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数学课堂中交往教学策略的探讨(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数学课堂中交往教学策略的探讨(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数学论文:数学课堂中交往教学策略的探讨-第 6 页初中数学论文 数学课堂中交往教学策略的探讨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习共同体”,这有力地指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方向,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如何借鉴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促成我们的课堂成为一种信息互动、思维碰撞、多向交往的“场”,自然成了我们学科教师的首要研究任务。本文基于对交往教学的有效性的认识,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和思维激发策略,最后分析教师对课堂交往教学的调控问题,作为上述两大策略的逻辑补充。文章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阐发,尽力避免理论的空洞拔高,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关键词:交往教学模式 策略
2、调控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教师已经采用双向交往的教学形式。但是,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交往形式仍存在着缺陷,其实教师仍然是这种交往活动的中心,学生仍然是随着教师的节奏而动,读书答问做练习,思维和行动还是被动的。这种教学形式忽视了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交往,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多向交往较之单向交往和双向交往有着更加显著的学习效果,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方相互作用的潜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师生交往外,生生之间的交往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应该思考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多向交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试图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根据相关研究者的课堂“
3、交往教学”理论,探讨数学课堂交往教学的模式、情境创设、思维激发及调控策略。一、基于交往的教学模式交往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和时间结构。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形态以秧田型为主,这种形态虽然有利于教师进行系统讲授和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但却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交往,也不利于师生间的交往。交往教学采用多种方便学生交住的空间形态,教师可以在组间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与学生交流意见,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或个人。交往教学模式还调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教师单独讲授的时间减少,学生与教师对话以及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时间增多,从而在时间上保障了学生进行交住学习。因此,能否让学生充
4、分“交往”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本人多轮的教学实践,已经证实了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八年级上数学第十四章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这节课为例,通过三种不同教学模式来体现三种不同的教学效果,从中比较三种模式的有效程度。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掌握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关系。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关系过程,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分析,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数形结合意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合作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成功中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第一种模式:教师边分析边讲解,学生理解学习。第二
5、种模式: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总结得出结论。第三种模式:教师布置任务后完全放开,让学生阅读教材、动手操作、组内探究、组际交流,有目的探究规律。为什么说在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下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呢?我们先从第一种模式分析:“教师边分析边讲解,学生理解学习”,这种模式处于最低级的水平,是一种传统的、典型的数学教学课,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生处在完全接受的学习状态中,压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向反馈的结构,它的表现形态就是记忆水平的教学。这种设计理念下的课堂效率是非常弱的,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处在“冷漠”的状态下的,虽然学生还是会掌握关于坐标轴对称规律,但缺少了对新概念的
6、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二种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高的,能积极开展思考。这种模式是一种师生双向反馈的结构,但一系列问题都是教师提出的,学生是按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还是被动的。它的表现形态是理解水平的教学,所以,也不是最有效的。第三种模式:是基于交往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线展开的,它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其模式如下图:教师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在一幅老北京的示意图中,已知东直门的坐标,你能说出西直门的坐标吗?”创设活动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冲动”,很自然的进入到本课主题。接着教师布置任务“本节课我们先探究点的坐标变化与点关
7、于坐标轴对称有什么关系?”后完全放开,让学生阅读教材、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有目的探究规律。这种采用实验、观察、探索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体现了“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全新理念。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达到“平等”、“解放”和“合作”的目的。因此,根据交往教学理论,对第三种教学模式的相对有效性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交往教学论的倡导者认为 “参加交往的双方都应放弃权威地位,相互持平等的态度”。在组内合作探究“点的坐标变化与点关于坐标轴对称有什么关系?”活动中,教师、学生的地位就是“平等”的:画图、观察、归纳等整个活动过程,人人平等参与,谁都有动手和动脑的机会,都有发表见
8、解和看法的权利。最后在反复比较、核对等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小结,每个成员都成为参与者、合作者,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可见,第三种模式中,设置这一探究任务是成功的。第二、交往教学论将“解放”作为教学的目的,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在组内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想是“解放”的:因为人人都在参与,完全没有象“个别提问”那样有老师和全班同学的眼睛“盯”着他,他完全可以“放松”思想,在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当教学面向学生、强调学生参与交往时,才能达到“解放”的教学目标。所以,第三种模式中,在教师提出探究任务后,完全放开让学生阅读教材、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9、进行有目的探究是有必要的,符合交往教学思想。第三、交往教学论认为“合理的交往是一种合作式的交往”,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合作探究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我们一般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设置小组共同目标(如先探究“点关于坐标轴对称与点的坐标变化的关系”,再探究“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与图形的坐标变化的关系”),并将小组成员按不同的角色进行组合(如探究点的“关于横轴对称”和“关于纵轴对称”分头进行),在相互合作过程中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实际上给每个学生创设了一个交往的平台,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上升,容易产生“多样
10、化的探索”,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教师布置的任务,又是能够让学生“跳一跳”能达到的,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得到愉快和满足,并且达到了第三种模式中预设的教学目标。基于交往的课堂教学,它的表现形态是一种思考水平的教学,即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由于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因此教师只是从旁略加指点和引导。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依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开展学习上的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二、交往教学的情境创设1创设平等和谐互动的人际关系情境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马秋斯金认为,“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师生互助合
11、作、彼此信任、鼓励与促进、宽松和谐的交往情境”。教师不能总以权威自居,应该同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解题的思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保护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成为学习的知心朋友。适宜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淡化学习内容的抽象性,更能促进师生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并在交往过程中健康成长。平等和谐互动的人际情境是师生合力作用的结果,尤其需要教师作为成熟的主体不断激发成长中的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教师舒展的面容、诙谐的话语、无微不至的关怀、积极的参与常常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产生“自己人效应”,有利于师
12、生间生发交往的内在动力。比如:教师可深入小组,用恳请学生“帮助”的口气提出问题:将表示东直门位置的点A(3.5,4)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成相反数,它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若A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成相反数呢?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寥寥数语,学生感到老师平易可亲,就会跃跃欲试,拓展了学生思维,打开本节课的研究空间。接着教师作出中肯的评价,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成功与失败,特别要善于表现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产生喜悦的人际关系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2创设积极有效的问题解决情境交往的基本形式是对话,而对话的基本结构形式又是“问题回答”。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
13、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这说明了在基于交往的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和问题解决情境的必要性,因为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对话,而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如在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时先设计问题情境:“探究将几个已知坐标的点经过坐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新的点,这些对应点之间的坐标有怎样的变化规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留出较大的探索空间。学生都会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学生通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同伴间的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接着又提出“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有什么关系?”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着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象化活
14、动与交往活动的统一。3创设生动鲜活的活动教学情境 当学生学习书本中的数学知识时,他面对的是一个关于“客观规律性”的领域,有些是无法直接感受到的“浓缩”了的知识,远离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世界,因此,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活动情境,不但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情境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建构起“意义”,而且还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在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课教学的情境创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入了本校校园景点这一话题,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分成四人小组,经过实地察看,在校园平面图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标上电话亭、大樟树等景点的位置,为了使校园景点布局
15、更合理,更美观,请设想对部分景点进行“轴对称”的规划。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很新鲜,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主动的去经历观察、收集、比较、画图、设想的过程,增强交往合作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这样的情境安排不仅实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促进同学交往,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培养爱校情感,体验数学的美。在整个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流畅,教学目标隐蔽,“轴对称”概念的抽象深奥的感觉荡然无存,使学生感到“轴对称变换”就在我们身边,实践着基于客体的对象化活动和基于主体的交往的统一。三、交往教学的思维激发激发思维,是培养学生数学可持续学习能力的
16、根本,合适的交往策略将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前提即是构建平等、互动、互惠及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关键则在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还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以客体为中介进行交往时,总是与有效的思维相辅相成的。当学生解决了“具体坐标点”关于坐标轴对称规律后,提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把点(x,y)的横坐标乘以(或除以)-1,相应的新图形发生什么变化?”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推理、归纳等实践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索过程,最终探索出“一般坐标点”关于轴对称的坐标变化规律。通
17、过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思考过程,加强训练,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又如设计下面题组供小组讨论:(a)PQR三个顶点的坐标P(-1,3),Q(-4,5),R(-4,1),将PQR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不变,猜想:P1Q1R1与PQR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b)作PQR关于直线x=1(记为m)对称的图形;作PQR关于直线y =-1(记为n)对称的图形;它们的对应点的坐标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情境创设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掌握点关于坐标轴对称与其坐标的变化关系后,将知识迁移到几何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上来。让学生从点关于坐标轴对称,到尝试画相应的图
18、形关于坐标轴对称,让学生主动地去“构造数学”,巧妙地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在交往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本例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初中学生对于图形的位置平移掌握得都比较好,但是结合坐标解决此类问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而设计从单纯的上下或左右平移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次崭新的挑战,极具探索性。四、课堂交往教学的调控课堂交往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等要素构成教学系统的:在教学系统运行时,各要素相互制约,常处于无序、混沌的状态。调控的作用在于平衡各要素执行计划的进度,揭示偏差以及指明纠正的措施。教学资源学生学生教师教学系统
19、图初中数学交往教学的有效调控,旨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实施策略根据学科、教材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为了提高交往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学会对教材内容、教学设计及师生活动进行灵活的调控。1. 交往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而不是知识点来安排的 在设计活动主题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兴趣,考虑的是使学生能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主题活动的过程之中。学生的活动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重要的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正是由于这个起点,确保了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的能动性和自主性。2. 交往活动的进程是根据知识生
20、成的自然过程而不是特定时间的达成而展开的整个交往教学的“生成”主线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将自己做(想)过的说出来、将自己说出的记下来,将自己记下的用起来”。这应该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心理流程,正是在说、记、用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学数学的需要。而及时地满足这些需要,就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同样,学生说什么、记什么、用什么,并不取决于教师,而是取决于学生的体验以及表达这种体验的内在需求。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有了真正的保障。但是老师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有利于一般能力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活动。交往时间与学习效果成正态分布,过长的交往时间会使
21、学生产生“松弛”,所以交往的进程得看知识生成的“火候”,做到张弛有度,及时收回。3. 交往活动的动力真正源于学生不断体验到的成功而不是外部的要求在初中数学交往教学中,始终有一条需求链在发挥作用。从参与到交流,从活动到表达,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序渐进地“制造”学生的需求(例如从探究点关于坐标轴对称是具体的“数”到抽象的“字母”;从点的对称到图形的对称;从单纯的一维对称到综合的二维对称),并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主”地满足这些需求,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形成“成功体验”,不断地推动着学习活动的进程。教师自始至终都是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熏陶者、服务者,教师的这种“制造”就是在实施课堂中的有效调控。 课堂教学实践的本质即交往,即差异的鲜活生命个体通过物质或精神媒介持续地对话。任何策略都不是僵化的教条,必须源于教师对教育的内在价值的把握,与差异的学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在交往中焕发生命的活力。参考文献: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张天宝. 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 张立新. 论基于交往的教育实践观及其课堂教学策略.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54. 王生.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教学月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