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浅议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浅议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浅议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第 8 页浅议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内容摘要】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而个性化阅读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是自主的、体验的、批判文本的过程,是自主的、体验的、批判的阅读实践。【关 键 词】个性 阅读 策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见的感悟。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一、“该出手时才出手”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旋律,是教学艺术的核心。在教学中,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有效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全面、更深刻、更敏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的时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还没有进入“
3、愤”“悱”之境的时候,即还未“心求远而未得之意”,或“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时,不要急于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有些教师在学生接触文本之前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你认为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感动?为什么?对于结尾你觉得是否合理”为了能回答好问题,学生往往以一种近乎急功近利的心理迅速阅读全文,而后开始寻找答案。虽然此时教师的提问本意是想使学生提出各自的想法,但却使阅读变成了压抑的阅读。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未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他们的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如何飞翔?思想的野马如何驰骋?阅读本是一种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但教师的提问却前设性地钳制和桎梏了学生的视
4、界,使之“带着铁链在舞蹈”,总不那么尽兴和彻底。因此,教师应当保证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自主阅读 ,让学生拥有实践的机会,把“读”的时间让给学生。在学生“愤”“悱”时,教师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也需要“该出手时才出手”。如教枫桥夜泊,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更深地感悟文本,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想想诗人可能为什么而“愁”。生1:游子漂泊在外,“愁”是思乡之“愁”。师:说得有道理。生2:在这清冷的夜晚,诗人倍感孤独,他想起了温暖的家,他多么想现在就和家人团聚呀!可路途这么遥远,何时才能到家?诗人怎么能不愁。师:是呀,他当然要愁。(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生3:不要
5、把事情想得那么复杂,可能诗人此时穷困潦倒,因冷而不能入眠,他盼望太阳快点出来,结束这寒冷逼人的秋夜,这就是愁的原因。师:你认为张继是一位不坚强的诗人?生3:有些诗人本来就多愁善感:见叶落而伤心,睹草枯而落泪。世间万物都有可能引起诗人的伤感,使诗人愁绪不断,难以排解。师:噢,原来如此。上述片段中,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的过程。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片段中,教师的本意是想看看哪位学生对“愁”的理解最好,但教师没有说,也没有让学生讨论,当“生3”说出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反问了一句“你认为张继是一位不坚
6、强的诗人?”学生修改(或补充)了自己的看法,这样使学生的见解不至于和诗意相悖,也尊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此时的“出手”促进了学生 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与超越。在追求语文课堂的平实与求真中使气氛活跃起来,调动思维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鉴赏。二、“等着你回来把花儿采”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之一。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会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个性化的创造潜能,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语文材料来自生活,我们
7、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有差别地解读文本,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阅读的再创造。多元解读就是要确立个体的解读观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个性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激活学生的阅读审美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积极调动、激活学生的审美动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新的阅读对象、审美内容,从而打破原来的审美认知平衡,建立新的平衡。菩萨兵一文,字字皆情,而文中描绘的生活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很难入情入境。我在课始以录象形式呈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红军经过藏民居住地的情景,再呈现反动军来此的情景,让学生对这两个场面作比较;课中
8、,以录象的形式呈现了红军与藏民在一起的场景,这样,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持续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学内容,在参与创造过程中拓展审美情趣,达到“设境悟情”之目的。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捕捉新意编者严谨挑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透的意蕴,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鼓励学生以自己新的创意去解读文本,学生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生成新的感悟,获得新的启示。如蜗牛的奖杯:师:同学们,看着蜗牛背着重重的硬壳在地上慢慢地爬行,你想说些什么呢?(师做蜗牛爬行状)生1:蜗牛啊,你的翅膀退化了,以后也飞不起来了,你不可能夺冠军了,真可惜呀!生2:蜗牛啊,现在你身体也被硬壳粘住了,连探
9、个头都那么艰难, 一点行动的自由都没有了。太可怜了!师:大家都同情我,可怜我,可我更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呀。(茫然而痛苦地)生3:蜗牛呀,你如果不整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晚上又睡在奖杯里的话,也不至于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师:我不把奖杯背在身上,大家不知道我飞得多快呀!生4:自己有本事就行了,干吗要人人都知道呢?这么骄傲,人家会讨厌你的。生5:再说,这冠军也只是在那次飞行比赛中产生的,下次就不一定轮得上你!师:哦,有道理。可是我不睡在奖杯里的话,奖杯会被别人偷去的!生6:离开了奖杯,你还是飞行冠军呀!你把荣誉看得太重了!师:哦,谢谢你们的劝告。哎,如果当初我把到处炫耀自己的时间用在练习飞行本领上,那该多好
10、呀!生7:对。蜗牛,你现在就开始苦练爬行本领吧。祝你在爬行比赛中也夺冠!师:谢谢!谢谢同学们!我会吸取教训,振作精神的。(十分激动地)在这种动态的阅读过程中,学生既遵循文本,又超越了文本,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能力。3、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由想象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撞产生火花,从而感悟到文章语言中的内涵。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当学生读到“丹顶
11、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我的设计是:“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丹顶鹤,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的:“我是一只无忧无虑的丹顶鹤。清晨,我们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高歌一曲,给冬日的黄海带来勃勃生机”有发出诚挚的邀请的:“远方的朋友,请到黄海之滨来!让我们远离那被工厂浓烟污染的空气,远离那被猎人捕杀的危险,远离破坏鸟类家园的 人们”还有向人类发出呼吁的:“人类啊,请救救我们的同伴。要知道,拯救它们,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啊!” 这样把握契机适时点拨,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思维被激活,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三、“读过了就该闪亮整片天空”实
12、现阅读的异彩纷呈,创造个性化阅读的生长空间,就应该给个性化阅读一个平台,无疑,平等对话就是这个平台。首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语言认知规律和阅读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平等地提出阅读要求,精心地设计阅读对话,通过不露痕迹的阅读提示,把自己阅读、研究教材时的发现,巧妙地换成学生个性阅读中的感悟,学生就乐于对话。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入“以人为本”的评价手段。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教师要给学生一种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性动态评价。在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
13、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正是学生在精神上特别强烈需求的。”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正是为他们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教师就是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让他们充分开展互评,让他们成为评价的主体,让他们在交流式的互评中,看到他人长处,在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特别是面对众多“可爱的偏见”“美丽的错误”“出格的意外”等信息时不迷茫。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参与评
14、价,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发展了思辨能力。如:狐狸和乌鸦师:小朋友,课文学到这你最喜欢谁?或者你最讨厌谁?生1:我喜欢乌鸦,因为乌鸦能自己找食物吃。生2:我也喜欢乌鸦,因为乌鸦很善良,狐狸不劳而获。生3:我也喜欢乌鸦,因为狐狸专门骗人。生4:我才不喜欢笨乌鸦呢!你们想想狐狸多聪明呀,使一点伎俩就吃到了肉!上述片段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局限,在阅读理解中出现一些误解和偏离,发出一些对文本过度阐释的不和谐的声音。教师首先需要在仔细聆听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不和谐”声音作出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允许学生在“自圆其说”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反思,通过协商、讨论、辩论的沟通方式进行评价,用“我喜欢,
15、更喜欢”“我赞同,更赞同”等辨证的眼光来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会聆听、理解、赞赏、争辩和互助,达成共识,学会共享、共进。四、“尽全力也要还你一脸笑容”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评价”“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等,这里反复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学生成为了阅读主体,同时也在享受着阅读所带给他们的快乐。槐乡五月这篇课文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片段一】: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槐乡五月,这篇课文如同一首优美的
16、田园诗,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住了,学了第一自然段,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槐乡很美。生2:槐花很香。生3:槐乡的孩子勤劳能干。师:现在再次让我们走进那美丽的槐乡接着,老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只见“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白茫茫的一片。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似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随着画面的播放,教师点到即止。教师有声有色的朗读唤醒了学生对上节 课内容的回忆。语文是有生命的,如此生动形象的情境再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继续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体验到心灵的舒畅和快乐。【片段二】:师:现在你们都是小导演了,请你们在小组内
17、共同研究,怎样把槐乡孩子的热情以及槐花飘香的情景表演出来。(学生合作)师:先说一下,哪些地方要好好表演?生1:外乡的孩子被槐花的香味熏醉的时候。生2:槐乡孩子拉外乡孩子去做客的时候。生3:送别的时候(学生表演,教师引导,气氛轻松融洽)在学生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教师不是以“大导演”的身份来“指手画脚”,而是充分调动“小导演”们的积极性,学生将槐花饭的香,以及槐香孩子们勤劳、热情、能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当“小客人”醉倒槐树下,吃过槐花饭后用舌头舔碗;当“槐乡孩子”大方地赠送礼物台下笑声不断。活动中学生激情飞扬,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全身心地投入,自由地想,自由地说,自由地演,在兴趣中不知不觉地学到
18、了知识,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完全沉浸在自由的想象和童年的快乐中。“基于学生发展,关心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对于阅读教学,我们教师就如同养蜂人。在春天的原野上,放手让一群快活的小蜜蜂飞向那一片辽阔的油菜花中,相信每一只蜜蜂都能采撷到各自不同的醇美的蜜,无须担心蜂儿会扑到同一朵花上或让尖细的蛰针刺疼花儿,蜂儿自会将毛茸茸的“携粉足”上沾满的花粉收集到身上的“花粉篮”里。只是,当蜂儿欲馥郁的芳香中流连忘返时,会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蜜蜂的思维触角上有无数的感受器,请用敏锐的嗅觉与味觉去唤醒花儿的情愫,去体味花海的万千风情,去聆听某一花蕊里生命的颤动。由此,蜂儿心灵的成长与舒展亦如花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