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十三代王简介(12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27181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诏十三代王简介(1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诏十三代王简介(1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诏十三代王简介(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诏十三代王简介(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诏十三代王简介-第 12 页南诏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朝初期,在云南洱海地区出现现了六个比较大的部落联盟,史称六诏,分别是蒙舍诏(今云南巍山南部、南涧大部及弥渡西部)、蒙嶲(方言sui)诏(今云南巍山北部、漾濞大部)、越析诏(今云南宾川)、邓赕诏(今云南洱源的邓川)、施浪诏(今云南邓川青索,又说在洱源三营)、浪穹诏(今云南洱源)。在地理位置上,蒙舍诏在其他五诏的南部,又称为南诏。南诏王族蒙氏乌蛮,是今天彝族的先民。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初年,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逻随父蒙舍龙就牧耕于今巍山巍宝山前新村,由此发展崛起。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细奴逻当上了蒙舍

2、诏诏主,改国号为大蒙国,称奇嘉王。细奴逻制定了“独奉唐朝为正朔”的正确政治路线,加强于唐王朝的联系。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王朝敕封细奴逻为巍州刺史、经细奴逻、逻盛、盛逻皮至皮逻阁四代诏主南诏在巍山经营发展了90余年,为统一六诏、建立宏图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皮逻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完成了统一六诏的丰功伟绩,因“破河蛮”有功,皮逻阁被敕封为“云南王”。次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南诏是具有相对独立的地方民族政权。隶属于唐王朝,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皮逻阁统一六诏后,南诏迅速强大,进而称雄于祖国西南地区。其后阁逻凤、异牟寻、寻阁劝、劝

3、龙利晟、晟丰佑、佑世隆、隆舜、舜化贞,共传位十三代,历经250多年,几乎与整个唐王朝相始终。南诏最强时期,其疆城包括今云南全省和四川、贵州、广西一部分,势力达越南、缅甸、老挝。南诏的崛起和发展,为巩固祖国领土完整、加快西南边疆的开发,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细奴逻(第一代王)细奴逻(公元617年674年)细奴逻,又名独逻、独逻消,南诏第一代国王,生于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唐太宗贞观年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登上蒙舍诏(南诏王)诏主之位,改国号为大蒙国。称奇嘉王,于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卒,在位26年,享年57岁。细奴逻于唐贞观年,随父蒙舍龙居住在邪龙川(后改

4、称蒙舍川,今巍山县)巍宝山前新村,躬耕发展。细奴逻之父蒙舍龙初为部落头人,为争夺资源,部落间时常发生战争。蒙舍龙、细奴逻父子凭借优越的自然优势和自身的勇猛及智慧,在川南建立起较为强盛的以乌蛮部众为主、以蒙舍龙的名字名字命名的部落联盟蒙舍诏。细奴逻当政后,任用武将郭郡矣,文臣波罗旁,“神明大士”杨波远,修文习武,发展经济,制定了“独奉唐朝为正朔”的政治路线,全面效学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蒙舍诏发展的措施。细奴逻时,相邻的蒙嶲诏力量比较大,时常出兵侵扰蒙舍诏。为此,细奴逻把都城修建于地势险要的垅玗图山,称垅玗图城,作为蒙舍诏政治、军事的中心,细奴逻多次成功地抵御了蒙嶲诏

5、的进犯,巩固了蒙舍诏。细奴逻在控制蒙舍川局势后,又修建了具有相当规模的蒙舍城(今巍山庙街镇古城村),这是南诏的第二个都城。唐永徽年间,今云南祥云和弥渡境内的大、小勃弄蛮发生叛乱,细奴逻奉唐朝之命,亲率蒙舍部众数千帮助左将军赵孝祖平叛,取得唐朝的信任。趁此机会,兼并了富饶的白崖地区(今弥渡红岩),南诏中兴二年画卷中描述的张乐进求逊位指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细奴逻派遣其子逻盛率使团入唐朝见,正式归顺唐朝,朝廷刺封细奴逻为巍州刺史,并得到大量赏赐。自此,细奴逻年年派人入唐朝贡,与唐王朝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细奴逻赏罚分明,深得全诏部众的爱戴。据说细奴逻的结发妻子叫蒙歘xu,她贤

6、惠善良,对细奴逻的帮助很大。蒙歘去世后,细奴逻又娶了张乐进求的第三个女儿,也就是至今人们敬仰的“三公主”。蒙舍诏在细奴逻的治理下,很快强盛起来。细奴逻死后,根据期孙盛逻皮的请求,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唐朝皇帝李隆基钦准在今巍山县巍宝山建土主庙,内祀细奴逻,细奴逻被民众尊为巡山土主,当地百姓又叫此庙为巡山殿,称细奴逻为巡山老爹。南诏官方建土主庙祭祀祖先由此开始。祭祀日期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日四天,但由于四天的祭祖时间太短,很多远方的彝胞不能按时赶到巍宝山祭祖,所以又把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定为祭祖日。此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各地的彝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来到巍山巍宝山土

7、主庙,祭祀自己的祖先细奴逻,至今已有1290余年。后人还在巍山坝子西北面long yu 山立土主庙(也叫蒙国土主庙)祭祀细奴逻,祭祀日为每年农历九月十三、十四日两天。逻盛(第二代王)逻盛(公元634年公元712年)盛逻,又名逻盛炎,细奴逻之子,三公主所生,生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于唐上元年(公元674年)即位,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卒,在位39年,享年78岁,谥号兴宗王。逻盛即位后,任用张建成为相,辅佐朝政,并秉承父志,精心治理蒙舍诏,巩固和扩大疆域,继续于唐朝交好。武则天时,逻盛亲自到长安朝贡。至姚州(今云南姚安)时,听到妻子生下盛逻皮的消息,说“吾且有子继承,身在汉地,死无憾矣

8、”。到长安后,受到武则天接见,并大受恩奖。唐景龙年间(公元707年-710年),姚州刺史李知古由于为政苟暴,激起民众的怨恨,起而反唐,于吐蕃兵一起攻杀李知古,以其尸祭天。但逻盛却一直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奉唐为正朔。逻盛时,不断地兼并蒙舍川南面、西面的地盘,扩大其统治范围,使蒙舍诏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逻盛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南诏王。逻盛死后,后人为其在今巍山县庙街镇古城村委会河上湾村立牧甸罗土主庙,祭祀日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盛逻皮(第三代王)盛逻皮(公元672年公元728)盛逻皮,逻盛之子,生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即位,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卒,在位1

9、6年,享年56岁,谥号威成王。盛逻皮即位后,以老相张建成为国老,杨法律和尚为国师,治内安邦,于唐朝维持友好的关系。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盛逻皮遣国老张建成率团入唐朝贡,盛逻皮被朝廷刺封为台登郡王,朝廷赐佛书给张建成。自此,云南始有佛书。盛逻皮经唐朝钦准,在今巍山巍宝山为其祖父细奴逻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大土主庙。盛逻皮制定法律,收商税,在诏内提倡崇儒尊孔,劝民习读汉书,使汉文化在蒙舍诏得到推广,增强了蒙舍诏的国力。盛逻皮还开发经营了今云南西部澜沧江以西一带,扩大了疆土。盛逻皮为南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强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皮逻阁(第四代王)皮逻阁(公元697年公元748年)皮逻阁,又名

10、归义,盛逻皮之子,生于唐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被唐玄宗李隆基刺封为云南王,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享年51岁。皮逻阁即位时,唐王朝和吐蕃对洱海地区的争夺异常激烈,吐蕃暂时占上了风,唐王朝为了与吐蕃抗衡,急需在洱海地区找一个“总代理”,正好选中南诏。当时。南诏经济、军事的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已经超过同在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皮逻阁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南诏王。他在前三代王的基础上精心谋划,进一步开拓进取,在唐王朝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战争,统一了六诏,收复了洱海周围的河蛮,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了洱海地区。唐王朝因

11、皮逻阁“破河蛮有功”册封他为云南王,赐名归义。南诏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又归顺于唐朝,受朝廷管辖。第二年,皮逻阁把都城从蒙舍川迁到太和城。皮逻阁以宽阔、富饶的洱海盆地为基地,积极发展,使南诏迅速称雄于中国西南地区。之后,皮逻阁利用爨氏与唐朝之间的矛盾及内乱,在唐朝支持下带兵进入东爨、西爨(东爨在今昭通、泸西、寻甸、嵩明、建水及贵州一带,其中心在昭通;西爨在今滇池周围的曲靖、昆明、马龙、晋宁及澄江、安宁、禄丰一带,其中心在晋宁)地区,征服滇池周围的广大部族,基本控制了爨地。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皮逻阁派其子阁逻凤率团入唐朝贡,进一步与唐朝修好。南诏的统一,结束了洱海地区各个部族之间长期的对立

12、纷争,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发展以及内地人民与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进一步友好交流,解除了唐王朝在西南地区的后顾之忧,南诏、吐蕃、唐朝在西南地区的力量处于相对平衡。皮逻阁死后,后人为其在庙街镇营盘村委会利克村建土主庙进行祭祀,祭祀日为每年农历九月十四日;以及漾濞县苍山镇河西村为皮逻阁立蒙官土主庙进行祭祀,祭祀日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阁逻凤(第五代王)阁逻凤(公元712年公元778年)阁逻凤,皮逻阁之子,生于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即位,袭封云南王,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卒,在位30年,享年66岁,谥号神武王。阁逻凤具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青年时代就随其父皮逻阁参加了统

13、一六诏的战争。他“不读非圣之书,尝学字人之术”,任用从川南俘虏回来,精通儒学的系泸县令汉人郑回教授王族子弟汉文化。他还赐名郑回为蛮利,后郑回官至南诏清平官。阁逻凤即位后,先将南宁州都督爨守隅一家迁到河赕(今大理市),随即命昆川(今昆明)刺史杨牟强行迁徙20余万西爨白蛮隅永昌地区,把同属一民族的许多乌蛮迁入原西爨地。这样,南诏完全控制了滇东东爨区,取代了唐王朝在该地区的统治位置。南诏的发展壮大与唐王朝的昏庸腐败,导致了唐与南诏的矛盾激化。于是,唐王朝出兵进攻南诏,阁逻凤在无奈之下被迫与唐军作战。南诏和唐朝分别于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发生

14、了三次战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次“天宝战争”。最后以唐王朝军队的惨败而告终。在第一次天宝战争中,阁逻凤不得已向吐蕃求援,在吐蕃的帮助下,大败唐军。战争后,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正月,阁逻凤公开与唐决裂,和吐蕃结成兄弟之邦,吐蕃封阁逻凤为赞普钟(王弟)南国大诏,授其子凤伽异大瑟瑟告身(一种戴精美服饰的高级官阶)都知兵马大将。同年,南诏改元为赞普钟元年,这是南诏纪年的开始。事后,阁逻凤心存旧恩,命人把阵亡的唐军将士尸首收集起来,进行祭祀后好生安葬,建成今大理市下关万人冢个凤仪石曲千人冢,统称大唐天宝战士冢;并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立碑(南诏德化碑)国门,碑文写道:“我上世世奉中国,后

15、嗣容归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fu吾罪也”。阁逻凤内心是不愿意叛唐而归吐蕃的。阁逻凤时,南诏的疆域达到最大。阁逻凤于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曾两次进兵唐境,攻占了嶲州(今四川西昌)、会同(今四川会理)等地。在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阁逻凤率兵“西开寻传(今云南云龙以西至缅甸伊洛瓦底江西岸)”,使“裸形不讨自来,祁鲜望风而至”。而后阁逻凤回头巩固滇池及滇东爨区,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在云南东部置安宁城监,让其子凤伽异于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修建拓东城(今昆明市区),作为南诏的陪都,同时又控制南部的步头(今云南元江)。至此,南诏基本控制了整个云南地区。阁逻

16、凤是一位功绩显赫的南诏王。阁逻凤死后,后人为其在今巍山县大仓镇大仓村委会五官邑村立土主庙,祭祀日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日。异牟寻(第六代王)异牟寻(公元754年公元808年)异牟寻,阁逻凤之孙,凤伽异之子,生于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因其父凤伽异英年早逝,故于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继任南诏王位,南诏重新归顺唐后,朝廷袭封他为南诏王,赐“贞元南诏印”,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卒,在位30年,享年54岁,谥号孝桓王。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异牟寻继位不久,南诏和吐蕃合兵进兵唐地成都,被唐军打败,死伤八、九万人。事后,吐蕃把责任归咎于南诏,南诏怨惧。吐蕃改南诏王为日东王,降为臣属关

17、系。对此,南诏大为不满,于是双方开始互相猜忌防范。唐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异牟寻自太和城迁都史城(今大理喜洲,又称大厘城),改国号为大礼国。异牟寻封五岳四渎,东岳乌蒙山,南岳无量山,西岳高黎贡山,北岳玉龙雪山,中岳点苍山;四渎为澜沧江、黑潓江、怒江、金沙江。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异牟寻又把城迁至阳苴(方言xie,实读ju)咩mie城(今大理古城)。异牟寻在位时,对南诏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体制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在政权机构方面,设清平官(相当于宰相一职),三个职位六至七人称坦绰、布燮、久赞;改原来的“六曹”(即兵、户、客、刑、士、仓)为“九爽”,即幕爽主兵、琮爽主户、兹爽主礼、罚爽主

18、刑、劝爽主士(管人事)、劂爽主工(手工业)、万爽主财、引爽主客(管外交、礼仪)、禾爽主商贾(商业贸易)、又立三托,乞托主马、禄托主牛、臣托主仓廪;又立大、中、下、小四府,主要是管理军队事务,各府有正副主将二人。在行政区划方面,南诏由原来的六睑jian增至十睑(主要在洱海地区),节度设六个(或七个),又有二都督。十睑为云南睑(今祥云云南驿)、白崖睑(又称勃弄睑,今弥渡),品澹睑(今祥云)、邓川睑(今洱源邓川)、蒙舍睑(今巍山、南涧及弥渡西部)、大理睑(又称史睑,今大理喜洲)、苴咩睑(今大理古城)、蒙秦睑(今巍山北部及漾濞大部)、矣和睑(今洱源)和赵州睑(今大理凤仪);六(或七)节度为弄栋节度(今

19、姚安)、永昌节度(今保山)、银生节度(今景东县)、剑川节度(今剑川)、拓东节度(今昆明)、丽水节度(今缅甸境内),另外还设过安南节度、铁桥节度、后废除;二都督为会川都督(今四川会理)、通海都督(今通海)。南诏王自称元,称臣下为昶chang,臣称王为诏,称王后为信么,称妃子为进武。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唐德宗接受李泌bi“招云南,断吐蕃右臂”的建议,命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来招抚南诏。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异牟寻在清平官郑回的劝说下、朝廷的诚心招抚和无法忍受吐蕃欺凌的情况下,决心弃蕃归唐,派三路使臣到成都后又赴长安,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唐德宗非常高兴,下诏书给南诏。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

20、)正月,异牟寻和众大臣与唐使崔左时等人在苍山顶举行结盟仪式,史称“苍山盟誓”,南诏归顺朝廷。从此,南诏于唐反目40余年后,又重新归唐。这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明智之举。异牟寻归唐后,南诏在云南丽江、剑川一带大破吐蕃军队,收复了剑川和野共川(今云南鹤庆),把吐蕃势力逐出云南,又继续开发云南西南部地区。根据南诏和唐王朝的约定,异牟寻派大批王室子弟到成都学习汉文化,学成归来后,再传授给其他人。这对南诏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唐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六月,异牟寻派其子寻阁劝率使团赴长安朝贡,并向朝廷敬献大型南诏奉乐舞,受到一致好评。后南诏奉圣乐舞被吸收进唐朝宫廷乐舞之中。南诏奉圣乐一直传承

21、至今。现南诏发祥地巍山南诏古乐队所演奏的古乐,就保留有南诏奉圣乐的特点。异牟寻时,南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南诏疆域“东距爨(今云南东部),东南属交趾(今越南),西至摩伽陀(今印度),西北与吐蕃(今西藏)接壤,南女王(今老挝境内),西南缥(今缅甸),北抵益州,东北黔巫”新唐书南诏传),范围远远超过今天云南省版图。异牟寻死后,后人为其在今巍山县永建镇永乐村立巡检土主庙进行祭祀。寻阁劝(第七代王)寻阁劝(公元777年公元809年)寻阁劝,又名新觉劝,异牟寻之子,生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即位,袭封南诏王,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卒,在位1年,享年3

22、2岁,谥号孝惠王。寻阁劝即位后第二年(公园809年),改元应道,他修建鄯阐府(今昆明)作为东京,大理为西京。由于在位时间短,未见大的作为。寻阁劝自小就从师郑回学习汉文化,所以他的汉字造诣比较深,曾在鄯阐府游避风台时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星回节游避风台,诗中写道:“避风鄯阐台,极目见腾越。悲哉古与今,依然烟与月。自我居震旦,翊yi卫类夔kui契。依昔经皇运,艰难仰忠烈。不觉岁月幕,感激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这首诗收入全唐诗,开创了彝族运用汉文学形式创作的先河。劝龙晟(第八代王)劝龙晟(公元797年公元816年)劝龙晟,寻阁劝之子,生于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唐元和四年(公

23、元809年)即位,袭封云南王,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卒,在位7年,享年19岁,谥号幽王。南诏前期,境内各民族主要信仰巫教,道教为南诏的正统宗教,统治阶级十分推崇,道教在巍山得到广泛传播,南诏王族在今巍山境内先后修建了巡山殿(今巍山南诏土主庙)、云隐寺、降龙寺、蒙舍宗祠等一批道教殿宇。南诏中后期,佛教兴起。但在巍山地区,道教信仰却很好的保留了下来,明清时期,巍山的道教盛极一时,巍山巍宝山成为全国道教名山。劝龙晟即位后第二年(公元810年),改元龙兴,以段宗牓bang为国老,张与贞、李贤者为国师。劝龙晟十分崇信佛教,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修建佛顶、莲宗、传心三座佛寺,使佛教在南诏广泛流行。唐

24、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劝龙晟被弄栋节度使王嵯颠以“肆虐不道,上下怨疾”的罪名伤害。劝龙晟时期,南诏曾多次入唐朝贡。劝利晟(第九代王)劝利晟(公元801年公元824年)劝利晟,又名劝利,劝龙晟之弟,生于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被权臣王嵯颠扶上王位,袭封南诏王,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卒,在位8年,享年23岁,谥号靖王。劝利晟即位后的第二年(公元817年),改元全义。他封王嵯颠为清平官,刺蒙姓,并称其为“大容”(兄长),南诏实权掌握在王嵯颠手中。随着年龄的增大,劝利晟后又弃用王嵯颠。劝利晟崇信佛教,他重修崇圣寺、建龙屋塔,使得南诏的佛教更加兴盛。劝利晟多次

25、遣使入唐朝贡,曾得唐赐“南诏王金印”。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劝利晟病死于东京。晟丰佑(第十代王)晟丰佑(公元817年公元859年)晟丰佑,劝利晟之子,文献记载其名为“丰佑”,是由于他“慕中国”,不肯连父名所致。生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男),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即位,被朝廷刺封为滇王,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卒,在位35年,享年42岁,谥号昭成王。晟丰佑即位后,改元保和,后改天启,又重新启用王嵯颠,以赵文奇为国老,西域圣僧赞陀崛多为国师,学习中原书法。晟丰佑废道兴佛,建大理五华楼,重修大理崇圣寺三塔,建昆明东寺塔、西寺塔,以及在点苍山顶开高河、定苍山十八溪涧和十九峰峦之名。当

26、时,南诏境内的佛教空前兴盛。晟丰佑当政期间,王嵯颠竭力劝其推行对外战争的策略。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王嵯颠率兵大举进攻唐境西川,并一度攻入成都西区。南诏军队在撤退时,俘虏回来的大批工匠艺人以及财物,促进了南诏的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据新唐书南诏传记载:“南诏自是工文织,与中国埒lie”。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晟丰佑应缅甸国王的请求,派清平官段宗牓入缅作战,帮助缅甸打败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据记载,晟丰佑平时贪于酒色,不理朝政,大权落入王嵯颠手中。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晟丰佑死于东京。晟丰佑死后,后人为其在巍山县大仓镇小河村委会罗甸村立罗甸勃土主庙。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二十

27、九或三十日,当地村民就会到此对晟丰佑进行祭祀。佑世隆(第十一代王)佑世隆(公元843年公元877年)佑世隆,又名酋龙,晟丰佑之子,生于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即位,唐乾符四年(8公元77年)卒,在位18年,享年34岁,谥号景庄皇帝。佑世隆即位后,朝廷因其名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讳,不予以册封他。于是,佑世隆在一怒之下,于唐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自称皇帝(南诏称帝就此开始),改元建极,号为大礼。改西京为中都,改东京为上都,并下令不再奉唐为正朔(资治通鉴卷249),公开与唐决裂。佑世隆时多次发动对唐边境的进攻。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南诏攻陷播

28、州(今贵州遵义),而后又攻陷安南(今越南河内)。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七月,南诏进攻zi州(今广西南宁)。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十一月,南诏率军五万余人进攻安南,迫使唐王朝暂时放弃安南都护府。咸通五年(公元864年)春,南诏举兵进攻zi州地区。其中,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南诏曾遣清平官董成率使团至成都于唐通好,双方的矛盾得到一时的缓和。但不久南诏与唐的矛盾又重新激化。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十月,佑世隆亲率大军进兵西川,曾一度围攻成都。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南诏又再次进兵西川。这些对外战争,最终以南诏的失败而告终。之后,南诏一蹶不振,直到唐末。佑世隆也在征战中因病卒于越嶲(今四川

29、西昌)。今四川凉山昭觉县发现的博什瓦黑岩画南诏王出巡图,描绘的就是佑世隆在位期间,到凉山地区巡视的情形。佑世隆十分崇信佛教。他在位期间,曾耗巨资和众多人力物力建大寺八百、小寺三千,以至于南诏“皆以敬佛为首务”,并于南诏建极十三年(公元872年)在今弥渡县内铸立南诏铁柱一根。佑世隆死后,后人为其在今巍山县牛街乡爱民村委会小密喜村立土主庙,祭祀日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建立多处土主庙,内祀佑世隆,据传其坟墓就在当地。隆舜(第十二代王)隆舜(公元860年公元897年)隆舜,又名法,佑世隆之子,生于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即位,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

30、卒,在位20年,享年37岁,谥号武宣帝。隆舜即位后,改年号为嵯耶,改国号为大封民国,以杨良佐为国老,赵波罗为国师。他一改其父连年征战的做法,谋求与唐朝修好,多次遣使到内地,请求与唐通婚,但不称臣纳贡。唐也因“安史之乱”,不愿与南诏发生摩擦,唐僖宗答应与南诏和好,并以宗侄女安化公主许配隆舜。但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就没有理会南诏,“和亲”之事也就不了了之。隆舜因采取休养生息、与唐交好的政策,而受到人们的支持和尊重。隆舜后期沉于酒色,不问政事,清平官郑买嗣专权。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隆舜被权臣杨登杀害。隆舜也十分信仰佛教,自称“磨诃罗嵯(意为佛教护法天神)”,用金300两铸了3尊阿嵯耶观音,

31、置于巍山之颠(现有一尊留存于巍山)。隆舜死后,后人在巍山县城东山为其立庙塑像,称他为嵯耶土主,祭祀日为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舜化贞(第十三代王)舜化贞(公元876年公元902年)舜化贞,隆舜之子,南诏最后一个国王,生于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即位,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卒,在位5年,享年26岁。谥号孝哀帝。舜化贞即位后,改元中兴,以郑买嗣为国老,大权落于郑买嗣。唐光化二年(公元899年),郑买嗣以为蒙氏家族铲除后患为由,诛杀了杨登,并灭其九族,为自己扫平障碍。唐光化元年(公元898年),舜化贞曾派人入唐通好,遭唐拒绝后,从此双方正式断绝了来往。舜化贞在位时,曾命人绘制表现南诏崛起的佛教神话故事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即南诏图传),企图挽救南诏灭亡,终无力回天。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舜化贞突然死去,由郑买嗣执掌国事。不久,郑买嗣暗害了刚满八个月的太子,又大肆抓捕蒙氏王室成员800余人屠杀于大理五华楼下,正式篡位。至此,南诏灭亡。舜化贞死后,后人为其在今巍山县庙街镇北桥村委会大场村立白牛土主庙,祭祀日为每年农历二月初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