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从课例《武陵春》谈中学古诗词教学(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37878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论文:从课例《武陵春》谈中学古诗词教学(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论文:从课例《武陵春》谈中学古诗词教学(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论文:从课例《武陵春》谈中学古诗词教学(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论文:从课例《武陵春》谈中学古诗词教学(6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语文论文:从课例武陵春谈中学古诗词教学-第 5 页“诗意地栖居”一方天地从课例武陵春谈中学古诗词教学【摘要】古诗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古诗词教学却处在比较尴尬的状态,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下,如何构建高质有效的古诗词教学课堂。本文以武陵春为例,从四个方面来谈中学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联系背景,创设情景;应注重捕捉意象,把握意境;应注重围绕词眼,品味词情;应注重深化朗读,升华情感,从而让学生能把握好古诗词的整体美感,真正走进诗的意境,从古诗词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语言艺术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诗意 情感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

2、化宝库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承载着丰厚博大的中国文化,哺育着华夏子孙的不断成长,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曾经回荡在遥远时代的歌谣激起了人们多少美丽的遐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诗人悲壮而绚丽的作品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文字的盛宴,更是将其承载的高尚的精神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从诗经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读诗、品诗、写诗这曾是我们这个泱泱诗歌大国的优美传统,在忙碌、紧张、丰富的的今天,那样的传统仿佛在渐渐消逝。然而,我们决不能丢弃它,斩断这民族文化的血脉,决不能允许让我们的生存远离诗意。中学是我们每一个人

3、接受母语教育、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教学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在中考试卷中诗文阅读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要求学生能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然而,在当前,古诗词教学却处在比较尴尬的状态,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基本鉴赏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诗中的魅力,这不由引起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反思:我们的观念上是否保守与滞后;是否把古诗词教学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色进行条分缕析的教学;是否将一首韵味十足、意境优美、情感丰富的诗词肢解成一堆索然

4、无味的文字符号。新课标对中学诗歌教学做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的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本文结合武陵春的教学,从四个方面着手来谈如何提高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一、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联系背景,创设情景。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古诗词,无不是作者在特定的时代坏境和社会背景下心灵的倾诉,无不承载着作者自身生活经历的情感因素。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是读懂古诗词的前提,是体

5、会古诗词情感的一把钥匙。只有让学生把诗作与背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了解写作背景,带着这些知识,再让学生去品读,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更易地把握古诗词的情感,读出自己的真实体验。通过背景导入新课,创设好情景,能让学生调节好自己的状态,轻松、快速融入课堂,走进文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如在武陵春教学设计中的第一个环节-走进作者,初步感知课文师:南宋一位清丽、端庄,略带感伤的才女形象,她是婉约派词的代表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生:李清照师:关于李清照,谁能介绍一下生: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师:老师再补充一下(低沉的配乐,老师深情地叙述)当时,金兵的铁蹄挥戈南下,北宋灭

6、亡,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随逃难的人群流落到江南,频繁的战乱,逃难的生涯,饱受着颠沛流离的辛苦,第二年,相濡以沫的丈夫也理她而去,曾经的相亲相爱如今了却成了天人永隔,只身一人,流离失所,陪在她身边的只有她与心爱丈夫所收集的金石、文物、书籍,面对着旧物,面对着国破家忘,处境是何等的凄惨;内心是何等的悲痛。在浙江金华,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时,写下了这首武陵春。(学生凝神细听)师:听完老师对李清照写此词前的境遇介绍,让我们再来读武陵春这一首词时,你会带这怎样的语气去读,你会有什么样感受?看似极其平常的作者写作背景的介绍,却能最大程度上激活每个学生的情感细胞,创设出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发了学生对

7、李清照国破家亡的悲愁之情的体会,激发了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低沉的音乐配乐辅助,深情的语言叙述,无不渲染着文章的哀愁的色彩,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景中,奠定了本节课的感情基调,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中来,如果不联系背景资料,学生就难以理解这一首词的画面,难以理解这首词的情感和主题。让学生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学生就算没有读这首词,也会略知文章的情感后面教起来也会轻松很多。二、古诗词教学应注重捕捉意象,把握意境。 “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典诗词共同的特点,作品往往寥寥数语,营造的意境却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像空间,浓浓的情思也弥漫在字里行间。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具有这样的

8、表达效果,是因为“诗歌符号就是隐喻词,其实就是意象符号”,诗歌语言追求的是一种“不透明性”,“不透明性的具体表现形态就是意象在意义和指向上的多重与含混”,“从意象价值的显示而言,意象的不同位移并不影响整句诗的意义指向,而正是由于造成各意象间呈现出一种难以定位的关系,才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自由的观、感、解读的空间,在物象与物象之间作若即若离的指义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学生的主观体验,“使其与作者一起共同完成审美创造,实现艺术自由联想的无穷意味和无限延伸”。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再让学生将意象串联、比较,把握其中包含的深刻意蕴,领会意象组成的意境以及意境中透

9、射出的情感,从而达到预订的教学效果,把诗歌学习引向深入。教学设计中的第二个环节-寻找意象,整体感知词中意境设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设问:文章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意境的,再借助自己的想象,领悟词的意境。规定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在组内发言,然后各小组确定一个方面的内容,由两人执笔,写一个精彩的描写片断。学生经过讨论很快捕捉到“花”“风”“船”等意象风住花尽(景)(情)人愁船载不动文中描绘的意境归纳成三幅凄美的图画:1.风住花尽图2.物是人非图3.愁容满面图通过找出主要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还原情境画面,从而把握住词中的意境特点(凄凉落寞的心境等),更易体悟出作者因何而起的何种情感(如国破,夫死以及落魄

10、的现状的沉沉的愁绪,浓浓的哀伤之感)。“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王弻在周易略例明象中的这几句话,不仅成为中国诗词艺术中的经典话语,客观上也为我们的诗歌教学指明了关键所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形式解读认识意象,带领学生把握到诗人所创设的意象中去品味诗歌意境,应立足意象,引发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透过意象,对诗之意境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把握,产生真挚的审美情感,是把诗歌学习引向深入的最佳途径。三、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围绕词眼,品味词情。刘坡公在学诗百首中说:“作诗词点眼

11、,犹之画龙点睛。诗词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眼则神采皆失。”可见,词眼在词中的作用巨大。词眼,是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抓住了词眼就抓住了整首词,是洞察词旨意蕴把握作者情感的窗口,是一首词的灵气所在,起到了统摄全文的作用。鉴赏古典诗词,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词眼”出发,反复体会,领悟词的丰富含义,从而让学生能更进一步感受词的魅力,更能品悟好作者的情感。形象地说,教师要充分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研读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字眼,细读感悟,迂读回升,在阅读的精彩中品味出作者细腻的情感。教学设计中的第三个环节-揣摩字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思考:(1)、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又

12、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抓住细节“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写愁和运用新奇的比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来写愁: )(2)、“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明确:文章是“愁”字来概括这幅图的主题,上阕通过 “风住尘香花已尽”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日色已晚因为无人观赏自己的容貌无心梳洗打扮来阙,不明写愁实是含隐表达内心的哀愁;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丈夫也已经离世,自己流离失所,一切均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一个“泪”字宣泄出心中无限的愁绪。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下阕从她想去双溪

13、泛舟排忧解愁写起,将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不过又以舴艋舟载不动自己的哀愁的出奇比喻来否定之前的提议来表达悲愁之多。用“也拟”“只恐”等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晰地表露了出来,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家国亲人的离愁之苦情。 教师在通读的基础上选出这个“愁”字,有助于准确地把握是人的情感倾向,抓住了这个词眼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意脉。抓住了词中的关键词眼,进行组织教学。既让学生理解了词意,也让学生体会了词人的感情;既进行了扎实的品味语言训练,也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四、古诗词教学应注重深化朗读,升华情感。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词

14、诵读是培养古诗词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三分诗,七分吟”, 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通过诵读去感悟古诗词的情感,通过诵读去学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文章伊始让学生朗读,这只是初读,初读只是为了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感知情感,而在文章分析品味后的朗读,就是熟读,熟读就是朗读的深化,就是要读出古诗词的音韵美,读出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让学生放开朗读,尽情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感情,做到声声入耳,句句动情,入情入境,在不断地诵读中定能给学生更深的感悟。只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读出情味,才能升华对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的把握。教学设计中的第四个环节-反复朗读,深刻

15、体验作者的情感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情感。加重愁的浓度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些字句上。谈谈你的理由”生答(尽、倦 、泪、非、只恐、载不动)生: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应该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 生:“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

16、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师:同学们理解的很好,请闭上你的眼睛,想象你是李清照,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一起朗读这首词,读出上阙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所传递的沉痛之情来,读出下阙的感情起伏,读出愁的分量。比较李清照如梦令的朗读,让学讨论朗读时跟武陵春有何不同,因为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所以朗读时语气轻快,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好武陵春的朗读。不同形式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深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感情,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诗意地栖居”,每当看见这句广为引用的名言,笔者

17、就在心里想,中华民族是一个漫漶着诗意的民族,从诗经、楚辞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延延绵绵的诗歌的传统滋养着民族文化。内心的波澜、生命的思考、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一切,都化作魅力的诗的语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赏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知人论世,以多变的形式,把握诗词的意境,触摸作者的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无定则,学无止境,语文教师应在古诗词教学中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诗意地栖居”在那里。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0年7月第1版 ,第474页。2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王荣生 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上)。语文学习2005年第5期 第25页4沈玲、方环海、史支焱诗意的语言43页,学林出版社,2007年4月。5于漪、刘远主编,王君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年6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 文教资料2008年14期 )7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版,第8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