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成》教学大纲(11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62847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1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1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构成》教学大纲(11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设计构成教学大纲-第 10 页设计构成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1305626002 总学时:64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32课时)总学分: 3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服装艺术方向)预修要求:数字色彩、图案设计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设计构成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和服装艺术方向)的必修课。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从认识具象开始,然后理解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再次集中探讨抽象形态的构成和组织关系、形式法则。从设计“活用”反刍“活学”;从设计“结果”反推设计“过程”;从整体展开到局部深化。让学生“知其然,知

2、其所以然”。本课程最终目的可分解为:知识模块: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西方艺术设计史上关于形式和材料的探索,特 别是构成艺术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影响。探究二维和三维视觉中抽象形态规律的设计基础,集中研究“三大构成”中“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二大模块,通过对点、线、面、体的宏观与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其在形态、肌理、面积、空间、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对不同抽象形态进行感性与理性结合的组合与创造。通过课堂讲授和作业练习,配合平面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构成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也注重对于材料和空间的体验。能力模块:使学生深刻认识构成中的设计元素,处

3、理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美的形式规律与法则,创造新的视觉形象。在形态的秩序性学习中获得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悟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素质模块: 锻炼学生不仅学会艺术情感的表达,还注重科学和理性的研究方法,将理性溶于情感,再将情感渗入理性。在发现规律和创造规律中体会设计构成的乐趣,激发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兴趣。教学基本方式:设计构成是一门应用性强而理论知识又相当庞杂的课程,因此教师首先要理清教学思路,联系20世纪西方艺术实践,挖掘构成的本质特征和应用手段,同时要避免只管讲授理论知识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忽略实践操作,无法激发学生兴趣的授课方法。建议采取联系艺术设计

4、史上大量的图像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发掘美的构成规律,并自觉应用到实践。在作业中尽可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完成,学生在平常学习中要注重积累文字和照片素材,并应用在课程论文中,对本课程的学习将大有帮助。大纲的使用说明:设计构成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课程,学生如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获得基本的操作能力,积累较为可靠的实战经验,其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并非易事,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带领学生进入角色,用成熟的方法规范其操作过程;学生自己动手,教师跟踪指导。本大纲在实际教学中若碰到特殊情况(或硬件条件限制或前沿内容补充或教改课题实验需要等等),可以进行灵活调

5、整。大纲正文第一章 导论 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实践2学时)基本要求:对设计与构成的应用性理解;设计构成对艺术设计各领域的影响;设计构成的学习方法。重点: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难点: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是通过形状、形态组合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传达视觉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何谓设计一、设计是一种风险极高的决策二、设计是用可见的方案向需求者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改进后的面貌三、设计是人们在生活领域对未来某种可能的想象四、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前所未有的、新颖而有益的东西五、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第二节何谓构成一、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二、构成是研究如何创造

6、形态三、构成是形状与形状之间的组合研究四、构成是通过形状、形态组合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传达视觉意义第三节设计构成对艺术设计各领域的影响一、平面设计二、服装设计三、空间设计四、工业设计第四节设计构成的学习方法一、观念、思维二、原理学习三、操作实践2学时:课题一:发现秩序1用手机拍摄的方法,寻找和发现人造物和自然物中的秩序10张。2照片打印或冲洗的方法,10cm10cm装裱在黑卡纸上。第二章 形态与类型 学时:8学时(讲课4学时、实践4学时)基本要求:自然与几何形态的规则化和不规则化;平面与立体形态样式与基本视觉分析;具象与抽象形态的观察和分析;视觉与形态、常态与变态以及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分析。重点

7、:形态的多变性与多样性转化;“具象”和“抽象”。难点:理解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与几何一、自然形态造形解析二、自然形态与几何形态在秩序上的关联三、几何形态的解析第二节 平面与立体一、平面的形态样式与视觉分析二、立体的形态样式与视觉分析第三节 具象与抽象一、具象形态的概念二、抽象形态的概念三、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的相互关系第四节 视觉与形态一、图底转换二、形态倒置三、视错觉第五节 常态与变态一、常态与变态的关联性二、从常态到变态的形态解析第六节静态与动态一、静态与动态的关系二、静态与动态在变化中的形态解析实践3学时:课题二:具象到抽象的转换1任意选择一

8、件物品,用四种不同方式把它进行形态抽象化。2用点、线、面的元素补充空白处,思考疏密、渐变、韵律、节奏等形式语言在构成中的运用。3绘制精细、黑色卡纸装裱。4规格20cm20cm,工具材料手段不限,鼓励创意。实践1学时:课题三:常态到变态的转换11课时快题作业,以头发为元素,以点、线、面的手段手绘创意构成。2. 八开铅画纸铅笔绘制。3. 组织要求:每个学生按老师画面固定的要求起稿,按目标要求开始绘制,五分钟后与相邻同学交换,形成五分钟接龙式传递一次,半小时后教师口令停止传递,学生按最后拿到的画面进行完稿并签名,成为此作品的作者。第三章 形态与构成之一:平面形态 学时:16学时(讲课8学时、实践8学

9、时)基本要求:平面形态中的变形、组形、造形、构形;研究变形中的简洁归纳、抽象变形、物理变形、形态运动、秩序改变、形态破坏;研究组形中的重叠、共用形、关系组形、矛盾形态、连续诱导;研究造形中的分解、分割与组合、写意造形;研究构形中的骨骼、繁殖。重点:重点:平面形态中的变形难点:平面形态中的呼应与对位,层次与空间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变形一、简洁归纳与抽象变形二、物理变形与形态运动三、秩序改变与形态破坏第二节 组形一、平面形态的同一组形二、平面形态的近似组形三、平面形态的对比组形第三节 造形一、平面形态中的分解与组合二、平面形态中的呼应与对位三、平面形态中的层次与空间第四节 构形一、平面形态的骨骼构

10、形二、平面形态的繁殖构形实践4学时:课题四:综合运用变形中的六种手法,以火车为外形制作班级火车。1表达主题为了被遗忘的价值。2组织要求:每个班级由班长担任策划总监,推选一名创意总监,分6个课题设计组,确定6个设计组长,共8人组成课题委员会。负责本课题的组织、选题、资料收集、设计师分工、设计、管理、制作质量监控、装裱。3形式要求:(1)每个学生做一个15cm15cm正方形的形态构成,反面写上设计思想、学号、姓名、担任的职务。(2)创意总监、策划总监负责火车头一、二的设计。六个组依次排序为简洁归纳、抽象变形,物理变形,形态运动,秩序改变,形态破坏 。(3)每二个设计师负责一节车厢的设计,二人分别设

11、计自己的半节车厢,只要求能够相连,形态图形可以完全不同。(4)完成后每组用胶带背面相连,再和另外组跟据次序相连。4内容要求:班级共同讨论主题为了被遗忘的价值,寻找创意和表达的线索,挖掘记忆中的文化残像,通过视觉构成的形式共同创造和表达这种被遗忘记忆,发现其视觉价值。实践4学时:课题五:形态组合、形态构形训练1表达主题向塞尚致敬。2组织要求: 四或五人一组为单位,确定创意组组长一名负责本课题的组织、选题、资料收集、组员分工、设计管理、制作质量监控、装裱。3. 形式要求: (1)每个学生完成2张根据原作比例的作品,反面写上100个字的表达思想、学号、姓名。 (2)集体讨论封面和封底的样式并确定制作

12、人员。(3)完稿后装订成册上交,计团队总分和个人分数。个人得分中,团队占总分40%,个人得分占60%计入成绩。4内容要求:(1)形式关键词:分解、重组、解构、机理、色彩、空间。(2)内容关键词:速度、力量、韵律、凝聚、裂变、震动、流逝、迅速、迟缓。第四章 形态与构成之二:立体形态 学时:16学时(讲课8学时、实践8学时)基本要求:立体形态中的面形构成、体块构成、线形构成;研究平面型立体形态、曲面型立体形态、体块立体形态、线型立体形态的构成手法与训练。重点:平面型立体形态、曲面型立体形态的构成难点:线型立体形态的构成手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面型构成一、平面型立体形态的构成与手法二、曲面型立体形态

13、的构成与手法第二节 体块构成一、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二、体块立体形态的构成常用手法与训练第二节 线型构成一、线型立体形态的构成二、线型立体形态的构成常用手法与训练实践4学时:课题六:立体积木块体的切割和积聚,以纸张为原材料,运用剪、贴、结构穿插等方式实现平面形态立体化。 将正六面体进行几何式或自由式切割,做减法挖切后的单元形体再通过积聚构成组合成各种抽象形体。要求切割后的形体完整(即切割后的单元形体可以还原为正六面体),组合体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步骤:(1)在纸上画正方体六个,分别进行六种不同直线切割方案的设计。(2)选择一种自己认为独特的切割方案画出每一个单体的分解图,并计算出尺寸。(3).以

14、面材为原材料,进行分解切割,重点要思考粘接方式。(4)做成每一个单体。(5)进行积聚组装,完成作品。评分标准:创意表达30%、粘接精致30%、形式美感40%。实践4学时:课题七:立体形态面型、线型和体块综合构成主题“改变”。1表达主题改变。2组织要求: 四或五人一组为单位,由创意组组长负责本课题的组织、选题、资料收集、组员分工、设计管理、制作质量监控和组装。3. 形式要求: (1)组员共同完成1件立体形态作品。 (2)集体讨论构思方案、能够综合面型、线型和体块三种形态,并确定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单体形态、组合方式、组合构件、组合支架、连接方式、底座等)。(3)以立体构成为造型手法,材料不

15、限、表现手段不限。(4)体量:高度不小于0.4米4.整体评分标准:(1)构架结构稳定,有创意 30(2)装饰组件组合符合审美法则 50(3)整体感 205.个人评分标准:完稿后组装成一件作品,写明制作任务书和每个成员制作内容和任务,计团队总分和个人分数。个人得分中,团队占总分40%,个人得分占60%计入成绩。第五章 形态与理念构成 学时:8学时(讲课4学时、实践4学时)基本要求:形态设计与设计理念的关系,以设计观念作为设计导向去理解形态造形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构成主义理念与形态;解构主义理念与形态。重点:构成主义理念、形态和实践。难点:解构主义理念、形态和实践。教学内容:第一节:构成主义与结构

16、主义理念一、构成主义理念与形态二、结构主义的几何特征与组织法则三、构成主义与结构主义手法与设计师第二节:解构主义理念一、反形式与反构成二、解构手法与形式三、解构主义设计师实践4学时:课题八:解构主义作品“异质克隆”,选择能够表达情感的词汇用材质的组合和置换的方式来表现课题关键词:拆解、扭动、弯曲、切割、换位、交叉、叠加、重组。1表达主题材质也有情感。2组织要求: 四或五人一组为单位,由创意组组长负责本课题的组织、选题、资料收集、组员分工、设计管理、制作质量监控和组装。3. 形式要求: (1)将找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并利用形式语言要素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1件作品。 (2) 任意选择其中的个关键词,

17、必须是种的材料结合或者是材料的置换,所选择的材料必须能准确的表达所选择的关键词。集体讨论构思方案,确定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关键词与相应材料、材料置换或材料再造、作品呈现形式、组合方式、连接方式等)。 (3)需要考虑材料的形态、考虑材料的色彩关系、考虑肌理的对比。(4)体量:高度不小于0.4米。(5)为作品确定一个主题(命名)。4.整体评分标准:(1)形态表达、材料选择有创意 50(2)制作完成度 30(3)整体感 205.个人评分标准:完稿后组装成一件作品,写明制作任务书和每个成员制作内容和任务,计团队总分和个人分数。个人得分中,团队占总分40%,个人得分占60%计入成绩。第六章 设计构

18、成综合实践 学时:12学时(讲课6学时、实践6学时)基本要求:本章是课程的一个总结,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核,这里不仅有对形式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还有每个人自我个性的张扬与发挥,是一个集编、导、设计、制作为一体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充分利用形、色、质等要素的特质,发挥潜在的创作能量,思想上与物质工具上的,进行带有创造性的“组合游戏”即一个个性化的形、色、质的故事。重点:启发学生整体策划、分析、研究的能力。难点:对资料收集适用性的直觉判断和创意联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材料与形式一、图形材料二、文本材料三、肌理材料第二节:策划与设计一、主题二、创意第三节:排版与制作一、平面构成在排版中的应用二、手绘图

19、形元素和粘贴图形的整合实践6学时:课题九:“夸自己”创意构成画册。1表达主题夸自己。(1)对我们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核,不仅有对形式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还有每个人自我个性的张扬与发挥。(2)是一个集编、导、设计、制作为一体的练习。(3)是充分利用形态、色彩、质感、构成等要素的特质,发挥潜在的创作能量,进行带有创造性的“组合游戏”。(4)是一个个性化的形、色、质、构的故事。2. 形式要求:设计构成综合实践,以自己为主题,结合前面所学的设计原理和积累起来的构成素养,充分张扬与发挥自我个性;以手绘、拼贴、制作的手段,完成一本画册,不少于10个页面。 3. 时间要求:第一次课(1)策划与设计(看法)主题创意

20、(2)材料与形式(想法)图形材料文本材料肌理材料第二次课(1)排版与制作(做法)平面构成在排版中的应用手绘图形元素和粘贴图形的整合(2)过程打分下面材料上课时必须带到教室,教师分别打分。过程打分占总分20%总主题策划思路(文字方案) 5%10个页面的方案策划(草图) 5% 图形材料、文本材料、肌理材料准备程度5%制作工具5%第三次课制作及装订。 4.评分标准:(1)设计创意、形式表达 50(2)制作精良、绘制精细30(3)整体感 20本课程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难度较大,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学生又缺乏的是实践经验,同时教学课时明显不足,所以有相当的内容需

21、要学生在听课的基础上进行自学,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在讨论和自学的基础上做好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己有关设计基础的理论知识,掌握设计构成的技能技巧。课时数分配表: 第一学期序 号内 容讲 课实践小 计1导论2242形态与类型4 483形态与构成之一:平面形态88164形态与构成之二:立体形态8 8165形态与理念构成4 486设计构成综合实践6 612总计32 3264考核方式与评分说明: 本课程为考查课目,平时作业按每一个教学单元内的课堂作业、练习内容进行训练;设计构成综合实践的评定成绩为本课程的考查成绩。考查成绩占50,平时课堂作业占50。2作业要求:课堂实践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作练习,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训练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推荐教材:韩巍形态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参考书目:1王雪青二维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2王雪青三维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3胡燕欣构成新概念 平面篇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4郑桂玉平面形态语言 平面构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5谭平艺术设计基础实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夏镜湖平面构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张杰,刘春雷构成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