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除数是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四年级上册课堂观课分析报告(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除数是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四年级上册课堂观课分析报告(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除数是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四年级上册课堂观课分析报告-第 7 页课堂观课分析报告除数是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从学生观看视频后的表现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一、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一) 课型类别、教学环节与时间配置本节课为新授课,就教学环节而言大致都可分为:引入部分揭示课题展开研究巩固应用。(二) 课堂提问分析(包括提问技巧水平和提问行为)表1 课堂提问技巧水平检测表(片断)管理认记推理创造批判次数/6451占所列问题百分比037.5%25%21.25%6.25%表2 教师提问行为分析表(一)教师占问题总数百分比类型教师常规管理性问题19.2%记忆性问题26.9%
2、推理性问题34.6%创造性问题19.2%表3 学生回答的类型分析表课别回答问题总数百分比回答类型课堂无回答0机械判断是否23.1%认知水准回答15.4%推理回答53.8%创造评价性回答26.9%结论: 教师提问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问题占30%以上,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1)提问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
3、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居高临下的设疑、激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2)创造性问题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创造性问题所占问题总数的比例是19.2%、,说明教师已经在重视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创造性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过程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维会非常活跃,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会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三) 课堂教师听答行为分析 教师听答行为
4、情况分析表教师无反射倾听3有反射倾听13“察颜观色”倾听10结论:教师能注意听答,尊重学生,但缺乏鼓励性倾听和反射,未充分关注个体差异。(四) 课堂练习分析本节课练习时间在5分钟至7分钟之间,练习题总数多的有22题(因为是计算课 ),少的有5题。从练习题的类型看,集中在序列记忆,理解推理和综合应用方面。结论1:概念课的教学,教师从重视知识的结论(如公式,定理等)逐步转化为重视让学生获得结论形成的过程。结论2:计算教学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习过程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所生活的家庭、文化环境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数学现实,因此他们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也
5、不完全一样。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时,每个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从计算课的教学过程看,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 三、反思与建议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 转变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
6、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第二,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三,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第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 转变学习方式,关注合作学习的有效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7、。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便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之一。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合作交流只流于形式,怎样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并让学生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呢?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有明确的要求,当然要求的提出可以“建议”的形式,并说明这些是参考建议,小组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组
8、织活动,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第二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关心以下问题:(1)行为的参与度 一种是积极观察、思考、认真讨论,亲自实验操作,写写、画画、算算等;另一种是旁观,不积极讨论。(2)情感参与 一种是兴趣浓厚,态度认真,有了一些收获流露出成功的愉悦; 另一种是表情淡漠,有厌倦情绪、依赖他人。(3)认知参与度 一种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或寻求规律,从特殊事例到类似问题;另一种是机械仿效,条件不清,不善于由此及彼。第三合作交流。教师在组织交流之前要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好要交流的内容,使学生在交流时有话可说,从而提高交流的效率。第四小组竞赛。教师可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
9、合作的意义。(三)转变教师角色,关注学习中的不断“反思”。教师是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大纲和教材,也不只是原原本本地按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本质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达进行反思,对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在数学活动中,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