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构建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探索(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构建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探索(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构建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探索-第 11 页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活的韵味构建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探索关于语文学习的内容和语文学习的动力,我曾以一个班为样本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对学习语文有41的同学表示有浓厚的兴趣,54的同学表示有些兴趣,有5%的同学表示兴趣不大和没有兴趣。虽然有接近一半的同学表示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但更多的同学处于“爱”又觉得“爱你不容易”的中间地带。同时,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有23的同学表示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上课精彩,有36的同学表示因为语文学习内容丰富精彩,有13的同学表示为了将来更好地生活,有28的学生表示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其中只有三
2、分之一多一点的学生是因为语文本身的魅力而喜欢学习语文,其余的学生都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推动着语文学习,还没有体会到语文本身的魅力。综上所述,要使学生学习语文成为“爱你没商量”的内心需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苏教版教材所选课文大都紧紧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编排也日趋科学合理。但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把目光盯在一本教科书上,把教完教材作为我们的终极任务。而应以大语文观的眼光充分挖掘教材以及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课程资源,构建生活化的大语文教学内容。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建设: 一、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让教学内容广阔起来。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只要是能够促
3、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都可以看作语文教学的内容。学生喜欢玩的游戏,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欢谈论的话题等,只要经过课程眼光的开发,也能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容。1、挖掘学生生活中具有语文味的因素与需要教学的内容整合。例如:苏教版四上习作三是学写书信。中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写信这一专题,重点是掌握信的格式并试着写一封信。如果我们把例文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告诉学生书信的格式,再让学生写一封信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这有生活意蕴和生活情趣吗?没有。我们曾经尝试过根据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的特点,开发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进行了有情有趣的书信教学。板块一:趣味浓浓识信体我首先以杜甫春望中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导入书信的教
4、学。接着我出示了一份“家书”李春波的歌曲一封家书的歌词,当然歌词是无格式的。然后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边听歌边看歌词边哼唱。听完后引发悬念,让学生把歌词改成真正的信的格式。学生一听马上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见学生的兴趣来了,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范文,总结出信的格式。学生读得很仔细,一遍读完后就有同学举手想发言了,可我还得晾一晾,让学生再读一读,看看比刚才有没有新的发现。然后,我就分别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探讨信的格式。学生总结出书信的格式后,我出示“信的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事情谈完写祝语,健康快乐常祈祷;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学生朗读
5、背诵着这琅琅上口的顺口溜进一步加深了书信格式的印象。接着,我就让每个同学试着改一改刚才的一封家书歌词,亲身实践体验一下,所谓:我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见了就懂了,做过了就会了。学生很快就按照信的格式整理好了这段歌词,于是我就用实物展示台让学生自己上来展示,大家一起讨论、辨析,之后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修改。板块二:情感依依写回信看看火候已到,信的格式都掌握了,于是我进入了教学的第二板块。我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封自己写的给四(1)同学的一封信,让学生自己读。学生读后我再感情充沛地读给同学们听。学生听完、看完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于是我就让学生给我写回信。学生马上就动起来了,也没像以前那样问字数,我只是提醒
6、他们要注意格式。第二节课学生就写好了,还迫不及待地拿给我看。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誊写在作文簿上让我带回家里看。看着学生认真伏案写作,我心里写满了高兴,因为孩子们此时是幸福的,并没有因为这次学习而感到痛苦。2、挖掘学生生活中喜欢的活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例如,有一次我就根据学生喜欢玩折尺的情况进行了“折尺的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效果比较好。有一次午餐后,我匆匆来到教室批改作业。一会儿,我隐隐感觉学生进进出出,似乎在悄悄议论着什么!我猛一抬头搜寻我的疑惑!哦,他们正在比试各自的尺刚从小店买来的新型的折尺!我悄悄走进他们中间,了解到多数学生买了,不是一把,而是两把,三把。我好奇地问道:“尺
7、,一种学习用品而已,有一把即可,为何你们需要那么多?”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吱声。很明显,学生怕!“只要说真话,说错了也没关系!因为我童年时候有一把木尺就已经很高兴了!”为扫除学生惧怕老师的心理障碍,我笑眯眯地鼓励。“它很好玩!”几个胆大的开始唧唧呱呱。“怎么可以玩?谁来教我一着?”我兴奋地说。“老师,你看,折尺打开时发出嘎拉嘎拉的响声,很有趣!”“打开后,它真像一把枪,可以玩打敌人的游戏!”“可以当剑,与人较量!”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兴致勃勃,乐不可支!回到办公室,我陷入了沉思:尺是玩的吗?就这样玩过就算吗?如何把这一现象变成一种资源?思索了一节课,我决定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把玩尺变成研究
8、尺。(1)欣赏折尺,探究折尺的优点。走进课堂我就对同学们说:“昨天,老师发现同学们买了好多折尺,同学们都觉得好玩,可是折尺仅仅是好玩吗?我倒觉得它外形美观,小巧玲珑,设计巧妙!请你好好欣赏一下,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好吗?”同学们纷纷仔细观察起来。一会儿,小手如林了!他们有的说“它颜色淡雅,粉红、淡紫、淡蓝给人美的享受!”;有的说“它小巧,折了之后可以随身携带,可以放在小的笔盒,克服了长尺放不下的缺点!”;还有的说“它还是多功能的。用它不仅可以画直线,还可以根据它轴上的刻度画各种度数的三角形!”欣赏完后,我啧啧赞叹道:“一把小小的折尺竟有这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那你能不能以我心爱的小折尺为题,写一写
9、你的发现呢?”于是学生又纷纷动起了笔,一会儿一篇短文就完成了。(2)质疑折尺,寻找折尺的缺陷。在交流完我的发现后,我话锋一转,说“这种折尺真的是完美无缺吗?你有没有发现它的缺陷?”于是,学生们又开始纷纷用另一种眼光审视这把尺!“打开折尺时的声音太大了,影响别人学习!”“因为那种声音我觉得有趣,所以我在上课时不停地打开关上,那节课我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用它不可以画曲线!”我接着引导:“老师这儿有一张表,你能完成吗?”这时,好多同学已迫不及待了,我赶紧发下了表格。(3)设计折尺,改进折尺的功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总有它的缺陷,只是多少而已!”我又激励:“发明创造就是发生在解决缺陷,
10、为生活提供方便的过程中,而方法也很简单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做加法或减法,你愿意尝试一下吗?”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又高涨起来,有的在出谋划策,有的在拿出各种尺进行观察比较。我瞅准时机抛出了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当个小设计师,设计一把更完美的尺。要让别人明白你的设计就要写份设计方案,我们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再设计图纸,然后对设计作出说明,小组成员可以根据特长分工。”学生的创造激情在迸发!一份份设计方案上来了。这些方案,分别从材料、外形对尺提出改进,使尺更趋完美。(4)写封书信,把设想变为现实。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创造激情,把美好的设想变为现实,于是我提议:“给制造这尺的厂家写封信好吗?把我们的设想与方案也一
11、并寄去!”经过讨论,我们成立了写信小组,结合我们的活动,给厂方写信;综合设计小组,综合同学们的方案,设计一份最佳的方案;公关小组,想法与小店联系,找到生产折尺的工厂地址寄出,最好能找到电话并取得联系。以后的几天玩尺的不见了,见到的是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一股玩折尺的强劲台风,终于化为了和风细雨,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学生的活动还有很多,当孩子们迷恋于花样繁多的折尺、贴花纸,各种精致的人物卡片,醉心于小赛车、溜溜球的世界时,我们怎么办?禁止吗?没用,仅仅是从“地上”转为“地下”而已。怎么办?那就是采取理解的姿态,走进儿童的世界,与他们一起玩,一起欣赏,一起研究,在孩子们尽情享受玩带来的快感的同时,艺术
12、地引导他们由低俗走向高雅,由生活引向语文!这样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就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引入了一泓微波荡漾的清水,真正变封闭狭隘的语文教材为开放活泼的生活语文了。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让书本与生活链接起来。尽管现在的教材已经注意了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教材内容由于选材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制约还是会脱离儿童的生活。这是因为成人们(当然包括教师)以惯有的思维,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自己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最终以牺牲儿童为代价实现自己预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需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的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例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麋鹿一课,重点是了解
13、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并由此学习抓住特点写的写作方法,明白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学生大多数没亲眼见过麋鹿,对这种珍稀动物更是知之甚少。但我们在解读教材时,经过仔细研读,挖掘出了许多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例如:麋鹿是姜子牙的坐骑,而学生在动画片中已熟悉姜子牙,可以此为兴趣激发点导入新课;麋鹿与其它鹿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而其它鹿同学们在生活中比较熟悉,教学时可以出示麋鹿与其它鹿的图片让同学们辨析;学生喜欢参与性的活动,这篇文章可以利用视频让学生练习解说,以进一步掌握麋鹿的特点,促使语言内化,锻炼表达能力;麋鹿又是我国所特有的珍稀动物,可以让学生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一份麋鹿的自我介绍,也可以开个“我
14、国特有珍稀动物的派对”,让学生模仿着课文介绍一种珍稀动物或以拟人化的手法代替珍稀动物进行自我介绍。通过课文与生活的链接,本来陌生的内容便贴近了生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得情趣盎然。三、以主题为依托结构化教材,让书本厚实起来。教材的编排,都是按照一定的体系进行的。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大都是按主题单元编排的,有利于对教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拓展。如:有的单元是按照“山河壮丽”来编排的;有的是按“伟人风范”编排的;有的是按“启迪思维”编排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每篇课文孤立起来。对于这类课文的处理,要尽量做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内容间相互关联。我们的做法是“单元结构化开发”。下面以五上语文“古诗园地”
15、单元结构化设计为例说说“单元结构化开发”。(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根据本册教材中古诗前后分散,且第一单元的古诗与“园丁之歌”没有内在联系的特点,进行了重组整合,包括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别清平乐 村居以及练习一和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同时安排本学期的古诗文拓展积累。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清代袁枚的所见,两首都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比较容易理解,而且都有儿童参与其中,增加了一份儿童气息,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进入五年级前,已经有了许多读古诗的经验,知道如何去读懂一首古诗,而且也积累了许多古诗文,为学习这两首古诗打下了方法和能力的基础。读这两首古诗不但要读懂诗意、体
16、悟诗情,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并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读懂古诗。课后小练笔“把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写下来”可以安排在学完文包诗后,参照一定的范文来进行。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其中包含了一首李白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文章是根据诗情诗境想象而成的,诗文对照能很好地读懂诗意感悟诗情,同时可以渗透“对比衬托”的写法,为根据诗意写诗境的小练笔提供范文。清平乐 村居是一首词,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形式完整的词。学生在三四年级时通过文包诗已经接触了一些有名的词作,对词的形式有所了解,但对词与诗的区别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可以借助这首词与古诗的对比感受诗与词的同与不同,初步建立对词这种文体的整体印象。而诗
17、与词的共通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借助古诗学习的方法读懂词,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本词学完后也安排了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的练习,正好可以在前一篇小练笔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使想象诗词情景的文章达到更高的层次。练习一中有一首诗供诵读与欣赏,一个语文活动:按风的格式续写及赛诵含“风”字的古诗句。可以先进行语文活动,然后进行诵读欣赏,最后提供本学期所要拓展的古诗词供学生课外诵读,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常规性积累进行巩固。口语交际“学会请教”除通过实践练习知道请教要有礼貌并讲清自己要请教的内容外还可以加进请教古诗词意思的练习内容,与本单元主题建立起联系。(二)育人价值:1、通过朗读、想象、图文对照
18、等方法读懂诗意,感悟诗情、熟读成诵,并受到情感与文化的熏陶。2、通过学习古诗总结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迁移运用,逐步形成能力。3、通过比较诗与词的不同,对词形成整体的感知和印象,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辨识文体。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仿照文包诗的形式写一写诗词的所描绘的情景,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提高想象文写作能力。5、通过语文活动拓展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底蕴,同时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单元结构化设计只要做到“三适”,也就是要适合:适合学生的成长需求,适当: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适切:切中学生发展的要害,就能使让书本变得厚实,引领学生的发展。四、开发多元语文表现样式,让语文生活丰富起来。语文的表现形式
19、是纷繁复杂的,绝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文章和作文。比如猜谜语、对对子、颠倒歌、绕口令、童谣、儿童诗等,这些都是语文表现形式。只要我们开发得当,就能让学生在玩语文的过程中丰富语文生活。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明老师就上了一节颠倒歌语言实践课“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 颠倒歌曾经是很令人质疑的教学内容,它告诉学生的是一些错误的搭配,我一直认为这样的内容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用来教学不合适。可是周老师对颠倒歌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不仅让学生诵读,还以说相声、唱歌、方言、快板等方式表演颠倒歌,体会颠倒歌诙谐有趣、表达情感的特点。从学到创,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创作出的颠倒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通过教师进一步的介绍,学生还了解到颠倒歌“和强者欺侮弱者的世界是多么不同,和刻板的环境是多么不同,它颠倒了自古以来的世界秩序童谣的编唱者在话语中颠覆了它,为无数失败的反抗者复了仇,为被奴役者喊出了疯狂的愿望。在这样的语言实践课中,学生在玩语文时度过了一个古老的语言的狂欢节。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外延,还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生活,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深深地爱上了语文。总之,语文教学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教师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与生活融合,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