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人教出版)详细讲解分层理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人教出版)详细讲解分层理解.ppt(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下列各句朗读的节拍(红色表重读,加-表示读长音)标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B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之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C忳郁邑余诧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嗑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C,课文梳理: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前七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后六节表现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
2、、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离骚(节选)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姱(ku) 鞿(j) 羁(j) 謇(jin) 谇(su) 纕(xing) 茞(chi) 诼(zhu) 偭(m
3、in) 忳(tn),侘傺(ch ch) 溘死(k) 鸷(zh) 方圜(yun) 攘诟(rng gu) 朕(zhn) 芰荷(j) 裳(chng) 岌岌(j j),(1) 长太息 / 以掩涕兮,哀民生 / 之多艰。 太息,叹息。涕:眼泪。哀:悲伤,悲痛。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我这是哀叹楚国的人民生活多么艰苦。 (面对生活艰辛的楚国人民,屈原我是痛心疾首,只有长久地伫立,长久地唉声长叹),分析: 表达了诗人始终把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一位,时刻关心百姓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有着高尚的悯农情怀和政治抱负。这样,一位时刻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并因为人民生活的
4、艰辛而长吁短叹、痛苦流涕的爱国爱民的形象跃然纸上。,分析:写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心养性。,(2)余虽好修姱 / 以鞿羁兮, 謇朝谇 /而夕替。 姱ku:漂亮,美好。鞿:马缰绳。羁j:马笼头。鞿羁:比喻束缚,这里指自我约束。替:废弃,这里指被放逐。謇jin:正直敢言。谇su:劝告,谏诤。 我只是崇尚美德并约束自己啊,可早上刚进谏而晚上就遭贬黜(ch)。,分析:楚怀王周围的小人们为了诋毁屈原,竟然罗列一些蹩脚、荒唐可笑的罪名。 此处的“香草”比喻培育自己美好的品德。,既替余/ 以蕙纕兮,又申之/ 以揽茝。 纕:香草作的佩带,系之以示芳洁、忠贞。申:训诫,批判。揽:采摘。茝:香
5、草。以:介词,用。之,代词,代指“我”。 替:顶替,这里指“被罢官”。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3)亦余心/ 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之:不译。虽:即使。犹:仍然,还。 也是我心地善良啊,即使死上几回我也不会后悔。,分析:阐述自己坚守自己的美德,追求自己的美好理想,哪怕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这是作者发出的铮铮誓言。 常常为仁人志士所吟咏。,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之:不译。浩荡:荒唐。 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分析:责难君主贤愚不分、忠奸不辨。这是屈原被贬官的主要原因,也是一切灾难的根源。,(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
6、余/以善淫。 之:的。善:爱好,擅长。诼:造谣,诽谤。 你周围的许多侍女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乱之事。,赏析: 这是作者假托君王为男子,而自己则是其中的一位女子。因为自己容貌娇媚,尤其是蛾眉颦蹙更能讨人欢喜,惹人怜爱。于是,她们心怀嫉妒之心,对我进行诬陷,好使那位男子疏远我。 这是宫中争宠的常用计谋,屈原借以用来表达楚怀王周围的小人也像那些宫女一样为争得君王的信任,而采取小伎俩,对屈原进行人身攻击。,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固:本来。时俗:流俗,世俗。工巧:本意是指女子的手艺娴熟,此处指善于取巧。偭:违反,违背。错:同“措”。 世俗本来适合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
7、施。,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竞:争着。追:追逐,追随。以为:把当作。周荣:迎合讨好。 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他人奉作法度。,分析: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世俗本来适合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他人奉作法度。,解读:从社会风气的败坏上来进一步阐述。所谓上行下效,君王昏聩,导致周围的大臣们开始投机取巧,巧言令色,破环规矩;甚至开始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在这样污浊的官僚体制下,屈原就显得“突兀”,他的清高与周围的环境
8、格格不入。正如司马迁所云:“众人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5)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忳:忧郁烦闷。郁邑:愁闷不安。侘傺:失意而神情恍惚。乎:介词,在。 我忧郁啊、失意啊、烦闷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分析:在小人的挑唆、诋毁下,君王听信谗言,疏远、流放了屈原,他内心郁闷不已,无奈而痛苦的浩叹。 在一片狼藉之环境中,在乌烟瘴气之风气下,作者忧心如焚,作者势单力薄,无力抗争,作者只有形单影只,形影相吊。,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溘:突然。态:姿态。(媚态) 忍:愿意。为:做。 我宁愿突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不肯同流合污,卑躬屈节。,分析:自己虽遭
9、遇不幸,但决不改变自己的节操。表明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甚至不惜以死明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6)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之:不译。群:动词,聚集在一起。 鹰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就是这样。 鸷鸟:zh,凶猛的鸟。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何:为何,难道,表示反问。方圆:指方的东西和圆的东西。周:适合。孰:为何,难道。相安:相处不安,没有矛盾。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无事?,(6)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鹰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
10、相安?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无事?,分析:自己和群臣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写法:运用比喻,形象生动。一个是鸷鸟和凡鸟,一个高贵,一个平凡,它们是不可能聚在一起。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卯眼,它们是绝对不能契合在一起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成语方枘ru圆凿: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屈原远大的政治见解同一小撮谗佞小人的鼠目寸光必然是无法投合的。,(7)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屈:使受到冤屈。尤:怨恨。攘:排除。诟:辱骂。 我受着委屈而压抑着志向啊,我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伏:保持。清白:品行纯洁,没有污点。 死直:为正道而死。之:不译。厚:优
11、待,推崇。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献身啊,本来就是前代的圣人所推崇的。,怨天尤人,攘外必先安内,千夫指,万人诟,厚此薄彼,(7)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我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我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献身啊,本来就是前代的圣人所推崇的。,分析:诗人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自己的信念,决心以前贤为榜样。这样,诗人就有了精神力量。,本段的层次框架: 阐述自己为国为民的思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遭流放的遭遇: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无耻的理由: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不改其志的决心: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
12、九死其尤未悔。 本段可分两层:第一层是自己遭受不白之冤;第二层写自己的辩解,也即是对楚国当时社会世俗的抨击。,从源头上分析原因:是君王之错。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以女妒为喻分析: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揭露、批判世俗造成的混乱、无序: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自己的尴尬处境: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坚定的态度: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两个比喻,表明自己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表明为正道而献身: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8)
13、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相xing:选择。之:不译。延:长,久。伫:久立。反: “返” ,返回。,分析:痛定思痛,诗人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看清形势,选错了道路,现在赶快迷途知返。诗人在犹疑、彷徨、苦苦思索后毅然作出抉择。,zh,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回:掉转头。朕:我。复路:原路返回。及:趁着。之:不译。 补充:成语“迷途知返”:比喻发现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译文: 掉转我的车马返回原路啊,趁着这迷途还不算远。 深刻含义:是指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取变革。,(9) 步余马/于兰皋go兮
14、,驰椒丘/且焉止息。,步:步行,使动用法,使走。 于:在。皋:水边的高地。 驰:快跑。且:暂时。焉:于彼,在那里。止息:停下来休息。,分析:诗人无奈中退让,但仍带着倔强,洁身自好。,译文:赶着我的马车缓步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岗暂时休息。,进不入/ 以离尤兮,退将复修/ 吾初服。 文中的“进”指在朝堂做官。“退”指不在朝廷做官。 入:被君王所用。离:通“罹”l,遭受。 初服:当初的衣服,即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比喻原先的志向。 译文: 在朝廷做官不被重用还要遭受指责啊,我就退隐回乡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裳。,(10)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制:裁。以为:
15、把当作 译文: 剪裁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做为下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不吾知”等于“不知吾”,宾语前置。已:罢了。 情:本性,秉性。 译文: 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罢,只要我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赏析: 官场中人,往往戴着假面具:对上司,谄媚逢迎;对下级,盛气凌人。屈原也是官场中人,他是个异数,他有理想,有道德操守,与那些拼命削尖了脑袋往上爬的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的高洁人格,是其他人无法了解的。为此,他曾一度感到痛苦,可是一想到那大染缸的生活,他也就释然了。别人不了解无所谓,关键是自己要永远保持着人格的底线,做到“余情信芳”。 这是诗人的
16、再度表白,也是一种坚定的宣言,这表明屈原时时都在修炼自己的情怀。,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戴高些。长:加长些。形容词作动词。岌岌:高昂的样子。陆离:修长的样子。之,不译。佩:佩剑。 “岌岌”和“陆离”都是修饰高冠和余佩的。 句式:定语后置“高余岌岌之冠,长余陆离之佩” 译文:把头上的高帽再戴高些啊,把长长的佩带再加长些。 赏析:作者始终爱惜自己的形象,虽然被罢官,但是头始终高昂着,精神振作,意志不消沉。,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昭质:明洁的品质。犹:仍旧,还。亏:受损,亏损。杂糅:交错混杂,浑然一体。 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惟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17、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四荒:四方荒远之地。游目:放眼远眺。 我忽然回头来放眼远眺啊,将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佩:佩带。繁:繁复,华丽。弥章:更加明显。菲菲:这里指花草香气浓郁。 佩戴着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浓郁的花香会更加芬芳。,分析:诗人从各个方面描写衣饰的高洁,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10)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世上的人们各有各的乐趣啊,而我独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即使。体解: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的四肢分割。惩:惩戒,这里指受到惩戒而停止,改变。 即使我粉身碎骨,我的志向也不会改变,
18、我的心里怎么能因受到打击而停止,而改变呢?,分析:诗人为自己坚持真理而自豪,并坚信自己,至死不变。,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朝服) 赏析: 第一层:作者从“进”(做官)和“退”(退隐)的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 诗人反思当初的选择,痛定思痛,最后选择回归本真的自我,找回最初的志向。 其中“道”和“路”比喻楚国的复兴、发展之路。“复路”和“初服”都是比喻自己当初的志向。“离尤”指诗人在执政期间所遭受的种种责骂。 “迷路”比喻自己追随怀王打造一个强大的楚国,却被无辜地陷害并被罢官,作
19、者对此感到十分迷惘。 作者形象地比作:脱下“朝服”,换上“初服”。 “初服”这个比喻还有力的开启了下文。,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赏析: 此为第二层:诗人虽走下楚国的政治舞台,以前的种种的诬陷与冤屈都已释然,唯一不会更改的是自己高洁的品质与本心。 “荷衣”与“芙裳”,照应并将“初服”具体化。 “荷为衣”“芙蓉作裳”又与下句构成因果关系。因为诗人追求高雅,所以与周围污浊之世显得“鹤立鸡群”,故不被小人们理解,受到诬陷。但,现在诗人已经远离是否的漩涡之外,也不再计较。 “高冠”与“
20、长佩(剑)”这两种“装备”又使得诗人的形象更为高大。一副坦然面对、超凡脱俗、坦荡而行的君子,在楚国大地熠熠生辉。,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赏析: 此为第三层。人各有志,但诗人未改其节。 “忽反顾四荒”,诗人想游历他所深深爱着的楚国的山川。 “佩缤纷”和“芳菲菲”,诗人携带美好的品质,与己同行,并将这种芬芳播撒于楚国大地。 “民生”句,是诗人豁达的认知:人各有志,不可勉强,但自己仍旧坚守自己的芳华。 “虽体解吾犹未变”与“虽九死其犹未悔”形成照应,充分彰显诗人大无畏的斗志,为理
21、想而献身,从未更改,至死不渝。可敬,可赞!志士、勇士、斗士,乃至楚国复兴的先驱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可歌可泣,触之摸之,那颗心仍然滚烫滚烫。,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楚辞”中大量用“兮”,有时在句中,有时在句末。 替:废弃、贬斥。申:加上罪名。蕙纕、揽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浩荡:荒唐。民心:人心,或指诗人的苦心。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谣诼:造谣,诽谤。 固:本来。错:通“措”,措施。以为:以之为,把当作。度:法度,准则。 忳(tn):忧闷。郁邑:通“郁邑”,忧愁苦闷。侘傺(chch):失意的样子。溘(k):突然、忽然。 群:合群。圜:通“圆”。周:合。孰:何。 尤:罪过。攘:忍受。诟(gu
22、):耻辱。伏:守、保持。,重点词语积累,诗作赏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前两句发感慨,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民生”也可理解为“人生”,即自叹人生多艰。这两句承上启下。后两句极写不为楚君所容。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 原因是以下几个: A“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B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C“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D“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 而自己的态度是“亦余心之所善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不群,“异道”难以相安,宁肯“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从而揭示自己的情怀,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亦余心之
23、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
24、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
25、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面 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
26、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表现屈原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诗句: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7、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 比喻自己的美德)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 喻指准绳、准则)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
28、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移情”技
29、法的运用,后六节最为明显。 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这种移情的技法就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这首诗中所运用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等就是移情的写法,“花溅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大家联系起来体会可能就容易明白了。,君不圣相空贤苦求美政感天地 信见疑忠被谤高扬蛾眉观四荒,移 情: 纵情诵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