信息并能恰当地表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句在文本中的合理的意思以及深层意思;根据文本,联系各部分内容的关系,推断文本蕴藏的情感和道理。3、信息提取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得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提取信息。比

6、如迅速确定故事的主人公、准确锁定文章的结构特点、抓住重点字词或者句段联系作者的写作情感等。准确地把握这些信息,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开拓学生的思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做批注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提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4、统整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这都表明统整能力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点关注的。我们要指引学生理清文本段落之间的关系;能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体悟统整的方法。谢玲燕老师在执教浅水洼里的小鱼时,初读课文后提问: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

7、小男孩和小鱼)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一个小男孩发现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他正在拼命地救小鱼)。谢老师引导学生提炼课文的主要人物,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达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5、评价欣赏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要抓住文体特征、紧扣语言及表达技巧,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表达效果与形式,达到内化和形成风格的效果。笔者在执教我是什么的第二自然段,黑板上板书着学生找出来的,云变成了“雨”“雪”“雹”。然后提问它们是怎么下来的。学生思索片刻后,拿出词卡,依次贴上“飘下来”“打下来”“飘下来”。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纷

8、纷举手提醒我把词卡的顺序贴错了。笔者再次追问,为什么雹子要用打下来、雪花要用飘下来。学生争着表达:雹子像一个小硬球,力气非常大,还能打坏东西,所以要用“打下来”;雪花是轻轻的、柔柔的,它下来的时候就想这样(手势模仿落叶飘落的样子)。笔者随即小结:哦,原来是这样,作者的写作水平真高,动词用得可准确了!我们今后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准确地使用动词。制方:探寻阅读教学中的训练点阅读能力目标必须要通过课文的教学来落实。那么我们必须要找到阅读能力目标在每篇课文里的落脚点。其实,除了苦苦琢磨文本,费尽心思去挖掘其中能体现阅读能力之处,不要遗忘了那些教材里的“角落”,它们正是打开掌握阅读能力大门的钥匙。1、在“

9、课前提示”中获取训练点如三年级上册的狮子和鹿,课前提示语是这样表达的:“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下面这篇课文,又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在两篇课文的对比中感受故事的启发”为本节课的阅读能力训练点。笔者在执教狮子和鹿时,还把文中带有两个语气词的句子和陶罐与铁罐里的带有语气词的句子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再出示去掉语气词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进行对比,感受其中的妙处,体会到语气词的作用。如此在比较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2、在“解读文本” 时获取训练点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定课文中的重点

10、字词、句段和篇章结构,进行具体地训练。如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的第一、二自然段,主要介绍水变成“汽、云、雨、雪和雹”。在执教完这两个自然段后,可以把这些关键词连起来,完整地说出水的多态变化过程。这样的训练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生的统整能力和表达能力,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文本。3、在“课文插图”中获取训练点如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的第一幅插图,呈现的场景是棉花姑娘承受疾病的痛苦,渴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我们可以借助描述插图中棉花姑娘的表情来理解“盼望”的意思。如汪喜红老师在执教这个环节的时候是这样引导孩子的:瞧,密密麻麻的蚜虫都在用嘴巴刺进棉花姑娘的身体,她实在是疼极了。她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多么希望有医生能

11、路过这里,能给她治治病。这就是“盼望”。学生在形象的插图中渗透了知识点,而且知道了可以在插图中获取信息的方法。4、在“学习小泡泡” 中获取训练点如课文科里亚的木匣里,小泡泡的内容为“联系上下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风筝里的小泡泡“我查字典指导了憧憬的意思”和葡萄沟中的小泡泡“我在地图上找到吐鲁番了”,都在暗示我们把“根据词语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词语”作为阅读能力训练点。矛和盾的集合中的小泡泡“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告诉我们,“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也可以作为阅读能力的训练点。5、在“课后习题” 中获取训练点如三个儿子这篇课文的最后一道课后题,让学生说一说“一个(只),一

12、个(只),另一个(只) 。”我们就可以把“用这样的句式来描述不同事物的方法”当做阅读能力的训练点。如周秀萍老师在执教本课的时候,把文中的三句话改编成了一段话: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并且告诉孩子: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就更清楚了。她又把三个妈妈评价孩子的语言也用这样的形式呈现,再次巩固了句式的用法。周老师在课末,又引导学生:这样的句式也可以在生活中说。她出示图片,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支撑点,让学生愉快地用句式表达。周老师用一个句式拎起了整节课的内容,学生说得酣畅,学得扎实。6、在“语文园地” 中获取训

13、练点如在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口语交际“你喜欢动物、植物吗?把你看到或者了解到的有趣的动物、植物,讲给同桌听”。张雅芳老师联系本单元的课文活化石,在执教的时候,设计了用叠词来介绍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的环节,既学会了叠词的用法,又学会了介绍动物的表达方法,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用药:把握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实践2011版课标首次提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语言文字训练。语文的本质在于言语能力的构建,而语言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阅读能力是语言实践的保证,而言语能力的形成是阅读教学的必然追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言语环境,让学生在掌

14、握阅读能力和高效的语言实践中,形成梯度螺旋上升,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一)下“药引子”创设良好的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关注学生,从内容到形式都应适应学生的特点,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实践,才能达到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1、导入激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导入部分起着重要作用。如谢玮玮老师执教的浅水洼里的小鱼,课前她亲切地和学生谈

15、论自己的家:家里都有谁、一家人做过哪些快乐的事情。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谈论小动物的家,猜想小鱼的家在哪里,它们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可能做过什么事。最后悄无声息地进入文本。谢老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喜爱的话题入手,揪着学生那颗关心小动物的心,带领他们在文本里畅快地游走。学生入情入境,表达自然酣畅。2、借助多媒体“心理学实验明确告诉我们,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如果能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画面,声响等),可以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摘自文献)我们可以利用文本、图案、动画等形式,结合教学的需要制作实用的PPT;再者,随着电子白板的普及,各

16、种工具的功能和资源的共享,又为我们的教学助了一臂之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任务,从而获得成就感。(二) 充分熬制创造实践的机会 新课标明确地说明了阅读和语言的关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地挖掘语言因素,不断地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才能让学生习得语言。1、丰富课堂用语平常,学生都是在经过老师的同意后直接回答问题的。在评价或者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由于语言组织不成熟,语言表达显得苍白、零乱。

17、笔者抓住这个契机,设计了相对规范的开场白,让学生在一遍遍的练习中,达到习惯的养成,丰富语言表达。如,在评价别的学生时,先说开场白“我来夸夸他,我觉得他的声音很响亮,而且字音读得很准”或者“我来提意见,他在朗读的时候把的读得太响了,请大家听我读”。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地说“我来秀一秀”“我有话要说”、“我还有补充,请大家看到第10页”。在九龙学校听课的时候,周秀萍老师设计了同伴互学的环节,在反馈小伙伴表现时,也进行了这样的训练。如“我同桌小雨刚开始把专家读成钻家了,他现在会读了,请大家跟他读”这些用语在激发学生的同时,又能建立学生的自信,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和交往的能力。2

18、、创生文本语文的学习来自于文本,却又高于文本。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活凝固的文字,创生出文本的活力。如通过文本的转换感受语言的魅力、通过情感的补白体会文字的内涵、通过时代特点链接文本外延、通过挖掘重点化解文本的难点。谢玲燕老师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有一个句子“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甚至”这个词语很难理解,她出示了两个配图的句子“沙滩上飞来一群小鸟,也许有( )只,甚至有( )只”、“广场上的人真多,也许有( )人,甚至有( )人”。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就理解了“甚至”的意思。在教学描写小男孩救小鱼的句子时,她设计了一个采访环节。师:小朋友,小男孩一边救小鱼,一

19、边在想什么呢?让我们走近小男孩,来问一问他。师:小男孩,你在干什么?这么认真。生:我在救小鱼,把小鱼扔回大海。师:小男孩,你为什么不停地捡呢? 生:小鱼快要干死了,我一刻都不能停下来。师:小男孩,你什么用力地扔啊? 生:因为要是不用力,小鱼还是会死在沙滩上的。师:小男孩,你捡得很累,赶紧休息一下,行吗?生:不行,还有很多小鱼在等着我去救呢。师:孩子们,看来你们已经走进小男孩的心里去了。能读出他的所有感受吗?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心被小鱼的命运和小男孩的感受牵挂着,他们在品读中,能静下心来感受文字的温度和蕴藏的情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读得酣畅,品得充分。3、快乐演绎著名教育家乌

20、申斯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用内心去感受情感,但是外显要靠动作来实现。让学生通过语言、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促进对语言的感悟理解。二年级下册称赞的课后题要求“朗读课文,再演一演”,我组织学生4人一组,一人当总导演,一人读旁白,其他两人担任小獾和小刺猬的角色。虽然表演稚嫩,但是学生们演得特别快乐,积极性特别高。二下识字8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神话故事,对神话故事的神秘感很着迷。我建议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神话故事,并挑选其中比较常见的故事,并以组为单位进行演绎。从制定节目单、邀请评委、制作道具到现场演绎,学生兴致勃勃,全程参与。相较几月前,他

21、们在语言形式的表达上丰富许多、计划统筹的本领成熟了、在参与热情上也更积极了。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明日的美好指日可待。(三)发挥药效强化书面实践杜甫曾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又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可见,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培养阅读能力最终也是为写作打基础,只有把阅读习得的能力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水平。1、写批注特级教师周秀萍老师指出:“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偏向对学生进行单项的灌输,忽略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培养圈点勾画和做批注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对于形成提取信息

22、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仿写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摹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因此,仿写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必经之路。如花钟一课,陆红老师根据课文的介绍,用PPT做出了一只花钟,但遗憾的是花钟不完整。她找到了另外几种花,让学生模仿文中描写花开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描述。学生在方法的指导和多次的操作下,成就了课堂的精彩。3、改写一年级上册菜园里有个句子“豆角青青细又长”,“又”将蔬菜的两个特点连接在一起。教师让学生用这个句式改写。第一个层面改写成“豆角细细青又长”或者“豆角长长青又细”。第二个

23、层面让学生改写成“萝卜红红长又尖”、“茄子弯弯紫又尖”等描述其它蔬菜。第三个层面让学生用“又”来表达身边的事物。这样循序渐进的改写,渗透了“又”的用法和表达顺序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表达方法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4、续写巧用续写,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想象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如笔者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在学完课文,明白了道理之后,我让学生对“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种葫芦的呢”进行续写。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有的写他终于关注到叶子的重要性,种出了葫芦,还把葫芦送给邻居表示感谢;有的写他不仅种出了葫芦,还教他的孩子种葫芦,他们一家成了种葫芦的专家。阅读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

24、“教阅读”“教能力”“教习惯”。我们教师不要盲目地跟从“教学流行”,看到别人改什么自己就快马加鞭地跟上,除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语文使命,在课程层面看待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不断地提醒自己、审视自己。我们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把文本作为载体,用有限的策略和无限的内容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滕春友,余琴. 从赛课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观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课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1,03:44-50.3屠锦红. 我国阅读教学改革的突围之路J. 中国教育学刊,2013,10:59-63.4储广林. 在课堂教学中保障学生语言实践的主动权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01:5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