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莫让课堂成“秀场”(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莫让课堂成“秀场”(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教学:莫让课堂成“秀场”-第 5 页莫让课堂成“秀场”为了呈现某种教学理念,探讨某些教学问题,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经常会开设一些研讨性质的公开课。应该说研讨课对教师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执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历、教学素养、教学体会、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是一次量的变化质的提高。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研讨课逐渐走样变质,多数成了作秀课,有些研讨课的教学过程超乎寻常的顺利,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一、超常顺利的几种表现有些研讨课在展示中,整个课堂流程很顺畅,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甚至连细微的意外都没有,学生的一切活动包括思维都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1、难点破解超常顺利。
2、平时我们一般把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称之为教学难点。在课堂中难点的破解常常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但即使如此,平时的课堂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波折,如学生理解歧义、理解不到位、一时掌握不了等等,这些问题不但均有可能存在,并且会通过各种途径反馈出来,或通过作业,或通过发言。但是在公开展示课中,却基本上看不到这些困难,教学难点的破除往往顺利得很。比如,在找春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破除“在品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寻找春天的快乐”这一难点,在师生顺利完成了读议课文的任务之后,教师安排了让学生想象画图的环节。想不到这些二年级的学生立马下笔如有神,根本用不着构思就
3、完成了一幅幅构思新颖、总体效果良好的作品。2、回答提问出口成章。众所周知,十个手指总有长短,一个班级总会存在那么几个学习困难的后进生,甚至可能有智力发展不正常的学生。或者由于性格内向不敢大声说话,或者由于思维迟钝回答结结巴巴,诸如此类的问题肯定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在研讨课中,基本上是看不到这种后进生。出来展示的学生几乎都是声音响亮、答案标准、一学就会的,个个训练有素、胸有成竹、出口成章。比如某教师执教四年级小镇的早晨一课,提问:小镇的早晨有哪些特点?结果全班学生竟人人举手,教师看似随机点名了三个,回答也是人人正确。3、意外生成畅通无阻。在研讨课中,教师为了不使自己教学尴尬,一般事先关照学生不要
4、提出让老师为难的问题,如果碰到几个不听话的学生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面对突然生成的“意外”,有些教师处理往往就比较简单,要么敷衍几句,要么假装没有看见,没有充分关注生成、利用生成,课堂中中的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中,自然畅通无阻。如某教师执教草船借箭,环环相扣,生动有趣,学生投入异常,配合默契,然而课到一半,教师没有叫学生举手时,忽然有个学生举起手来,于是教师装做没有看见,继续自己的教学,而那个学生举了很久,见无人理睬,只得悻悻放下,低低嘀咕了一句:为什么诸葛亮要请鲁肃喝酒呢?下棋不是更风雅吗?二、超顺现象的操作揭秘曾几何时,研讨性的公开课因其超乎寻常的顺利而失去了真实,自然也失去了精彩,因而也失去
5、了大家研讨的兴趣、失去了开课的意义。那么开课教师又是如何苦心经营,使自己的公开课超乎顺利的呢?1、改板块设计为线型设计。在研讨课上,课堂结构如果变线型设计为板块设计,这样课堂上只有几个大的板块,对学生而言,他们发展的空间比较大,探究时间也较长,更有利于科学探究的深入,但对教师来说生成的因素太多,极其不容易调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特别喜欢环环相扣,大多数呈现出线型设计。教师按着设计流程一步步地往下走,该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播放课件等等均有明确的规划。这样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线型设计”,虽然课堂上没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不过,教师上课不会吃力,方向对
6、了,课总体上不会出大乱子。2、尽量不留课堂弹性空间。如果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一旦在预案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那么势必导致教师课堂调控的困难,使预定的教学任务无法圆满完成。因此,有些教师喜欢在学生探究时做过多的干预,不给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也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因为学生这时候的思维是开放的,如果留下空间与时间,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自己添乱。而教者给学生的提示越多,学生的思维也就越受束缚,教学过程就越顺利。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有纷繁的头绪、生硬的说教,不给师生活动留下空间,教师的教学因而缺乏弹性,教师不能根据教
7、学中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3、以课堂表演代替课堂教学。在研讨课中,有些教师仅仅为了顺利,为了好看,为了有创意,将课堂变成教师的“秀场”,搞得失去知识重点,教学难点无突破。具体地说:一是教师自我作秀,在课堂上老师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看家本领都施展出来,一下子朗诵诗歌,一下子歌曲联唱,一下子舞蹈表演,既为博得同行的称赞,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自以为一举两得。二是教育媒体作秀,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眼花缭乱,一会是视频,一会是音频。这种由“口灌”变成了“电灌”的研讨课,虽然让课堂教学顺利了,但是学生听觉、视觉更累了,思维也全没了。三是组织学生作秀,课堂表演作为一种课题情景
8、创设,加强了形象性,加深了对语文课的理解,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但有些研讨课,打着师生互动的名义,把表演作为一种时髦来追求,不管内容,动不动就让学生上台表演,还让学生分别讨论、扮演角色、编课本剧、充当记者采访等,教学是顺利了,可理解却肤浅了。三、回归自然的应对策略研讨性公开课的作秀现象已经歪曲了研讨活动的本义,成为了当前校本教研中形式主义一大公害,那么我们该如何回归研讨课的本义,让它真正成为教师进步的一条有效途径呢?1、端正思想认识。研讨课超常顺利,其最根本的、最深层的原因还是在于大众对研讨课的不正确认识。目前,教师总是认为有同行来听的课就是公开课,才不管公开课和研讨课的关系如何。而上好公开
9、课已成为现在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并且常常是一课定终身,直接跟荣誉、地位、金钱挂钩,因此轮到上的教师就个个如临大敌、精心准备、力求完美,然后碰到研讨课也如此对待,其实公开课的具体类型有很多。从目的上,就可以分为研讨型、竞赛型、示范型三种,由于竞赛型为的是争优,示范型为的是展示优秀教师的理念和方式,因此尽量设计完美,做些预演,以“保险”为原则,一切情有可原!但是研讨课为的是呈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同行探讨,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如临大敌,如此追求完美了!毕竟研讨课的真正价值就在于用上课这种形式实现某种理论的追求,上课是形式,理论是本质,本质没有抓住,形式再好也只是一个形式。而有了本质就有了核
10、心的东西,就有了展示的价值,否则就是本末倒置。2、改革研讨形式。研讨课不应该把它的意义停留在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各个环节等等的基础上,而更应该研讨一节课中老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以及这种教法与学法这样执行后所收到的教学效果,从效果中我们反思这种教法能否推移或辐射到常规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研讨课应该对课不对人。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是一堂课所能包括的,应该从这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历、工作态度、教学成果多方面综合评价,否则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再说,把研讨课的功能放在评人上会削弱研讨课的教学研究的目的,使之变成一种争名夺利的工具,从而会离它的最初目标越来越远。
11、而且会给教师造成重大的心理压力,让原本“沉重”的研讨课变得更加“沉重”。3、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组织协调者,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和课堂调控能力,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索问题的机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不能简单的预设程序、机械操作,那样做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全身心地投入吗?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吗?真实着并美丽者,学习着并快乐着,这是学生的权利,我们无权剥夺!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有效率的课,每个学生应该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的课,平常、实在、真实的课,教师要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有所发展。不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研讨课是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一种展示,也是学校形象、品牌、办学思想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展示。但需要指出的是,出现这样一种“作秀”,决非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光辉形象,更不利于学校自身的长远发展。正如有评论指出的,这是一种畸形的教育现象,无论对学生本身的学习状态,还是对学校的整个教学秩序,都是有害无益。只有科学地看清研讨课的本质,才能真正避免研讨课“超常顺利”的现象!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科研,李海林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