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浅谈利用支点教学整合单元内容(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浅谈利用支点教学整合单元内容(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浅谈利用支点教学整合单元内容-第 - 6 - 页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利用支点教学整合单元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教材中以专题组织的单元,以全局的眼光探讨了单元整合的可行性。并就单元整合后,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了分类、梳理,认为单元教学也应以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单元整合的中心点可以从写作运用的目的出发,结合“我的发现”等进行语用训练,还可以进行文体渗透,以此创建更加有效的语文课堂。【关键词】单元整合 本体性 以写定教将单元进行整合设计教学,现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在单元整合时,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围绕哪些最能扣住语文脉搏的中心进行规划,笔者将以中段教材
2、中的专题单元为例,探寻能撬动整个单元设计的支点。一、单元整合,势在必行1.教材的意图。中段语文较之第一学段,教材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如每组中的“识字”消失了,语文园地中出现了“习作”等;再与第三学段的教材比较,在五六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单元主题式的“综合性学习”。从中不难发现:编者对单元编排的意图是逐步提升的,其单元编排的目的是逐步向“习作”、向语文“综合性学习”、向“语言文字运用”上靠拢。因而,中段语文教师应将单元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仅仅是一篇篇课文的简单集合。2.整体的眼光。中段教学不仅应有本学段的目标意识,也应全局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以及其他学段的目标,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再者
3、,语文教材的一篇篇课文并不是孤立的,编者围绕一个个专题,包括单元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构成了每册八组单元。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单元、设计教学,能够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3.语用的需要。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学习的目标所在。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在一篇课文中很难有效地落实一个语文学习方法或语言训练点。比如一堂课学习“默读”,或用一篇课文来习得排比的表达方法,都是难以实现的。整合单元,以单元为一个训练周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实践总结”来进行设计,势必能更有效地落实某一语言文字运用的方式或方法。二、单元整合后,该教什么笔者也有意识地尝试单元整合,却面临了一些新问题:(一)文选型单元编排方
4、式,缺乏语言系统的内在联系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三三上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三三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四四上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四四下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着的追求故事长廊(表一)上表是第二学段教材各组单元的专题。可以看出,每个单元是以课例内容为主旨进行编排的。至于其中的课文为什么如此排列,在单元中各篇课文承
5、担什么样的语言学习目的,与“习作”之间是否有可供借鉴的地方,语言文字运用的着重点是什么这些教师在进行单元整合中首先需要解决的疑问,在教参里却很少有明确的描述。因此,这种文选型的单元编排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语文方法的训练,单元课文间缺少与真正一脉相承的有关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在联系。正如王荣生教授在评我国近百年来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中写的“选文”的“系统性”,实际是个“秩序感”的虚像:“系统性”存在于事先预定的“话题”(即“题目”)里,选文是相应匹配在“话题”的“例”,它与“话题”发生关系;而相邻的课文,似乎紧挨在前后而有秩序地排列着,但这种排列其实几无内在的必然。这种编排方式容易使教师不自
6、觉地回到“教课文”的老路。(二)教学内容中存在较多非本体性内容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所谓非文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组专题单元学习要求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1. 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2.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3.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第二组以诚待人1. 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2.思考课文中讲述的故事,对我们做人处事有什么启示。第三组大自然的启示1.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3.综合性学习,对
7、大自然有新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第四组战争与和平1. 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2.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关注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3.想一想:我们能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第五组热爱生命1. 感受生命的美好。2.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3.可以去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第六组田园生活1. 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2.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3.围绕“走近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第七组执着的追求1. 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2.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第八组故事长廊1. 走近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
8、,体会其中的道理。2.练习复述,并搜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表二)表二罗列了四年级下册的单元学习内容。其中,“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等属于主体性教学内容,如“启示”、“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等属于非主体性教学内容。而非主体性教学内容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二。面对这两种教学内容,在对单元进行整合之后教师该如何把握?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本体性教学内容应该为主,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本体性内容的学习过程之中的。单元教学中非本体性的内
9、容过多,与教材以内容为主题编排的方式有关。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所偏重地撷取本体性的内容来组织教学(表中加粗的部分)。三、寻找支点,整合教材明确了本体性教学内容后,是不是可以直接以此作为单元整合的中心点来进行设计呢?还是以表二为例,如第四组“战争与和平”单元,就没有可供教学的本体性内容。而如第六组中“体会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第五组中“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这些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中贯穿语文学习始终的,也不适合作为特定单元的中心训练点。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在充分研读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对单元进行有效整合。即“学科内的课程整合要求打破原有的结构安排和分化设计,以特定的目
10、标为中心重新组织课程内容”。(一)围绕习作要求设计单元教材编者在每个单元安排的习作,与本单元课文皆存在着紧密的联系:(1)有单元综合性学习的总结。如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都是关于人们对待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的,习作则要求学生结合对环境的调查等综合性学习进行。(2)有内容的延伸。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是看图写一幅秋天的画,而这一单元就是以“秋天”为专题,由古诗两首、秋天的雨、风筝、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构成。(3)有表达方法的迁移。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来组织的,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并明确指出“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另外,编者在单元建构
11、上还加强了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其编排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即注重语言文字的综合性运用。因此,整合单元时,就可以从写作出发,“以写定教”来进行设计。课例使景物具体的表达方法古诗词三首比喻桂林山水比喻、四字词语、排比记金华的双龙洞加入人的感受、体会七月的天山比喻、动静结合 (表三)比如中段习作写景类文章的要求,三年级上册是“有物”,下册是“有物、有序”,四年级上册是“有物、有序、有特点”,下册是“有物、有序、有特点,有具体”,可见要求是逐步提升、循序渐进的。因而在相关单元设计时,若能有意识的抓住“有物”、“有序”、“有特点”、“有具体”的目标进行,那么单元整合就有了一个明确的中心,
12、单元的习作也就能水到渠成,融入到课文阅读教学之中,生成于语言和文字表达之中了。表三是笔者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景作文“有具体”这一写作要求,在单元课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的”使景物描写具体”的各种表达方法。 (二)结合“我的发现”,找准语言点进行单元整合中段的“我的发现”的内容,由以前单纯地发现识字方法,拓展到发现词和句的一些规律,认识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我的发现”,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提示语的不同用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有教师据此设计了“人物对话”单元整体推进目标。(见
13、下表四) 人物对话单元目标课例分课目标1. 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对话中提示语的几种形式,说明提示语的特点和作用。2. 合理运用提示语,练习写人物对话,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灰雀初步了解人物对话中提示语的作用。小摄影师了解人物对话中提示语的集中形式。奇怪的大石头试着给人物对话补写提示语,发现省略提示语的好处。我不能失信创设情境,续写我不能失信,练写人物对话。(表四)(三)渗透文体,规划单元从表一中还可以发现,有的单元不是以内容组合,而是按文体来归类的。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名人故事”、下册第八组“神话故事、传说”、四年级上册第三组“中外童话”、“科技成就”,下册第八组“
14、故事长廊”等。这些文体型单元,从写作的角度看就显得比较零散而难成序列或体系,并且在新课标中,也只要求中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对神话、童话、说明文等文体没有具体要求。这时,不妨结合单元的特点,从文体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感受不同文体的特征,渗透文学教育思想,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童话单元,就可以抓住“童话”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进行文体渗透。从中感受童话之美,并激发学生能有兴趣地阅读更多类型、更多作家的童话。(见下表五)课例感受童话之美拓展阅读巨人的花园美妙的想象张开翅膀王尔德童话幸福是什么人间的真理蕴含其中安徒生童话去年的树真挚的情
15、感感人至深狐狸阿权小木偶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引人入胜小木偶的故事二、三木偶奇遇记(表五)综上所述,单元整合是高屋建瓴式的教学眼光和教材的融合,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有效尝试。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选择本体性教学内容,来确定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单元写作目标、语言训练点、文体意识等方面来作为单元整合的支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的单元设计,创建更加有效的语文课堂。【参考文献】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王荣生.评我国近百年来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J.教育研究,2002(03)3吴忠豪.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13(01)4丁文广.语文课程整合浅论J.语文建设,2007(09)5葛莉.以“单元的名义”学提示语J.小学语文教学,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