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本教学中高效阅读落脚点的尝试(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2802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本教学中高效阅读落脚点的尝试(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文本教学中高效阅读落脚点的尝试(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本教学中高效阅读落脚点的尝试(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本教学中高效阅读落脚点的尝试(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文本教学中高效阅读落脚点的尝试-第 6 页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文本教学中高效阅读落脚点的尝试【内容摘要】文本作文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凭借,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种载体。因此,紧扣文本,正确高效地解读文本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以,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深入挖掘文本意蕴的慧眼,要及时发现、选择好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阅读”的“抓手”,然后紧扣文本、紧抓“抓手”,引导孩子们仔细、深入的品其味、咂其意、感其情,从而使课堂教学更高效,使孩子们的人文素养渐丰厚。【关键词】文本教学 高效阅读 抓手 文本留白处 略点 隐点 续点 文本标点精彩处 对比 重复 文本歧

2、义处文本作为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凭借,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种载体。长期以来,我们语文老师认为语文知识字词句训练,仅仅把文本定为在“言语层面”,使我们语文老师和孩子们停留在文本的字面,浮光掠影,使文本失去了应有厚度和深度。而我觉得唯有厚度、深度才能让语文教学具有永恒的魅力,无穷的力量。而文本的厚度与深度来源于我们教师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引导孩子们走进文本,正确且到位的品析文本,从文本中汲取语文的意蕴。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深入挖掘文本意蕴的慧眼,要及时发现、选择好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阅读”的“抓手”,然后紧扣文本、紧抓“抓手”,引导孩子们仔细、深入的品其味、咂其意、感

3、其情,从而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使孩子们的人文素养日渐丰厚。那我们语文老师该如何挖掘、选择文本中阅读教学的“抓手”,把“高效”真正地引进我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之中呢?一、紧扣文本艺术留白点、深入品悟文字只是一种符号,但文字的背后却蕴含着激起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说是“一字一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经常在某些地方留下隐点、略点、续点,给孩子们们留下了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如果我们教师在组织课内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敏锐的悟性挖掘出教材中的隐点、略点和续点,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抓手”,从而努力创设条件,适时激活孩子们的课外储存、本身情感,在文本诸多的隐点、略点、续点处有针对性的引导、适度地拓

4、展,指引孩子们去合理的推测、合情地构思,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补充文中的空白处。这样既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又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能引导孩子们更深刻地感悟文本,把握文本中心人物的品质和文本的主旨,体悟作者当时的情感倾向,从而丰厚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体验,让孩子们的思维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1、寻觅文本的略点,启思扩展品悟寻找文本的略点,就是在文本中作者一笔带过的地方,引导孩子们据情想象,适度联想,填补文中作者的惜墨如金之处。比如,教学鲁迅先生的阿长与一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

5、,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 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当我们教到此语段时,我们老师不妨停下课堂教学匆匆行进的脚步,驻足欣赏,问问孩子们“当阿长听了我的愿望之后,她是怎么想的?”如此一文,问到了阿长心坎上去了,孩子们自会根据文章揣摩阿长当时的心里,她想帮助“我”得偿所愿,但又苦于自己大字不识一个,也没有过多的钱的矛盾心理会呼之欲出。当然,作为老师我们切不可就此作罢,我们不妨再次追问“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为什么鲁迅先生只字不挺,假如让你们当一回鲁迅先生,根据文意和文章

6、的思想感情,你会如何去还原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那么也许有过阿长的语言、神态、动作都将随之而出现,当然“编剧”好的孩子也许会在还原的过程中,会一波三折,更引人入胜。那么阿长的人物性格与人物形象就更加突出、更加鲜明,从而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就已到深处,不用老师的千引导、万启发,孩子们就已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2、寻觅文本的隐点,据情拓展品悟 寻找文本的隐点,引导孩子们在文本跳跃的空白处去想象、去构思、让孩子们用自己灵动的思维、个性的语言去补上,从而使文章内容更丰满、更充实。比如,教学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文中有这么一句:“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当我

7、们教到这一处的时候,我们得提醒孩子们此处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作为我的好朋友杰利在决定走之时,他的心里是怎么想得?如此引导,引导孩子们走进“杰利”的内心世界,展示他既是我的好友,又不好违逆众孩子的想法时的纠结心里。趁机让孩子们掌握一种“写”的方法心理活动。还有,再引导孩子们想象作为我好朋友的杰利随众小孩离开后,他会怎么做?他会去找“我”的父亲吗?他是怎么去的?怎么说的?于是,孩子们会不自禁地运用好人物的各种描写方法来展示杰利回去后的所作所为。让孩子们自己就领悟到了杰利多面的性格,这就是“润物无声”的效应,这比平日苦口婆心的说教更能让孩子们乐于接受,让课堂阅读教学中走进文本、走进人

8、物内心就更快捷、更有效。3、寻觅文本的续点,延情扩编品悟有些课文结尾的语言戛然而止,耐人寻味,大有“言虽尽而意无穷”之感。所以,在我们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去挖掘这种有“无穷的意”的结尾,让孩子们自己去揣摩、自己去想象、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充实文本的内涵。比如,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文:结尾一段是:“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文章就此打住,我们语文老师不妨可以追问一句:猜想一下,假如皇帝回宫之后,

9、他会有什么举动?要求孩子们根据文意,合情合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当一回皇帝。这一轻描淡写地一问,就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个空白,留给孩子们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紧紧扣住上文分析出的皇帝的性格特点,去想象作者戛然而止的结尾后隐去的语言:这个皇帝回宫后,他的神态怎样?他的动作怎样?他的语言怎样?以及当时他是怎样想?他又会怎么做?教学时,可以引导孩子们朝这些方面想一想,写一写。孩子们肯定能竭尽自己的理解与能力写出他心目中的皇帝。如此一来,孩子们的想象的思维与能力得到了一次锻炼,更是让孩子们准确地走进文本,更好地把握住了文本中皇帝的性格与群臣的嘴脸。因此,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以文本中的留白点为“抓手

10、”,也就是以上文所提及的文本中的略点、隐点和续点为“抓手”,适时、适度加以引导,可以启发孩子们对文本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引发孩子们的共鸣,激情达意。这样,不仅使孩子们激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对文中人物的准确认识、对文本主旨的把握,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地贴近孩子们、更加地高效。二、紧扣文本标点精彩处,深层推敲标点,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中最为炫目的亮点。但不知源于何时,标点却似乎已成了课堂教学的遗忘点,退出了课堂教学的舞台。其实,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都深知或许一个不起眼的标点,却能演绎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情感世界。所以新时期的语文教师,理应不忘传统的标点,而且应用自己的“慧

11、眼”去发觉文本中独具匠心的标点,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抓手”,然后引导孩子们深入推敲,深层体验,感悟文本通过标点传递出来的精彩、丰实的世界,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有效、高效。1、巧改标点,感悟别样情怀“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是多作比较、多归纳。”叶老先生这句话把比较提到了最紧要的位置,当然此处的比较也是指标点运用的对比。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在合适的地方巧改标点,与原文的标点形成对比,将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准确定位与感悟。比如,教学李森祥的台阶一文:文章最末一段:“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可以设置一个巧填标点

12、的环节。比如可以屏显“怎么了 父亲老了 ”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揣摩,这两处应该填什么标点更合适,并说说自己选择标点的原因。课堂中有一部分孩子认为前后两个都应该是问号,表明自己难以想象眼前的事实,难以相信曾经如此能干、健壮的父亲如今已老。也有一部分孩子认为前一个应用问号,后一个应用句号。这一问一答,已然是确证了父亲老去的不争事实。还有一部分孩子认为前一个是问号的,后一个是感叹号。那是对父亲老去的一种感叹、一种感伤。孩子们丰富的答案,充足的理由,貌似各自有理。当争议纷起时,让孩子们打开课文,与原文中原句中的标点形成对比,去理解文本的含义,文中人物的形象及赋予的情感。其实,“怎么了呢,”本应是问

13、句,却用了逗号,也许,这不是问,而是一种无奈的感叹。“父亲老了。”本应是感叹句,却用了句号,也许,这不是感叹,而是一种痛苦的陈述。父亲老了,就这样为了这九层台阶老了。他并没有真正收获想要的高地位,收获的,只是一栋房子。而他失去的是很多很多。因此这最后似乎是不经意的一声感叹,其实是作者最无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作者不是见惯不惊,而是见惯无法惊,还有什么能比清醒地无能为力地面对困境更让人扼腕心疼呢?这个貌似波澜不惊的句号,更能于平淡而冷静的语境中凸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凉。一个句号,悲凉地道出了当时中国农民再勤劳善良也无法彻底改变命运得到幸福的残酷现实。所以,两个看似不起眼的标点对照,既照出了作品深刻的主

14、题思想,又照出了父亲的鲜活形象。作者将父亲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地淋漓尽致,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点的巧妙运用了。这就是李森祥先生的高明之处,我们读懂了,证明我们也是一个高明者,是一个高明的读者。小标点,大区别。孩子们如果在文本细读中能关注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借助某些标点符号,去领悟作者深沉热烈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去表现读者跌宕起伏的情感态度。2、重复标点,彰显隐含的意蕴。重复标点,就是一个普通的标点的连续不断地重复运用于前后语句中,这种“重复”不是简单地啰嗦唠叨,而是一种信号,是在提醒我们此处反复使用的标点得用心去体会,或许标点里隐含了某一重要的线索或是情感。比如,教学聂华

15、苓先生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时:文中有一句:“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我们语文老师面对这样的句子,应该让孩子们注意此句的异样之处。异样在于两字一句,两字一句,且多用句号。不妨问问此处作者连用了四个句号,有什么好处?最后,通过激烈地讨论,他们一直认为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与下文的“天地亦与人同哀”相呼应。且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醒目,那么地触目惊心。更何况有时特别的简洁,其实是让读者的内心特别的详实,这样的短句,简短有力,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的确,四个句号,四句话,单独成段。作者的用意很明显,就是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易激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

16、充分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气氛。重复出现,往往更能吸引我们的目光,激起我们的猎奇的心理。它会引导我们、引导我们的孩子们去思索重复的效应,从而让文本中隐含的意蕴因此而敞亮,抽象的几个词语会演变成立体可感的图像,细悟文本、体验情感就水到渠成。三、紧扣文本歧义处,深度辨析。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不应只是给孩子们一个个“句号”,而要让他们产生一个个“问号”,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斯言不假,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慧眼独具,在文本有歧义处设疑,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抓手”,展开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表达

17、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理解的欲望,培养他们能独立钻研问题的能力,这将更有效地让他们走进文本,更准确地感悟文本。比如,教学五柳先生的饮酒一诗时:在教学“悠然见南山”一句时,出现了分歧两种意见:(1)“见”字到底读“jin”,理解为“看见”;(2)读“xin”,理解为“出现”。我们老师对于孩子们提出的不同的理解,不妨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问问他们喜欢哪一种见解,但一定得说明自己的喜欢的理由。当然我们老师可以作适当的提示:提示孩子们可以从动作、诗人的心境、诗歌的意境等角度进行比较。小组讨论后:有一部分孩子更喜欢这个字读成“xin”,理解为“出现”,说明山早已存在,是陶渊明无意看见的,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悠然之情

18、。另一部分孩子则更喜欢这个字读成“jin”,理解为“看见”,老师刚才不是说了陶渊明生活在战火风起的年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诗人陶渊明的生活亦如此,但是他还是看见了南山的美景,说明苦的是生活,而不是心情,更能体现他的悠然。孩子们各抒己见之后,老师可以屏显:(一)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有意而见,找寻;无意而见,不期而遇。)(二)人间词话:无我天人合一。(我和山的关系有什么不同?欣赏和被欣赏,从属;平等)最后,我们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许读成“jin”好,诗人陶渊明身处乱世,但仍能用审美的眼光去看世界,这种情怀是绝对地悠然。但读“xin”,无意识

19、地发现更有情趣,同样也不失悠然情愫。当然,课堂阅读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读“jin”,或读“xin”,结果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同学刚才积极地讨论,大胆地发言,过程最重要,因为只要说出自己的见解,谈出自己的体会就是最好的,因为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是已经最近距离地贴近诗歌,贴近作者,体会了他的悠然之境,读出了自我,就足够了。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孩子们对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看法,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抓手”,然后巧妙地引导他们将“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中求真知。所以,在分歧处争议,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思考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批判精神,更能让孩子们走进文本的深处,参透文本的精髓。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加高效。因此我们潜心会文,紧扣课文、抓牢“有效”阅读的“抓手”,让孩子们反复诵读,深入思考,深度品析,让有效阅读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让孩子们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不仅提升了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情感体念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还丰厚了他们的语感素养和人文精神。当然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阅读走向更高质、更有效。【参考文献】蒋文通. 艺术留白在高中语文课堂建构中的实践探索. J.东北师范大学,2011. P26-27.饶美红、吴丹青.台阶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2.(7-8B).P54-56朱彬茹.温州市初中教师“精品百课”课例J.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