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时训练(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时训练(5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课时训练-第 4 页青春飞扬练习题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A. 标准 B改正 C局势 D法式【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解读能力和对“格”的认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的“格”指的是标准;“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中的“格”指的是法式、品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的“格”指的是改正。因此,选项C不符题意。2. 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
2、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 道德规范 法律法规 纪律章程 “帮派”约定A B. C. D.【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主要包括道德、法律和纪律章程,而超越道德、法律底线的“帮派”约定是我们所反对的。故选A。3. 下列属于“行己有耻”内容的是( ) 真诚面对自我 闻过而终礼 知耻而后勇 信守承诺A. B C D 【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对“行己知耻”相关内容的理解。都正确,符合“行己有耻”的内容要求;不符合这一内容要求,故排除。4. 某中学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初一8个班共370个学生作
3、了自控力检测,统计结果显示:自控能力很强的有38人,约占总人数的10%;自制力较差和很差的为55人,约占总人数的15%。增强自控力,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B.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C.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D.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増强自控力的认识。増强自控力,我们应做到増强“我不要和“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因此,A、B、D正确;C表述过于绝对,是错误的。逆向选择,故选C。“”()5. 巴尔扎克说:“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这句话告诉我们( )A强者是没
4、有缺点的 B普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缺点C当你有缺点时就不能成为强者D要磨砺意志,不断增强自控力【解析】答案:D。6.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 )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是说每个人都能止于至善A. B. C. D.【解析】答案:A。明显错误,故而排除选A。7. 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 ,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对每一位厦大学子来说,“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不仅是美好的愿
5、望,更是鞭策的动力。“止于至善”( ) 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束缚着人的思想发展 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A B C D【解析】答案:C。“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能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观点错误,应排除。8. 东汉时期,许衡与朋友出游 ,见路旁有梨,同伴纷纷摘梨止渴,皆曰:“乱世,梨无主。”许衡却不为所动 ,说道:“梨无主,我心有主。”摘一只梨 ,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而许衡却能压制心中的恶欲,这便是所谓“慎独”之人。下列对慎独理解正确的是( ) 慎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 慎独是一种表面现象,没有实用价值 慎独是指在没有
6、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慎独是先天就有的道德品质A B C D【解析】答案:B。本题考察慎独的含义,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二、材料题(请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1. 公交车投币箱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游戏币、铁圈、钥匙、一角硬币、一元假钞、残币甚至冥币等“无效”钱币。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依靠驾驶员更细心一些。(人民网2016年10月25曰)(1)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这种现象?(2)从青少年的角度谈谈,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你有何建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有关知识的理解。第(1)问,主要考查道德底线失守的 原因及影响,回答时要首先点明乘坐公交投“无效”钱币,这是一种道德底线失守的表
7、现。第(2)问考查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可结合“行己有耻”的要求进行分析回答。答案:(1)乘坐公交投“无效”钱币,这是一种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体现了一个人“羞恶之心”的缺失,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2)树立“羞恶之心”,做到“行己有耻”;要正确看待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做到“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2.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
8、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 声。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怎样增强自己的自控力呢?(2)白居易对自己可谓是“止于至善”,请你谈谈对“止于至善”的理解。(3)我们应怎样做到“止于至善”?答案:第一问: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第二问:“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第三问:们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