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概述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概述 .ppt(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际关系概述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9页内容简介内容简介v人一来到社会,就一天也离不开社会交往;涉世不深的青年,更需要了解交往的知识与经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成人,也会为交往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困惑。本课程对社会交往基本概念以及自我意识开发的基础上在社交心理、行为技巧、礼仪伦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能力训练等多种形式,通过一学期的系统训练使大家对社会交往有全新的认识,并增强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69页v好莱坞流行一句名言: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 v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是要靠人际关系和他做人
2、处世能力。”卡耐基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69页v“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侣.”(马克思)(马克思)。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寻求友情友情(爱情)爱情)、渴望关爱、呼渴望关爱、呼唤理解和认同唤理解和认同的需要与日俱增,可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一些同学又深切地感受到了“知音难觅知音难觅”、“苦苦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不想与不喜欢的人交往但不想与不喜欢的人交往但又不得不交往又不得不交往”等问题的困扰。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开放融合、信息繁杂,给本已经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又涂上了神秘色彩。如何建
3、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69页 教教 学学 大大 纲纲 v第一章第一章 人际关系概述人际关系概述v第二章第二章 交往的起点:自我意识开发交往的起点:自我意识开发v第三章第三章 沟通过程的实现沟通过程的实现/信息传递信息传递v第四章第四章 学点社会交往心理学学点社会交往心理学v第五章第五章 社交高手的心态修炼社交高手的心态修炼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69页 教教 学学 大大 纲纲 v第六章第六章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v第七章第七章 做一个好的听者做一个好的听者v第八章第八章 人际交往的初级技巧人际交往的初
4、级技巧v第九章第九章 人际交往的高级技巧人际交往的高级技巧v第十章第十章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69页第一章 人际关系概述v1)什么是交往v2)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v3)人际关系的需求定向v4)人际关系的组成元素与特点v5)人际交往的分类v6)人际关系重要性v7)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69页v1、交往的含义、交往的含义 什么是交往?从词源上看,交往一词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s,原意是指共同的、通常的,现在人们一般把它理解为分享思想与感觉,交流情感、观念与信息。英语中的Communication,德语中的Kommunikation都是由此而来。在汉语中,
5、与交往通用的还有交际。 交往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69页v 在心理学心理学上,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沟通,由此达到一定的认知; 在社会学社会学上,交往是指人们特意完成的交往行为,或通过交往行为而形成的特定社会联系; 在语言学语言学上,交往概念表示人与人之间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语言符号的交流; 在信息科学和传播学信息科学和传播学中,交往是指一个特有信息由信源经过信道到信宿并不断反馈,从而实现相互沟通目的的传播过程。 在哲学哲学上,交往是指人所特有的相互来往关系的一种方式,即一个人在与其他人的相互联系中的一种存在方式,它蕴涵了其他学科所理解的各种意思。现在学习的是第9
6、页,共69页v交往交往是人类活动得一种基本形式.交往,简单地说,就是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来往.具体地说,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或联系。v交往既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活动形式,又是人类共同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v所谓高级活动形式是指同自然界的一切动物的活动相比较而言的;所谓特殊活动形式是交往活动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参加才能进行,还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沟通或发生信息交流。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69页2、人际交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v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性交往和协同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性交往和协同活动的条件下产生的。活动的条件下产生的。v它反映了个人与群体寻求满足
7、需要的心理状态它反映了个人与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v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于交往双方彼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于交往双方彼此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因此此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因此,人际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69页3、人际关系的需求定向v美国心理学家修兹的研究:修兹认为,每个人都美国心理学家修兹的研究:修兹认为,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期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求,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在长期的
8、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人际关系的基本需求倾向,在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人际关系的基本需求倾向,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对他人的需求内容和方式都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对他人的需求内容和方式都不相同。这种需求可分为三类:即不相同。这种需求可分为三类:即包容的需求、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69页v相容的需求: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相容的需求: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跟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欲望。基于这跟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欲望。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待人行为有:交往、沟通、种动机而产生的待人行为有:交往、沟通、参与、容纳等,以及与之相反的孤立
9、、退缩参与、容纳等,以及与之相反的孤立、退缩、排斥、疏远等。、排斥、疏远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69页v控制的需求:是在权力上与别人建立并维控制的需求:是在权力上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其行为表现为运用权力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其行为表现为运用权力、权威、控制、支配等。相反的习惯难为有、权威、控制、支配等。相反的习惯难为有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追随他人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追随他人等,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控制的需求。等,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控制的需求。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69页v感情的需求:是在爱情与感情上希望于他感情的需求:是在爱情与感情上希望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
10、的欲望。其行为表现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其行为表现是喜爱、亲密、同情、热情等,其相反的行是喜爱、亲密、同情、热情等,其相反的行为表现为憎恨、厌恶、冷淡等。为表现为憎恨、厌恶、冷淡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69页v这三个方面的需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又分别可分为求又分别可分为主动的需求和被主动的需求和被动的需求,于是动的需求,于是修兹在此基础上修兹在此基础上分出六种基本人分出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际关系倾向:主动性主动性被动性被动性包容包容主动与他人主动与他人来往来往期待他人接期待他人接纳自己纳自己控制控制支配他人支配他人期待他人引期待他人引导自己导自己感情感情对他人表示对他人表示亲密亲密期待
11、他人对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自己表示亲密密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69页4、人际关系的组成元素与特点、人际关系的组成元素与特点 v4.1 人际关系的组成元素人际关系的组成元素v认识、情感和行为是组成人际关系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认识、情感和行为是组成人际关系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v(1)认识因素:认识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人际关)认识因素:认识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心理关系。如果彼此之间毫不任何司,、理解而建立的心理关系。如果彼此之间毫不任何司,对对方一无所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
12、。对对方一无所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69页v(2)情感因素: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情感因素: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人际关系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爱因素,人际关系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等情绪情感为特征。只有对满足需要或厌恶等情绪情感为特征。只有对满足需要的事物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对阻碍的事物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对阻碍需要满足的事物则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需要满足的事物则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v(3)行为因素:行为是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行为因素:行为是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在人际关系中,不论是认识因素还是情感,在人际关系中,不论是认识因素还是情
13、感因素,都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指言因素,都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指言语、举止、作风、表情、手势等一切表现个语、举止、作风、表情、手势等一切表现个性的外部动作,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性的外部动作,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交往手段。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69页v4.2 人际交往的特点v 人际交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其显著的特点。v 第一,社会性。所谓社会性,指人际交往本质上是社会的,是人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属性。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际交往的社会性。一个人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一个多维度的关系系统之中,而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社会关系扩展的过程。既有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到业缘关
14、系、趣缘关系、志缘关系,再到情缘关系、偶缘关系等等的纵向发展,也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等的横向展开。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无社会性”的人际交往。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69页v 第二,主观性。 人际交往的主观性主要是指人际交往是以交往主体的心理需要为前提,以交往主客体是否获得满足的主观感受为尺度。 主观性首先表现为选择性,也就是说,人际交往通常是基于人们的某种需要或为了满足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交往的需要和目的决定了人际交往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需要满足的程度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就是情感。情感一般可以分为结合性情感和分离性情感。结合性情感表现为
15、热情、友谊、喜欢、亲密、爱恋等,程度不同地带有相互吸引的特质。分离性情感表现为冷漠、嫌弃、厌恶、憎恨、敌对等,程度不同地带有相互排斥的特质。当然,肯定人际交往的主观性并不排斥它的其客观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69页v 第三,复杂性。 人际交往的复杂性首先表现为人际角色的复杂性。 所谓人际角色,是指在个性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产生的与某一特殊位置有关联的行为模式。 不同的关系主体分属不同的人际角色。不同的人际角色有不同的人际关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关系主体,会表现出不同的人际角色,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关于这一点,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霍姆斯的研究很有说服力。他曾描述了两个人组合交往的情
16、境,如一个人叫约翰,另一个叫亨利。表面上看来,是约翰和亨利两个人在交往,实际是6个人在交往。即实际中的约翰(或亨利)、自我意识的约翰(或亨利)、亨利(或约翰)印象中的约翰(或亨利)。 如果3个人、4个人或更多的人进行交往,那么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了。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69页 法国管理学家格兰库纳斯提出了一个计算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公式: 人际关系=n(2n-1+n-1), (其中n指一个群体的人数)。 按照这个公式计算,2个人交往时是6种关系,3个人时是18种关系,4个人时是44种关系,5个人时是100种关系;当群体人数增加到10个人时,则人际关系变成5210种。 人际交往的复杂性还表
17、现在人际交往的动态性。在一定意义上,人际交往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同人类发展的过程相似。一个人从出生开始,要经历少年、青年、成年等阶段,直到死亡。在此期间,人的社会关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的交往环境也在变化。人们在变化中不断地结识新的交往对象,扮演新的交往角色,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越来越复杂。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69页v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v 第一,交往需求迫切,但往往期望值过高。v渴望友情、寻求归属感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可是,一些人又经常为找不到可以信赖的朋友而苦恼。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当代大学生的交友期望值过高。许多人把情投意合、共同成长、相互理解作为选择朋友的标准,希望所交往的人都
18、能够成为自己的密友。期望值过高,客观上使自己忽略了一般性的交往,必然导致朋友少或没有朋友的结局。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69页 第二,交往目的多样化,但一些同学在交往方向上存在着误区。 随着社会的变化,大学生的交往目的也由单一的情感型转向了多样化。 另方面,一些大学生对该与什么人交往、交往程度的深浅没有正确的认识。表现为:交往方向单一,交往半径较小,与同学交往多,与社会交往少;热衷于与老乡交往,疏远与班上同学的交往;愿与朋友、恋人交往,不愿与集体同学交往;进行一些盲目的社会实践。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69页v 第三,交往的自主性增强,但是一些同学却走向了自我中心的极端。v一些同学在人际交往中
19、往往只注意自己的个性、爱好,而忽视了对他人兴趣、性格等的了解;只注重自己的需要和体验,忽视他人需要和体验;对他人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较少站在对方角度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v个别同学孤辟、自我封闭,导致交往中的角色固定,无法适应不同情境下的角色转换。有的同学虚伪、嫉妒,出现了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特征,降低了人际交往的质量。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69页 第四,交往方式趋于多样化,但是多数人仍然以寝室或班级为中心。目前,一些同学通过“社会工作”和“BBS、QQ等新兴网络”扩大了交往方式。大部分的学生不再抱有狭隘的交友观念,转而追求建立更加广泛、多样的人际关系。 第五,爱情交往的愿望强烈,但有些同学将
20、爱情交往当成了人际交往的全部。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正当青春洋溢之际,情感丰富之期,追求爱情的欲望比高中时更加强烈。客观地说,爱情交往本身也符合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但是,一些大学生进入恋爱状态以后,过分地投入其中,在思想甚至行为上开始封闭,将其他人均拒之于交往范围之外,结果却使自己陷入生活的狭隘境况中。结果,有的荒芜了学业,有的失去了友谊,有的甚至也失去了爱情。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69页v5、人际交往的分类、人际交往的分类v人际交往是交往的一个层面,也是我们集中探讨的问题。 所谓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v 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对人
21、际交往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式。v 根据交往的内容不同,划分为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和信息交往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和信息交往。v物质交往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既包括人们在改造自然界中的物质转换,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其他特定的物质交换、往来。v精神交往则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包括思想、观念、科学、文化、制度模式等等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过程。信息交往是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语言、文字、图像、动作、表情等信息源的输送传递和反馈。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69页v 根据交往的媒介不同,划分为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v直接交往是交往双方借助于语言、表情等本身固有的属性进行的面对面的交往;
22、间接交往是指交往双方借助某种身体之外的媒介进行的不见面交往。v 根据联结交往主客体中介的性质不同,划分为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v正式交往是在社会群体内部的个体之间的交往或群体代表之间的交往;非正式交往则是既不代表群体利益也不代表他人的私人间的交往。v 根据交往主客体的层次划分为横向交往与纵向交往横向交往与纵向交往。横向交往指同辈、同级等同一层次的交往;纵向交往则是指上下级或代际之间的不同层次的交往。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69页v 根据交往的目的和心理不同,划分为道义性交往、道义性交往、实用性交往和利己性交往。实用性交往和利己性交往。 道义性交往是一种基于共同理想、共同志趣
23、和共同道义基础上的交往。古人说:道义相抵,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这是对道义而交的精彩概括。 实用性交往是一种以是否对自我有利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的交往方式。持这种交往方式的人信奉有用就是真理,把实惠作为人生的信条。 利己性交往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自我为目的的交往方式。在这样的人看来,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之外,再没有别的任何关系了,人生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获得更多利己的东西。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69页v6、人际关系的重要性v人际交往的功能 所谓人际交往的功能就是人际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所显示出来的作用。从影响的范围分析,人际交往具有个体性功能和社
24、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两个方面。v 人际交往的个体性功能是指人际交往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v 第一,人际交往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第一,人际交往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所谓个体的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以及同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由单纯的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一个人社会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其成熟程度的尺度之一。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69页v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包括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两个方面。 社会教化就是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诱导个体去做那些保证使社会正常延续而必须做的事情。 个体内化是个体接受社会影响并形成内在素质
25、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化就是人们借以获得个性并学会其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 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社会教化就谈不上个体内化;没有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也不可能实现。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69页v人际交往是个体学习社会文化、掌握社会生存技能的必经途径。 “三人行必有吾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v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使人们对社会化的认识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成为贯穿一生的长期过程,人际交往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也将持续下去。否则,如果一个人长期自我封闭,拒绝社会交往,将被时代所淘汰。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69页v第二,人际交往有利
26、于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形第二,人际交往有利于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成和发展。 首先,自我评价离不开人际交往。马克思指出:“人首先是把自己反映在别一个人身上。一个名叫彼得的人所以会把自己当作一个人来看,只是因为他把那一个名叫保罗的人看作自己的同种。” 也就是说,一个人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别人就是自己的镜子。 其次,自我体验离不开人际交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体验,也是以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为依据的。 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69页v第三,人际交往有益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第三,人际交往有益于个体的身心健康。v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爱与归属的需要列入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一个人在彻底的孤独中呆很长时间,就会
27、产生孤独感、空虚感,最后导致精神失常。v 动物学家曾经以恒河猴做过一个著名的“社交剥夺”试验。试验将猴子喂养工作全部自动化,隔绝猴子与其他猴子或人的交往,结果与有正常交往机会的猴子比较,缺乏交往的猴子明显缺乏安全感,不能与同类进行正常的交往,甚至本能的行为表现也受到严重影响。v 人际交往使人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消除孤独感,增加快乐。“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69页v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功能社会性功能是指其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创造良好社会心理气氛,净化单位人际第一,创
28、造良好社会心理气氛,净化单位人际环境。环境。 人与人的交往产生一定的社会心理气氛。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使人心态平和,情绪开朗、乐观,单位的群体关系和谐有序;恶劣的社会心理气氛,使人心理焦躁,情绪压抑、苦闷,单位的群体关系紧张。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创造良好社会心理气氛,净化单位人际环境。 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69页第二,增强群体合力,优化单位整体效应。第二,增强群体合力,优化单位整体效应。 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溶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了一个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一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恩格斯)。在现实中,整体效应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小于部分之和
29、。影响整体效应的因素很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合力。这种合力的优势依赖于消除内耗、增大内聚力;形成互补,建立学习型机制;合理竞争、互相激励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69页7、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v1)人际吸引)人际吸引v2)人际交往模式)人际交往模式v3)相互认知方式)相互认知方式v4)行为交往方式)行为交往方式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69页7、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1.人际吸引人际吸引v1)人际吸引的概念)人际吸引的概念v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近并
30、建立感情的过程。之间的接近并建立感情的过程。v人际吸引是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人人际吸引是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人际关系开始建立时的一种必要条件。际关系开始建立时的一种必要条件。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69页2)人际吸引的规律)人际吸引的规律v(1)相近性吸引:交往的双方由于时间及空)相近性吸引:交往的双方由于时间及空间上的接近而产生的人际吸引。相近吸引一间上的接近而产生的人际吸引。相近吸引一般发生在交往的早期。般发生在交往的早期。v(2)相似性吸引:由于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相似性吸引:由于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性或一致性的特征,如共同的态度、信念、性或一致性的特征,如共同的态度、信念、价
31、值观、兴趣、爱好等产生的人际吸引。因价值观、兴趣、爱好等产生的人际吸引。因为具有相同的观点和价值观容易在彼此的心为具有相同的观点和价值观容易在彼此的心理上产生共鸣、容易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理上产生共鸣、容易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69页v(3)互补性吸引:人际交往的目的是为了满)互补性吸引:人际交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当双方的需要以及期望成为互足心理需要,当双方的需要以及期望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立。双方以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立。双方以互补形式满足对方需要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互补形式满足对方需要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的基础。v(4)相悦性吸引:相
32、悦吸引是指通过交往使)相悦性吸引:相悦吸引是指通过交往使双方产生心理上愉快满足。相悦表现在人际双方产生心理上愉快满足。相悦表现在人际关系情感上的相互接纳、肯定。由于双方在关系情感上的相互接纳、肯定。由于双方在心理上的接近与相互肯定,减少了人际关系心理上的接近与相互肯定,减少了人际关系间的摩擦关系与心理冲突,这种相互间的赞间的摩擦关系与心理冲突,这种相互间的赞同与接纳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同与接纳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69页v(5)敬仰性吸引:交往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某)敬仰性吸引:交往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某种特征的仰慕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球迷、种特征的仰慕而产生的人
33、际关系。如球迷、歌迷,一般比较有特长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歌迷,一般比较有特长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敬仰而吸引别人。敬仰而吸引别人。v(6)仪表性吸引,仪表包含先天和后天两部)仪表性吸引,仪表包含先天和后天两部分,前者如身材、容貌等,后者如衣着、打分,前者如身材、容貌等,后者如衣着、打扮、风度等。仪表在人际吸引过程中有重要扮、风度等。仪表在人际吸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对今后的交往起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作用,对今后的交往起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讲解的第一印象与这个有很大的关系。所讲解的第一印象与这个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69页增强人际吸引力的因素增强人际吸引力的因素v(1)共同的态度观:如果交
34、往双方有着共同)共同的态度观:如果交往双方有着共同的语言和观点,共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容易的语言和观点,共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容易在双方心理上产生共鸣和获得支持。在双方心理上产生共鸣和获得支持。v(2)情感的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情感的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在这种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沟通中,人们互相了解,并获得心理上的满沟通中,人们互相了解,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信息的沟通对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足。因此,信息的沟通对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要的。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69页v(3)对才华的敬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才华的敬仰:在人
35、际交往的过程中,知识渊博和具有某些方面才华的人往往受到知识渊博和具有某些方面才华的人往往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人们对于教授、主治医人们的重视和欢迎,人们对于教授、主治医生等的仰慕就是来自于知识的渊博。生等的仰慕就是来自于知识的渊博。v(4)仪表的吸引性,一个人的体形外貌、穿)仪表的吸引性,一个人的体形外貌、穿着打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修养、道着打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修养、道德水准和精神面貌,因此在人际吸引中也有德水准和精神面貌,因此在人际吸引中也有重要的影响。重要的影响。v(5)互补性:当交往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互补性:当交往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
36、烈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的吸引力。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69页阻碍人际吸引力的因素阻碍人际吸引力的因素v(1)自我中心太强:自我意识太强,过分)自我中心太强:自我意识太强,过分关心自己的利益,忽视了他人的处境和兴趣关心自己的利益,忽视了他人的处境和兴趣,甚至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甚至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者会失去人际吸引力,其他人对他敬而远之者会失去人际吸引力,其他人对他敬而远之。v(2)偏见与固执:固执己见、过于偏激者,)偏见与固执:固执己见、过于偏激者,容易让人产生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性格容易让人产生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性格孤僻、自傲、
37、不接受他人规劝、不尊重他人孤僻、自傲、不接受他人规劝、不尊重他人人格和不喜欢与他人交谈等人格特点的人也人格和不喜欢与他人交谈等人格特点的人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不会产生较大的吸引力。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69页v(3)情感的冲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冲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排斥性的情感,使交往的的愿望下降或消失排斥性的情感,使交往的的愿望下降或消失。或者已经建立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双方,因。或者已经建立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双方,因情感的冲突,给双方心理上蒙上的阴影,甚情感的冲突,给双方心理上蒙上的阴影,甚至可能会导致关系中断或反目成仇。至可能会导致关系中断或反目成仇。v(4)需要得不
38、到满足:人际交往的在主要目)需要得不到满足:人际交往的在主要目的是寻求心理上的满足,需要得不到满足是的是寻求心理上的满足,需要得不到满足是阻碍人际吸引力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阻碍人际吸引力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因。原因。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69页v(5)价值观的差异:态度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价值观的差异:态度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交往的双方在态度和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交往的双方在态度和价值观上存在很大的距离,就会阻碍人际吸价值观上存在很大的距离,就会阻碍人际吸引力,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引力,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69页7.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影
39、响人际关系的因素v2)人际交往模式)人际交往模式v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 v基本观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由彼此基本观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由彼此的吸引力和交往所决定,还要牵涉到第三者的吸引力和交往所决定,还要牵涉到第三者 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69页v基本变量:基本变量:vA是一个认识的主体是一个认识的主体vB是另一个认识的主体是另一个认识的主体vX是第三者(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某一事物是第三者(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某一事物)。)。 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69页平衡关系的四种情况平衡关系的四种情况ABX(1)B喜欢A,A喜欢X,于是B也喜欢X;(2)B喜欢
40、A,A不喜欢X,于是B也不喜欢X;(3)B不喜欢A,A不喜欢X,于是B喜欢X;(4)B不喜欢A,A喜欢X,于是B不喜欢X;ABXABXABX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69页不平衡关系的四种情况不平衡关系的四种情况(1)B喜欢A,A不喜欢X,而B喜欢X;(2)B喜欢A,A喜欢X,而B不喜欢X;(3)B 不喜欢A,A喜欢X,但B也喜欢X;(4)B不喜欢A,A不喜欢X,B也不喜欢X(负相关)ABXABXABXABX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69页n 三者相乘为正,则三者处于平衡状态,否则三者相乘为正,则三者处于平衡状态,否则不平衡,此时会产生焦虑,驱使恢复平衡。不平衡,此时会产生焦虑,驱使恢复平衡。n经
41、过双方的意见沟通,可能会发现下面三种经过双方的意见沟通,可能会发现下面三种情况:情况: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69页v以这种不平衡状以这种不平衡状态为例,经过沟态为例,经过沟通后可能会出现通后可能会出现三种结果。三种结果。ABX+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69页v(1)A改变对改变对X的的态度,使自己与态度,使自己与B对对X的态度相一致的态度相一致,从而消除紧张,从而消除紧张,恢复平衡。如图恢复平衡。如图ABX+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69页v(2)B改变对改变对X的态度,使自的态度,使自己与己与A对对X的态的态度相一致,从度相一致,从而消除紧张,而消除紧张,恢复平衡。如恢复平衡。如图图ABX+
42、现在学习的是第54页,共69页v(3)A保持自己保持自己对对X的态度,而改的态度,而改变自己对变自己对B的态度的态度,这样也会达到一,这样也会达到一种特殊的平衡状态种特殊的平衡状态,而这种特殊的平,而这种特殊的平衡实际上是衡实际上是AB关关系的解除。系的解除。ABX+现在学习的是第55页,共69页3)相互认知方式)相互认知方式v在人际交往中,双方不仅要传递信息,还有在人际交往中,双方不仅要传递信息,还有相互感受,相互分析,相互判断互相传递的相互感受,相互分析,相互判断互相传递的信息。信息。 v在这种相互感受、分析的过程中,就包括对在这种相互感受、分析的过程中,就包括对他人表情、性格、需要、目的
43、和动机的认知他人表情、性格、需要、目的和动机的认知。 现在学习的是第56页,共69页4)行为交往方式)行为交往方式v行为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行为所行为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行为所实现的相互作用。实现的相互作用。 v由于时间、地点等条件的不同,人们之间的由于时间、地点等条件的不同,人们之间的行为交往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行为交往行为交往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行为交往方式也可以分为模仿、竞争、合作、利他行方式也可以分为模仿、竞争、合作、利他行为等。为等。现在学习的是第57页,共69页v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v 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v 竞争与合作可以说是与人类生存发展相伴随的现象,
44、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现象不仅变得更为普遍,而且成为现代社会人我关系及交往必须予以正确回答的焦点问题。v 从理论上说,人们常常将人类的需要分为生理的、物质的和社会的、精神的两大类,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说驱动某种行为的需要和动机是纯粹生理性的或者纯粹社会性的。现在学习的是第58页,共69页v人的需要是生理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社会需要不能脱离生理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生理需要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实践中得到满足的,总要受到社会需要的制约和调节。v一方面,人人都有自身的需要,都希望自身的需要得到满足,人人都有自身的利益。追求需要的满足,追求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但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
45、资源是有限的,人们面临着需要无限而资源有限的矛盾。于是,人类社会有了竞争。v另一方面,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为了能抵御自然灾害,改造自然,也为了追求比分散劳动更好的规模效益,人们又要合群,要协作 .现在学习的是第59页,共69页v19世纪英国思想家威廉汤普逊曾对历史上的社会竞争作过比较分析。他首先肯定谋求利益的动机对劳动者来说是一时也不可缺少的推动力。要充分发挥这种动力,个人竞争制度比起强制制度与非自愿制度来,具有很大的优越性。v汤普逊也看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在利己主义原则的支配下,竞争成为贪得无厌、损人利己、损公益私的手段。因此他试图寻求一种既能保持竞争的优越性,又能避免竞争所带来的流弊的
46、制度。他提出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合作。按照他的设想,实行这种竞争加合作的制度,就能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现在学习的是第60页,共69页v 汤普逊的思想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v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推动着社会进步和个人的发展。所谓积极、良性的竞争,是指在正当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成功,并力求超过他人,成为先进者。这种竞争就是自立、自强、敢为天下先,它使个人的智慧、才能、情感和意志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现,大大提高了人生的效率,使人生达到更高的境界。这种竞争是群体发展和富有创造力的根本机制。由富有竞争性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才具有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否则,将是死水
47、一潭。现在学习的是第61页,共69页v从长远看,个人的竞争性要能正常发挥,就必须具有群体意识,积极与他人合作。因为人类的竞争不是自然的优胜劣汰,它必然以协作为前提。v如果以极端个人主义、损人利己的目的和方式进行恶性的、消极的竞争,必然妨害群体的协作,削弱或破坏群体的发展,导致社会的腐败和个人的堕落,成为常言所说的“害群之马”。现在学习的是第62页,共69页v连一向标榜个人自由与个人主义的美国,这种危害也已引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们的忧虑。当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讲座教授罗伯特尼斯曾说:在美国,在19世纪谈起个人主义信念,使人想到的是开发西部边疆,穷荒探险和苦心经营小农场或小商店的开拓精神。今天再重
48、复个人主义的信条,却只是使人想到形形色色在社会中被异化的人们:从孤独忧虑的老人到盗窃犯、恐怖分子的一幅幅黯淡景象。个人主义使社会组织瓦解、个体化,社会不再是人们由共同志趣、共同利益汇集凝聚成的团体,而已演化到这样一种地步:这里至多只是一个沙砾场,若从坏的方面说,则是孤单凶狠、靠掠夺为生的人们活动的热带丛莽。现在学习的是第63页,共69页v2虚拟与现实的关系v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人们称之为虚拟空间,以便与传统交往依托的物理空间相区别。v网络交往具有开放性与多元性、间接性与广泛性、非现实性与匿名性等特点。v以其为中介,人际交往出现了一些新的交往方式。网络空间对人
49、际交往的突出影响可以概括为虚拟与现实的矛盾。一旦出现虚拟与现实的冲突,就可能导致自我角色认同的错乱、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的出现,以及责任失范和社会信任感的危机。现在学习的是第64页,共69页v首先,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为人的自然本性提供了一个无限放大的机会,有利于克服现实交往的不平等性,有利于缓解现实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v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交往主体首先符号化,交往对象之间可以对对方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一般也不需要发生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这就使得网络人际交往比较容易突破年龄、性别、相貌、健康与否、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社会背景等传统的影响人际交往因素的限制,从而使网络交往具有了现实交往中难求的平等
50、性。同时,人们在交往中可以任意选择面具,隐去身份。现在学习的是第65页,共69页v其次,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也为虚假的甚至是带有欺骗性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方便,容易产生信任危机。v在网络交往中,人的行为与他的真实身体之间可以分离,交往主体往往以一个或多个“虚拟”的身份从事网上活动和交往。v一旦自己不满意,可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虚拟”身份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网络社会中有关网上恋人竟是同性、祖孙、母子、姐弟等事例足以说明网络上的交往的非真实性和非现实性。v在网络交往中,虚拟的角色、虚假的言论往往是默认或公开的,许多人抱着游戏的心态参与其中,现实交往中的诚信机制被淡化了。一旦这种网上的信任危机转移到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