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1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117785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第 10 页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 一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

2、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同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

3、证研究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难点 本着元素周期表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4、说教法:略5、说

4、学法:略6、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播放有关门捷列夫的录像,提出问题。 门捷列夫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 (2)讲授新课 元素周期表。 过渡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 118 号元素原子结构)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张元素周期表。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 教师元素周期表有 7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 个纵行,除了 8、9、10 三个纵行称为外, 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 提问共多少族?(16)

5、 提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 提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学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教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学生看元素周期表 教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 1、2、3 周期称为短周期,4、5、6 周期称为长周期,第 7 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投影 表511 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类别 周期序数 1 短周期 2 3 4 长周期 5 6 不完全周期 7 起止元素 HHe LiNe

6、NaAr KKr RbXe CsRn Fr112 号 包括元素种数 2 8 8 18 18 32 26 核外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教师从上面我们所填表的结果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 7 个周期中,除第 1 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 7 周 期尚未填满外, 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 1 的碱金属开始, 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 7 的卤素, 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稀有气体结束。 需作说明的是:第 6 周期中,57 号元素镧(La)到 71 号元素镥(Lu),共 15 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第 7 周期中,89 号元素锕(Ac)到 10

7、3 号元素铹(Lr),共 15 种元素,它们原 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 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在锕系元素中 92 号元素铀 (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 112 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 号、116 号、118 号元素。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 教师罗马数字、等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族序数。 教师A、B 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学生A 表示主族,B 表示副族。 教师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

8、? 学生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总结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和零。 (3)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我们把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思考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 何?是否完全相同? 学生 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 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

9、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 去一个电子,形成+1 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教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实验 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教师观察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并与钠的性质进行比较。 学生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A 族,与钠元素处于同一主族,并且,它应该比金属钠更容 易失去电子,如果与水反应,应该更剧烈。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产生好奇和疑惑,议论纷纷且探究热情高涨。通过实验、观察、分析、

10、讨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步骤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 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钾和金属钠,用 表面皿盖在培养皿口上,注意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所发生的现象。待冷却后,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入 23 滴酚酞,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 系吗? 学生有关系。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且还原性增加 教师由上表可见,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 (3)总结 1我们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1、 2通过讨论周期中第一主族(碱金属)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大家应该,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和 物理性质存在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说结构决定性质,究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从结构能不能推导了元素的性 质?我们将在下节卤族元素学习中验证一下。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的、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5)布置课外作业1-5元素周期律各位专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说一说这节课的整体设计。 一、 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

12、工具。在学生已经学习 Na、Mg、Al、Fe、Cu 等金属元素的 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 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材的重点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 教学目标 l)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

13、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 变化。 2、 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 从而理解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他们归纳的科学方法。 2、体验科学推测,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1、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在发现中寻找结论,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2、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 4、教具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1) 交流展示,归纳总结 分小组交流展示预习成果。把学生分组,让每小组

14、的学生拿出课前的预习作业,先小组内讨论,选 出优秀的作业,进行视频展示。把 118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折 线图,通过视频展示,小组交流、讨论,发现 118 号元素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等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这个 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的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 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提醒学生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重点观察的实验现象) 通过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实验现象

15、及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推断出钠、 镁、铝的金属性的强弱 结论:金属性强弱顺序 NaMgAl (3)、投影 性质 Si P S Cl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 高温 应的条件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须加热,反应可逆 光照或点燃 氢化物的稳定性 SiH4 见空气 PH3 可以用热的玻璃 H2S 加热到 300 1000加热只有 自燃 棒引燃 分解 0.01分解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比硫酸更强 最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H4SiO4 的酸性 弱酸 结论:非金属性强弱顺序 Si P S Cl (4) 总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 从左到右 金属性逐渐减

16、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非常明显,对学生进行辨正唯物主义教育) 最后扩展提高:不仅从 Na 到 Cl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其他元素也不例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 (5)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五、 板书设计甲烷说课 甲烷指导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教材的教学要求是面向全体高中学 生,体现三维学习目标,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 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 二、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位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教科书必修 2 的第三章有 机化合物的第

17、一节。教材主要内容为甲烷的结构(包括结构式、电子式) ,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甲烷的化学性质包括甲烷的氧化反应和甲烷的取代反应以及甲烷的受热分解。将甲烷这 一节内容放在教材的必修 2,是考虑到学生在高一化学中已学过物质结构的知识,如共价价、极性 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等基础知识,具备了学习本章的理论基础。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学习有机化 学的基础。而甲烷作为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又是学习烃的入门,所以让学生掌握好甲烷的知识,就 是为学习烃、烃的衍生物及接下来学习的有机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因为在高中化学中, 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联系不是非常的紧密,对无机化学部分学的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可以说

18、是 一、 学习化学的新的开始,只要鼓励学生努力就可以学好,这无疑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掌握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了解甲烷物理性质;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初步掌 握取代反应的概念以及它与置换反应的区别 。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 的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 :深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 “内因、外因辨证关系”等哲学思想;认识化学微观 世界分子结构的立体美。 教学重点、 四、 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 甲烷分子结构;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的概念 ; 2. 教学难点 甲烷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甲烷

19、与氯气反应的机理 学情、 五、 学情、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经过初三化学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学以及有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因此在老师的教导 下,结合具体形象的甲烷的结构式的模型、有关甲烷的反应机理的视频,再通过他们本身的努力学 习,可以对甲烷有比较好的掌握。 2、学法指导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起到带领、教导和解说的作用。因此 在本节课中,我的任务是把学生引入甲烷这一主题,之后对他们讲解甲烷的结构,性质,并借助甲烷的结构模型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的视频等形象而生动的方法让他们掌握甲 烷的相关知识点。七、教学程序 1、甲烷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 2

20、: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到的天然气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味道? 分析问题: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天然气的外观,讲解甲烷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再从甲烷的分子式出发, 讲解甲烷的密度与溶解性。 解决问题,给出答案:无色无味,密度 0.717g/L,不溶于水,不容易强酸与强碱。 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甲烷的物理性质,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同时将理论化学与生活 化学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学以致用,增加学习兴趣。 2、甲烷的分子式与结构式 主题引入:给学生们一段有关天然气的课外趣味阅读,由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这点引出有机物 的概念,同时也引出甲烷。 提出问题 1:甲烷的化学表达式怎么写? 引导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并

21、写出甲烷的分子式与结构式。 分析并解决问题:给出甲烷的分子式(CH4)与结构式、电子式的图片。 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在四个定点的正四面体。 根据图示,分析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以及电子式。 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分子式与结构式。 3、甲烷的化学性质 主题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天然气可以燃烧,可以使人中毒。在生活中,天然气具有易燃性,易爆性, 说明它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引入问题:甲烷会与什么物质发生什么反应? 分析问题:借助甲烷的分子结构式模型,从甲烷特殊的分子结构出发,手动拆解模型来解释甲烷具 有活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并且观看甲烷分子的视频。使学生加深对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的

22、掌握。 引出答案:与学生再一次一起观看甲烷的氧化反应与取代反应的视频,同时从甲烷的分子结构的特 殊性出发,向学生解说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反应机理以及反应产物等内容。 作用:使用形象而生动的模型与视频,不但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并且还加深学生对甲烷的结构式 与化学性质的关系的掌握,同时还可减轻死记硬背甲烷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的枯涩。 4、归纳与总结 依据板书,与学生一起复习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在这一节课,学习了: a.甲烷的分子式 CH4,结构式与电子式 b 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不溶于强酸强碱的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c.甲烷的氧化反应:CH4 + O2 CO2 + 2 H2O d.

23、甲烷的取代反应: 练习:课本 64 页与 65 页 八、板书设计 甲烷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难溶于强酸强碱。 分子结构式: 甲烷的氧化反应:CH4 + O2 CO2 + 2 H2O 甲烷的取代反应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 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1、 说教材 2、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它是在学生学习过饱和烃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 上学习的,它既有饱和烃、又有不饱和烃的性质,也是新的一类烃的代表,使烃的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

24、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 3、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以假设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以及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苯的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以假设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事实、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结构 和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体会“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得)”

25、的含义,养 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教育的典范。8、 教学程序 总体设计思路:给出苯的分子式提出问题(可能的结构是什么?)探究活动(根据已学的 有机物的结构推测苯的结构)探究实验(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应)分 析与烷烃、乙烯性质的差异给出实际的结构用多媒体演示苯的性质得出苯容易取代难加成。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创设情景, 19 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使用煤气照明,煤气通常是压缩在桶里贮运的,煤气用完后桶里总剩有 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1825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花了 整

26、整五年时间提取这种液体,从中得到了一种含碳氢的无色油状液体。热拉尔等化学家测定该物质 的分子式为 C6H6,并命名为苯。这就是今天广泛使用的化工原料苯。 2、实物展示,引发探究 、实物展示, 取少许苯加入试管中,观察。苯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油状液体。向其中加少许含红墨水,振荡, 静置,观察说明苯比水不溶密度小于水。 3、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精心设疑, 4、分析本质,深化认识 、分析本质, 5、联系结构,掌握性质 、联系结构, 1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小结:苯的结构独特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的特殊。 6、及时反馈,加深理解 、及时反馈 加深理解 九、 板书设计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

27、料苯 一、 物理性质 二、苯分子结构 三、苯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乙烯说课稿 今天,我参加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 2)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 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乙烯 第二课时:苯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谈一谈关于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 时:乙烯的设计: 一、说教材 1. 地位和功能 地位和功能 本节内容是继烷烃之后,向学生介绍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结构、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乙烯 的化学性质中,又介绍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反

28、应类型加成反应。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 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本节内容所 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药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 位。通过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 2. 掌握乙烯的氧化和加成反应 3. 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三维 知识与技能: 想象培养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准备地观察实物、模型 2. 利用模型法帮助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具体和抽象的

29、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有序、认真的学习态度 2. 通过分子节后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3.通过乙烯用途的学习感受化学学科对社会生产生活得重要作 用 3、 教学重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教学难点: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4、 四、说教学程序 引言 引言用一个塑料袋将青香蕉密封起来,在袋内充入少量乙烯气体,或放入一个熟的香蕉,成熟的水果自身 引言 能释放出乙烯,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引出本节的主角乙烯。 多媒体展示 各种塑料图片。引起学生更大兴趣。 板书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板

30、书第二节 板书 思考与交流(乙烯与苯的用途)体会它们作为基本化工原料的重要价值。 板书 一、乙烯 板书一 板书 讲述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现有的乙烯生产能力为 600.5 万吨年,即便加上目前正进行扩能改造 的产能,也不过 1112 万吨,而有数据显示,目前乙烯年增长率达 8.5,估计在 2005 年乙烯年需求量将达 到 1500 万吨,国内产能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 50左右。目前还需大量进口。 科学探究椐图 3-6 进行石蜡油分解实验: 观察现象1、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燃烧冒黑烟。 质疑以上气体是烷烃吗?为什么? 释疑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

31、要是乙烯与烷烃的混合物。 板书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板书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 板书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展示样品让学生观察乙烯的颜色、状态,并嗅气味,小结物理性质。 板书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 1.25 克升,比空气略轻(分子量 28),难溶于水(排 板书 比空气略轻( ),难溶于水 板书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稍有气味, ),难溶于水( 水法收集乙烯) 水法收集乙烯)。 展示乙烯分子的模型,练习写结构简式(参见投影): 讲述实验表明,乙烯是一种不饱和烃,分子里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都处于同一平

32、面。双键里其中一 个键容易断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结合。 演示乙烯与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现象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颜色褪去。 演示乙烯在空气中燃烧,观察现象: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生成。说明含碳量较大,部分碳没有充分燃烧。有水生成(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 表面皿观察)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附有氢氧化钙液滴的表面皿观察) 板书 、乙烯的氧化反应 板书1、 板书 讲解乙烯中碳碳双键在酸性高锰酸钾作用下,可断裂而被氧化,而使其褪色。另外,乙烯还能进行催化氧 化等等。2CH2=CH2+O2 2CH3CHO 板书 2、乙烯的加成反应 板书 板书 、 动画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 讲解乙烯分子在溴的攻击下,C

33、=C 双键里的其中一个键容易断裂,同样溴分子在乙烯的作用下,BrBr 键 也会逐渐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与两个不饱和的碳原子结合,生成无色的 1,2 一二溴乙烷。 师生共同小结给出定义: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叫做加成反应。 板书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常见 的加成试剂有:H2、HCl、H2O 等等。 思考、练习1、如何鉴别乙烷与乙烯? 2、完成方程式: CH2=CH2+H2 CH2CH2+HCl CH2=CH2+H2O 小结乙烯的加成反应在实质上是 C=C 双键容易断裂,能够分别与其它

34、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成新的共价键, 说明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3、聚合反应 、 在适当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全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 链。这种聚合反应也是加成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小结由于乙烯分子里的 C=C 双键里的一个键容易断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因此,乙烯的化 学性质比乙烷活泼,能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另外从乙烯的活泼性和还原性也充分说明乙烯是含有双 键的不饱和烃。 阅读 课本 63 页第一段乙烯的用途 做催熟剂,乙烯主要来源于石油,指出: 【板书】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剂,乙烯主要来源于石油,指出: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

35、家的石油 板书】 化工水平。 化工水平。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乙烯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剧反应。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5、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一、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 1.25 克升,比空气略轻(分子量 28),难溶于水(排水法 收集乙烯)。 二、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燃烧; 2、乙烯的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 物的反应。常见的加成试剂有:H2、HCl、H2O 等等 3、聚

36、合反应 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剂,乙烯主要来源于石油,指出: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 平。 小结:乙烯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剧反应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和乙酸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代表乙醇,在学 生初中已对乙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乙醇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 中的应用。 按旧的教学大纲和使用旧教材学习有机物,讲究官能团的学习、讲究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37、、讲究 各类有机物的衍生转化、讲究知识的系统性。而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在化学必修 2有机化合物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 机物的知识。在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对有机物知识的系统性则要求很高。这种设计应该是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选择性与教学目标的多样性的必然结果。因此,我认为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们并不 需要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亦不需要过多的知识迁移,不需要强化有机物的衍生转化关系,这些工 作留待学生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后再去做。我们只需踏踏实实地按课本设置的学习内容引导 学生学好,与生活多联系。多留一点时间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留一点时间让学

38、生去体验、感 知学习化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多留一点时间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中注意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 认识关系,通过乙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桥梁,它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本节 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 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烃的 知识,又为后面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

39、础。因此本节在本章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乙醇的结构式、物理和化学性质;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羟基的特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进行观察与思考,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力。 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 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乙醇的分子结构,体会物质的微观结构之美。 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学会以点

40、带面的学习方法。 通过乙醇用途的介绍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 热点问题(假酒、乙醇汽油等)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介绍酒和酒精的有关知识,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另外,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 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美与丑的 辩证关系的教学。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乙醇分子结构的确定和乙醇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乙醇的性质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我设计了三个突破点: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 来推导,电脑多媒体技术展示来确定,充分发挥以教

41、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乙 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归纳演绎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动画演示的办法帮助学生认识和 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在烃的衍生物的教学中,抓住官能团的教学中心点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 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 4、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有关酒类、酒精和乙醇的知识,结合我国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等内 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乙醇的物理性质 ) 【展示】无水乙醇。让学生观察、体验乙醇的色、态、味。利用“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俗语和“一 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的诗词加深乙醇挥发性的认识。通过不法商贩制造假酒让学生体验乙醇的 溶解性。

42、【学生总结】阅读课文,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 【教师提问】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如何检验酒精是否含水 的分子结构 (3)乙醇的分子结构 )乙醇的分子 a. 学生回忆并写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 学生 b.结构: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组成推测乙醇的结构,写出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 (A) CH3-CH2-O-H (B) CH3-O-CH3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判断出(A)式中有 1 个氢原子与其它 5 个氢原子不一样,而(B)式中的 6 个氢完全相同。 【演示实验】无水乙醇和 Na 的反应。检验生成的气体。 【探究结构】提问:如何利用此反应推测乙醇的结构? 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并用实验验证。再告诉学生,

43、1 mol 无水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 0.5 molH2,进而让学生判断出乙醇的结构简式为(A)式 CH3CH2OH 。 【动画演示】电脑投影展示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学生看模型写出乙醇的结构式。小结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 CH3CH2-结合着羟基-OH。简介官能 团的概念。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决定乙醇的化学性质。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同点。 (为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打下基础) (4)乙醇的化学性质 ) a.乙醇和 Na 反应 乙醇和 【学生实验】再次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填写下 列实验报告。 钠与乙醇、水反应现象的比较 实验

44、现象比较 钠是否浮在液面上 钠是否熔化 有无气泡 剧烈程度 反应方程式 【动画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 分析、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实验中的体现。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 练习写出其它活泼金属 K、Mg、Ca 等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乙醇和氧气反应 乙醇和氧气反应 燃烧:展示一个酒精灯,点燃。学生书写反应方程式。酒精可以做燃料。 思考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产物是 CO2、H2O? 催化氧化 【视频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将灼热的弯曲成螺旋状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 复多次。 【学生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重点观察液体气味和铜丝颜色的变化试着 解

45、释可能的原因。 【动画演示】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乙醇的结构变化。 总结醇发生催化氧化的结构条件。 乙醇分别与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说明检验酒后驾驶的方法。 【归纳小结】 和学生共同归纳本节的知识,重点归纳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 用电脑模拟演示,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5)乙醇的用途 ) 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课本、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乙醇的用途。 【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乙醇反应的物质还很多。下一节,我们将学习乙醇和乙酸的反应。 在选修课中,我们将接触到更多的以乙醇为原料转化为其他物质的重要变化。 【课堂练习】课后练习 1、2 【课后拓展】

46、收集查阅资料回答: (3、4 任选一个) 1、 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先把线头放在火上烧一下,以除去漆层,并立即在酒 精中蘸一下再焊接。要在酒精中蘸一下的原因是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工业酒精为何不能勾兑成饮用酒? 3、 根据收集的有关酒的资料,结合本节学习的知识,选择研究小课题,进行探究。 (酒 的发展史,酒的酿造、酒的结构与性质,酒文化,酒的用途) 4、 小论文:试论饮酒的利与弊(1000 字左右) 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C2H6O 乙 醇 的 结 构 简 式 : CH3CH2OH 或 C2H5OH 官能团:OH(羟基) ( ) 乙醇的化学性质: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CH3CH2OH+Ca(CH3CH2O)2Ca +H2 2、乙醇的氧化反应 点燃 a、燃烧 CH3CH2OH+3O2 b、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 2CO2+3H2O 催化剂 2CH3CHO + 2H2O 小结: 决定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小结:羟基决定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乙醇的用途 基本营养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