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支付清算系统(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支付清算系统(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二)(三)(四) 现代支付清算系统-第 10 页(五) 现代支付清算系统的构成摘自季冬生,信息技术与金融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第5368页现代支付清算系统是对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约束下,由合法的金融机构或金融组织向社会各类经济主体提供支付工具、支付方式并负责组织支付工具的清算交割的组织机制的概括,分支付和清算(外汇与有价证券交易中还有交割)两个层次。中文常用“结算”一词来对支付和清算这两个环节进行概括和综合。信息技术在金融体系中的应用就是从支付清算系统的电子化开始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不仅是发达国家,包括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支付清算系统也已经高度电子化了。信息技术在支付清算系统
2、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用柜台终端,实现帐务处理的电子化;二是清算系统的电子化;三是发展电子转帐、电脑家庭银行、企业银行等电子划拨系统;四是研制开发电子支付卡(如磁性卡、IC卡、激光卡等)及其应用软件和硬件设备。这些应用改变了支付清算的业务处理方式,创造了新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一、 支付工具(方式)传统支付要么是“钱货两清”,要么是“票货两清”,“钱”和“票”都是有形的支付工具,随着支付清算系统电子化的增强,支付工具朝无形化、电子化发展,很多支付活动通过电信操作完成,如电话转帐,因此,这时用“支付方式”的称谓较之“支付工具”更合适。为满足不同类型支付需求,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了多种不同
3、用途的支付工具(方式),以便客户能够选择成本低、安全度高、使用便利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有效完成支付活动。(一) 支付工具(方式)的分类一般可按以下几种标准对这些众多的支付活动和支付工具(方式)进行分类。1以主要服务对象和金额大小为标准,分为零售支付和批发支付零售支付一般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或个人与政府机构之间的支付(企业、单位之间的小额支付也属此范围),相对批发支付而言,总的特征是支付笔数多,平均单笔支付价值低。零售支付既可能是源自双方交易的一次性支付,也可能是源自契约关系的重复支付;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远距离的。零售支付的多样性导致了零售支付工具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支付需求。
4、不同类型的卖主和消费者会偏好不同类型的支付安排、仅接受或使用特定的支付工具,因此,不同支付工具的有效替代性并不强。常见的零售支付工具(方式)有现金、支票、各种银行卡、直接贷记、直接借记、旅行支票等。批发支付一般是指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支付,相对于零售支付而言具有支付笔数较少,平均单笔支付价值高的特点。常见的批发支付工具(方式)有支票、汇票、委托收款、大额实时电子资金转帐等。2以是否用现金为标准,分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这两种支付方式的差别不仅体现在所使用支付工具和适用对象的不同上,更体现在实现方式和监管力度上。现金支付使用的工具是法定流通的纸币(或银行券)和硬币。收付活动可在收付款双方间
5、直接发生和完成,无须中介支持。现金收付具有方便、快捷、匿名等特点,适宜于小额、面对面交易。但现金支付的匿名性容易引发逃税、小金库、灰色收入等削弱政府财政和监管的问题,而且,当发生大额交易时,现金收付的便利性就消失了,要是再加上“远距离”这一条件,安全性问题又突出出来。非现金收付要由金融机构提供包括支付工具的提供、基础支付帐户的开立、代收、清算、交割在内的支付清算服务,收付实现不仅涉及收付款双方,还涉及双方开户银行及相关的清算系统,要经过两个层次的收付才能最终实现。第一个层次是收付款双方借助具有办理转帐结算资格的金融中介机构(传统上是商业银行),以在商业银行开立的结算帐户为基础,收授支付工具,如
6、签发支票或商业汇票。第二个层次是收付款双方开户行的代收、代付。收款人要等到支付工具上表明的货币量真正记录到自己在银行的结算帐户上,才能算真正收到资金。如果收付款双方在同一家银行的同一个营业部开户,只需银行在接受收款人或付款人委托后,同时借记付款人的结算帐户、贷记收款人的结算帐户就可以了。如果双方不在同一家银行或在同一家银行的不同营业部开户,款项的收付就不仅涉及不同的开户网点了,还涉及特定的清算系统,要经过特定的清算处理环节、通过银行间的代收、代付完成。清算系统既有由中央银行管辖的,也有由金融机构或金融行业组织管辖的。过去支付和清算是层次分明的,但是,随着支付清算系统电子化程度的提高、处理能力的
7、增强,很多银行内部的清算系统现在也都具备了直接支付的能力。非现金收付以簿记或电子脉冲传递的方式转移大额资金,极大地降低了货币使用的成本,为大额资金收付提供了便利,同时,在收付款人的开户行也都有资金收付人、收付时间、收付金额的记录,为加强货币流通监管和税收监管创造了条件。当然,有关信息的使用要受相关法律的约束。3以支付实现介质为标准,分为纸基支付和电子支付传统的资金收付都是建立在票据交换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现金还是非现金收付都是如此,纸币、支票、汇票、本票都被视为以纸为基础的支付方式(the paper based system)。随着信息技术在支付清算系统中的应用,无纸化的、电子支付系统越来越
8、多,如电子资金转帐、电子贷记、电子借记、电子现金等。尽管电子支付能否最终取代纸质支付尚不得而知,但电子支付实现的支付金额已远远超过纸质支付。4以支付实现渠道为标准,分面对面支付、柜台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手机支付、ATM支付、POS支付、电脑银行支付、网上银行支付等。多种支付渠道的并存与交叉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Anytime, Anywhere,Anyway)支付服务。(二) 支付工具(方式)的发展趋势虽然电子支付媒介的出现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法定货币的本质,但是却带来了新的、更便利的支付工具(方式)。在批发支付服务市场上, 提供专门服务的企业银行业务、电子数据交
9、换(EDI)、大额实时资金转帐系统等已经被开发出来。在零售支付市场上,虽然实现支付金额远不及批发支付市场,但其在支付笔数上占绝对优势,又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因此,零售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创新不仅种类繁多,且社会影响力巨大。国际清算银行在1999年发布了一份对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这12个国家19901997年间零售支付方式变化的比较研究报告,对主要零售支付变化的动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1传统支付方式的境遇尽管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零售支付从现金支付向电子化非现金支付的转移中是一项基本的决定因素,但人们对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选择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
10、影响,如收入消费水平、受付款人对特定支付工具和方式的偏好、使用成本、可获得性等。因此,尽管,二三十年前人们就提出了“无现金社会” 的发展设想,但即使在支付清算系统电子化程度非常高的发达国家,该目标的实现似乎也还遥遥无期,以致当电子现金出现时,各国中央银行已经不再如临大敌了。研究表明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1999),:Retail Payments In Selected Countries:A Comparative Study,尽管在大多数国家作为一种零售支付工具,现金的使用呈长期下降趋势,但是各种反映现金支付的指标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
11、以来,这种趋势不再明显,也不具普遍性。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有国家人均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都增加了,但大多数国家现金GDP比率的变化是温和的。当然,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分歧,原先该比率较低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和日本比率上升较显著,而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英国较温和。其他国家该比率要么稳定,要么下降。现金需求的稳定性可能与现金支付的低价值、无信用风险性、匿名性、直接支付性和终结性有关。从现金的实际使用情况看,现金仍然是面对面支付中最重要的零售支付工具。在日本,现金在个人零售支付中是占首位的。在美国大约80的零售交易是以现金支付的。当然,由于涉及现金的零售支付总的说来是低值的,现金支付实
12、现的价值量相对于笔数来说还是小得多。日本的现金GDP比率高达12,瑞士8,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瑞典和英国该比率较低,在大约35之间。支票也是如此。90年代,当很多发达国家支票的使用数量和实现价值都在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美国的支票使用量和实现价值却再分别以22.7%和18.64%的幅度增长 Sujit Chakravorti and Timothy McHugh(2002),: Why do we use so many checks?, 3Q/2002,Economic Perspectives。支票在美国还将继续占据支配地位不仅因为固有习惯还有其他原因如支票在结算期间会给个人和商业团体带
13、来利息,这种因收入延迟获得的收入被称为“浮动”(float)。有趣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某种程度上支持着这些传统支付方式的存续,如ATM减少了在营业柜台存取款的麻烦、便利了现金的存取,从而使现金支付方式的便利性得以增强;支票卡便利了欧洲支票的流通。我国工商银行2003推出的“支票直通车”业务也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支票使用的例证:办理“支票直通车”业务后,销售单位在受理购物(消费)单位提交的转账支票后,通过与银行计算机系统连接的支票受理终端,实时核验支票的有效性。确认无误后,银行计算机系统将立即按票面金额自动扣除购物单位的账户存款。如果是销售商品的应允许购物,当时就可以提走所购商品;如果是餐饮、
14、服务的应允许消费,待销售单位将受理的转账支票交到开户银行后,银行将于交票当日将款项计入其账户中。对于享受这项金融服务的商家来说,可通过使用工行免费提供的支票受理终端,加快资金与商品的周转速度,即时掌握转账支票的真实有效性,避免空头支票等结算风险;同时扩大了客户范围,餐饮、消费企业等类商家可以放心接待用转账支票进行消费的客户。对于消费者来说,“支票直通车”业务使他们可以更加灵活方便地购物消费,在结算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张建平,“结算方式新产品:工商银行开出支票直通车”, 2003年03月24日 09:46 新华网 2卡支付的发展卡支付是当今零售支付发展的主流,发卡机构不限于银行,经常使用的“银
15、行卡”与“信用卡”称谓是交叉的概念,银行卡中有信用卡,也有借记卡等非信用卡;信用卡有银行发行的,也有非银行机构发行的。信用卡在1915年就在美国出现了。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和汽油公司。这些商户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发给顾客一些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为用塑料制成的卡,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使顾客可以在发行筹码的商号及其分支机构赊购商品、约期付款。银行卡的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美国加州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进入发行信用卡的领域。银行作为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者发行信用卡,使信用卡由过去仅限于买卖双方之间的信用工具
16、发展成为一种银行信用形式,这不仅使信用卡的使用范围、使用地域扩大,而且使信用实力增强。各种银行卡功能各异,一般分为贷记卡(信用卡)和借记卡两大类。信用卡包括收费卡(charge cards,有短期、固定期限的信用安排)和周转信用安排卡(cards with revolving credit arrangements)。收费卡中的贷记金额必须在月末足额偿还。周转信用安排卡在期末有一个最低部分偿还限,累积信用的差额按照持卡者的信用额度收费。在一些系统中,累积的信用额度如果在期末被全部偿还的话,信用额度的使用也是免息的,利息只来自未付信用余额和以后的信用。借记卡的使用须有足额存款,不能透支,支付风险
17、小于贷记卡。从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这12个国家90年代的情况看,1990年以来信用卡支付额在所有国家都增加了,但几乎所有国家的借记卡使用的增加都快于其他工具。(见附图21)不同卡网络之间的通用性是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供给因素,通用性鼓励卖主和服务提供者参与卡网络,进而为网络中的发卡者吸引了更多的使用者。7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系统开始结盟或合并,EuroCard系统的发展就是最著名的例子,Visa和MasterCard在70年代中期也开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协议全球联盟。20世纪80年代初,信用卡系统开始了通用化标准的发展。卡支付的增长也与收费
18、的变化和一些非价格政策有关。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国家对商户收取的流转费降低了。此外,象信用限额、年费、利率和忠诚计划等也被用来刺激信用卡的需求。广告宣传的增加也影响了一些国家向卡支付的转移。卡支付转移的步伐和方向还受到管理环境的影响。一些国家的管理当局发现有必要强调消费者保护、定价问题、网络外部性和进入限制等问题。就借记卡使用中的消费者保护而言,支付服务提供者和通信提供者要受有关规章和编码的约束。这些编码是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借记卡的使用发展起来的,对持卡人在非授权支付中的负债设定了限制,促进了新支付程序的发展,为支付安全和通用性提供了基本的指导。一些国家的管理当局还要考虑一些网络安排中的
19、定价问题,例如,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末,垄断和合并委员会对信用卡网络的调查导致了一项禁止支付获得者特定定价行为的规则的出台。管理委员会还要处理可能影响竞争的网络外部性和进入限制的问题,以提高效率和促进竞争。就信用卡而言,一些国家的反二元性条例早在网络形成之初就被终止了,这使得服务提供商可以发行不止一个品牌的卡。 随着全球ATM和POS网络的不断发展,全球银行卡的数量现在已经达到相当惊人的数量。迄今为止,在美国,ATM和EFTPOS终端数已分别达到每千人台和5台,人均拥有5张银行卡(不包括商户发行的卡)。十国集团中有6个国家的ATM和EFTPOS终端数都达到或超过了每千人台和8台,人均拥有银
20、行卡超过3张。 银行卡的广泛使用证明银行卡支付系统是小额支付领域中的一种有效的电子支付系统。 3电子资金转移的变化尽管在10国集团和澳大利亚电子资金转移量都是增加的,但在大多数国家,直接借记的比例是上升的,而贷记转移是下降的(见附图21)。直接借记转移的增加反映了使用者和提供者对其便利性和低成本认识的提高。对付款人而言,存款帐户透支额的引入增进了对重复支付采用直接借记转移的便利性和吸引力。很多人愿意用直接借记转移来在票据结算日偿还信用卡余额。接受支付的卖主也发现直接借记转移对于现金管理计划非常便利和有用,因为他们对现金流入的时间有了更大的控制权。直接借记处理反复支付的成本比其他借记工具(如支票
21、)低,此外,一些直接借记转移系统还有可能获得浮动收益(float earnings)。在意大利,一些银行免费向付款人提供直接借记转移。(三) 网上支付方式的发展互联网上的交易标准和协议已经有20几种之多,其中包括ATT贝尔实验室的“匿名互联网”(Anonymous Internet)、欧洲的“有条件接入”(Conditional Access)、万事达卡的“安全电子交易”(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SET)和维萨(Visa)。这些标准和协议都有各自的软件和硬件产品,如CyberCash、 DigiCash、 Mondex、 NetBill、 NetCheque
22、。产品的多样性表明了一种良性的竞争,但也使准备选择一种合适支付机制的普通互联网用户和商家无从下手。崔松阳等(Soon-Yong Choi ,2000) 参见美Soon-Yong Choi等著,张大力等译,:电子商务经济学,北京,将所有的电子支付系统分为三类:通过中介的支付(PCS)、基于电子资金传输的支付(EFT)和基于电子货币的支付(E-M)。1通过中介的支付系统(PCS):在这种模式下,中介不仅完成支付,还负责证实买卖双方的身份,证明和确认订货和支付信息和其他在虚拟交互中所欠缺的交易要求,交易结算局限于注册的会员。这种支付结算系统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将敏感信息与非敏感信息分开,只有非敏感信息才
23、在网上传递,这样就减轻了被视为在线商务最大障碍的安全性问题,但这种系统需要用户对中介的信任。第一虚拟持股公司(First Virtual Holdings)就是这样一种电子商务模式(见图21)。图21 First Virtual的支付清算流程 资料来源:美Soon-Yong Choi等著,张大力等译,:电子商务经济学,北京,消费者Alice填写注册表并以传统支付工具为基础(如信用卡)建立一个账号,注册表给FV带来顾客的详细资料。商人Bob也同样注册并建立帐号。为购买Bob网上商店的商品,Alice向Bob发出购买请求并发送她的FV账号,支付系统会自动执行授权,使Bob可通过浏览器进入Alice
24、的账号。Bob向Alice发送所请求的商品。发送商品之后,Bob与FV支付服务器联系以确认Alice账号并请求支付。FV支付服务器为Bob确认Alice的账号并检查是否有足够的资金。FV支付服务器通过E-mail向Alice发进一个电子信息。Alice确认是否支付。如果FV支付服务器从Alice那儿接收到一个“YES”回应,便贷记Bob的账户、借记Alice的帐户。如果回答是“NO就不会有进一步的行为。如果FV没有收到从Alice的任何响应,它会再试着与她联络。但是,如果尝试多次之后仍无响应,FV可能会取消她的账户,因为FV要求会员定期检查E-mail。2基于电子资金传输的支付系统(EFT):
25、在这种支付系统中,敏感支付信息(如信用卡号或银行帐号)同订货单一起发送,这实际上是金融电子数据交换EDI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应用。它通过连接银行和主要公司之间的安全私人网络来发送信用卡号和电子支票,也依赖现有的支付结算系统。现有大多数电子支付系统都属于这种类型,其目的是把EFT的好处和方便推广到消费者和小型企业中去。这些系统面临的挑战就是怎样确保传送支付信息的完整性和不同支付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数字现金(CyberCash)是这种支付系统的代表(见图22)。在用CyberCash购物之前,用户需下载数字现金互联网钱包(CyberCash Internet Wallet)程序,这一程序由CyberC
26、ash免费提供,用户可使用任何类型的信用卡。图22 CyberCash的支付清算流程 资料来源:美Soon-Yong Choi等著,张大力等译,:电子商务经济学,北京, 用户选择商品、填送订货单并要求用CyberCash支付。 销售商服务器向用户发送帐单请求支付,并向用户的CyberCash Wallet发送一个特别的信息。用户选择用何种信用卡支付。 CyberCash Wallet将信用卡信息送至销售商服务器中。 销售商服务器确认接受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将信息送至CyberCash 服务器。 CyberCash服务器与信用卡支付网络连接,按常规程序进行帐户处理。 支付结果送至CyberCa
27、sh服务器。 销售商服务器被告知帐户处理结果。 销售商将订货单与发票一起送给顾客。3基于电子货币的支付系统(E-M):这类支付系统传送的不是一般支付信息,而是有价值的数字货币:电子货币。它拥有纸币支付的优势:匿名、方便、成本低,尤其适宜小额消费。但二次花费、防伪造和保管都是要解决好的大问题。现行电子货币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以智能卡为基础的解决方案,以孟德克斯(Mondex)为代表,另一种是荷兰公司DigiCash“只用软件的方案”电子现金(Ecash),这里我们仅以Ecash为例进行说明。(见图23)图23 马克吐温银行的Ecash流程 资料来源:美Soon-Yong Choi等著,张大力等
28、译,:电子商务经济学,北京,马克吐温银行是第一个注册Ecash技术并提供美元帐户与Ecash帐户接口服务功能的电子银行。 用户应首先通过注册或在线支付的方式在马克吐温银行建立一个世界货币存取帐户以外部法定货币命名并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投保的常规银行帐户。 用户将一定数目的货币放入专门制造电子货币的Ecash造币厂,完成外部法定货币到电子货币的转换。 用户从马克吐温银行下载Ecash软件并装入自己的计算机,就可以进行浏览并将自己的货币下载到硬盘上。 用户可将自己的电子货币支付给同样开有马克吐温银行帐户并接受Ecash的商家。 商家收到Ecash后,必须将Ecash交给银行进行核查并
29、存入自己的帐户。作为私有的货币系统,电子货币将对现有法定货币系统会产生多大范围的冲击是人们争论的热点话题,有关论文非常多,但从Ecash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电子货币确实并没有什么新意,其发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发行,不过是现有货币的转换,与购买内部食堂的餐券性质相同,就算对中央银行铸币税有所影响,也只是影响到现金发行收入这一块儿,而按照我国人民币发行的处理程序,铸币税收入在央行发行存款货币时就已经获得了,减少现金发行只会降低央行的发行成本而不会减少收入。难怪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并非如临大敌,而是主张放手让私人企业去发展,如格林斯潘(1996) 美Soon-Yong Choi等著,张大力等译,:
30、电子商务经济学,北京,就认为:电子货币最终会普及,但它在我们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不会比过去的私有货币大。此外,互联网还提供了一些个性化的支付模式。如“按需付款”一份报纸的读者只需为他阅读的那几篇文章付费;“用时付费”软件和程序只须在使用它们时付费。 英斯蒂芬埃克特,网上金融与投资,1999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1999,电子帐单呈现及支付服务(EBPP)则是发挥互联网所具有的多媒体特征,将帐单呈现与支付过程流畅地衔接在一起,为消费者提供生动的、个性化的、内容丰富的支付服务。 夏小卫,:“电子帐单日渐风行”,金融电子化,2003,1。该文以长途电话费的电子帐单呈现及支付服务为例,清楚地说明了该种服务
31、较之传统服务的优势所在。(四) 中国推动银行卡支付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在零售支付领域一直以现金支付为主,个人支票业务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使我国零售支付直接向银行卡迈进,但这一转化过程进展并不顺畅。我国银行卡从1985年起步,受我国特定消费环境的影响,发行的多是“先存款、后消费”、记帐性质的银行卡,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不多。低效和无序是我国信用卡发展最初15年的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 参见戴相龙在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联网通用,联合发展 开创我国银行卡业务的新局面”,2001,2,16第一,银行卡经营管理体制不顺。各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大都采用分散式的管理模式,造成发卡机构
32、众多(各行发卡机构都多达200多个),计算机系统、发卡、刷卡等设备分散投入,互不兼容,再加上财务上统收统支,不严格核算成本和收益,促使一些商业银行片面追求发卡规模,忽视经济效益,自成体系,各自从事技术开发、设备购置与维护,各自发展商户,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体制,以至出现各银行POS机重复摆放严重、“睡眠卡”过多、ATM使用率低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有的甚至采取不正当手段(如竞相压低折扣率等)进行无序竞争。这既给广大消费者和商户带来不便,也不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第二、银行卡联网联合的基础条件较差。虽然各银行都加大投入,努力改善银行卡业务处理和授权系统,但许多银行仍
33、未真正实现银行卡在本系统内的跨地区通用;有的银行虽然已经建立起本行的联网系统,在许多城市开通了跨地区通用业务,但实际运行情况不好,交易成功率较低;有的银行发卡种类和数量较多,但大多数还不能在各大城市间联网通用;多数银行ATM机功能单一,转账、缴费等服务项目还有待开发。各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具体规定、操作流程互不相同,使得银行卡跨行交易系统不得不兼顾各种标准和处理方式,大大增加了联网联合和跨行交易的处理难度,阻碍了全国联网通用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三,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缓慢。为数众多的中小商店、超市以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网点还不能受理银行卡,持卡消费金额所占比例很低。有些商户违反规定发行各种
34、形式的代币券,甚至为偷逃税款等而拒绝受理银行卡。第四,信用卡发展缓慢,使银行卡对增加银行效益、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十分有限。2000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量比年初增长54,而同期具有个人消费信贷功能的信用卡(含准贷记卡)总量仅增长5,达2500多万张,占银行卡发卡总量的9,银行卡消费信贷余额仅有21亿元。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银行卡是银行传统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支付工具,发展历史不长,受银行电子化网络建设和通讯基础设施发展的制约,加上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整体偏低,小额零星支付偏多,适宜现金支付,因此,银行卡的普及与完善客观上需要有一个过程。第二,人民银行对银行卡发展的
35、统筹规划和指导不够。由于人民银行缺乏经验,在推动各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同时,未能及时组织各行研究和拟定统一的银行卡发展规划,也没有及时组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对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组织不力。第三,商业银行对银行卡业务发展及联网联合重视不够。一些发卡银行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对银行卡联合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使银行卡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银行卡联网联合的进展也不平衡。第四,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银行卡立法未跟上,相关政策不配套。在我国,由于尚来建立全国统一、各银行共享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各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中缺乏有效评估个人信用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对信用卡的发行十分谨慎。
36、银行卡业务涉及发卡行、受理行、持卡人和商户等多方参与者,业务运营涉及储蓄、结算、信贷等诸多领域,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相比,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集多功能于一体,风险也较大,但是,国内一直没有专门的法规对银行卡业务中各参与方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各类银行卡纠纷处理无法可依,各方利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有关业务运营的各项政策也不配套,比如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与核销办法视同普通贷款业务,各银行对银行卡业务的管理也大都与其他业务一样采取分散式的管理模式等,这些都阻碍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和加快推广。为推动银行卡跨行联网通用,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发展,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国银
37、行卡连网通用、联合发展的目标、具体任务、操作步骤和时间表。为推动银行卡连网通用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经过反复研究,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在国内创建统一“银联”标识,要求国内各类银行卡符合统一业务规范、统一技术标准,在卡面指定位置上印“银联”标识;各商业银行卡业务处理系统、终端机具进行相应的标准化改造,满足“银联”标识卡的发行和使用。为保证银行卡连网通用效果,解决银行卡跨行交换网络的运营、交易规则和交易纠纷的处理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筹建了“中国银联”公司,并将原有18个城市银行卡中心和银行卡总中心合并为“中国银联”的分支机构。到2002年底,加入银联网络,实现跨行联网通用的ATM已达4.8万
38、台, POS终端机24.6万台,入网的特约商户40多万家,全年完成跨行信息转接6.3亿笔。进入2003年面对加入WTO后的挑战和2008奥运会的用卡需要,全国加快了银行卡发展的步伐,出现了各行大力推广信用卡的倾向。北京市政府于2002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北京市银行卡应用发展实施规划纲要(2002年至2004年)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建立了北京市银行卡应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主管副市长任召集人,成员由市政府有关副秘书长和人民银行科技司、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市计委、市商委、市信息办、市财政局、市经委、市教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政府金融办、北京市2008奥运会组委会及有关商业银行主管领导组成。北京市银行卡应用发展实施规划纲要(2002年至2004年)提出的推进北京市银行卡应用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08年,全市90的商户能够受理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达到25左右。同时要求继续做好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要普及借记卡应用、推广借贷合一卡、大力发展贷记卡、鼓励发展联名卡、推广使用金融IC卡;要加强政府引导,增加持卡消费;全面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