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潘金莲人物形象(1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50899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潘金莲人物形象(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潘金莲人物形象(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潘金莲人物形象(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潘金莲人物形象(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析潘金莲人物形象-第 13 页浅谈水浒传中潘金莲的人物形象剖析2013年春汉语言文学班-张恭俊【摘要】:水浒传中潘金莲,几百年来,一直是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但是她的遭遇也有让人同情的一面,她有追求婚姻爱情的自由,反抗封建伦理的勇气。经文学作品水浒传极度演绎成为戏剧舞台、市井百姓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成了一个既聪明伶俐、美丽风流,又是一个心狠手辣、淫欲无度的典型。本文从水浒传中潘金莲这个悲剧人物入手,对她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不难发现这些封建社会像潘金莲这一类女性尽管偷情放纵,但她们与命运抗争追求幸福的觉醒意识值得赞美,更能让人鞭挞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杀人本质。 关键词:文学作品水浒传 潘金

2、莲 人物形象 分析 细读水浒传不难发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呈现两极化特点。如孙二娘、顾大嫂者,凶狠残忍,暴虐强悍;似潘金莲、阎婆惜者,红杏出墙,勾夫偸汉;可翻遍全书窈窕淑女、良妇贤妻的身影却如凤毛麟角。这似乎是水浒传这部以男人的角度起笔,用男性的眼光叙事,从而构建起一个男人的世界的作品的先天缺陷。在这个世界中男人是绝对的中心,男性拥有着支配一切的权利。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形象,历来被人们打上了淫荡、弑夫的标签。而若从人物心理的角度考察,潘金莲在那个男权所主导的社会中起码有几大枷锁是她以自己的力量无法挣脱的。一、作为被买入地主大家中的侍女,决定了潘金莲被转手抛弃的命运,也为日后武松杀嫂埋下伏笔作为张大

3、户家的小丫鬟,她的地位她不能做主,还是从潘金莲的际遇说起,潘金莲自小命运堪怜,七八岁就被卖到清和县的张大户家做使女,岂料长大之后,穷人家的女儿, 偏偏生有一段姿色,肌肤胜雪,妩媚生香。羊肉落在狼口,张大户不是东郭先生,自然不肯放过她。可怜金莲是个怀春的姑娘,我想彼时的她一定也有梦想,有自己中意的情郎,但作为一个使女,运命由人,有自己的爱情又能怎么样?假如潘金莲不吃眼前亏,潘金莲应该顺着张大户才对,说不准凭着自己的姿色和聪明,将来还极有可能“转正”,享一世的荣华富贵。然而,遗憾的是潘金莲是个个性的女人,暗中答应了张大户,却又偷偷的告诉主人婆,适时拿奸。而造成了她被张大户欺辱时无力反抗的窘境,而再

4、到张大户家那个母夜叉似的凶婆娘,以卑鄙手段报复她“勾引自己男人”的罪过时,她的无助。张大户羊肉没吃着,反惹了一身骚,他怎么会善罢甘休?于是他想出一个最恶毒的法子报复,最终,张大户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发现了武大郎,张大户欣喜若狂,于是倒赔一些嫁妆,一文钱不要,把潘金莲白送给武大郎,而武大郎不过是一个幸运的“检漏”者而已,这注定是潘金莲的不幸,更是武大郎的悲剧,这是潘金莲悲剧人生的第一幕。 二、不幸的婚姻导致了潘金莲内心追求爱情的变化,进而堕入万恶不劫的深渊(一)夫妻双方差异太大,强扭的瓜不甜原来武大郎是个丑陋的侏儒,人称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老百姓常说,武大郎显魂,就是说这个人一点人样

5、也没有。这也罢了,关键的是武大郎没有性能力,连“爱情”一下的能力都没有,既不能满足潘金莲的肉体,也不能满足她的精神,更不能保护貌美如花的妻子,潘金莲常常受到无赖的戏弄,肉体、心灵、精神上都疲惫不堪,真是窝囊透顶了。潘金莲是如何忍受别人歧视的目光,如何煎熬新婚过后的一个个漫漫长夜,但我确乎知道,在夫贵妻荣的风习之下,潘金莲有一颗多么受伤的心!潘金莲是一个使女,她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但她是女人,一个正常的女人,她要过正常的生活。于是,她选择了红杏出墙,也选择了她人生的悲剧。 夫妻间没有正常的性生活,更谈不上什么感情的交流,生理上的“性寂寞”和情感上的空虚时刻不在煎熬着这颗本性放纵的心。长期的生活压

6、抑与孤独,心灵的岑寂与彷徨。使得潘犹如困在笼子中的发春的野兽一样,一旦找到了门径,便会如惊涛般直泄而出。(二)武松的拒绝使潘金莲刚刚萌生出的爱情火花熄灭殆尽当武松景阳冈上打虎归来,她惊奇地发现那个丑陋粗鄙、面像狰狞犹如丑八怪般的武大郎,竟然有一个英俊潇洒、容貌奇伟的兄弟时,应该说她的心灵是受到震撼的。她被武松的英气吸引,被他的气度折服。从而不自觉的想与他亲近,见武松回来她便热情似火殷勤地忙前忙后、端酒布菜;而武大郎一进家她就冷若冰霜横眼相看、爱答不理。潘进而用酒后勾引的方式,欲与武松肌肤之亲,但奈何武松是个耿介如钢、不解风月、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作者之于武松的形象似乎有意将其塑造成一个禁欲的人物

7、,做这样的人物处理或与宋明以降王阳明、二程等理学家们所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潮息息相关。试想面对着这样一个被“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桎梏禁锢的小叔子,潘金莲的一厢情愿与情欲之火只能付诸东流。假如武松顺从潘金莲嫁的意思,结果会怎么样呢? 我大胆的推断一定是美有所养,色有所归,潘金莲不但不会成为淫妇,甚至成为历史上的第五大美人,供我们怅望低徊。 理由如下: 其一:美人如玉剑如虹。宝剑赠于壮士,美人嫁给英雄。潘金莲的虚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一定活得简约,活得丰润,活得幸福。潘金莲还能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一定把小家收拾的井井有条,把武松服侍得像个官人。 其二:只羡鸳鸯不羡仙。武松能打死景阳岗的老虎,

8、当然也能对付潘金莲这只母老虎,武二郎手上工夫不错,床上工夫也不会差。这样一来,“你色我也色,大家都来色”,两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潘金莲还有必要性饥渴,红杏出墙,去寻野味吗?我想,即便十个西门大官人堆在眼前,小潘也未必会拿眼角去看他,因为我们的小潘原本就是个视金钱为粪土的人呢! 鉴于此,我大胆的推断:是男权把一个可怜的农家女子,逼上了绝路,以致成为荡妇。 三、西门庆于潘金莲的致命邂逅是造成悲剧的关键所在潘金莲在阳谷县过了一段宁静的生活,后来武松在阳谷县做了都头,和武大郎相认之后搬来一起住,潘金莲见了武松又动了淫欢之心,多次主动勾引武松,武松不但不被她的美色所动,反而还说教了她一番。从此叔婶二人

9、关系闹僵,武松因此搬出武大郎家,到县衙里去住。潘金莲在武家的心彻底死了,而她作为本性放荡的人又不甘于寂寞。她此刻在高层次的感情交流无法实现的前提下,退而求其次,情欲之火便更加旺盛。恰在此时西门庆的出现使她豁然间找到了泄欲的出口。但无巧不成书,有一天傍晚时分潘金莲到门前叉帘子的时候,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正好打在西门庆头巾上。被西门庆看上。经王婆撮合,与西门庆勾搭成奸。后来因被武大郎撞破,遂与王婆、西门庆合谋毒死了武大郎,被武松为兄报仇杀死。王婆因贪婪无度扮演了一个为潘金莲开启情欲闸门的角色。王婆则是一个集贪婪、狡诈、阴损、毒辣于一身的老刁妇形象。贪财的本性使其成为西门庆引诱潘

10、金莲方案的总策划人;狡诈的心机可以使她在为西门庆和潘金莲牵线搭桥的计划中步步为营;阴损的招数使得她在潘西二人媾和之后,可以用胁迫的办法把他们牢牢地拴在自己身边;毒辣的手段可以让她成为药鸩武大郎计划的罪魁祸首。王婆的性格成为了她自己最好的掘墓人,从而把潘金莲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西门庆这个人物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既是一个土豪恶霸,又是一个官僚、商人。作为土豪恶霸,他固然有野蛮、卑污的特点,但他又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既开店铺,又从事长途贩运,在官场上,他又是一个极有权势的头面人物。作为官僚,他又缺少官僚的些微特征:胸无点墨,粗俗,低劣,一味地淫乐,横行霸道。作为商人,他又善

11、于在官场钻营,当朝宰相竟然也为他所收买。总之,西门庆不同于以往文学作品中任何一个反面典型-追逐女人穷情尽欲、钻营官场无孔不入、聚敛财物不择手段,他将这三者集于一身,可谓之空前绝后。但不唯是作者的虚构,而是明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西门庆的嘴脸生动地刻画了古代恶少好色成性的丑恶形象,深刻的反应了在那个男权独大的畸形社会体制下人的欲望不断膨胀,恶念不断蔓延直至覆灭的全息图。潘金莲被时代绑缚在男权至上的战车上,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一道道绳索的捆扎,让她无处逃遁、无法挣脱、无可奈何。她在男人眼中不过是一个姿色尚可的玩物,任何男人都可以凌驾于她的精神意志之上。哪怕那个丑陋如“三寸丁古树皮”的武大郎都可以给他

12、带来无尽的冷漠与伤痛。潘金莲想突破冷漠和伤痛的包围,寻找希望,但等待她的却是西门庆这个“黑色的希望”。由这团“黑色的希望”滋育出的对武大郎乃至武家的怨恨,经过王婆子那潭恶臭逼人的浊水浸染,蜕变成了一种一不做二不休的弑夫冲动。最终这条罪恶扭曲的人生轨迹,将她引向了永世不得翻身的道德审判台和幽冥晦暗的黄泉之路。潘金莲的悲剧是中国古代妇女悲剧的缩影,中国古代妇女的悲剧是整个封建时代畸形思想的集中体现。但潘金莲并非不知廉耻之人,也知道给武大戴的帽子,颜色不对。所以,对武大越发尽心尽意。要知道,此时潘金莲并没有接受司门庆的钱财,我们就此推断,潘金莲自愿红杏出墙,决非为了钱财,这也决非妄断,那她为了什么?

13、也许她是为了填补苍白的爱,也许仅仅只是为了一个女人的完整。我甚至认为,是武大成就了潘金莲的“淫荡”,尽管这个推断有点残忍,但要知道物以稀为贵,武大郎越是无法满足潘金莲的性,潘金莲越是对性热衷,欲望加上欲望,欲望无限膨胀,可怜的潘金莲终于有点性饥渴,终于有点变态,终于成了人尽可夫的“淫妇”。至于以后武大捉奸招打,武二完差将归,司门庆买药,潘金莲毒夫,那已是箭在弦上,欲罢不能了。因为以武松的秉性,决饶不了两个贼男女,不是武大死,就是自己亡,潘金莲不是傻子。潘金莲终于被武松凌迟剖心,并留下万世的骂名,成为淫妇的代名词。纵观潘金莲的人生悲剧,可用两个字概括:美和色。那么,假如潘金莲的悲剧不仅是她个人的

14、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我还敢大胆的预言,如果潘金莲活在今天的社会,她当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但她未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当然,假如有来生,是做武大窝囊的老婆,还是做司门庆断头的情人,我想潘金莲还会选择后者,因为这就是人性。 四、正确评价潘金莲,不能一概而论(一)、首先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几百年来,她一直被订在历史耻辱柱上,成为妖冶、淫荡、狠毒的典型!但也有人同情她的遭遇,羡慕她追求自由反抗旧伦理的勇气。她以极端的手段和极大代价追求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下女子爱情自由和人的性的权利,而这结果至今还使我们颤栗、犹豫、彷徨、在迷惘中挣扎,在挣扎中反思。但她的罪在于她杀死了人,而并不是她个

15、人品格上的堕落。她不应该承受数百年中国人一直的“淫妇”等道德意义上的唾骂。尤其当我们再深一步追究她为什么会杀人,怎么走上杀人之路,以及其中的道德内容,我们就会发现,潘金莲的生命,实在是一种巨大的不幸,一个巨大的悲剧。潘金莲自幼为奴,后被“赏”或“卖”给矮小丑陋的武大郎为妻。这个婚姻根本没有丝毫感情可言。而在封建道德体系的束缚下,嫁鸡谁鸡,嫁狗随狗,婚姻妇女没有自主权,潘金莲别无选择,只好忍受。那已经是一个不幸。如果她终生没有遇见第二个男人,守在武大郎的炊屋里,枯萎凋零而终,全如中国世世代代无数平凡女性那样,那仍然是压抑人性的一个巨大悲剧。如果因此中国人民就送给潘金莲一顶道德桂冠,装饰得再美丽,

16、也掩饰不住其下面毁灭青春扼杀人性的罪恶。(二)潘金莲是古代在封建伦理压迫下的牺牲品在封建道德体系的罗网里,离婚不可能,要被视为大逆不道。潘金莲的红杏出墙,她只好走许多不幸婚姻迫害下的妇女走过的道路:偷情。这是一个非人道社会压迫出来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一个罪恶道德体系压迫下产生的抢夺生活权力的变态抗争。当我们认同古希腊戏剧里的那些偷情乱伦的女性,赞美她们为伟大悲性女性时,我们为什么偏偏要对潘金莲那么刻薄,辱骂了几百年。可是武二郎偏偏不好女色,不理解潘金莲,不愿与之偷情。于是潘金莲便面临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春情狂泛不可回收,一方面又无渠道可泄,这是一种最容易堕入毁灭的情绪状态。于是有权有势又有钱

17、的西门大官人来捡便宜了,以买卖感情和肉体为业的王婆得以入手了。潘金莲为了挣脱与武大郎不幸婚姻的悲剧,堕入另一个更深重的悲剧,把被玩弄当作了爱情。中国封建专制主义观念体系的特征之一,就是彻底否定个体的人性存在,绝对要求一切个体人性服从于群体所尊崇的理性规范。相对于社会构成,每一个体的人性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这种观念的统治之下,任何要求肯定个人存在价值,要求尊重个人的情感、个人意志、个人生活的想法和作法,都被认为是违反道德戒律的,都被指责为个人品质堕落。潘金莲就是这样一个社会道德罪恶的牺牲品。不幸的是,潘金莲要求自我感情生活得到满足的欲望,终于驱使她错投西门大官人的怀抱。一方面,任何一个个体都必

18、定折射出居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群体。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个体都有一千条理由独立存在,并被肯定。因此,不管潘金莲可能有多少种生活的选择,不论她事实上怎样度过一生,她的悲剧绝不是一种个人品格上的缺欠,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悲剧。把被人玩弄当作爱情,已经够悲惨了。西门大官人,还进一步把一个无倚无靠的弱女子制造成杀人犯。可以想象,如果武二郎不是那般英雄了得,没有大打出手,为哥哥报仇,那么依西门大官人的权势,潘金莲自然会逍遥法外。但是也不难估计,在玩弄潘金莲一段时间之后,西门大官人一定又会找到别的女人,而把潘金莲一脚踢开。那时西门大官人仍然会将潘金莲以杀人罪名投入死牢,或者又卖入娼门。总而言之,不论怎么设想,

19、潘金莲总也逃不出一个悲剧的结局。(三)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以及男权思想才是潘金莲悲剧的根源所在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追求爱情作为人的本能,自古至今散发着无限的魅力。潘金莲便是被这魅力所吸引而主动追求的典范。倘若是开明时代,她或许被歌咏传唱,然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她却变成了万恶不赦的“淫妇”。她的美好理想有悖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酿造了她的悲剧命运。在封建社会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决定婚姻的唯一合法标准,女性没有独立人格,更没有独立选择婚姻的权利。在这种畸形婚姻制度下,男子可蓄妾纳妓、可休妻再续,但妇女对丈夫没有爱情,则永无他法。倘若妇女于婚姻之外另有所爱,那么

20、不但会受到人们的无情唾弃,更会被道德的法庭判以死罪。潘金莲与武大郎没有丝毫爱情,但却不能主动退出婚姻;等她开始在婚外追求爱情,便为邻人们所唾弃和敌视,很快就被武松“捉奸捉双”,一刀斩杀。而杀死潘金莲的恰恰就是她所爱的打虎英雄。追根溯源,潘金莲的死是整个罪恶的封建制度,是“大户”、西门庆这样一些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也是武松的“风化主义者”和作者的落后世界观造成的。杀死一个觉醒的反封建制度的女性的人,竟是一个敢于反抗贪官污吏、反抗朝廷,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这无疑是对封建制度最有力的讽刺。 潘金莲虽然没有惊天壮举,但她在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的短暂人生中,于觉醒和反抗中,却迸发出了悲剧美的火花

21、。只是这火花未能燎原,却很快被扑灭。 潘金莲本是一个典型的良家妇女,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并步步转变。她先是不附权贵,继而要拥有个人幸福,要摆脱旧有的不公平的婚姻而大胆向真爱表白。当她失败后,她的不屈服使她更加叛逆,最终选择毁灭自己的婚姻。然而如此勇敢的一个女性,得到的却是接连不断的不幸。先是因容貌而被觊觎,继而被投入不幸婚姻,大胆的真爱表白换来却是羞辱,等到她委身与人时,却又落入封建恶势力之手,终于迈向了杀人的深渊,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然而更可悲的是杀夫不但未能让他摆脱无爱的婚姻,反而被封建势力夺去了性命。 潘金莲是曾经傲然挺立在严冬里的一朵娇艳的玫瑰花,她曾经美丽、

22、温柔、善良,然而在冬天无情的摧残下她一步步变得坚强、固执、“残忍”。她也曾经勇敢地在严冬里挣扎、与之抗争,最后却终被严冬封杀。我们与其谴责潘金莲,不如憎恶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 潘金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长期以来,成为贤妻良母的反面教材。“淫妇”、“贱货”等词语伴随着她流传至今。其实,潘金莲为爱情而斗争,为爱情而丧命,在她的身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抗争性、鲜明的悲剧性。她是封建社会里一朵娇艳的玫瑰花,曾经长满尖刺,可惜最终不抵严冬而凋谢,是一个令人同情,值得肯定的反抗者,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国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M.郑州:中州文艺出版社,1981. 2、杨守国,李枫.并陈善恶 美丑并举-摭论水浒潘金莲思想性格的矛盾对立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 3、陈德新.水浒传人物潘金莲形象评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4、施耐庵:水浒传,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 1998年12月版 5、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6、周先慎:明清小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11月版 7、鲍鹏山新说水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