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公开课课件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传》公开课课件材料.ppt(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诵读】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译】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上;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新课导入,艰难困苦最能玉汝于成,沧海横流中方显英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抉择。在这样的选择面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让我们学习他,崇尚
2、他!,苏武传,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与史记比较)。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 3.体会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分析课文如何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5.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 情操,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内涵。,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1.简介班固和汉书 2.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1.疏通文字,理清脉络; 2.分析形象,学习现实意义。 第三课时:归纳文言知识。 第四课时:训练借鉴手法表现人物。,学习指导,借助多媒体课件, 用诵读法、点拨法 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班固:史学家,文学家。,一、班固和汉书,家
3、庭:父亲(班彪)和班氏三杰 弟弟-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班昭(续汉书、 女四书) 作品:史学巨著-汉书 经学-白虎通义 辞赋-两都赋(四大家) 诗歌-咏史诗(最早),汉书 史记,体裁 时间跨度 体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000多年,230年左右,本纪、表、书、 世家、列传,纪、表、志、传,汉书与史记对比,回顾旧知: 1、史书体例? 2、传记类文言文 的共同特性?,【明确】共性:准公式化(三步曲),1、介绍基本情况(人) (背景、缘由、伏笔、铺垫) 2、选取材料1、2、3(事) (事件、冲突-言行举止) 3、评价和赞扬(动机、目的-品) (人生观 价值观 道德观 历
4、史观),二、请先欣赏京剧名段,再看一幅国 画(写意人物/写意山水),进 入本文学习。 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这是一个一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 苏武牧羊。 作为汉武帝的使臣,苏武受命出使匈奴,由于副使参与匈奴内部谋反,苏武遭到牵连。在自杀未遂、劝降不成的情况下,他被单于发落到遥远的北海,开始了十九年漫长的牧羊人生涯。,【明确】 苏武牧羊 鸿雁传书 忠贞不屈 心向故国 民族气节,三、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 并回答三个问题: 问题1:苏武(前140年-前60年), 本文写了苏武多少年? 问题2:所写的这些年里,每年的经历 都写了吗? 问题3: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 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
5、【明确1】只写了19年。 【明确2】没有写全部经历。 【明确3】要针对人物身份, 抓住关键情节来写。,四、紧扣课文第1自然段,试归纳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匈奴,汉朝,【背景】苏武是苏建(代郡太守,华夏志士)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五、自主训练: (一)请你对照文下注释
6、认真阅读课文,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向你的朋友推荐这篇文章。,【明确】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人物传记常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材料,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脉络清晰,故事完整。,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和情操,文章在记“行”时着力于环境和细节的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
7、,人物刻画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结合起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二)回顾所学的 表现坚贞不屈的 民族气节的名句。,【明确】,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宋 陆 游) 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宋文天祥)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5、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 谦),6、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明戚继光) 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8、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 瑾) 9、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10、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
8、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听教师示范朗读, 注意生僻字的字音。,检查听读效果,稍迁至栘中厩监 且鞮侯单于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置煴火,覆武其上 武卧啮雪 使牧羝,y,园名;ji,马棚,马圈,j,d 单于:蒙语为广大,天,gu,姓氏,yn zh,匈奴王后,yn,微火,ni,咬,嚼,d,公羊,武能网纺缴 节旄尽落 虽蒙斧钺汤镬 劾大不敬,zhu,系在箭上的丝绳,mo,牦牛尾的毛,原为牦牛尾做装饰的旗,yu,斧子;hu,锅,汤镬,开水锅,h,弹劾,第1自然段,合作探究,疏通文意,添小标题,理清脉络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9、,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5、因厚赂单于 6、置币遗单于 7、单于益骄,非汉所望。,1、介词,表原因,由于 2、长辈 3、使动用法,使归 4、以身份 (定语后置) 5、趁机 6、赠送 7、更加,重点词句,梳理第一段,练习:阅读第一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小标题,或:,出使匈奴,以求通好,出使匈奴,单于受礼,1、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答其善意 C、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2、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
10、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A、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B、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C、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A,3、找出下列句子中翻译的问题: (1)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且鞮单于刚刚成立,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的君主我的长辈啊!”,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单于更加骄傲自大,不是汉王朝所见到的那样。,4、翻译下列句子: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对汉友善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着代表使者身份
11、的符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第2-4自然段,合作探究,1、方欲发使送武等 2、会缑王与长水虞 常等谋反匈奴中 3、及卫律所将降者,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4、幸蒙其赏赐 5、以货物与常 6、其一人夜亡 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1、方:副词,正在;发:派遣 2、会:刚好,恰逢 (状语后置) 3、及:和;将:率领; 阴:暗地里、秘密地 4、幸:希望;其:代词,指汉朝 5、以:把;货物:财物(古今异义) 6、夜:名作状,在夜里;亡:逃走 7、判断句,重点词句,7、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8、见犯乃死,重负国。 9、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名词,话;动词,告诉 见:表被动;乃:才
12、; 即:假使;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10、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11、舆归营 12、 单于壮其节,扶持,名作动,用车子送,意动用法,以为壮,小标题,虞常谋反,祸及汉使,小标题,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第24段:,叙述武及其属下被扣留在匈奴的直接原因和武临变时的表现。,第二部分练习:1、下列红色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B、惠等哭,舆归营 C、左,乃陷大泽中。 D、尽归汉使路充国等,D,2、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事如此,此必及我
13、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C、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笑于大方之家 D、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C,3、翻译: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缑王)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的人,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节操壮烈,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被(匈奴)侮辱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假使
14、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使他们投降。”,第5-8自然段,合作探究,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4、君因我降 5、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6、反欲斗两主 7、若知我不降明,使动用法,使知道,告知 论:定罪;因:趁 定语后置,“数万众”;弥:满 通过 畔:通“叛”;为:做。 状语后置 使动用法,使争斗 若:你。,重点词句,8、单于愈益欲降之 9 、绝不饮食 10、羝乳乃得归 11、何以女为见?,更加。同义副词连用 绝:跟外界隔绝; 名词作动词,生育;才 即“何以见女为?”宾前,第5段,愈益欲降之: 置: 绝: 饮食: 乃得归: 积
15、五六年: 穹庐: 徙去: 穷厄:,更加想使他投降,安放、安置,跟外界隔绝,名词作动词。指供应饮食,才能够回来,累计五六年,圆形的帐篷,迁移离开,穷困的绝境,小标题,饮雪吞毡,矢志不渝,或:,流放北海,杖节放羊,第6段,1、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2、空自苦亡人之地, 信义安所见? 3、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4、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5、子卿尚复谁为乎? 6、皆为陛下所成就 7、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8、明年:,当初,表示追叙。 通“无”,“现”。 宾语前置 车子撞在柱子上。 超过 副词同义连用,还。 宾语前置 提拔。被动句 亡:通“无”;恨:遗憾; 复再:副词同义连用。 第二年;今年的
16、下一年(今),第7、8段,亲近: 欲降武: 自苦: 诚甘乐之,亲近的侍臣;动词,靠近 (今),使动,使投降,李陵劝降,忠贞不二,58小标题,使动,使自己受苦,意动,以之为乐,1、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 A 女为人臣子 B 畔主背亲 C 复举剑拟之,C,2、下面红色字的活用情况不同的( ) A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 反欲斗两主 C 空以身膏草野 D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C,阅读第五段,完成下列练习,3、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会论虞常 会武等至匈奴 B、明日复然 项王然其言 C、君因我降 欲因此时降武 D、尚可得乎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可用否?,D,4、
17、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绝不饮食 B、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C、人众徙去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C,5、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天雨雪。 A、羝乳乃得归。 B、檠弓弩。 C、仗汉节牧羊。 D、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D,6、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B、单于愈益欲降之。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C、不顾恩义,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A,练习:指出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及意义 1、见犯乃死,
18、重负国。 2、何以女为见? 3、信义安所见乎? 4、冀君实或见恕也。 5、敢陈愚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见解,见识。,表现,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看见,第9-10自然段,合作探究,即位: 与(之)俱: 如惠语以让单于: 实在:,确实存在;诚实、老实(今),第九段,登上皇位,和他一同去,按照惠的话把单于责备,小标题,汉匈和好,请还苏武,重点词句,历经艰难,发白归汉,第十段,传记类文言文段的材料阅读三步走,理清文章内容(辨识清三个部分) 找出详写材料(辨清人物关系) 找出写作特点,分析人物性格,读懂文言文段的关键是利用材料,即公式的第二点;而材料无非是人的“言”和“行”,即看他(
19、她)说什么做什么。,传记类文言文写作目的,歌颂或批判某一人物 借写某一人物,来阐述一个道理 借写某一人物,来批判一个社会现象 借写某一人物,来讽刺一类人(类比或对比),除详写的材料外,重点关注文章末段,往往中心就在此凸显。,理清思路,课文主要记叙苏武出使匈奴,被羁留十九年的艰苦历程后,终得归汉。 文章分为三部分: 一、(1-2段) 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二、(3-8段) 三次招降,苏武不屈 三、(9-10段) 汉匈和亲,白发归汉,梳理清人物的关系,主人公:苏武 次要人物:张胜、卫律、单于、 汉使者,本文详写了苏武几件事?,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缑王谋反,殃及汉使 张胜语武,恐负国 ,欲自杀 卫律审
20、武,引刀自刺 卫律劝降,威逼利诱,宁死不屈 幽禁窖中,饮雪吞毡 牧羊北海,持节不渝 李陵劝降,忠心表白 汉匈和亲,请还汉使 历尽艰难,白发归汉,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研读,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怎样?出使的任务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这样的背景暗示了什么? 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
21、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二、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讨论:为了使苏武投降,卫律采用的手段是: 1、 2、 3、,笼络(候问、会论、募降者赦罪),威逼(举剑拟之),利诱(富贵如此),1、匈奴派卫律和李陵招降苏武,招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从中可见他们是怎样的人?,卫律:威逼利诱 软硬兼施 (逼降、诱降) “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李陵: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劝降) 先告知家人的不幸遭遇; 再以切身体会诉说同感; 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安危不可知”。
22、,卫律:气焰嚣张、傲慢自大、阴险狡诈,卖国求荣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1)二人劝降的方式不同,更重要的是卫律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不同。卫律主动投降,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他是敌人,所以不用客气。李陵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虽然也已投降,但是对汉朝还有感情,还有羞耻之心,苏武和他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2)卫律手段卑鄙,态
23、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李陵则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先自陈心志,晓以大义,后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2、对于卫律和李陵的招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上为什么有不同?有何不同?
24、,3、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 (1)肉体折磨 (2)精神折磨 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情况下企图以贫贱移其志(迫降),“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啮雪,咽毡毛”、“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等。,4.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1)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所以要自杀避祸、避辱。在被卫律审讯时,他大义凛然,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刀自刺,以死明志、为国雪耻。 (2)匈奴在威权、
25、富贵无法征服苏武的情况下,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求死而变成了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为尊严而生,为荣誉而生,为使命而生。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汉匈和亲,白发归汉,研读,最后两段,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1、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靠的是什么?,忠诚、信念与意志: 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
26、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2、课文最后一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1)叹惋、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坚守信念,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 (2)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荣归故里。,作者如何刻画苏武这个形象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对比手法反衬 自然环境烘托,分析人物形象,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语言描写多集中于 两件事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动作描写多集中于 两件事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武不应。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
27、落。 细节描写:,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受辞”、“劝降”,“劝降”、“牧羊”,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对比映衬 (1)张胜 苏武 (2)卫律 苏武,急功近利、贪生怕死,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 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
28、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自然环境烘托,“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这些自然环境,充满着悲剧色彩,把苏武推到了极其恶劣的境地,在困苦中更显其坚强的性格和气节。,苏武是汉武帝时派往匈奴的一位不辱使命的使节。 作者通过出使、被拘、劝降和归汉等情节 凸现了一位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始终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铁骨铮铮的硬汉子,忠贞爱国的真君子形象!,鉴赏苏武人物形象,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而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 ” 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29、。,主题总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私情不能动,探讨艺术特色,1、选取典型的细节,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忠君爱国、宁死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2、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3、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
30、以女为见!”,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大义凛然 义正词严 爱憎分明 立场坚定,拓展:解读苏武精神,1.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汉班固 2、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唐温庭筠 3、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节者也。 清何 焯,名家评价,传承民族精神,关于气节的名句 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 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
31、景安列传) 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竹石),苏武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诱惑,他心志不乱;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的磨砺,他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是一种坚持,这坚持叫力量,这力量叫精神! 这更是一种气节
32、!宁折不弯!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共同凝聚为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起我们民族的一片天。,岳飞抗金;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屈服壮烈殉国,“留取丹心照汗青”。杨靖宇在东北寒天雪地中坚持抗日 民族精神在各个国家的体现,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的作用:抗战八年,爱国的精神不倒,终于赶走侵略者。,高考满分作文:,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
33、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 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永远的苏武,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舞)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
34、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忘。,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
35、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通假字,畔主背亲 空自苦亡人知地 与旃毛并咽之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法令亡常 与武决去 信义安所见乎,“畔”通“叛”,背叛,“亡”通“无”,没有,“旃”通“毡”,毛织品,“去”通“弆”,收藏,“亡”通“无”,,“见”通“现”,表现,“决”通“诀”,文言知识点归纳,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其一人夜亡 天雨雪 宜皆降之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 欲因此时降武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空以身膏草
36、野 杖汉节牧羊,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归,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名词作动词,下,使动用法,使投降,名词作动词,抬,扛,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豪壮,使动用法,使投降,使动用法,使争斗,名词使动用法,使滋润,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古今异义,武使匈奴明年 置币遗单于 且陛下春秋高 皆为陛下所成就 汉亦留之以相当 汉天子我丈人行 虚心以相待,古:第二年。今:来年。,古:币,财物,礼品。今: 货币,古:年龄。今:季节,古:相抵,抵偿。今:副词,古:长辈。今:岳父,古:不抱成见;今:谦虚,古:成就:提拔;今:事业上,点金训练P64补充,乃,(1)少以父任: (2)汉亦留之以相当 (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37、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以状语武 (5)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由于,连词,来,介词,凭,介词,把,介词,在,以,1.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2.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3.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于是,就,于是,就,才,竟,你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3、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5 、见犯乃死,重负国. 6 、何以汝为见? 7、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8、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9、 为降虏于蛮夷. 10、引佩刀自刺.,(判断) (被动) (定语后置) (判断) (被动) (宾语前置) (判断) (宾语前置) (介宾后置) (宾语前置),