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及优化对策研究报告(24页).docx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35157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及优化对策研究报告(2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及优化对策研究报告(2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及优化对策研究报告(2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及优化对策研究报告(24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及优化对策研究报告-第 23 页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及优化对策研究报告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发展环境,是转变发展方式、增强首都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2012年1月至9月,北京市工商联课题组依据北京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环境调研及优化对策研究课题立项批复,在认真研究制定课题实施工作方案,明确课题研究主旨的基础上,对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了市内和市外相结合的方法。在市内,与市政协一道,先后听取了市科委、市知识产权局、市经信

2、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的情况通报,深入中关村9个分园区和9个区县开展调研,各分园区管委会、区县工商联共召开座谈会18场,110多位企业家参与座谈,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并实地走访了27家企业。在市外,专程到深圳市、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调研考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的送审稿,作为课题成果,提请专家组给予评议指导。第一节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深入人心,党中央的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之后,明确提出了“科技北京”的发展理念,特别是中关村自主创新示

3、范区的建立,为首都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使首都北京的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本报告以此通知为依据划分界定中小企业,见附表1)。国内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科发计字1999260号)。近十年来,全国各地为实

4、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引导政策,陆续出台了大量关于地区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办法,并且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业领域、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人才结构、核心竞争力、企业成长性等特性出发,揭示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般属性。本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市科技企业的主要特征,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目的,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总之,从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性质特点和生存价值的角度分析,所谓科技型中小企业,泛指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以创新为生存、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的一类企业。二、北京市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龙头

5、的经济创新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强劲,成为带动首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对全市9个科技(工业)园区调研,我们认为,北京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动力,大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效显著。北京市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对首都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强,首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正在加快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市委、市政府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规划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的主导力量,也是推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构建企业科技创新网络链接的重要

6、力量。第一,通过建立与完善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把科技创新上升到首都发展的重大战略,进而营造一个尊重知识产权和鼓励创新的社会制度环境。第二,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财政、金融支持。第三,通过政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科技园、孵化器、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促进科技型企业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进行链接,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形成重要服务与支持。(一)北京市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北京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紧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出台扶持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注重提升和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和完善。1、建立资金支撑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发

7、展。北京市积极创新政府资金的投入和支持方式。采取无偿资助、股权投资、后补贴、贷款贴息、间接经费等多种方式,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调动社会力量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截止2012年4月,政府通过产业投资、科技金融和园区建设“三驾马车”,驱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共实现项目储备604个,投资和服务落地项目156个,投资合同金额18.84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11亿元,实现产值1065.8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构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银行信贷、多层次资本市场等科技金融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5亿元;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为9.2亿元,吸

8、引了13家创投机构加入,总注册资金达到19.2亿元;设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资金12亿元。截止2011年底,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200家,IPO融资额超过1800亿元,总市值超过1万亿元。2、加快创新人才聚集,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1-2015年),落实10项具体配套政策,开辟中关村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通过“千人计划”、“海聚工程”、“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科技新星计划”等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工程,加快聚集创新创业人才。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引进海内外人才1962人,其中引进海外人才436人。截至2011年底,有467名人才入选“千人计划”,

9、占全国入选总数的28.2%;有227名人才入选 “海聚工程”;27名创新型人才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全市海外归国创业人才超过1.5万名,累计创办企业超过5000家。3、创新服务运行模式,完善知识产权环境。设立知识产权和专利加快审查绿色通道,形成“咨询-受理-收费-自主-加快审查-实施许可合同备案”服务,提供多项业务“一站式”办理。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7.8万件和4.1万件,同比分别增长36.1%和22%。中关村示范区申请专利30453件,同比增长25.6%;专利授权17393件,同比增长34%。为申请专利提供便利条件,将中关村企业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周期缩短至2

10、个月。2012年5月,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国内首家由政府倡导并出资的知识产权商用化公司,是北京市坚持双轮驱动、打造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4、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行政服务环境。推动多类型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探索中央地方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新模式。目前,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70余家科技创新基地,已成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475家国家和北京市级的重点实验室及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45亿元)面向社会开放,9000余家企业共享研发实验服务,累计服务合同额16亿元。至2011年底,全市拥有以中国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上千家,企业

11、自主设立、自主管理、职业化运作的新型协会组织4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3家、大学科技园26家、在孵企业近6000家。北京地区产业技术联盟超过150家,成员单位超过8700家,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标准创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逐步完善政策环境近五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出了“十大举措”:一是推动实施国务院支持中关村的“1+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探索构建具有首都特色新型创新体制,初步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政策框架体系;二是在中组部等15个部门支持下率先建设人才特区;三是建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市会商

12、工作机制;四是会同国家部委联合开展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五是助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和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试点;六是在9个国家部委支持下建设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七是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八是建立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统筹机制;九是重组设立中关村发展集团;十是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展示中心。先后制定实施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关于推进市属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促进创新要素的市场配置及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2011年,已有1200余个项目列入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试点,有1

13、56个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有512家企业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481家单位参加了股权激励试点。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北京市研发能力不断稳步提高。据北京市第二次全国R&D(即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是指R&D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GDP之比,是国际社会用于衡量一国或一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表明,经过“十五”、“十一五”时期的不懈努力,全市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投入达到新的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清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共有2310个企事业单位开展了R&D活动,参与R&D活动的人员达到25.3万人,按实际工

14、作时间计算的全时当量为19.2万人年。全市R&D人力资源总量位列全国第三。2009年北京市该指标数值达到5.5%,在全国排名第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高于排名第二的上海市2.7个百分点。截止2012年6月,全市通过重新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248家,占全国总数的近20%,其中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909家,占全市总数的81.5%。上半年,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5321.2亿元,同比增长了20.9%,占示范区总收入的52.2%,缴纳税费753.2亿元,同比增长了16.4%,占示范区企业缴纳税费的41%,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示范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二)中关村国家

15、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引领区的作用显著通过走访考察中关村9个园区,我们感到近年来中关村各园区在搭建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园区布局;推进实施“1+6”先行先试政策,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展人才特区建设,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孵化和成长的创业环境;加快建设国家科技金融中心,促进产业集群聚集,优化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和发展成效。各园凭借自身资源和优势,在发展中也各具特色并初步形成了较强的产业聚集效应。中关村的创新环境日趋完善,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创新效率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中关村在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

16、用,正在加快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经济总量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1%;2007年至2011年,实现增加值从1569.9亿元上升到3062.6亿元,年均增长19%(现价增速)。在科技创新成果方面,2011年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4888件和12951件,是2006年的2.6倍和3.1倍,年均增速分别为21.5%和25.6%。2011年,园区企业获奖成果达到2329个,是2006年的2.2倍,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获奖成果1674个,占获奖成果总数的71.9%。(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首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首都

17、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优势,凭借着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首都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截止2011年底,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2万家,其中80%以上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聚集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201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约3603.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5%,发挥了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以中关村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领域,掌握了一批满足国家战略要求的关键技术,开发出了一大批满足市场需要的重要技术和产品。2007年至2011年,全市技术合同累计成交额达到66

18、15.8亿元,是2002年至2006年的3.4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十分注重将科技与文化相融合,通过科技手段传播文化产品,有力地推动了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经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创新源头,为首都经济发展、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三、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努力把握发展机遇,在科技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对北京市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评价正面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北京市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较完善和非常完善的占54%,认为较差或非常差的占8%。图8- 1:企业对北京市科技新政策环境的认可情况调查显示,企业对北京市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比较

19、认可。认为较好以上的占63%,其中:较好的占31%,好的占25%,非常好的占7%。图8- 2:企业对北京落实科技创新政策的认可程度(二)六成以上受访企业享受到了财税政策的扶持和帮助在被调查企业中,享受到财政、税收、金融扶持政策的企业有100家,占63%。其中:74家企业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和新产品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4.85%,70家企业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减免,占总数的42.42%,47家企业享受到贷款的财政贴息,占总数的28.48%,37家企业享受到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占总数的22.42%。表8- 1:对企业目前主要受益的科技创新政策调查表序号企业目前主要受益的科技

20、创新政策选择人数1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新产品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742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减免703对贷款的财政贴息474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375政府采购中的自主创新产品优先采购制度106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97政策性银行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88知识产权权利质押贷款89政府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对商业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的引导710研究开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及缩短折旧年限611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保险服务612其他1(三)企业研发状况良好,研发投入趋势稳定被调查的165家企业中,有149家设有技术研发部门,占被调查企业的84%。其中在企业内部设立研发

21、部门的约占60%,借助大学、研究机构力量设立研发部门的占21%。图8- 3:企业专门技术研发机构的设置情况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占营业收入3%以上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73%,其中占营业收入3%5%的企业占20%,占营业收入5%10%的企业占18%,占营业收入10%以上的企业占35%。图8- 4:企业研发经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四)企业技术人员占员工比例较高。调查显示,技术人员占员工30%以上的企业占49%。其中技术人员占员工60%以上的企业占10%,占员工50%60%的企业占9%,占员工40%50%的企业占11%,占员工30%40%的企业占19%,反映了北京科技企

22、业主要依靠人才和技术开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和实现路径。图8- 5:企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同时企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也普遍较高,被调查企业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7821人,占总量的67%。其中本科学历者6603人,占56%,硕士学历者1031人,占9%,博士学历者187人,占2%。图8- 6:企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五)企业技术开发模式、技术类别呈现多样性特征调查问卷显示,选择企业独立开展技术开发的有115家,占69.70%;通过与其它企业合作开发技术,或者通过购买设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技术的企业所占比重也相对较高。有131家企业选择为核心技术创新,占79.39%。其

23、它依次为外观创新、包装创新、款式创新。(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商标意识较强被调查的165家企业中,有效期内的专利有1798项,近三年获得专利数1154项,其中已应用专利数1045项。企业拥有商标1706个,版权450个,专有技术或产品1555个。(七)企业对公共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需求比较大问卷调查中,有102家企业接受过过公共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占被调查总数的63%。其中,人才培训(占51.96%)、信息服务(占47.06%)、知识产权服务(占45.10%)、技术咨询(占44.12%)高居前四位,其次是融资服务(占29.41%)、产学研合作(占26.47%)、管理咨询(占23.53%)、创业指

24、导(占21.57%)等。(八)企业对在科技创新中的机遇和优势有比较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被调查企业中,认为内部创新氛围和技术基础力量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决定影响的分别约占50%,选择内部创新体系、机制健全和创新人才有保障的分别占30%以上。图8- 7: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机遇和优势第二节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市目前出台的科技扶持政策虽然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整体环境也有了很大优化和改善,但是政策的引导扶持方向与中小型科技企业研发方向和社会需求还存在某些偏差;政府有关部门在推动科技产业发展政策方面缺乏系统整合,有些优惠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地;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保障

25、不足,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依旧感到融资难、税赋重、人才引进难、流失率较高;全社会、特别是中小科技企业之间尚未真正形成协同协作发展的社会文化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北京市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受到限制,也影响了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一、政策环境仍需完善,政策落地尚有距离(一)中关村“1+6”政策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一是科技和税务主管部门对科技项目认定不一致,导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一些政策(如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股权激励所得税等)已陆续到期,后续政策尚未出台;三是一些政策(如建立全国场外交易市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后补贴、分阶段拨付等)没有出台正式文件,缺少实

26、施细则或管理办法,导致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此外,不同的区县、不同的园区,政策落实也有较大差异。调查显示,企业认为没有享受到政府科技创新政策优惠的最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不了解相关政策,二是办理政策手续繁杂,享受政策的成本高(如企业在申请建设研发机构或建设新项目时,从办理规划、招投标等手续到办完开工证,需要花费一年多的时间,不利于创新),三是政策优惠面窄,企业大多不符合政策列出的条件或不属于政策优惠的范围。图8- 8:企业没有享受到政府科技创新政策优惠的原因分析(二)有的政策条款不够科学为扶持企业创新发展,政府设立了创新基金,但是由于标准较高、申请门槛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享受。现行的高新技术企

27、业界定标准比较模糊,细则不够明确,存在同一家企业在多次评审中会出现不一样结果的现象。目前的考核评估政策过于强调技术和研发作为认定的主体,而忽略现阶段科学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使得一批科学技术应用型企业被排除在认定对象范围之外,客观上造成了一些企业难以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强调用企业的产值来衡量高技术企业的生产规模,并作为企业用地、评定标准等硬性指标的做法,也不够科学合理。(三)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的标准、门槛过高过于注重对企业自身的规模、专利、税收等指标的要求,致使有些企业由于配方保密不能申请专利或拥有独特先进技术、服务社会贡献较大但规模不大的企业无法获得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的频率较低,

28、一年一批,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受地方保护、税收等利益问题影响,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无法享受中关村园区内的优惠政策。(四)生物医药行业的部分政策有待完善医疗器械临床认证的成本较高,且医院对临床认证缺乏动力,企业在实施产品临床认证方面相对被动,影响产品创新推进的效率。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目录中没有医疗方面科研申报项目,缺少申报科研成果的路径。针对医疗器械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较少,支持精神医疗方面的政策也不多。对中医药产品销售限定政策过于严格,制约了国产创新产品的推广。如,北京限定中药颗粒销售范围,限定在二级以上专科医院销售,不能进入三甲医院,这个政策在外省市是不存在的。二、人

29、才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人才引进难,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缺口受户口进京、房车限购、子女入学等问题的影响,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缺乏吸引力。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导致企业的科研实力很难有大幅度的提升。调查显示,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最主要来源是企业自主培养,占41%,第二大来源是国内引进,占33%。图8- 9:企业技术人员的主要来源高科技企业对专业研发人才需求量较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人才缺口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有56%的企业认为在技术研发人才方面的缺口很大或较大,其中选择缺口很大的占7%,选择缺口较大的占49%;有40%的企业认为在技术人才方面虽有缺

30、口,但缺口不大;只有4%的企业认为在技术人才方面没有缺口。图8- 10:企业技术人才的缺口情况(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政策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在被调查企业中,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存在流失现象的有109家,占总数的66%,只有34%的企业认为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没有流失。在这些企业中,60%的企业人才流失率在5%以下,30%的企业人才流失率在5%-10%之间,10%的企业人才流失率达10%以上。图8- 11: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流失比例调查显示,在影响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流失的众多因素中,受现有人才政策的限制,户口进京、住房、婚姻、子女入学等个人家庭问题依然是影响企业人才流动的最主要原因,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酬

31、、高福利和竞争对手挖墙角的因素分别列第二、第三位,而社会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歧视与偏见、企业自身存在管理漏洞以及研发收益分配存在分歧等问题,也是造成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此外,劳动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员工利益的保护,企业对员工缺少硬束缚力。由于违约成本低,人才引进存在风险,现有的1万元违约费根本无法约束员工的跳槽流失。(三)人才评估体系滞后于新兴业态发展,企业人才压力大由于过于看重高学历、高职称,政府关于人才激励政策难以在文化创意等高技术企业对接落地。目前,创意人才趋于年轻化,学历多样化,从事网络开发、游戏动漫等产业的人才更为明显,这些人才不一定具有高学历,但他们在技术进步、创造价值方

32、面却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何留住这些人才,特别是其中的高层次自主创新人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调查显示,“高薪”仍然是当前企业挽留人才的第一手段,有80.6%的企业选择以高薪酬、高福利来吸引人才;33.3%的企业选择让高层次自主创新人才拥有企业股份;30.9%的企业选择签订长期劳动合同;30.3%的企业通过解决人才户口进京问题来吸引人才。三、科技型中小企业依然感到税赋较重(一)企业对降低税率的呼声比较强烈自营业税转增值税以来,科技企业的税赋普遍占企业营业收入的1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减免税收来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仍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

33、最大呼声。(见图17)(二)企业申报税收优惠,存在政策界限不清成本费用高的问题国家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由于没有实施细则和模板,导致有些经费申报执行难度较大,如:目前科研经费抵扣50%的申报执行难度就较大,税务部门不承认,而且会计师在审计时还要收取30%的费用,最后落在企业只有20%。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建设中试平台对中小企业而言成本高、利用率低,多数成长型企业不具备建设能力,目前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缺少中试平台。专业数据库的使用费用也较高,通常投入要在40万或百万之间,企业研发负担较重。由于缺少进行产品验证的试验平台或检测渠道,产品进入市场存在很大难度。如,北京世纪东

34、方国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提升地铁运营设备安全保障水平,专门研发的“地铁运营设备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由于地铁运营公司不能提供产品试验段进行验证,而无法进入市场。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驻地网建设标准,造成三网融合难以实现;轨道交通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装备认可制度也不够健全。企业在创新研发投入了巨大资金并形成了产品,由于产品验证渠道的不畅和认证工作的滞后,影响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对新技术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使得企业在创新领域的投入在市场上难以得到预期的回报,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五、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比较薄弱不少数企业还没有开展产品侵权专利分

35、析的意识,企业内部技术保护策略还不够完善,存在员工跳槽后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个别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员一走企业就跨了等现象。在被调查企业中有80%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31%的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且曾被侵犯。(见图18)。图8- 12:企业的自主产权情况(二)不少企业对申报专利技术存在顾虑先进技术申请专利后抄袭仿制的现象比较多,加之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复杂,诉讼时间长,牵扯企业精力比较大,造成有些企业不敢将核心技术申请专利。调查显示,企业在面对自主知识产权侵权时,有40%的企业表示没有精力和能力解决问题,只能忍受侵害,36%的企业选择向法院起诉解决侵权纷纷,18%的企业选择寻求政府部门的帮助,

36、6%的企业选择寻求私下和解赔偿损失。六、资金支持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依然较难(一)研发活力表现最突出的是中小型科技企业,企业研发投入总体较大,负担较重在研发中,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流作为支持,而创新研发活动周期较长,资本回报至少也需要3-5年,政府资助金额所占的比例仍无法满足企业初期创新投资。调查显示,37%的企业引进核心技术的相关费用占主营产品成本的比例在1%-5%之间,21%的企业在5%-10%之间,27%的企业在10%以上,有些更是高达30%以上。(二)科技创新资金在分配上不够合理中关村在资金支持上也主要面向大型企业和侧重于核心园区,其他园区相对获得的资金较少。在被调查的

37、165家企业中,只有41家企业的(占)110个项目在最近三年内获得过区及区级以上项目立项和市及市级以上科技奖励,共计20431.08万元,其中2010年为9796.67万元,2011年为5486.21万元,而2012年仅为5148.2万元。(见图21)。此外,研发资金用于技术引进的比例过大,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原创技术的发展。2010年北京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与消化吸收经费之比为25:1,购买国外技术经费与引进国内技术经费之比为8:1。(三)申请研发支持资金的门槛较高,行政审批不规范原有的课题申报指南是开放的平台,现在只有25种申请指标,企业入围的机会非常小。由于发

38、改委、经信委等部门支持的侧重点不同,科技型企业也很难申请到研发经费。在项目基金申报审批机制方面,申报审批要求时限较短,有的企业反映,从项目发布到要求企业报送材料只有几天的时间,企业按要求准备材料通常需要半个月的时间,造成有些企业无法按时申报。有的课题由企业申报往往难以通过,请中介公司申报反而容易通过,但要支付10%-15%课题费给中介公司,影响企业主动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图8- 13:企业三年来获得的项目立项资金和科技奖励资金的情况(四)场外融资渠道不畅,场外交易市场不完善。国外的风险投资比较成熟发达,股市70%的交易是在场外完成的,而我国95%的交易是在场内完成的。融资渠道不畅,社会资金进

39、不来,不利于非上市企业的融资。调查显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方面,超过一半(52%)的企业靠是自有资金,20%的企业来源于银行贷款,19%的企业来源于政府专项资金,4%的企业来自民间借贷,来自股市筹资、风险投资的企业仅占总数的2%。(五)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的特点,比一般中小企业更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模式和渠道获得融资支持调查显示,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资金短缺、科技投入不足问题,其次是缺乏研究创新人才,第三是研发周期长、产业化成本高,第四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这些困难都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密切相关。七、政府采购的力度与科技型

40、中小企业的需求差距较大通过政府采购,引导和鼓励企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是世界惯例。但在调查中不少企业都反映,北京通过政府采购推动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工作力度还有待加强。在被调查企业中,只有48家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得到政府采购,不到总数的1/3。在企业创新产品未获得政府采购的原因调查中,38.46%的企业认为“不了解政府采购的相关政策和流程”是造成企业创新产品未能获得政府采购的第一原因,17.09%的企业认为企业产品达不到政府采购条件。其次,认为政府采购量少、对企业发展作用不大,申请过程繁琐、时效性差,本地区政府尚未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等,也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产品未获得政府采购的重要原因。在如何进

41、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问题上,调查显示,55.76%的企业认为应该建立政府采购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公开化程序;38.79%的企业认为要进一步简化法律法规审批程序;34.55%的企业认为应该进一步改进政府支出预算管理方式,加强财政监督;30.91%的企业认为应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明确违规处罚规定。表8- 2:企业对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具体建议序号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选择人数1建立政府采购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公开化程度922简化法律法规审批程序643改进政府支出预算管理方式,加强财政监督574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明确违规处罚规定515设置、完善从事政府采购的专门机构476完善政府财政支付制

42、度457提高政府采购专业人员的素质378协调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关系289其他2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一)园区的顶层设计不够科学一是部分园区产业规划趋同,产业布局雷同,无序竞争态势凸显;二是相当部分园区规划建设的功能配套设施预留不足,导致园区运营后,道路拥堵、出行不便,住宿、餐饮、教育和医疗等生活配套设施严重缺位;三是园区建设管理模式单一,园区运营理念落后,缺乏人性化规范管理。 (二)土地资源制约产业发展空间一是随着企业研发实力增长,一些企业的研发场地已不能满足需求,企业发展遇到瓶颈;二是因土地权归属的问题不明确,影响一些企业上市和扩大发展的积极性;三是土地开发利用

43、率较低。由于城市规划和土地所有权不匹配等原因,一些园区的建筑高度受到限制,而随着商业房租涨价,企业负担日益加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九、大型企业的垄断行为给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一)行业垄断不利于中小企业成长在一些垄断行业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竞争弱势地位,一些垄断行业企业集团在招标时,以文件形式限购系统外设备,并用资金补贴方式鼓励购买所属系统的仪器设备,而中小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被排斥在外,不能公平进入市场。(二)大企业拖欠款现象严重,中小企业生存受到威胁由于市场缺乏规范的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普遍遇到行业内大企业拖欠款问题,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企业研发活动

44、无法持续,有的甚至威胁到了企业生存。 第三节 对策与建议中共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任务,提出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中关村一区多园的创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推进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商标战略,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承接和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在重点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健全重大科技成果筛选和重大项目落地服务等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

45、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课题组认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首都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进一步优化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环境,这是一项具有紧迫性、艰巨性的长期任务,应当科学谋划,积极作为,长抓不懈。一、对进一步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环境的思考(一)应科学定位北京市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管理服务机构的运作模式从总体上看,目前北京市隶属于中关村科技园的各个园区,大多采取行政化的政府支持模式。这主要由基本国情和市情、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优点是:可以充分依托和借助政府的力

46、量,在园区规划、土地使用、各种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治理、人才引进、金融和资金支持等方面,能够直接得到政府的支持。这种模式在园区发展的早期,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缺点是:但虽着时间的推移,园区内的企业在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人才培养、信息服务、市场培育、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交易等方面,都对园区管理服务机构的功能和运作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当依据园区发展的阶段水平和实际可能,适时调整和改进现行行政化的政府支持模式,积极探索市场规范化或者委托服务的管理服务运作模式,从而全面提高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二)应正确把握构建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体系的侧重点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科技型中

47、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提升产业竞争力非常重要。根据北京市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制度政策优势和在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地位,建设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科学筹划和建设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科研、生产、生活、居住、交通、娱乐等设施和条件,以制度政策创新为突破,以整合优势资源为重点,以营造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为载体,积极构建适合北京特点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政府服务、人才服务、产业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科技服务、员工生活居住等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其在促进科技企业健康发展和培育产业发展动力中的功能作用。(三)应坚持抓“大”(

48、总部、央企经济)与抓“小”(培育扶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并重的工作方针,营造各类科技企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国内外许多研究分析表明,构成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实力的基础,是大量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即便大型公司最发达的美国,80%的技术创新也出自于中小企业。从产业发展的历史看,无论是计算机、互联网、无线通信还是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任何一个产业都是在一项或一组重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附之一个庞大的技术群而发展起来的。其后续发展还需持续的技术来源不断完善产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同时还需要大量细微的创新开拓增值业务、扩展边缘业务和强化产业渗透力,围绕新兴产业形成多层次市场。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第一,它是新兴产业发展持续的技术来源;第二,它是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的主要力量;第三,它是围绕新兴产业开拓增值业务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