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本之石,可以攻玉(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本之石,可以攻玉(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本之石,可以攻玉-第 6 页小学数学论文课本之石,可以攻玉 【摘要】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根本”。阅读数学课本是自学能力的核心,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不仅能在课堂学习中展现睿智而且具备了终生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养成尊重课本,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课前阅读,成竹在胸;课中阅读,事半功倍;课后阅读,温故知新。 【关键词】教材阅读 预习 复习 自学能力 数学课本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依据,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主要来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局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我们通常说的“紧扣教材”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生阅读课本的一面。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将有助于其智力的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力提高小学数学学习质量,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当我们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会惊讶地发现:学生解题遇到疑惑或忘记公式、概念时,永远想不到查阅书本,研读例题。学生认为,课本只是一本习题集。数学就是想、做。却不知,读也很重要。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审题意识,难以领会题意,不注意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成了学习中的通病。人教版新教材将数学学科体系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作了有机的结合。课本图文并茂配合恰当,文字准确,教学内容的
3、展开详尽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更适合学生阅读。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如果学生能预习、复习,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中学会以课本之石攻克学习障碍之玉,提高学习能力,往往会收获意料之外的效果。 一、课前阅读,成竹在胸我们的学生往往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理解力不够强,接受能力比较弱。随着学业的增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都有了或大或小的差距,我们的课堂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个体差异便会影响到课堂效率。进行课前阅读课本,即可以很大程度上缩小这种差异,又锻炼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一)把书“看一看”课前,教师先给学生几个问题: “有什么新的知识?”“比较旧知识有没有联系”“这些新知识自己能理解吗?”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将要学
4、习的内容“看一看”,通过“看一看”学生能够了解将要学习的新知,找到学习方向,上课不致盲目。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51页有余数除法虽然与第50页的主题情景差不多,都是用除法解决可以摆几组花的问题,但“23盆花,每组摆5盆”和“15盆花,每组摆5盆”是有所不同的。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注意到的这些不同的地方,正是学习的重难点。再如:三年级下册第29页被除法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3093、4203,这和前几堂课学的522、2386已有了一些区别。学生通过看书马上会引起认知冲突,进而激起继续学习笔算除法的兴趣。这里的“看一看”,学生如果基础较好,可以只看一遍也可以看多遍,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借助
5、自己课前的努力预习取得同样理想的成绩。(二)把书“做一做”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做中学”。这里的“做”不单单局限于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的做作业,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做数学。把书“做一做”更多的是要学生凭借书上的知识去生活中实践,积累学习新知的生活经验。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课前,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了解“千克和克”相关知识,再从身边菜场或超市等日常生活中收集物品重量并载入本子,如:一包瓜子的重量是100克。并掂掂100克,感受有多重。学生带着丰富的课前活动经验进入课堂交流。学生说“一颗6克的糖放手里,感觉手里没有东西一样”“妈妈买了一箱25千克的苹果,我快要抱不起来了”可见,学生已经开始建立“克
6、和千克”的质量概念了。在此基础上开始课堂学习“克和千克”,教师引导得轻松,学生学得乐此不疲。再如,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提前完成了预习作业:通过阅读课本、查找资料、询问家长了解有关东南西北的知识。课始,师: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东南西北的知识?生1: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生2:可以用指南针知道东南西北。生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南西北”四个位置方向虽然在生活中普遍运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还是较陌生的。课堂学习前,先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化,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把书“做一做”,理解了的地方固然学起来就自信多了,理解不透的地方也就是学生学习的疑点。事实上,
7、学生出现的疑点也许会有所不同。这样充分的课本自学让每个人学习有了极强的针对性。学生也可以通过提问方式解决老师没有预设到的问题。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位置和方向时,学生通过课前阅读后,便提出了我教学预设之外的问题。“指南针上的箭头为什么总是朝北”“东和北之间为什么叫东北,不叫北东”我适时引导:阅读课本时,只有会思考、敢提问,才能把书上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大家为提问的孩子们响起了一片赞许的掌声。我继续疑惑地说:“这些问题老师也不清楚,怎么办呢?”生:“网上查一下”“问一下我爸爸,他什么都懂”师:“愿意帮老师找答案的同学举手”约一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这些问题并不是我们教学的重难点,却是学生积极思考
8、的表现。学生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提高了学习能力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把书“说一说”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人教版新教材增加了一批思维含量更高的解决问题学习,对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书“说一说”就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的表达离不开数学语言。小学数学的语言比日常语言更精确和简练。能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描述是学生的数学能力之一。如,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8页例7教学解决问题:在钱数限定的条件下买需要的东西。课堂学习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例题,提出疑问尝试和家长探讨;用数学的语言准确、完整地说说课本里小朋友们的想法,并请家长评价。通过和家长探讨,学生基
9、本上理解了第一个教学关键:“正好”是什么意思?课堂学习的主要精力就可用来学习“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由于例题的数据较小,学生更多的是“看数 凑13”通过预习阅读,学生体验了课本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能力好的学生已经内化了知识,完全有能力当“小老师”。理解能力弱的孩子在交流学习中不断进步。如此深入的预习课本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原来需留到课后完成的训练也能当堂完成,课堂学习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二、课中阅读,事半功倍课堂学习中融入阅读课本,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调动学生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一种“听、读、练”结合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往往使
10、学习效果达到更好。我在一次磨课的教学活动中,深受启发。下面我就选择了一个教学案例二年级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的两种不同设计,主要关注了融入阅读课本学习后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案例A:师:23+31=?你是怎么算的?生1:3+1=4 20+30=50 50+4=54生2:我想写在黑板上(如下图)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教室里一片沉默)师无奈:还能这样算:23+30=53 53+1=54 能看懂吗?(讨论交流)师:32+39=?你是怎么算?生1:2+9=11 30+30=60 60+11=71生2:列竖式师:还有不同算法吗?(教室里一片沉默) 依次教学“68-54=? 32-14=?你是怎么算的?
11、”学生仍然只有一种算法列竖式。老 师教得苦口婆心,学生学得疲惫不堪。结果教师呈现完各种算法,还来不及巩固练习,下课铃响了反思这个教学案例,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学生一看问题便没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说:“老师,我会算了的。”一整堂课,学生仍然根深蒂固地想笔算来进行口算,毫无收获。怎样把这堂课上得更有意义,让学生更有所得呢?案例B: 师:23+31=?你是怎么算的?生:3+1=4 20+30=50 50+4=54师:请小朋友看课本第92页的两个小朋友怎么口算?(齐读) 谁读明白了?不太明白,可以自己轻声再多读一读。谁读懂了? 生1:女同学是
12、把第二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相加。 教师根据学生解释,依次完成板书(如下图) 师:仔细想一想,为什么把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能不能分成其它数再相加?生:两位数加整十数计算很方便,直接加在十位就行了。再加一位数也很好算。师:是啊。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为更简单的口算。板书(转化)师:请你也用这种方法自己来算算32+39=?学生独立尝试交流。师:大家能自己从书上学得新本领。真了不起!(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师:你能用书上男同学的办法也来算算23+31吗?学生独立尝试交流。师:比一比,哪种口算方法好?为什么?生1:我喜欢书上女孩子的方法。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不容易出错生2:我还
13、是习惯用笔算来口算生3:我觉得从高位开始算也挺方便。师:只要你算得又对又快都可以。依次教学“68-54=? 32-14=?你是怎么算的?”学生阅读课本,独立尝试书中的算法,从中优化出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紧接着,学生在巩固练习中运用自己寻找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下课铃声响,一个孩子兴奋地跑来对老师说:“老师,你猜猜我喜欢哪种算法?我本来喜欢用竖式口算的,现在又喜欢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来计算了。”我问学生:这堂课你收获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学生自豪地意识到,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就能凭自己的力量收获新知。如果教师常引导学生用阅读课本来解决学习重难点,那么,学生从课本里提取有用信息,自学
14、能力也将不断提升,这正体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再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时,老师直接揭课题:周长的认识。问:“什么是周长?”学生顾名思义地各抒己见。接着,引导学生仔细、反复地阅读课本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问:“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圈一圈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封闭图一周是什么意思?”学生从定义的字词上正确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后,遇到类似概念的判断时就能引用定义准确地辨别周长了。心理学研究证明,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词汇,熟练术语,有助于思维的启迪、判断的准确、思路的简缩与概念的准确表达。因此,学生读或复述课本定律、概念及课本上那些成块、成版的文字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
15、高数学素养。 由此可见,课堂学习中,适时融入阅读课本学习,不但课堂学习质量得到了提高,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三、课后阅读,温故知新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初始遗忘率较高,以后逐渐呈递减状态。所以应加强日记忆,以提高信息的储存率,从而有效地把当天获得的新知纳入原知识体系。阶段记忆的期限一般控制在一周内较佳,每个周末可安排学生阅读课本里一周所学的知识,温故知新。如,学生已课堂学习了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笔者把课后阅读作为家庭作业的第一个任务:(1)边仔细阅读教材例题,边回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把学到的知识完整、准确地说过家长听。(2)
16、把你课上发现的比较有意思的知识或题目和家长分享。(3)认真思考课本里的练习,把你是怎样解决的想法说给家长听。特别是书本第10页第6题,要把完整的想法说给家长听。(4)请家长在作业本里写上评语。笔者在第二天改作时,不但改练习题,也可从家长对子女学习的评价里看到学生听课情况。家长也可根据子女阅读课本、回顾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效果。如果家长总是发现学生听课效果不好,便会主动联系老师分析原因,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为了课后阅读更有效,笔者便在家长会上或班级群里公布课后阅读方法,请家长监督实施。半个学期下来,课后阅读已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坚持课后阅读,回忆课堂知识,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当日听课情
17、况,还可以增强记忆力,并养成数学思考习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后阅读课本是学生对课堂中所学内容的整理归纳,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还能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回忆、解题、与阅读思考的有机结合是正确的课后复习方法。如果只解题,不读书的课后复习对正确学习方法、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教师要明确提出课后阅读要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后有强烈的收获体验。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生爱看书,勤看书,会看书,看懂书是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这是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必备能力。当然,让阅读课本在我们的教学中展现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其培养绝不是一日之功,但只要坚持实践,就必有收获。让学生在阅读课本中展现睿智!让阅读课本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精彩!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日制义务教育【2】心理学 【M】南开大学出版社【3】周建峰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进行数学预习【J】小学教学参考【4】张晓云立足素质教育 改革实验教学【N】赤峰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