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1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10324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d-第 15 页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摘 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女词人。其词以婉约为宗,却又抒写泼辣大胆,意切情真;善直抒胸臆,亦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善用典,亦善用对比、比拟、比喻、叠字等诸多表现手法;语言清新自然,“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在佳作如云,强手如林的两宋词坛,卓然自成一家。关键词 :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毋庸置疑,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基本都可说是一部男性文学史,其间鲜有女士插足。而生于北南宋之交的女性作家李清照,却以其词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光华灿灿地跻身于群星璀璨的两宋词坛,“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这实

2、是一件奇事。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宋山东济南人。她从小聪颖好学,工诗能词,一生以南渡(1127)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是她相对幸福安定的北宋未亡时期,词作多写她置身大自然的欢快与闺阁生活的寂寞、爱情的甜蜜及丈夫外出做官后的离情别绪。风格热情明快,清怨凄婉。而后期国破、家亡、夫死,只身孤苦度日的种种打击,却使她词风一下子变得苍凉悲愤,沉郁凄怆,词中充满了黍离之悲,充满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情。但无论她前期、后期创作,艺术上都表现出极高的造诣和极鲜明的个性,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笔者不揣冒昧,拟对它作若干总结、梳理,千虑一得,或许对读者还有所裨益。一、 抒情泼辣大胆,情真意切李清照

3、早年生活在理学思想逐渐上升的北宋。那时,周敦颐和二程的理学已开始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种“以理杀人”(戴震语)的封建道德。到南宋,朱熹更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教思想。作为妇女,在这种封建礼教的禁锢下,比男子要遭受更多、更重的思想压抑和情感摧残。她们一般不敢展示自己的生命追求和青春激情。虽然多少会对自己的位置和处境有所不满,但这些感情常被死死地压到心底,一点都不外露而李清照却是一个特例,她在词里常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各种真情。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上片描绘了少女“蹴罢秋千”的天真活泼情态,下片则

4、通过写少女“袜刬金钗溜”地见客急避到门首,却装作嗅梅又停下偷窥这位不速之客的典型动作,写出了女性对封建礼教不让女子在男子面前看男子的反抗态度。这在词里,特别是女性词里都是极为罕见的。再如她的一首回忆少时夏日结伴舟行的小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这首小词中,我们一眼就看到一群充满叛逆精神的少女,她们外出舟行,不但“沉醉”、“兴尽”,而且还“晚回”,任由自己尽情尽性于自然人生中,享受其绝妙的乐趣。从人的喊叫声、奋力划桨声,从水流声和水鸟惊起的拍翅声,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词人心田流出的那一股突然迸发的、不可名状的欢快之情。而这与一般意义

5、上的女性言行是相违背的,表现出女性对自然、人生纯真的有所独钟之情。新婚燕尔、美满幸福,女词人对她新婚的幸福感、自身的容貌美,亦敢放笔直书。如她减字木兰花就写出了女子蔑视礼教、自矜其美的反抗礼教的态度。词写了:“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这是多么美丽的花啊!含苞待放,红艳欲滴。而词的下片却翻出一层:“怕郎猜道(误解)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原来写花是为了烘托,突现自己容颜之美。试想,如果不是对自己容貌有充分的自信、完完全全的欣赏,那谁敢“云鬓斜簪”,让郎“比并看”呢?词人以花衬人,以人拟花,人面春花,交相辉映,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妇恩爱情浓的甜蜜之感。

6、“李清照在词中张扬的是压抑不住的青春萌动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而这是超出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的。这种不拘礼节的大胆举动,突破了男权社会对女子的种种束缚,同时也是对其词抒情泼辣大胆、情真意切的体现。”婚后小别,李清照不堪兰闺寂寞,也一再坦露心曲,抒发其对明城的思念之情。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就直写自己丈夫离别后的思夫之苦。其上片: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词大胆泼辣地抒写了离愁别苦的千姿百态。作者一口气写下了六个“慵懒”“香冷金猊”,懒得续香;“被翻红浪”懒得起床;起床之后,“慵自梳头”;“宝奁尘满”,懒得拂拭;“

7、日上帘钩”,懒得动弹;心事很多,懒得再说嘴上可以不说,心里却不会忘记,痛苦不会减轻丝毫。尤其是形体上已经有了明显的表现:“新来瘦 ”,词人告诉我们:“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原因具体而实在,就是丈夫离家日子久远,相思痛苦蓄积的厚重。这种强烈的爱情思念,委婉动人的情感和欲望的火焰,一般说来都是秘不示人的,可是李清照的词中却时常燃烧。再如一剪梅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女诗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多深啊,即使眼前的一点点欢乐使愁眉稍解,也不能须臾忘情。再如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等,无不写尽因感情深笃而消魂荡魄的相思之苦。在李清

8、照身上,我们找不到封建伦理枷锁的影子和“妇者,伏也,伏于人也”3的女性闺怨意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泼辣大胆、情不自己、原生态的真实女性。当李清照表现自己的理想和对个性自由的热烈欲望时,有时竟冲破她的小园深闺的狭小境界,一扫香炉烟篆、海棠梅花的迷愁和怅惘,展现出豁然开阔的宏伟场面,如渔家傲:天街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通过舟行大海的奇幻梦境抒发自己慷慨报国之情。词开篇,将天界开阔动荡、千帆竞舞的景象和云雾迷蒙的封锁暗淡氛围糅合在一起,让人既从中见到李清照雄心难泯的奇情,又见出她

9、在梦外知其为不可行的压抑。词人乘梦帆、渡银河、抵天宫、见天帝,并向天帝倾诉自己的不幸:要去的地方很遥远,可是人已迟暮,空有才华而遭不幸而“天帝”这个由潜意识聚合成的公正的命运主使者,对她宠爱有加,殷勤非常,任由她选择出路。于是词人选择了离开使她感到日暮途穷、无所作为的生活空间,而是驾起一叶蓬舟,乘着九万里长风,归属于海上神山与仙人嬉游去的心灵之旅。邓红梅在女性词史一书中这样评价这首词:“这是女性词第一次对自身角色和命运的不满,这是渴慕像最出色的男子一样参与社会生活的词人失望后的反动,她那渴望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水手平等竞赛的心愿,不仅表明了她所蕴涵的充沛创造力,也表明她不甘雌伏于男性脚下而过墨守

10、成规的无意义生活的独立个性。她最终以海上仙山为归宿,说明她即使被现实所困厄,也依然自许很高,她觉得自己是配得上被仙界接纳的非凡人物。所以,这一女性词史上早现的一线灵光,堪称是李清照性格和才情中最神骏的部分。”的确,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很少见的。这足以体现其词的泼辣大胆。 总之,李清照为人,爱则热烈,愁则浓重,思之刻骨,怨之断肠,形诸笔墨,则是抒情大胆、强烈、真率。对于一个身受种种封建道德教条束缚的妇女来说,敢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书之纸上,已经算得上有勇气了,而她居然敢公之于世,任世人涵咏、品评,这就非

11、有大勇气不可了。对于这样一个有个性、有理想、有激情、有棱角的杰出女子,与李清照同时代的王灼说:“作长短句,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者。夸张笔墨,无所羞畏。”(碧鸡漫志)这里所谓“肆意落笔”而“无顾藉”,从反面说,恰恰描述了李清照词的特点:“肆意落笔”乃才气豪纵;“无所畏羞”,乃真情喷薄,而“无顾藉”,当是易安为人之超迈尘俗。因此,对于这样的话,倒不须加以反驳。二、 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陆机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5情和景的关系是很密

12、切的,中国抒情诗的传统表现手段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但是写诗填词的人在运用这种手法时却有精巧和粗拙之分。李清照则将情与景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这首词通过悲秋的环境设置来抒写词人的寂寞愁苦。开篇起句,词人便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了浓烈的愁苦气氛:天空浓云笼罩,是天愁;地面薄雾弥漫,是地愁;室内香炉轻烟已断,是物愁;深感白昼之长、独居难熬,是人愁。俗话说:“欢娱嫌日短,苦愁怨更长。”此愁此怨,本已难耐,更何况“佳节又重阳”,偏偏又遇上这个“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佳节”呢!玉枕孤眠,纱橱独寝,真是身凉心更凉、愁上更加愁借助于气候、景物的描写,传达出离人浓浓的愁苦意绪。词下片,则集中叙写重阳这一天的经历和感悟,既突出了词人愁坐空闺的思夫之情,又将“愁”字进一步深化,并以“人似黄花瘦”这一千古名句将“愁”推至高峰。又如她著名的压卷之作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堪称抒愁情典范的名作,却除了结句最后道破心中的“愁”

14、外,全词都没有直说愁,而是从刻划冷清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心境。词中的景物:淡酒、急风、雁儿、黄花、梧桐、细雨,都无不是情化了的对象。如雁儿,就不是一般的飞鸟,而是北来的鸿雁。黄花,既不是含苞欲放的,也不是盛开的,而是像漂泊憔悴之人一样已经凋谢的。梧桐,是凄凉的,是生长在深秋黄昏细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的。“这些衰败凋残、令人伤感的景象,无一不是生愁、助愁、催愁、添愁的,简直是触目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而这中间又包含着词人多少对丈夫寤寐难忘之爱;对自己身世沦落之悲;对中原沦入敌手之痛。在这融合着主观感情色彩的特定环境中,展现出词人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我们对她那萧索暮年的无限同情。此外,如托

15、意于流水:“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寄情于水鸟:“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双调忆王孙);乃至“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点绛唇)等词句,莫不如是。正象清人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人之情感写不出,以物象寄寓之,将情感景物化,景物情感化,二者自然而又精巧地组织在一起,情景相生,丰富可感,动人心弦。李清照的咏物词也相当多约占其创作总量的四分之一,说明词人对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视。在此之前,苏轼等人首开此风,周邦彦辈承流接响。但总的来说咏物词当时还是“蓓蕾”阶段(至南

16、宋大放异彩)。李清照着力于此,颇有见地。她的咏物词通过对物象的描摹,托物言志,寄物象以深厚情思,把物象的外形美、气质美和词人的感情美、心灵美交织成一种诗的艺术美。李清照有咏梅词五首,足见其对梅的偏爱。其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孙崇恩在李清照诗词选中说:此词上阕咏梅,首先描写寒梅形象。起笔以“雪里琼枝”表现寒梅傲世不群、独占春首的品性;接着再以“香脸半开”、“玉人浴出”拟其花蕾初绽、柔美俏丽,表现寒梅的形神美。下阕赏梅,抒发赏梅情怀。先写月夜饮酒,表现赏梅的豪情逸致;

17、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既赞美了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又表现了女词人鄙弃世俗的坦荡胸怀。这首词不是单纯地像前人以描写和点缀梅花形态美为能事,而是写梅也写人,赏梅也自赏,托物抒怀,把寒梅的形神美和词人的心灵美、感情美融为一体,构成了词的艺术美。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创造了深美的艺术意境,吟咏了高洁美好的情怀,可谓格调清新,境界开阔,含蓄有味。作者在赞赏寒梅孤高傲寒的品质的同时,对白菊的“风韵”也发出由衷的赞叹。她在多丽咏白菊词里说,白菊之所以美,主要不在于它是否象“贵妃醉脸”似的红艳,“徐娘傅粉”般的洁白,而在于它在“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之后,“清芬酝藉,不减酴醿”,“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

18、限依依”,形残而香不消,和古代大诗人屈原、陶潜一样,具有处逆境而悠然自得,遭摧残而傲然挺立的“风韵”与品格。这就使得咏物之情不拘泥于物象本身,而达到了一种神的一致。同时,作者在对白菊的描写中,从一开始就融入了自身的情感,以菊为托,诉尽衷肠,表现了女词人憎恶鄙俗,追求高洁人格的情怀。李清照认为白菊的“风韵”是美的,而桂花的“风度精神”则更美。她在鹧鸪天词里这样写道: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首咏桂花的词,上片咏物抒怀。首二句写桂花的颜色资质。它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

19、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赞美它淡雅、高洁、柔和的品性,形神兼备,独有风韵;接着议论抒情,直言桂花不需要群花那样的“色”美,亦“自是花中第一流。”下片深入一层赞美桂花为群芳之冠。先从节令上看,以梅菊衬比,桂花为中秋之冠;结尾评议屈原多以珍贵花草喻君子美德,惟独未写桂花之美引为憾事,再度突出桂花的高雅。总之,此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而是寄托遥邃。诚如沈祥龙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事实上,李清照喜爱淡泊自在、不汲汲于世俗荣利的桂花,并极为欣赏其质朴无华、留香于世的品格正是她自己人生态度、审美观念和傲世尘俗的品性写照。李清照是具备诗

20、人感情丰富的气质的。春风秋雨、黄花细草、飞雁游鱼以至妆台栏杆,无不会掀起词人感情的波澜,而词人的丰富思想感情也总是与景物融汇在一起涌动,所谓赏物而不滞于物,用情而不溺于情,轻灵之思见诸缱绻之意,这正是李清照作为一个杰出抒情词人的不同凡响处。三、善于用典,善用对比、比拟、比喻、叠字等手法李清照词表现手法绚丽多彩,充分表现出她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创作才能。使用典故,在我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原为一种传统手法。从屈原骚赋,到唐代诗歌,已屡用不鲜。至宋代,渐被用于词中。李清照词用这一手法,颇有她独到之处。其词作,写得最长,用典最多,怕要算多丽了: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

21、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全词二十八句,用典竟十多处,而且六处是以人名直接道出。清况周颐在珠花簃词话,对这首词用典有过这样的评说:“李易安多丽咏白菊,前段用贵妃、孙寿、韩掾、徐娘、屈平、陶令若干人物,后段雪清玉瘦、汉皋纨扇、朗月清风、浓烟暗雨许多字面,却不嫌堆垛,赖有清气流行耳。”确实,这些典故,经词人用拟人化的手法作了处理后,白菊“清水出芙

22、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生丽质、纯洁高雅的自然之美更显得委婉细致,生动奇特。词人以屈平、陶令这两个失意之士来比拟白菊,不仅因他们平生爱菊最有名,曾将它作为芳洁品格的象征来印合自己的“内美”,而且也带有词人自拟白菊风标的意味;至于以愁思凝结的解佩之女和泪洒纨扇的失宠后妃来比拟被风雨摧折的白菊之凄苦,则意味着词人与白菊之间心理距离的消失。汉水边的神女纵然解佩相赠,终究无缘于情人;汉宫中的后妃,虽然才貌双佳,却因丈夫“移情别恋”而不得不以团扇自比。这也是词人有感于自己的清冷处境时的所感。这些明写白菊实写自己的典故,与开端夜长不寐的怜菊,末段“天教憔悴度芳姿”的叹菊,都被她以冷落之愁串成一体。词的结穴之处

23、更是点明一篇之旨:“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这一反问,明示她的忆“泽畔东篱”即失意自处的屈原、陶潜,是因为人情不够好。即她所处的政治环境不好,党争寡恩少义。因为屈平、陶潜都是被时代政治所排斥而隐沦的,她虽无男子的政治身份,却也一样因政治因素干扰而成为京都之外的人。同时也流露出词人轻视鄙俗,不甘随俗浮沉的志趣。这样,全词虽然用典十余处,但是由于它们能很好地为表达词人内心情感服务,所以,它们已成为全词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使全词在结构和情感上,气脉贯注,首尾呼应,丝毫没有破碎堆垛之弊。像多丽这样迭用十余个典故的作品在李清照现存词作中是罕见的。但这不等于她其它词作就很少用典。实际,在她其余作品中

24、,使事用典,融化前人诗句的手法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是化用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之离天台(武陵)比拟赵明诚之离家;化用列仙传仙人萧史与秦穆公女儿弄玉之典,以“秦楼”代指词人自己的住所。词人用两个人们熟知的仙凡恋爱故事,暗示她与丈夫往日美满的婚姻生活,有如仙侣,而今一别,则人去楼空,天各一方。从而将意思表达得更加凝练、丰富、深刻。再如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东篱”语出陶潜饮酒诗二十首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暗香盈袖”取意于古诗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等句,抒写离愁。词人借古人之境界为

25、我之境界者也,抒发其孤身一人,黯然神伤的孤独之感和思夫之愁。这种用典确实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觉”,“事如己出,天然浑厚”。在一剪梅中,李清照在表达对丈夫无比思念时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其中迭用了“锦书”和“鸿雁传书”这两个典故。“锦书”一典出自晋书窦滔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后世即将“锦书”代指夫妻间的书信。“雁字”,指雁飞成行,似字形,这里兼有鸿雁传书之意。化用了汉书苏武传中的典故:“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运用人们所熟悉的典故,表

26、达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是由于词人把典故的使用和眼前的景物揉合在一起,而且增加了幻想的成份,所以在抒发自己思夫之情时,更显得委婉和深沉,也更耐人咀嚼。在李清照现存的词中,“鸿雁传书”这个典故似乎用得最多,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怨王孙)等等,都将这个典故用入了词中。但是丝毫没给人以俗泛之感,在女词人妙笔安排下,它是那样妥帖地反映出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并随着女词人的境遇不同,而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人们也正可以从这个常用典故的反复使用中,看到李清照

27、高超的艺术功力。在李清照的词里面,有些词句是直接从前人成句中移用而来的。如: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南歌子)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念奴娇)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临江仙)在南歌子词中,李清照将诗经小雅庭燎中的“夜如何其”一句,仅去一字,用于词中。念奴娇词中的两句,也是直接引用了世说新语卷四赏誉第八下中的句子:“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但由于词人将所引成句,与自己词的意境跟眼前景物很好地揉合在一起,所以,显得自然浑成,如出诸己,丝毫不觉生吞活剥。正如前人评比二句时所云:“全句浑妙”(诗辨坻卷四),“更觉自然”(论词随笔)。在临江仙词的序中,李清照说:“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

28、深几许之语,予酷爱之。”于是,词的开头一句,袭用了欧阳修词的起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这种袭用手法,看似直露,实际却正显示出她匠心所在。李清照在袭用这些为人传诵的名句时,目的是要从旧词句中开拓出新的意境,将他人的名句,移入自己的词中,使之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对李清照来说,对比,像是不觅自来的艺术表现形式。因为她所置身的时代(以“靖康之乱”为界),所经历的生活(以南渡为界),本身就形成一种强烈的鲜明的对比。所以词人运用这种形式再现生活,抒情性很强,显得格外得心应手,妙笔天成。人们读来也觉得格外朴素自然,真切动人。如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

29、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首词借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之不同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充满盛衰之感、身世之悲。词上片以乐景写哀情,乐景与哀情相对照。“落日”“染柳”“元宵”三组四言对句描绘临安三五之夜的乐景,但又分别以三个问句陡接作顿,令人心悸魄荡。从不知身在何处到未感春意浓浓,到疑惧风雨不测,将悲已忧国之哀情与临安元宵之春色层层对照,并从对照中将词意层层推进。最后以谢绝出游作结,又翻出一层新的对照:人乐我苦,人醉我

30、醒。下片是自我身世的今昔对照,以往“中州盛日”的三五之夜,词人正青春年少,盛妆丽饰,结伴出游。今逢临安元宵,饱经人世沧桑的女词人已经老大憔悴、蓬首粗服、流寓他乡,有何心绪再作观灯赏月之游呢?结拍两句又转出一层帘里帘外的对照:帘外,皎月洒辉,花灯如昼,香气满路,笑语盈盈;帘内,词人黯然独坐,忍听笑语,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通篇对比,意象鲜明,不言哀而自哀,不言悲而自悲。词人只是平静地如叙家常地娓娓谈去,让读者径自从鲜明的意象对比中领略她那动荡不已的内心世界,感受悲剧的时代脉搏。(朱德才.漱玉词的艺术魅力)再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词人将眼下的“天气”、“衣”

31、、“情怀”与往昔比较,眼下为实,从前为虚,实虚参照,形成对比。醉花阴中“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是实景、实感,但其中又包含着过去夫妻相伴幸福生活的情景,这样,将从前和现在进行了暗暗的对比,从而传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天真单纯的侍女(卷帘人)与“浓睡不消残酒”的主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多情。这样对比手法的运用,便使有限的篇幅内顿增内容的涵纳量。李清照还特别善于使用比拟的手法,在她的词作中,景物往往涂上了感情的色彩。“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双调忆王孙)词中所抒发的是一种超逸、愉悦的情怀,充满着对大自然美的热爱

32、,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李清照把山水与鸥鹭拟人化,让大自然的一切呈现生命的活力。明明是她爱秋天的水光山色,却反过来说“水光山色与人亲”;明明是她爱郊野的眠沙鸥鹭,却反过来说鸥鹭对游人的留恋“似也恨、人归早。”她笔下的郊野秋景,有生命,通人性,一片生机勃勃。念奴娇(萧条庭院)中的“宠柳娇花”,词人创造性地将“宠”、“娇”两个形容人的平常字眼,移用来写柳写花。“宠”字活现了新柳的婀娜多姿、轻摇慢舞的景象;“娇”字突出了鲜花的艳丽得意情态。以娇宠形容花柳不仅符合花柳本身的特点,而且将花柳拟人化,赋予情感,把它们因受到天公的宠爱与娇养而呈现出分外娇嫩喜悦的姿态和自己孤独的心理相对照,更突出了内心的烦恼

33、,新丽奇峻,耐人寻味。明代徐士俊谓此四字“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应情而发,自标位置”(古今词话),正指出了其新颖而有表现力的特点。“柳眼梅腮”(蝶恋花)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柳芽、梅花写得象人一样富有生命力和情致。“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减字木兰花)。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花的姿色,表现了对春花的无限爱抚之意。渔家傲中,词人用“香脸半开”、“玉人浴出”比拟寒梅花蕾初绽、柔美俏丽,表现了寒梅的形神美。其他如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和瑞鹧鸪双银杏“风韵雍容未甚都”里的“体性”和“风韵”本来也是人物品评常用的名词,被作者拿来形容桂花和银杏的姿态与风格。而摊破浣溪沙“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更是直接引

34、用世说新语,将评人的“风度精神”、“太鲜明”比拟桂花的清高而名重。总之,李清照词作中的比拟手法,比比皆是。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易安笔下的比喻往往能在化抽象为形象上变化出奇。例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被翻红浪”,不仅写出了被子的颜色,也写出了被子的状态,反衬出抒情主人公的烦乱心绪和慵懒情态。被子本来是静物,但女词人化静为动,巧用比喻,运思独创。永遇乐中的“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可谓辞彩艳丽,形象飞动。落日的光辉,像溶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碧玉一样的明月。再如“人似黄花瘦”(醉花阴)一例最富独创,流传千古。前人曾有以梅花、棠梨、花蕊喻人消瘦。

35、宋程垓摊破江城子:“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高九万诗:“晓风不定棠梨瘦”;戴复古诗:“雨寒花蕊瘦”,但从未见过以“黄花”喻人瘦。李清照用新颖的比喻,形象而又准确地体现出相思者的憔悴,成为千古绝唱。在诗词里运用叠字,是花费锤炼工夫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流露人工痕迹的地方。但是在李清照的词里,却丝毫不见斧凿的痕迹。如两首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两首词的叠语,既符合词律本身的要求,又自然浑成,真可谓“看似自然诚奇崛。”李清照还有三字相叠的排句,如:“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诉衷情)“更挼”、“更捻”等单调的连续的下意识的动作,表现词人月夜中愁结

36、难解的心情。三个“更”字相叠,将词人复杂的感情表现得何等婉曲有致!运用叠字最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一开始就用了十四个叠字。从字面上看,“寻”和“觅”都是寻找、寻求的意思。两字重叠,就突出了诗人心神不定、若有所失的神态和反复搜寻的目光。而这正是词人在历尽人间沧桑,备尝生活艰辛后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而结果却是觅无所见,求无所得,所有的只是异常冷清的环境,因此再用叠字写出了第二句。我们不妨说,“冷冷清清”四字既是深秋环境气氛,也是诗人暮年心境的状态,饱含着只身飘零,孑然独处的寂寞空虚之感,故而再以第三句直抒愁肠,写出了“凄凄惨惨戚戚。”此句六个叠字为

37、近义词,区别殊微。“凄凄”言其悲凉,“惨惨”言其忧郁,“戚戚”则言其忧惧。心境如此,当然是愁苦不堪的。全词抽绎难尽的愁思,由此延展而出。这十四个叠字,机杼自出,流转如珠,一泻无余,赢得历代词人交口赞美。“有的赏其音调:“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徐釚词苑丛谈);有的赏其“笔力矫拔”(历代名媛词);有的譬之为“如公孙大娘舞剑手”(张端义贵耳集)的确,这叠字,是血和泪的吞吐,是向苍天的悲愤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9总之,李清照创造性地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为她的思想服务,自出机杼,别是一家。四、 语言清新自然,“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李清照堪称语言大师。她以惊人的才华创造了清新自然

38、,明白如画而又优美生动,新鲜活泼的语言,赢得历代人们的一致好评。徐增云:“诗贵自然,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文,有不期然而然之妙。”(徐增而庵词话)但自然高妙的语言并非随意拾取,而是经过人工的修饰和雕琢,又隐没或淡化了“人工”的痕迹,而达到在形式上接近于自然的原貌,在精神上则体现为主体创造的最高境界。李清照的词就是这样,她的词扫除了陈陈相因的用滥了的珠、翠、脂、粉等字眼,而“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遹金粟词话),读后让我们倍感清新,只觉得词的情感之流蜿蜒流淌,“气机流动”(清陆鎣问花楼词话),“一片神行”(清陈廷焯云韶集)。如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

39、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首词用语极为浅显通俗,而表达的感情却很新颖,毫不落窠臼。它写秋风无萧瑟之气,状秋景无悲伤之意。在“红稀香少”、“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等一连串明白省净的语句中,人们看到词人不是为“秋已暮”、“荷叶老”而伤感,而是为“水光山色”、莲子荷叶和湖畔花草而欢歌不已。这不仅比柳永的某些“词语尘下”作品清新健康,就是在有词以来的全部作品中,也别具一格,体现出作者一种倜傥豪迈,青春焕发之气。再如李清照早年,为怀念她远行的丈夫赵明诚而作的一首一剪梅(红藕香残)该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

40、间烟火气象,寻常不经意语中隐约透露出了作者愁闷的心情。再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前人以为“语新意隽,更有丰情”(草堂诗余隽)。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说:“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其结句“绿肥红瘦”,拈用平易通俗、普通寻常的字眼,不仅形象逼真地写出了风雨之后,海棠绿叶肥茂、红花凋残的景象,而且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闺中抒情主人公惜春怜花、无比惆怅的细腻感情。所谓“委曲精工,含蓄无穷之意焉”(草堂诗余别录),特别是用“肥、瘦”写海棠,令人耳目一新,极富情趣。王士祯认为“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花草蒙拾)。又如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

41、怎一个愁字了得。”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中:“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都是以俚俗之语写出的名句,通俗中见典雅,浅近中见清腴,彻底抛弃“雕琢浓艳”传统婉约词的先天遗病,走上自然一路。明人杨慎诗品云:“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指的就是这一点。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给予李清照极高的评价。总之,李清照词突出的个性和成就,使她成为词苑中独具风神、不同凡卉的秋桂。“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词人咏唱的秋桂,有似自己的词品,具有一种永久的艺术生命,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

42、溉着后世无数的作家和读者。参考文献1 洪秀芸.论李清照词中的反传统意识,M,出版社,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1)2 李杜名家选集卷李清照集,山西:三晋出版社,2008.(45).3 陈军.女性意识在男权社会背景中抒发 李清照作品的自我情结J青海社会科学学报,2005,(1)4 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36页.5 平惠善论漱玉词J杭州大学学报,1984,(14)6 吴雄和浙江大学精品文丛唐宋词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40).叶嘉莹,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 2003(56).7 济南社会科学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论文选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3)8 傅经顺,傅秋爽论李清照词的婉约特色J河北师大学报,1984,(1)9 杨庆存宋代文学论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5)谢辞这篇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承蒙我的指导老师曾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曾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师恩永铭,友情难忘。我感谢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让我对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的人说声“谢谢!”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生活!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学生姓名蔺彦生学号61100910311007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层次专升本论文题目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论文评语及成绩成绩:教师签名: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