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第 3 页“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安徽省砀山县第三中学(235300) 王本利E_mail: wangblidssz.org 手机:013093589997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字义仍,号若士,因其书斋为玉茗堂,别号玉茗堂主人。在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编纂的中国近代戏曲史中,汤显祖被誉为“戏剧舞台上空永不陨落的巨星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出生在书香门第,早年即有文名。他2l岁中举,因拒绝当时权相张居正的招揽,几次考中进士都没有被录取,直到张居正去世的第二年,方考中进士。面对官场的黑暗,汤显祖放弃了升迁的机会,只做了南京太常寺博士,后因上
2、书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他49岁便辞官回家,专门从事戏剧创作活动。汤显祖的剧作现存五种,除“临川四梦”(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外,还有紫箫记,其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他的剧作,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同时又显示出浓厚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代表作牡丹亭一问世便轰动文坛,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牡丹亭又名还魂记,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对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的追求,向封建礼教提出了挑战。作品热情讴歌了追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无情地抨击了腐朽封建的道学理念。在作品中,杜丽娘之父杜宝的封建卫道士嘴脸,被揭露无遗。尤其是主人公杜丽娘在礼教束缚下的复杂细腻的哀愁和坚定
3、执着的反抗性格,被作者以文采瑰丽的妙笔,描绘得淋漓尽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数百年来,为人们唱得口角生香。因为牡丹亭主题积极向上,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细腻,情节曲折生动,文字优美流畅,所以“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牡丹亭是汤显祖用全部心血和泪水写成的。他在创作牡丹亭时,自己也似乎生活在剧中的情景之中,与剧中人物同悲同喜,常常达到痴迷的状态。一天,他夫人把午饭送到书房,见房中悄无一人,急忙率家人四处寻觅。后来发现从后院一间柴屋里传来隐隐约
4、约的哭声,仔细一听,还夹杂着念些什么“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念至此己泣不成声。“砰”地一声,汤夫人推开门进去。看到她丈夫正用衣袖遮着脸伤心地痛哭。她惊讶地问:“你不在书房里写东西,跑来这里哭什么?”汤显祖这才从角色中惊醒过来。原来他在牡丹亭中写到忆女一场:春香陪同老夫人到后园祭奠杜丽娘,低头看到身上的罗裙正是丽娘所赏,睹物恩人,不禁悲从中来。汤显祖写到这里,自己已经满脸泪痕。为了不惊动家人,他悄悄跑到柴屋里来痛哭一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由于汤显祖“情动而辞发”,才使读者“披文以入情”,留下了许多佳话。相传明朝时,四川内江有个少女,长得十分漂亮,但她拒绝了所有求婚者(“自矜才色,不轻许
5、人”)。原来,她读牡丹亭入了迷。一心要嫁给作者汤显祖。后来,她专程去杭州,托人向汤显祖表白心迹。汤显祖对来人说,自己年纪大了,不能耽误她的青春。内江少女坚决不信,认为能把柳梦梅、杜丽娘的爱情写得那么生动感人的人,一定是才貌双全的少年郎。一次,汤显祖在西湖宴客,内江少女闻讯后立刻前往,结果,她发现汤显祖竟是个伛偻着腰、扶杖而行的白发老叟,于是长叹一声:“我一向仰慕他的才华,不料他又老又丑!”竟投湖自尽。牡丹亭唱出了千千万万的困于封建礼教、身受爱情苦恼折磨的青年男女的心声,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尤其赢得了深受封建礼教压抑的广大妇女的共鸣:清人焦循剧说卷六引磵房蛾术堂闲笔说,有一杭州女伶商小玲,
6、最擅长演牡丹亭。她有一情投意合的情人,但因封建势力的阻挠而无法亲近,因而抑郁成疾。有一次演此剧时想到自己的遭遇,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时,悲恸难禁,泣不成声,倒地而死。受到封建婚姻迫害的著名才女冯小青,看了牡丹亭后联系自己悲惨的身世,写诗寄情:“冷雨幽帘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这些故事,虽然不一定可信,但也显示出牡丹亭的不朽艺术魅力。曹雪芹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听了常州伶人演出牡丹亭曲文,心动神摇,如醉如痴,无限心伤的描写。这虽说是小说中的情节,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世人的感情好尚。牡丹亭是一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的杰出剧作,一曲牡丹亭,道出人间真情,使千千万万杜丽娘感奋觉醒。自此,作家与作品并传,汤显祖与牡丹亭齐辉。汤显祖无愧于“东方的莎士比亚”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