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20935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4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第 3 页分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分科课程与学科课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分科课程强调的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而学科课程强调的是课程内容固有的属性。又称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有较强的逻辑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相对独立。从课程开发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本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从课程组织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优点第一,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它是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第二,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从而

2、有效地促进学科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第三,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第四、教师易于组织教学和进行评价活动,第五、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缺点但是,分科课程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彼此之间割裂,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应该承认现行的分科课程这些缺点是比较突出的。分科课程在近代的一统天下,而且越分越细,门类越来越多,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容易将本来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割裂开来,使学生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分科课程的知识传授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学生的厌学情

3、绪,形成被动学习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模式。因此,近代教育中综合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根据综合课程的综合程度及其发展轨迹,可分以下几种:一是相关课程(Correlated Curriculum),就是在保留原来学科的独立性基础上,寻找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使这些学科的教学顺序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二是融合课程(Fused Curriculum),也

4、称合科课程,就是把部分的科目统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于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学习。三是广域课程(Broad Curriculum),就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四是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这种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社会问题就象包裹在教学内容里的果核一样,又被称为问题中心课程。前三种课程都是在学科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综合的课程形式,它们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是旧的学科课程的改进和扩展;而核心课程则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课程优点1、 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

5、认识能力。2、 综合课程减少了课程的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3、 综合课程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课程理论存在依据首先,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是人类知识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趋势。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知识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反相成的趋势:一方面,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程度不断加深,各门学科不断分化,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学科的综合趋势也相当明显,新兴的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边缘学科的诞生层出不穷。事实上,学科之间相互隔绝与封闭,不利于学科自身的生长与发展。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学生认知的发展与生长。其次,综合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消除学生孤

6、立地看待各门学科知识的现象,形成完整的世界观;有助于学生探寻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发现新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广阔的认知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性地解决问题等等。综合课程的最大的问题在于,综合课程容易成为传统学科知识简单的、机械的拼盘与混合,有人将这种综合课程称之为知识的大杂烩,显然,知识的拼盘式综合,并不会达到设置综合课程的本来目的。其次,综合课程虽然照顾到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但很容易导致学生浅尝辄止的学习。代表人物明确提出课程综合化问题并对之进行系统理论论证的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德性或意志。孤立的、支离破碎的教材不利于

7、以德性或意志为核心的完整人格的形成,教材应以德性或意志为核心彼此关联起来,即是说要以儿童的思想圈为出发点,选择相关的教材学习,从而使新的观念群不断同化于已有的观念群之中,最终指向于完整人格的形成。这就是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论。赫尔巴特的弟子齐勒(T.Ziller)、赖因(w.Rein)等继承并发展了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论。齐勒主张把宗教性、道德性教材,即他所谓的意念教材(Gesinnungsstoff)作为统合所有学科的中心点,由此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道德性和宗教性的陶冶,在这一点上,与赫尔巴特是完全一样的。不过齐勒也作出了发展赫尔巴特理论的积极尝试。我们知道,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找到了

8、把所有学科综合起来的根据-以德性陶冶为目的,以道德知识为一切教材的核心,从而实现了整个教学内容的客观性统合(教材逻辑的统合)。但是,怎样把客观性统合与儿童的人格整体关联起来(主观性统合),从而实现两种统合的统一?赫尔巴特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齐勒通过倡导文化史阶段说(Kulturgeschichtliche Stufen)作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在文化史阶段说看来,个人的发展复演了种族文化的发展,因此可以把人生发展的阶段与种族文化发展的阶段对应起来,以整合所有学科内容。这就是齐勒的中心统合法。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沦深受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影响。裴斯泰洛齐认为,课程应从儿童自我出发,根据各种能

9、力所固有的法则去发展人类本性所固有的能力,借助德性的形成,和谐地、均衡地实现种种能力的发展。赫尔巴特的相关综合课程同样以儿童自我为出发点,但赫尔巴特的自我已不是裴斯泰洛齐的内在的自我冲动了。在赫尔巴特看来,情感和意志不过是从表象或观念的力学关系所产生的衍生状态。离开了作为意识内容的表象或观念就没有自我。自我的统一在于意识的统一,意识的统一在于其内容-表象的统一。因此,课程的综合本质上是知识的综合-以道德知识为核心,把一切教材加以逻辑地关联整合。但是,同样是裴斯泰洛齐的理论,却发展出了另外一种迥然不同的综合课程理论,这就是经验综合课程。经验综合课程的理念和操作模式集中体现于20世纪初德国的合科教学运动以及在1920年至1930年发展至高峰的美国的活动课程运动。经验综合课程以末分化的整体的儿童为核心整合学科,既然儿童是未分化的,教学也必须是未分化的、综合的,教师不必事先准备好教案,而要根据儿童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随机应变决定题材,在这里,乡土的事物、儿童的直觉与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儿童的即时性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构成了课程整合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