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信息化教学设计(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信息化教学设计(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信息化教学设计-第 12 页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设计者信息姓名电子信箱电话区县学校名称日期日 课题摘要 教学题目倍的认识所属学科数学学时安排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迁移、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迁移、抽象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
2、析 “倍数”是日常生活和后续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数学概念,也是继续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认知基础。对“倍“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表达两数关系的另一种视角(已学过两数的差比较)。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抽象加以突破。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抽象加以突破。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1.一般特征:三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具体直观材料的基础上;对数学方法的领悟,也必须以充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他们好奇心强,兴趣易转移
3、,喜欢表现但思维不够深刻。2.入门技能:经过二年级的乘法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每份数、份数”辨析基本清楚。3.学习风格:这届三年级学生,接受新知的感觉通道是属于视觉、听觉、动觉相互结合型的。他们心理上很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鼓励与安慰。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应用1学习环境选择(打,如)(1)简易多媒体教室 (2)交互式电子白板 (3)网络教室 (4)移动学习环境 2学习资源应用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及来源教学作用使用方式“倍” 概念的学习网络课件自制简易PPT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播放-提问-演示并讲解3.板书设计倍 的 认 识 的数量是的3倍。 的数量是的5倍。 (比较量) (标准量
4、)四、教学活动设计1.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使用资源课堂诊断设计思想提问导入1、同学们,学习数学经常要和图形打交道。请看大屏幕,认真比较第一行和第二行圆的数量,你会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关于提问)你是怎么想到提这个问题的?你会解答吗?谁还想再说一说“第二行圆的数量是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根据预习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表扬他。3、看来,两个数之间除了相差关系,还有倍数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倍”。(板书课题)、第()行比第()行少多几个圆? 、第()行和第()行相差几个圆?、第()行再增加减少几个圆就和第()行同样多?、第(2)行圆的数
5、量是第(1)行的几倍?大家鼓掌表扬。简易PPT大黑板1和2、预设的提问是早已学过的关于两数的差比较,只是句式不一样而已,能够达成目标;预设的提问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应该有人能提出来。通过复习上下两行圆数量的“差”比较,结合课前的预习,引出这堂课上下两行圆数量比较的另一个视角,即 “商”比较。有了提问的引入,揭题是“水到渠成”。探究新知1、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勤劳的小兔子忙着去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2、观察主题图,你直观地发现哪些数学信息?3、瞧,电脑老师已经把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整齐排列。如果我们把“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红萝卜的数量去和胡萝卜比,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呢?谁根据预习想挑战?根据学生
6、回答黑板张贴结论。*同学预习很充分,我们应该表扬他。4、那么白萝卜也去和胡萝卜比,它们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回答黑板张贴结论。*同学预习也很充分,我们也应该表扬他。5、(以课件和板书为依托)刚才,我们都是以2根胡萝卜作为标准的一份,红萝卜有3个这样的标准;白萝卜有5个这样的标准。那么像2根胡萝卜,数学上它有一个专称叫“标准量”(板书)。和它比较的另一方“红萝卜、白萝卜”叫做“比较量”(板书)。请跟我读:“标准量、比较量”。你发现在规范表达的“()是()的()倍”这样比较性句子中,“标准量”处于哪个位置?6、是的。在规范表达的“()是()的()倍”这样比较性句子中,“标准量”
7、的位置紧紧跟在“是”的后面,那么不同的数学问题情境中中,它还可能在什么位置呢?小鸡小鸭比较图,()是“比较量”?它在哪里?桃子和香蕉比较图呢?*同学,连“标准量、比较量”混在一起,也能清楚分辨,我们应该表扬他。7、“标准量”位置的不同是否会影响“比较量”和它之间的倍数关系呢? 8、请再比较两幅图,再读两句话,你发现相同处了吗?你有什么想提问吗?9、到此为止,你认为“什么是倍”?10、接下来让我们动手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倍”。如果要让“第二行小棒的数量是第一行的2倍”成立,你会想到什么办法?请动手摆一摆。(对于学生提出的种种方案,都努力予以表扬,尤其是改变标准量的数量,随之比较量也相应改变)通过
8、解决这一道题,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你有什么收获?第一行4根小棒,第二行也4根小棒。()是()的()倍。你发现了什么?(对于学生的精彩结论,予以表扬)第一行摆4根小棒,第二行小棒的数量是第一行的3倍。一共摆几根?为什么?怎样摆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第二行小棒的数量是第一行的3倍”?2、我发现画面上有5只兔子、2根胡萝卜、6根红萝卜、10根白萝卜。3、把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红萝卜有3个这样的2根,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倍”。大家鼓掌表扬。4我预习时通过圈一圈,知道把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白萝卜有5个这样的2根,所以我说“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大家鼓掌表扬。5、对 “标准量、比较量”
9、两个专称齐读并即时记忆。标准量处于“是”的后面。6、3只小鸡是“标准量”,在图的上方。小鸭的数量是小鸡的2倍,因为小鸭的数量里面有2个这样的3。4根香蕉是“标准量”,这幅图中比较量和标准量混在一起。桃子的数量是香蕉的2倍,因为桃子的数量里面有2个这样的4。大家鼓掌表扬。8、为什么每一幅图都可以说“()是()的2倍”?9、两个数比较时,大数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数,那么就说“大数是小数的几倍?。10、学生动手操作,随时反馈方案。第二行第二组加1根小棒;第一行和第二行的第一组都去掉1根小棒;还有第一行小棒的数量是第一行的1倍;还可以说“第二行小棒的数量是第一行的1倍。当比较的双方数量相同时,我们既可以
10、说“第一方是第二方的1倍”,还可以说“第二方式第一方的1倍”。大家鼓掌表扬。第二行摆3组,每组摆4根。简易PPT大黑板简易PPT大黑板简易PPT学具(小棒)操作3和4、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应该能够回答出“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5倍”。5、参照板书,显而易见“标准量”在“是”的后面,所有学生都能够回答。6、有了课前的预习,又有了主题图集体研究,模仿主题图,实现“正迁移”。这两幅图的比较,学生应该能够解答。8、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相对低弱,这个概括性的提问很可能是难以出示。学生只能会说“为什么都是2倍。”这样不完整的不规范的提问。9、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相对低弱
11、,用自己的话阐述“什么是倍”估计是困难的。如果让学生描述出一个情景,举例“()是()的()倍”,难度就会降低。10、不同水平的学生一定会各有方案。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可能会想到改变标准量的多种方案。“解决数学问题,要学会多角度思考。”这样概括性的结论,只能局限在极少数的学生。习惯使然。学生会首先想到把“第一行的4根小棒”当作标准量,再下结论。随后才可能想到也可以把“第二行的4根小棒”当做标准量,再下结论。“倍”的概念已经建立。所有学生都应该操作正确。1、2、3、4,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爱听童话故事。创设 “小兔收萝卜”教学情境,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积极投入新知学习。动态的演示(每2
12、个一份围一个圈)更让学生捕捉到“红萝卜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圈,它就是胡萝卜的几倍”信息。数形结合,直观、形象。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基于“红萝卜与胡萝卜的比较”学习过程,学生轻松实现正迁移“白萝卜与胡萝卜的比较”学习。5、数学知识是由浅入深,由点及网。“倍”是承前(每份数、份数)启后的数学概念。由它衍生出()是()的几分之几,() 是()的百分之几。其中“标准量”的牢固确立是这个知识系统网络的灵魂。在这里揭示“标准量、比较量”学生一样是容易接受的。到此为止,“小兔收萝卜”情境让学生建立了“倍”的标准模型。6、前面已经建立了“倍”的标准模型,那么“小鸭、小鸡”比较和“桃子香蕉”比较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倍”
13、的非标准模型。只有这样,“倍”的模型建立才完整。8、前面都依托具体的图形,重视学生形象思维。在这里希望学生对“倍”的概念理解上升一个层次:清除具体的形,只抓住两个数之间的“商”关系。9、有了“标准模型”和“非标准模型”的建立,学生对“倍”的理解应该已经全面。尽管概括能力的低弱,但是让学生来一次“意会”都让他对新感念更清晰。10、摆小棒环节,既动手又动脑,数形结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倍”的概念掌握更深刻,而且再次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是()的1倍”,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更加完善学生对“倍”的概念建立。撇开有形的外在东西,抓住“倍”的本质(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之间的商关系)。第二行摆的
14、是第一行的3倍,渗透着着后续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解决。巩固练习1、请先检查你的预习作业(书本做一做第1题)及补充题。然后4人小组校对。现在请全班校对补充题:“蓝圆的数量是黄圆的几倍”。为什么?2、今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倍”,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请看“小小超市”,你发现它躲在哪里吗?为什么?3、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机动)如果时间允许计时2分钟。第一行画(),第二行画(),写下结论:()的数量是()的()倍。如果时间不允许,布置成回家作业。要求画面丰富,能找到多处:()是()的()倍。1、学生自我检查后,组长负责,小组内校对。蓝圆的数量是黄圆的2倍,因为6个黄圆
15、为一份,蓝圆的数量里面有2个这样的6。2、请学生口答:我找到了“倍”朋友,()的价格是()的()倍。或者是()是()的()倍。因为()里面有()个()。3、学生快速画出上下两行图案数量,写下结论:()的数量是()的()倍。书本资源简易PPT利用美术材料以及美术工具。1、预习作业中学生大量出错。上课到此,绝大部分学生应该主动知错并及时订正补充题。2、“棒棒糖1元”与其他所有商品的价格构成倍数关系,可能有很多学生一下子意识不到。3、学生会在上下两行画出同一个图案的不同数量,也会在上下两行画出不同图案的不同数量。他们中大多数喜欢把第一行的数量看做标准量。1、课后做一做第1题是例题的巩固,补充题“蓝圆
16、的数量是黄圆的几倍”是例题的深化,把“分成两组的6个黄圆看作一份”,需要学生抓住标准量的本质(6个)。2、“小小超市”考查的是学生对“倍”本质的掌握(两数之间商关系)。三年级学生喜欢绚丽多姿的色彩,所以在提供的美术材料上计时开放作画,既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又很好地再一次巩固“倍”的认识,当然也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有机互惠。课堂总结你认为今天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理解什么是“倍”。我会举例知道了 “标准量”、 “比较量”。解决数学问题要从多角度思考。简易PPT引导学生参照板书并回忆课堂学习过程。大胆回答学生数量可能不多。本环节让学生对“倍”的学习过程进行回忆,对“倍”的理解形成整体印象。同时也复
17、习了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2评价形式与工具(打,如)(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制作作品(4)测验(5)其他3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课堂作业本:“倍”的认识一课。五、教学反思抽象的“倍”概念教学,先总结如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课始,我以上下两行圆的数量做比较,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既复习旧知(两数差比较),又新旧联系(两数商比较),使两数的“比较”含义又延伸,同时自然揭题。二、千方百计,建立模型一个概念的模型建立,要努力把握“标准”和“非标准”两种状态,这样才能使模型更完善。首先,我通过小兔收萝卜情境,建立了“()是()的()几倍”标准模型。又通过小鸭小鸡图和桃子香蕉
18、图,建立“()是()的几倍”非标准模型。在摆小棒环节,有什么办法让“第二行小棒的数量是第一行的2倍”这句话成立,实际上是“2倍”模型的一个变式。多角度的思考,使“倍”概念模型很丰满。三、借助直观,加深理解“倍”的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很抽象的知识点,因此教学必须以充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建立在足够的直观材料基础上。通过观察电脑老师的圈一圈并自己说一说,自己在书本和预习单上“由扶到放”的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以及利用小棒摆一摆,自己动手画一画,多种感官共同刺激,加深对“倍”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四、数形结合,抽象概念“倍”模型的感悟、建立,始终依托生活实践(物体、图形数量),使抽象感念直观
19、化、形象化、简单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努力一步步递进,最后到“小小超市”直接抓住“倍”的本质,两数的“商”关系,不知不觉隐含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这样教学降低了教学的难度,突破难点。对我而言,教学流程的设计,永远只能是预案。课堂生成的不可调控,最外在体现是时间的不足。最后环节“画一画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既是开放自主的的数学问题解决,又是很好的学科整合,尤其是满足三年级学生对美好色彩的喜爱心理,可因为时间的有限,无法当堂完成并展示、欣赏、评价。欣慰的是,变为家庭作业,可能画面会更丰富,提炼出的“( )是( )的几倍”会更多,认真完成的学生思维可能会更积极。一堂课应该把握“有始有终”。根据课堂实际,“提问引题”环节有学生提出“第一行圆的数量是第二行的( )倍”,当时立刻有人纠正为 “第二行圆的数量是第一行的( )倍”,可是具体解答没人应战。但时我说:“那好,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个 倍。上课到一定时候,让我们再来解答这个问题。”上课期间,我把这个问题忘得一干二净。教学的基本功有待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