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48037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 第四章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第 5 页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控制人口规模1人口压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0世纪以来人口数量呈加速增长趋势。在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之后,速度明显加快,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目前,人口已经突破65亿,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突破100亿。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倍增时间不断缩短,如图4-18所示。图4-18人口总量的急剧增长,新增人口数量巨大,为满足新增人口对食物、能源、住房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土地变为耕地,而森林、湿地和草原大

2、量消失,矿产资源也遭到掠夺式开采,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同时,又把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使环境的承载量受到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进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调。因此,人口压力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2控制人口规模今天,大家共有一个地球的观念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口号,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世界各国决策和行动的指针,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可持续发展的素养,争做21世纪合格的世界公民。而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大多是从控制人口规模这项根本措施着手,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我们所面临的紧迫任务。视野开拓 人口增长所带来的

3、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源。尽管我国自1978年以来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但由于人口总量的基数过高,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较高,约为1 200万,这样,我国每年有高达1/4的新增产值被每年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国目前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目前没有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估计有7 000万,他们势必乱垦荒地、湿地,乱采滥伐林木,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我国15岁及15岁以上半文盲、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15%左右,其中80%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这又构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北京、上海等特大

4、城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总之,人口这一沉重的负担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大障碍。二、转变发展模式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其结果则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总要经过一个逐步积累的较长期的过程。发达国家工业化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这种经济增长既没有考虑资源的长远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的结果往往与长期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传统的经济发展

5、模式,不仅牺牲了环境的利益,而且取得的经济效益最终也将消失。因此我们要努力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对比如表4-7所示。表4-7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经济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指标,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增长方式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消费方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要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时间尺度本代人的利益是最大的需求强调

6、代际公平发展的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方式调控手段依靠市场经济手段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要点提示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知识拓展 什么是清洁生产?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7、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与环境构成的大系统中,自然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一旦利用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其蕴藏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增加,对其开采的过程就是资源的耗竭过程。当代社会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巨大需求(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更加剧了这些资源的耗竭速度。据有关资料统计,对于石油的开采量,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平,石油资源预计只能维持3050年的

8、开采。此外,在广大的贫困落后地区,由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们意识不到环境的反馈作用,只是一味地从环境中贪婪索取,并不加节制地将生产、生活的废弃污物排入环境,生态意识淡薄,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而把无污染技术和环境资源的管理置之不顾,如不顾环境的影响,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任意修筑堤坝和道路等,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并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索取,以及排放了过量的废弃物,一方面致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也大降低了环境再生资源的能力,即出现了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的短缺也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实行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

9、用。对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保护的具体内容不同。对非可再生的资源而言,应该是节约使用和加大综合利用的程度;对可再生资源而言,则是如何地促进资源的更新、可持续地利用。如表4-8所示,各类自然资源出现的问题及保护措施。表4-8自然资源类型出现的问题保护措施土地资源土地荒漠化、沙土流失、土壤污染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沙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森林资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水资源淡水不足和水污染农业滴灌,工业污水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海洋资源过度捕捞、盲目围海造地、毁坏滩涂、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污染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环境污染治理四、协调人地关系,从

10、我做起1协调人地关系的概念协调人地关系就是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2实践中的人地关系协调人地关系的内涵极其丰富,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公平性,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观念是对传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挑战,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我们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我们是否认知、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

11、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只有首先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目标。从根本上讲,需要人类在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的变革。在实践中,这种变革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清洁生产、公众的参与和选用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还有其他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如人类活动必须严格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资源;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统一;在全球范围内共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建立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转

12、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等。基于上述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如不吃野生动物,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不捕捉青蛙、益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垃圾,不乱涂乱画,不攀折花木等,并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宣传员。典题热题例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没有()A人口的压力过大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搞农田水利建设D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解析: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来解决。人口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答案:C例2传统

13、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特征是()A低投入、高消耗、高污染B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C高投入、低消耗、低污染D低投入、高消耗、低污染解析: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的。答案:B方法归纳 本题考查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也可以考查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通过对比,掌握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不难判断。例3图4-19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4-19(1)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扬尘(3)实施

14、清洁生产后,该厂()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解析:第(1)题,由酒精厂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可以看出,生产酒精的原料主要是玉米,而该地生产玉米。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在生产酒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2,从而产生温室效应。第(3)题,主要考查清洁生产的内涵。答案:(1)A(2)B(3)D问题探究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4,大大超过了耕地面积的总和,沙化土地每年净增2 460平方千米。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如华北和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近年来,我国

15、北方地区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是什么?人类长期以“人类”为中心,盲目征服自然产生的后果是什么?探究思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利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基础,而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人为因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于不当的人类活动。人口的增长必然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加,加大对环境的压力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当的人类活动,主要表现为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过度樵采。利用人地

16、伙伴论的思想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影响。人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地理环境,但是必须认识到这种影响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人们必须适应或适度改造自然环境,人类决不能以“人类”为中心,盲目征服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9%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和土地问题。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因此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进而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